一代大师(1863—1957)
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齐派”艺术创始人。其诗、书、印、画对后人有广泛影响,尤其是国画,开创一派之先河。
齐白石自幼就因先天性的营养不足而体弱多病,而对于仅有一亩水田来维持生存的全家五口人来说,其艰难可以想见。齐白石7岁时,已能将祖父教的三百来个字背得滚瓜烂熟,牢记于心。祖父认为再也无力教授孙子时,开始长吁短叹:为家庭的贫困不能供养孙子读书,为孙子过人的天分被耽误。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齐白石的外祖父在枫林亭附近的王爷殿设了一所蒙馆。这样,齐白石虽无力教学费,因为是亲外孙,也得以在外祖父的蒙馆寄学。聪明的齐白石勤奋好学之余,开始在描红纸上涂鸦起来,没想到他画的东西竟与实物十分相像。不久,他的画在同学中已经小有名气而流传开了。正在齐白石沉浸在读书、绘画的乐趣中的时候。学校放秋忙假了,不巧的是齐白石又生了场病,加上天公不作美,田里歉收,对于已经添了加口的齐家,无异于雪上加霜。青黄不接的时候,连饭也没得吃了。齐白石的母亲别无他法,哽咽地对他说:“年头儿这么紧,糊住嘴巴再说吧!”懂事的齐白石只好无奈地中断了读了不到一年的蒙学。
辍学后的齐白石,平时挑水、种菜、扫地、打柴、放牛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空闲时间,他就读从外祖父那里借来的《论语》,家里能找到的纸片,都被充分利用起来,画满了自己喜欢的画。
齐白石16岁时,家里人考虑他身体单薄,重活也干不了,便想让他学一门轻松一点的手艺,加上齐白石自己喜欢画画,经人介绍,他便到当地一个叫周之美的名雕花匠那儿学习雕花技艺。齐白石虽然从未中断过画画,但对于这么精美的仕女画、花丼、走兽图案画,还从未见过和描习过,所以兴致特别高,学得也特别用心,周师傅特别喜爱这个聪明好学的徒弟,没有儿子的他,把齐白石当成亲生儿子看待,常对人夸他那有出息的好徒弟。不久,由于周师傅的好心提携,齐白石在白石铺渐渐也有了名气。
诞生于湖南湘潭农村的齐白石,幼年家境贫寒,仅仅读了不到一年的私塾便失去了学业,16岁那一年,齐白石开始学刻花木匠,这使他对雕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了节约钱买笔墨纸现,他吃最简单的饭食,穿单薄的衣服。20岁的那年,他在做活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套康熙年间刻印的《芥子园画谱》,他如饥似渴地用半年时间全部临摹下来,并且反复临摹,积累了上千张手稿。
1889年,齐白石在做活的时候,认识了颇有才学的私塾先生胡自悼和陈少蕃先生。
从此,他走上了专门的读书绘画的生活,几年下来,齐白石的画像技艺有了很大提高,并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之上创造了一些新技法,创作了不少富有诗情画意的作品,30多岁时,齐白石才开始苦练治印;他拜黎松安、黎铁安为师,把一枚枚印章刻了又磨掉,磨掉了又刻,学得非常辛苦,半年下来,他便掌握了汉印的基础。
1902年,年近40岁的齐白石游历了大江南北,每到一处,他都要游历当地的名山大川,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积累了为数众多的速写作品,同时结识、拜访了许多有真才实学的画界名人,鉴赏、临摹了许多秘籍、名画、书法、碑拓等艺术品。这样大大开阔了他的胸怀,提高了他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1909年暮秋,齐白石回到故乡,购置了“寄萍堂”居住,这一住就是十年。这期间,齐白石每天除坚持作画外,就是用功苦读诗词,闭门自修。通过这十年的刻苦磨砺,基本上形成了齐白石朴实、自然的创作风格。
1919年初春,齐白石已经56岁了,他决计北上,定居北京。初到北京后,齐白石的画并不能卖出,仅靠治印以维生。生活极为贫困。但他不断地从黄宾虹等人的画中吸取营养,后来便来了个衰年变法,创造了中国画工笔草虫和写意花卉相结合的特殊风格,终于在陈师曾的提携下,名声大振。
并于1927年初春,被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林风眠聘请为教授。
他把自己几十年的绘画创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著名画家上雪涛、李苦禅、李可染等,都成了他得意门生。在十多年中他居然创作出了万幅以上的作品。
80岁前后,齐白石的制印的篆法、章法、刀法都表现出了鲜明的特色,被誉为“印坛泰斗”。
其画作造型简括、神态生动、笔力雄健、墨色强烈,书与印苍劲豪迈、刀笔泼辣、神奇趣逸。他将画、印、诗、书熔为一炉,使中国传统艺术水平升到新的高度。
1937年,日军侵占北平,北平沦陷之后,齐白石愤然辞去了北平艺术学院教授的职务,从此紧闭大门,充分表现了这位艺术老人的民族气节。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他才公开露面,1946年初恢复了他的卖画生涯。
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大师走完了他将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1963年,他被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齐白石与艺术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千百年来备受画家器重的名言。齐白石学画学印学书的同时也开始了学诗,以诗文养器识。老人幼时即读过千家诗。“灯尽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得句来时且快抄”,“诗思夜深无厌苦”道出了学诗过程与推敲之苦。他常常与诗社朋友往来研讨,“往往一字未妥,删改再三,不皆苟且。”其用功可知。白石老人的诗通俗生动,刚健明快,清新自然,不雕饰如口语。蔬笋气之外含有白乐之神趣。如“鼠子倾类”绝句:
翻盆打碗物何愁,黍稻如云待稼收。
明夜课儿愁一事,寒门能有几灯油。
通观起来,白石老人的印文、对联、题跋,皆得力于诗。如“曾经霸桥风雪”,“客久子孙疏”,“星塘白屋不出公卿”,“画名年老不嫌低”等等,诗的功力非浅于此可见。
齐白石取得艺术成就是完整的,他的诗词、对联、题句质朴真诚,不扭捏作态。画绘重写生,有生活,以“日常能见到的为多”,不为“舍真作怪”,在“不求形似中得似”,所画尽是平常花木,野处虫鱼,却有风神爽爽的清新雅韵。笔墨虽重却不是卖弄笔墨,戏弄观众。印与书法来去纵横,明快沉着,少拿腔作调,朴实无华。
白石老人荨重传统,傍通民间画艺、以一个“乡下老农”饱学画印诗书的修养,淘去明清大家幽寒迫人的山林气、补助民间喜闻乐见的生活气质。多年追索,参酌融会,揉合拙雅,完整统一,创造了“齐派”艺术。其造形简括,神态生动,笔力雄健,墨色强烈,色彩浓艳,对比鲜明,绚丽照人。书与印苍劲豪迈,刀笔泼辣,神奇趣逸。画印诗书皆不见形靡笔弱,以精神饱满开人心扉,夺人魂魄。
白石老人将画印诗书熔于一炉,使中国传统艺术上升到新的高度。四者熔于一炉的艺术形式为中国所独有。画印诗书出现在一个幅面上,扩大了画面的艺术容量,观者可同时欣赏四种艺术的杰作。
人生虽然短短数十载,但是只要是值得我们去努力的,不管什么时候开始,永远都不嫌迟,试想现在的我们有多少想做的事未做,想去的地方未去,想读的书未读,努力行动,那将助你完成伟大的梦想。
不过也因短短数十载,人生除了积极动力之外,有些要坚持的就得坚持,如齐白石坚持自己的气节一样,如果随波逐流,那可真是浪费一生,枉费一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