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读名人传记悟平凡人生
13192900000005

第5章 耶稣

基督教创始人

(公元前6—公元30)

耶稣是传说中的人物,他生活于下层人民中间,传播“福音”,招收并教导弟子,最终创立了早期的基督教。

按照《圣经》里面的记载,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在结婚同居以前,因为圣灵而怀了孕。她的丈夫约瑟感到耻辱,但是也不愿意告发她,于是决定悄悄地把她休了。可是当他正在考虑这件事情的时候,上帝在他梦中出现,对他说:“大卫之子约瑟!不要怕,把你的妻子玛利亚娶到你家里来,因为她所怀的孕,是圣灵带来的。她将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为就是他将把自己的百姓从罪恶中扬救出来。”这是一个夹杂神话和史实的传说,因为耶解将来要成为亿万百姓的救世主,把他的出生渲染上神话的色彩也不足为奇。但是不管怎样,玛利亚童贞受孕,对于约瑟来说都是一种艰难的选择,可是约瑟最终还是娶了玛利亚。

耶稣的诞生在当时的伯利恒产生了骚动,许多人说在耶稣出生时看到了天空升起一颗璀璨的明星。而耶路撒冷的统治者希律王听闻了传说,对自己的统治感到极其不安,就派了许多先知去寻访这个婴孩。最后他采取了极端的措施,就是按照耶稣出生的年月,把当时所有未满两周岁的儿童全部杀掉。但是耶稣逃过了这次劫难,他们一家逃到了埃及。

大概耶稣在10岁左右时回到了以色列,父亲重操旧业,继续做木匠养活母子二人。12岁,逾越节上,耶稣又一次盘桓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不肯随父母离去。父母走了,耶稣在众位贤人大师中呆了三天。这三天是耶稣生命中的一次巨大飞跃。他对这些先知们提出了诸如以下的问题:

生死界线之上谁为最大?

天地之间苦难何处是尽头?

富贵贫贱谁能躲过天堂法庭的审判?

灵魂和肉体从何处可以获得永生?

可是先知们对这些问题实在没有办法回答,但是他们十分喜欢这个孩子,就开始教他阅读古书经文,三天以后,父母见到耶稣的时候,发现耶稣的脸上出现了异样的光芒和神采。

据说耶稣自幼聪明好学,12岁时随父母去耶路撤冷,曾在锡安山上的圣殿里与犹太教的律法师们坐而论道。当时,有一位被称作“施洗约翰”的先知正在宣传一种与传统犹太教不同的新宗教思想,他声称上帝的天国即将临近,末日审判的钟声即将敲响,人们若想取得上帝的宽恕,就必须忏悔自己的罪过,用约旦河水洗浴身心。耶解深受其影响,在30岁那年他来到约旦河边领受了施洗约翰主持的洗礼。

受洗以后,耶录在旷野里经受了40天的考验。他拒绝各种诱惑,最终选择了救赎世人的使命。

于是,耶稣回到故乡,开妒传播天国临近的福音,后来又到犹太各地传道。他宣称天国是个崭新的世界,那里充满上帝的公义,是善良虔诚者的最终居所,一切在现实中被颠倒的东西都将在天国重新颠倒过来。他把犹太教律法高度概括为“爱上帝”和“爱人”两条,并称之为“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他劝人们相信福音,及时悔改,迎接世界末曰的审判。耶稣一边传教,一边还替穷人治病,因而吸引了大批来自社会下层的信徒。他从中召选了12名及门大弟子,并委派70名信士到巴勒斯坦各地传播福音。

在犹太人的逾越节来临之际,耶稣带着12个门徒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受到市民们的隆重欢迎。当发现一些人居然在圣殿里做买卖时,耶稣非常气愤。吨将牛羊赶出圣殿,掀翻商贩的桌子,倒出他们的银钱,并痛斥这些亵渎圣殿的人。耶稣对犹太教上层的民族偏见和等级歧视也十分不满,更不同意传统犹太教守安息日的烦琐教条,甚至讥讽富人想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孔还难。

耶稣的言论和行动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犹太教祭司贵族对这位民众眼里的先知和救世主既恨又怕,千方百计要置耶稣于死地。耶稣明知有险,但为了救赎世人,仍决心献出自己的生命。相传在最后一次晚餐上,耶稣一边把饼掰升递给他的12个门徒,一边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他又把葡萄酒递给众人喝,并说,“这是我的血,是为许多人而流的。”逾越节之夜,由十门徒犹太的出卖,耶稣被犹太教大祭司的差役拘捕,经草草审讯后转交给罗马帝国驻犹太总督彼拉多,并力促彼拉多将耶麻处死。次日,耶稣因“自称犹太人之王”的罪名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临终前留给门徒和世人的遗训是:“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

耶稣遇难后,其门徒将他神化为基督(救世主),宣称耶稣已于死后第三天复活,并被接入天国,不久这位基督将带着上帝赋予的权柄和荣耀重新降临人间,救赎世人。这些门徒自认受耶稣差遣而负有传教的使命,于公元1世纪中叶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建立了最早的基督教会,作为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的宗教思想反映了罗马帝国后期下层民众的良好愿望,因而得到广泛的传播。

耶稣与福音

耶稣的“福音”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生活选择:到充满爱的天国去,充当上帝的子民。耶稣的“福音”充满了道德劝善的意味,这就使得耶稣的宗教教导具有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意义。耶稣劝世人行善,要不断地忏悔自己的心灵,以便能够站在爱的化身——上帝的面前,在天国里过幸福的生活。

耶稣开导人们要具有普遍的人性,要有一颗充满了爱的心灵,这样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而不是狭隘地自认是犹太人或罗马人。

正是通过耶稣的“福音”,人们才对上帝有了新的认识,开始了人与上帝之间的新的关系,人类历史也就进入了一个能够“得救”的新时代。灵魂得救的思想对后来的历史影响至深,这也是基督教自创立后迅速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中世纪基督教的精神领域的统治地位就是在这一思想基础上形成的。

在耶稣的心中,爱具有超越的性质,它将带领人们穿越有限的现实生命而到达永恒的天国,所以爱不仅应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准则,而且也是个体生命的终极追求。爱能引导人走向天国,所以爱的实践具有了现实的意义,它使人完美,给人以希望,使人的生命变得更丰富更有意义。所以,为进入天国的“爱”是改变个体生命乃至改变社会与世界的强大的内在力量。基督教正是在宣传“爱”的精神的前提下,才有了改变西方历史发展进程的可能性,而且这种“爱”的教义在当今世界仍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耶稣的教导本质是“爱”,是上帝的爱。为了这种爱,耶稣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他三天后又复活了,那是因为上帝选择了耶稣,把他的爱给了耶稣,使耶稣的生命具有了永恒的价值。耶稣在上帝面前得救,给人们以启迪,即上帝的爱能使人得救,于是世俗的人们开始了到天国去的千年梦想。

传统基督教把耶稣当作一个完人,当作一个完全的神。耶稣在欧美等西方历史中拥有深远的影响,他的教导在千余年的时间里,在西方人的精神世界里居支配地位,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处处留下了他的烙印,他的影响无处不在。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缺少了耶稣创立的基督教的西方社会,将会是何种模样。

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近代传播到世界各地,这种世界性的传播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大交流,深深地影响着历史的发展。基督教穿越历史的时空,获得了世界性影响。

作为传说中的人物,耶稣有许多和其他民族英雄同样的出身,他坚定自己的信仰,不为生死所左右,被基督教奉为“圣子”和创始人。

1.《圣经》内容:圣经的内容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旧约》四十六卷,《新约》二十七卷,合共七十三卷。所谓《旧约>,是指天主与以色列民族立约的记录。“约”是指“盟约”。整个《旧约》记录的核心是:天主是以色列民族独一无二的天主,而以色列人民则是天主的选民。《新约》是耶稣与全人类立约的记录。耶稣基督是《新约》和I《旧约》的分界点;凡在耶稣基督降生以前所写成的圣经,我们称之为《旧约》;在耶稣基督降生以后所写成的《圣经》,则称为《新约》。

2.《圣经》的成书:圣经的成书过程不是由一人执笔写出来的。无论《旧约》或《新约》,都是先经过一段相当长的口传时期,然后才记录成书。《旧约》的成书大概经历了一千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