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读者文摘精选全集——冬
13193900000012

第12章 人物传奇(3)

史蒂夫·鲍尔默因为参加全国数学大赛顺利进入前10名而成为公认的数学天才,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哈佛的数学系学习,并且拿到了哈佛大学数学系的奖学金。1974年,18岁的鲍尔默在哈佛读大二。这一年他在学校电影院观看《雨中情》和《橙色钟表机械》时,认识了同楼一个瘦瘦的红头发家伙,这家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微软创始人、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在看完电影之后,两个人还一起合唱了电影中的歌曲。

如果说盖茨是思考者,那么鲍尔默就是行动者。盖茨性格内向,不喜欢抛头露面,喜欢整晚写程序;而鲍尔默则相反,他性格生来外向,热情洋溢,有幽默感,喜欢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有超强的社交能力。在哈佛,鲍尔默继续他高中之后的领导生涯,包括:成为男性学生“狐狸俱乐部”的骨干,担任橄榄球队的经理,担当学生报纸《红色哈佛报》和学生杂志的“教练”;鲍尔默在哈佛校园的时候,热衷于参加校内的各种俱乐部并担任领导者,以致后来盖茨办理退学手续并邀请他出来一起创办微软的时候,鲍尔默拒绝盖茨的理由简单而可爱:自己好不容易才当上哈佛橄榄球队的“掌门人”,不想这么轻易放弃。

不过,鲍尔默和盖茨的友情并没有因为两人的性格不同而疏远,反而因为两人的共同爱好,比如数学、对拿破仑的激情,成了永远的好朋友。鲍尔默和盖茨一样,也是一个数学疯子,两人一样精力充沛,可以在一起几个通宵不眠不休地玩桥牌、讨论应用数学、参加数学游戏。最后,他们终于搬进了同一个寝室,并且还给自己的寝室取名为“雷电房”,以显示他们像雷电一样的激情。

那段时间,鲍尔默和盖茨两个人热衷于他们自己的一个游戏:花最少的时间获取最高的成绩。盖茨回忆在哈佛期间和鲍尔默的友谊时曾说:“史蒂夫主修数学,和我同住在一个宿舍里。我们彼此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花最少的时间来获取最高的成绩。我把这种拖延当做游戏,而当我新结交的朋友史蒂夫也加入到这个游戏,我尝到了一种遇见知音而高兴的心情。我每天故作轻松,故意逃学反而拿最高分数,就会感觉很酷。我把课余时间用在桥牌上。我在桥牌上赢了不少创业资金。投资最少的时间得到最高回馈成为一种游戏。他和我一样,平时没有时间读书,直到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有一回我们同时选修一门相当高深的研究所课程——代号为2010的经济学。我和史蒂夫整个学期都在忙别的事,期末前一个星期,我们像疯子一样猛啃资料,结果两个人都得了A。”

1975年,盖茨办完退学手续,开始创办微软;鲍尔默拒绝了盖茨的邀请继续哈佛的学业;两人从此分道扬镳。短暂的分离没有使两人炙热的友谊冷却,因为命运注定他们的生活轨迹要在不久的将来再次相交。

谁是改写历史的人

1979年,鲍尔默进入斯坦福大学读MBA,准备在商业上继续他的“教练情结”。1980年,盖茨在斯坦福校园里找到雄心勃勃踌躇满志,但还是纸上谈兵的鲍尔默,再次邀请他加入微软。

此时,微软已经成立5年了,却仍然还在孵化之中,并没有如盖茨当初梦想的那样迅速成为一飞冲天的凤凰。这个时候的微软处在一种十分尴尬的处境中:公司里全是天才,却都只是技术天才,没有管理天才。所以,盖茨再次想到了他的好朋友,永远精神饱满充满激情的天才教练史蒂夫·鲍尔默。

盖茨深知自己急需一个管理型人才帮他处理公司在技术之外的其他事务,所以他第一时间找到了鲍尔默。盖茨从内心里欣赏鲍尔默,他深深地知道鲍尔默超人的煽动力、凝聚力、亲和力和一流的管理才能,正是他和微软所缺乏和需要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鲍尔默端着斯坦福的架子依然拒绝好朋友的邀请,可能微软在不久之后就将夭折,那么就没有了现在的微软帝国。

在DOS系统出现之前,微软名不见经传;在Windows操作系统出现之后,微软统治了全世界大部分的计算器桌面。鲍尔默曾经说过,比尔·盖茨是改变历史的人。然而事实上,在20世纪80年代,IBM逐渐强大、声望逐渐提升,它的OS/2操作系统被业界人士认为是DOS的继承者,而同时微软的Windows项目却迟迟无法完成,成为一堆烂摊子。

此时,鲍尔默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微软项目管理方面的责任,全力监督项目进度,终于在1985年使Windows3.0成功出现在市面上。

实际上,在微软的发展史上,你经常可以看到鲍尔默仿佛超人一般,总是在公司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站出来挑起重担,解决问题。

激情四溢的拉拉队长

作为微软的首席执行官,他对能改变世界的微软以及微软的产品有种无法表述的热情。在2001年微软员工集会上,鲍尔默的激情表演成为他“表演史”上的一次经典:拥有庞大身躯的他在台上来回走动,并且还跟着美国流行歌手格萝利娅·伊斯特梵歌曲的调子大叫“Microsoft,Microsoft,Microsoft”。他像疯子一般踏着节奏强劲的音乐,在全场欢蹦乱跳将近半分钟,结果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个绰号“舞猴”。

据说,当时作为微软销售副总裁的鲍尔默体重大概有150公斤,这也是他最胖的时候。但是为了活跃会场气氛,他可以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非常底层的销售员,甚至大跳“猴子舞”。用鲍尔默自己的话说,他爱着微软,为了微软,他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形象。

正因为这种无法形容的对微软的热爱和激情,鲍尔默愿意借任何机会推广微软产品而从不介意被人看做傻子。

鲍尔默被《福布斯》评选为全球最勤奋的亿万富翁也正是因为他对微软的激情。在他为早期微软工作的时候,他制定了员工手册,其中包括了600名员工的名字、毕业学校、考试分数、在微软的职位以及将来可能的安排。而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鲍尔默记得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在遇见的时候,他可以很清晰地叫出对方的名字;在询问对方工作进展的时候,鲍尔默甚至可以对上次见面的细节脱口而出,哪怕这些细节连员工自己都可能已经忘记了。

管理天才的天才

鲍尔默开玩笑地抱怨过:“在微软里面太累了,因为要管理一群天才,我必须要每天24小时启用8个大脑才能够应付。”或许,鲍尔默那光亮的额头闪烁着的智慧光芒,就是他每天要思考8个大脑才能思考完的问题的结果吧。

在鲍尔默看来,微软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吸引人才的地方。鲍尔默认为,一个好的企业首先应该有一群人才,然后利用现有人才的品牌效应,吸引新的人才;其次,还要在现有条件下培养人才,让每个人的潜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因此,在微软看来,人是第一位的,而不是战略。这也是为何世界上大部分的人才都以能为微软工作为荣,因为鲍尔默成功地把微软塑造成一个天才的集中营地,它不但能吸引一流的人才和科学家,也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和科学家。

鲍尔默说,自己在微软的工作主要就是激励人才,激发鼓舞他们的工作热情。

在微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圈,这是鲍尔默提倡的。他让所有的员工画出一个属他们自己的圈,在这个圈子里面,员工干什么他不管,但是他会隔一段时间去查看他们做得怎么样。因为所有能力强的人都希望在一个范围内没有人管自己,所以,给他们自己空间,员工的创造性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鲍尔默的企业管理风格给微软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微软的营销经理们都以能得到鲍尔默的夸奖为荣,甚至在他们看来,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只是为了得到鲍尔默的认可和赞许。且不说这种想法的正确与否,至少我们可以从一个角度看到鲍尔默在管理方面的人格魅力。

正是鲍尔默的市场和营销能力,与盖茨的技术敏锐性互补,才使得微软从一家小公司成长为世界级的软件公司。特别是在微软的后盖茨时代,他依然和以前一样衬托着盖茨。盖茨是一个严肃、勤奋、有条不紊的人,而鲍尔默知道,要和盖茨成为有足够动力推动公司发展的“二重唱”,他需要表现出和盖茨互补的一面。这种聪明的做法也正是鲍尔默超越其他天才的地方,是使他能够管理其他天才们的真正聪明之处。

在1998年成为微软总裁之后,鲍尔默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塑造后盖茨时代的微软。鲍尔默给微软带来的新原则是“销售、服务、可靠、安全”,在他的计划表中,将有更丰厚的收入、更大的营销计划在迎接着微软,而抓住它们的重点是微软对用户给予更多的关注。

鲍尔默要求微软公司按照消费者需求而不是产品需求进行改革,即使一些高级主管的离开也丝毫没有动摇他的计划。在鲍尔默领导下,微软的这一转变标志着微软以客户和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原则开始了。

在他的领导之下,员工开始走出办公室去拜访消费者,甚至将投诉电话的解决效率纳入部门的盈亏报告。鲍尔默具有对客户的忠诚及良好的商业素养,恪守公司最不可动摇的客户承诺原则。这种独特的性格特质,帮助热情投入的鲍尔默带领微软走向了更大的成功。

在鲍尔默担任微软CEO之后,微软的雇用员工已经增加了将近一倍,这和盖茨时代的微软已经有很大的区别。这么庞大的一个公司,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高手林立的时代保住行业领军者的地位,同时还要取得更大的成绩,不但需要一个正确的策略,还必须有一个人来向微软5万多名员工解释这个策略,这个角色的最佳人选,当然就是史蒂夫·鲍尔默。

5万多名员工、250亿美元年销售收入和总价值数千亿美元的资本,在这些沉甸甸的数字背后,鲍尔默用事实证明,即便在老友盖茨退休之后,他也能够不负众望,为巨大的微软航母把握好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