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男孩篇
13197200000016

第16章 学会做人,塑造男孩优秀的品质(1)

做事先做人。男孩的发展和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智力因素固然重要,美德因素也不可或缺。家庭教育的根本是教会孩子做人,父母要帮男孩从小播下美德种子,成功必将伴随男孩一生。

学会感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古语说的都是感恩,但现代文明社会里,孩子对感恩却似乎有点陌生。有人曾不解地问教育专家,现在为什么有不少不知感恩的孩子呢?父母给了他生命,供他吃,供他穿,供他住,但是孩子却不知回报,不懂感恩,实在让人费解。甚至有些孩子觉得父母生下我,就得为我付出,这便是他们的逻辑。是什么造成孩子不懂得感恩呢?

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多数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显得过于伟大、过于无私、过于自我牺牲。过度的溺爱让孩子在家庭中养尊处优,什么都得要最好的。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因为父母的溺爱,才养成了不知感恩的习惯。

由于父母的过度宠爱,会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习惯。这样的孩子和一般的孩子相比,独占意识很强,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甚至争名夺利,做损害他人的事。想象一下,谁愿意与这样一个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的人交往呢?不懂感恩的孩子,在日后成长中会遇到比一般孩子多很多的困难。

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引导孩子逐渐认识到生活中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别人的存在,在想到自己的同时,也要想到别人。

感恩节那天,我收到了很多朋友有关感恩的短信,我觉得自己应该对身边的人说些感恩的话。回到家,我对先生说:“谢谢你一直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又对孩子的爷爷奶奶说:“感谢您二老帮助我们买菜、做饭。”随后我又对儿子说:“感谢儿子给我带来这么多的快乐。”大家虽然感到这种方式很新奇,却都很高兴收到感谢。

接着,我又问儿子:“你感谢妈妈什么?”

他趴在我的耳边用悄悄话的方式说:“谢谢妈妈给我洗衣服什么的。”

我接着启发儿子:“是不是还应该对其他人说些感谢的话呢?”

儿子听了,赶紧跑到爸爸和爷爷奶奶身边,小声说:“谢谢爸爸开车拉着我到处玩儿。”“谢谢爷爷和奶奶,你们每天接送我上下学很辛苦。”

“是不是还要感谢一下的老师呢?比如……”在我的启发下,儿子说出了一连串的感谢:

“感谢Y老师教我学数学。”

“感谢Z老师教我学语文。”

“感谢L老师教我学英语。”

后来,我在儿子的日记本里发现了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感恩节,我感觉自己真的很幸福。”

由此可见,父母的言传身教对男孩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在家中父母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孝顺长辈。当男孩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他就会更加牢记感恩的做人原则。

然而,感恩教育需要父母有意识地去进行。如果父母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与付出呈现给男孩,那么他们也就无法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爱。让男孩学会感恩,就是教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恩之心,而不是忘恩负义。从而让男孩生活得更富有、更美好。

感恩是阳光,是雨露,是头顶永远晶莹闪烁的星辰,也是父母首先要教会男孩的一种做人美德。应该这样说,父母对男孩的爱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质的回报的。一旦男孩懂得回报了,父母的爱才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何教育男孩学会感恩呢?

第一,培养男孩感恩从父母开始。

父母是男孩最亲近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男孩对父母的爱,有助于男孩形成一种良好的爱别人的习惯。比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很饿,还是应该让他等妈妈做完菜一起吃;大家一块儿吃水果的时候,让他把最大的那块留给爸爸,因为爸爸工作很辛苦;奶奶腰疼,就让他给奶奶捶捶。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爱别人的能力,其实并不是件难事。

第二,用自己的行为感化孩子懂得感恩。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想要造就懂得感恩的孩子,父母就必须是懂得感恩的人。如,要想孩子懂得孝敬自己,就必须对自己的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祖父辈孝顺,给孩子做好示范。

第三,在男孩心中播撒善良的种子。

在男孩心里撒下什么样的种子,以后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可以多给男孩讲一些助人为乐的故事,让男孩明白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忙的人。平常可以多带男孩去敬老院给老人们送些吃的;为家庭困难的小朋友捐款;看到左邻右舍有困难就主动帮助他们;让孩子爱护身边的小动物,等等。

第四,让孩子适当地体验“失去”。

如让孩子失去父母给他的某些帮助,而让他自理,让孩子自己做些家务事等。让孩子在经历生活中的点滴事情的过程中,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感恩。

第五,学会保护男孩的善行。

男孩小时候往往没有什么金钱观念,他会把家长给他买的昂贵玩具送给别人,也许原因就是那个小朋友没有。父母可以耐心地询问孩子原因,也许他会说,那个小朋友没有爸爸,妈妈没有给他买玩具,所以才送给他。这个时候,要是父母只知道叫孩子去把东西要回来,那孩子的善心可能要被你打击了,这是多少钱都换不回来的。

播下“孝”的种子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什么是“孝”。“孝”这个字,对我们这一代孩子来说,也许分量并不重,但它曾一直是中国社会推崇的最高道德,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出现了多少孝子孝女!但当时那种“孝”,是以子女丧失自我为代价的,有的孝子孝女甚至不惜自残自虐。这样的“孝”打着封建伦理的烙印,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们,就猛烈地抨击过这种有悖人性、阻碍社会进步的封建式的“孝”。

但是,在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今天,就不需要“孝”了吗?其实,“孝”在今天已经有了全新的意义,“孝”应该是我们一种本性的需要。你见爸爸妈妈服侍奶奶,就自然而然想到帮爸爸妈妈做点事,让爸爸妈妈喘口气;你想过没有,你怎么会产生这种想法的?

你似乎想感激爸爸妈妈什么……对了,孩子,这就是产生“孝”的真正基础。人非木石,每个父母都会全心全意去爱自己的子女;同样,每个孩子目睹父母如此为他操劳,自然想知恩图报,于是,感激之情就升华为“孝心”了。

所以,“孝”是人的一种本性,绝非如封建时代的“孝”那样是一种高压,单向的、强制的,不孝则被视为是遭天打雷劈的大逆行为;而只有当“孝”成为人情感中的一种自然需求时,它才有可能真正成为父母和子女之间双向的幸福。爸爸服侍奶奶,奶奶自然感受到了天伦之乐;爸爸呢,既是对奶奶养育爸爸的感激,自己也感受到了内心的巨大满足。

这就是新旧之“孝”的本质不同。可惜的是,现在有不少孩子,他们深受父母长辈的宠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却不知道感恩,反而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应该的,有的甚至动辄向父母发火。他们的这种行为,既伤了父母的心,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幸福。

成成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他十分孝敬父母。其实,在成成很小的时候,也是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孝顺。后来,一件小事改变了成成。

那是一个星期天,爸爸买回来一台液晶电视。成成围着电视机高兴地转着、跳着,别提有多开心了,嘴里还不停地说:“爸爸真好!爸爸真好!”然而,爸爸却要将电视送给爷爷奶奶。成成生气了:

“咱们家里只有一个破电视,你却把新的给别人。”“儿子,你说什么?什么别人?”爸爸生气地瞪着成成问。

见爸爸如此严肃,一点都没有商量的余地,成成说道:“我再也不理你了。”说完转身跑开了。爸爸知道自己态度有些生硬,赶紧追上成成,对他说:“儿子,你还小,爸爸妈妈还年轻,以后我们什么样的电视都能买到。而爷爷奶奶老了,应该让他们先享受,你说是不是?等以后有了比液晶电视更好的电视,爸爸一定给你买,好不好?”成成听了点点头,还和爸爸一起把电视送到了奶奶家。

有一次,成成和妈妈一起去参加婚礼,回家后,爸爸发现成成的糖果一块都没吃。爸爸有些好奇,成成不是很喜欢吃糖的吗?这次是……想到此,爸爸问道:“儿子,这些不是你最喜欢吃的吗?怎么没吃却带回家来了呢?”

成成见爸爸如此问,就撒娇地说道:“爸爸妈妈每天上班赚钱很辛苦,我带回来给你和妈妈吃。”

“是吗?”爸爸妈妈故作惊讶地问道。

“当然了,这还有假吗?再说我是小孩子,应当先孝敬长辈。”

爸爸听了,欣慰地笑了。

可见,孩子虽小,但只要你和他好好沟通,和他讲道理,他会听明白的。而且,榜样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只要父母做好了孝敬长辈的榜样,孩子便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放眼今日社会,身为人子却不孝敬父母的事情比比皆是。都说“养儿防老”,可是一些长大成人的孩子却不尽赡养老人的义务,还有一些人不工作吃住都靠年老的父母,做“啃老族”。更有甚者,看着年老体衰的父母不顺眼,对老人拳打脚踢,简直是禽兽行径。

回溯这些逆子的童年,他们几乎个个都是父母的宝贝,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遗憾的是,父母过多的爱并没有养育出一个听话懂事的男孩,反而养出了好吃懒做、不懂得体谅他人疾苦的“孽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可悲的结果?凡事要全面考虑,孩子自身必然存在很大的问题,而抚养孩子长大的父母,在这场失败的教育中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来到世间,都纯洁得像一张白纸。他们对世界的一切认知,都来自父母的指引。孝顺的孩子背后,往往会有两位通情达理的父母,因为他们的孝顺意识,最早都是由父母亲灌输的。同样地,孩子的不孝,往往也是关注着父母亲的一举一动学来的。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如何对待自己的双亲,都被幼小的孩子看到眼里、记在心里。可以说,孩子之所以会走上不孝的道路,几乎就是踏着父母的轨迹走过来的。此外,自私、冷漠也是造成不孝的很大原因。

有些父母认为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人情味又淡漠,于是就使劲教孩子如何与人动心计,日子久了,孩子果然愈加老练了,自私到对父母也斤斤计较。父母又如何渴望从这样一颗冷硬的心中流淌出孝顺之情呢?所以,如果想让男孩从小就有一颗孝顺之心,父母一方面要让男孩跟自己学习如何孝敬老人,另一方面培养男孩纯洁善良的心灵。一个孝顺的男孩,首先得是一个心中有爱的男孩。

第一,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对待长辈的态度,就是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因此,父母要时刻想着照顾年迈的长辈,绝不能“有了儿子就忘了老子”。父母可以在节假日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孩子做好孝敬长辈的榜样。

第二,制定相应的家庭规则。

家庭中,父母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给男孩作行为的指标。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意思。一个家庭需要民主,不可家长制、一言堂,但必要的家规是不可缺少的。父母可与孩子共同商量,制定关于孝敬父母的行为规范。比如,定期为父母做些家务活,不顶撞父母,发生分歧要用商量的方式解决等,并给予男孩必要的指导。

第三,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付出了多少。

如今,绝大多数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不清楚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索取,认为父母给自己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样的孩子怎么能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自己为他和家庭付出了多少。

给男孩一颗善良的心

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可以说,如果—个孩子缺少善良的品质,那么这个孩子在道德上就会有缺陷。其实,每个父母都希望能够拥有—个善良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善良的小精灵。然而,有些父母大概是出于“保护孩子”的心理,经常会灌输孩子“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的观念,这些父母就是忽略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

教育专家认为,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善良的心,那么孩子就更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因为没有善良之心的孩子很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冲突往往意味着不安全。因此,为了能够让孩子更好地保护自己,父母要从小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虽然说孩子可能会为自己的善良而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孩子得到的会比付出的要多。

辉辉今年10岁了,上小学五年级。妈妈经常带着辉辉进行献爱心活动。因此,辉辉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平时只要有时间,妈妈都会带着辉辉去社会福利院看望那些孤儿和老人,和他们一起玩耍、聊天,并且有时候还会给他们带去礼物。偶尔,妈妈也会将辉辉的一些不再玩的玩具、穿不了的衣服等送给福利院的孤儿们。当然,这都是事先和辉辉商量过的。辉辉很小的时候,非常不理解妈妈,总是将自己的东西抱在怀里,不让妈妈送给别人。慢慢地,经过妈妈的开导和教育,辉辉懂事了好多,经常主动将一些用不着的东西送给福利院的孤儿。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妈妈想要为灾区同胞们捐款,她觉得这是培养辉辉善心的良好时机。于是,当电视上报道灾区的境况时,妈妈连忙将辉辉叫过来,让他看那一幕幕的镜头。辉辉看到后很震惊,也非常难过。这时,妈妈趁机对辉辉说:“儿子,你看他们遇到了灾难,多可怜啊。现在他们正是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来帮帮他们吧。”辉辉点了点头,又问:“可是我们怎么帮他们呢?”妈妈告诉辉辉:“我们单位组织给灾区捐款,我想捐一些钱,你自己想想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吧!”

辉辉想了想,就跑到了自己的房间。过了一会儿,辉辉用力地搬出一个大箱子,里面有玩具、衣服、图书,还有一些零钱。妈妈问辉辉:“这些钱是哪儿来的?”辉辉告诉妈妈:“是我攒的零花钱。我要把这些都捐给灾区有困难的人。”妈妈听了很高兴,帮辉辉将所有的东西都捐了出去。

上面这个故事中的妈妈,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和爱心的妈妈。她对有困难的人表现出了真挚的同情,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了正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们。最难能可贵的是,她用自己的爱心感染、陶冶身边的孩子,让善良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所以,若想让你的孩子有一颗善良博爱的心,父母就应该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从善,从小培养博爱、同情、宽容等美好品德,让他看到世间的真善美。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培养孩子与人为善的交往准则。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教会孩子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引导孩子与人为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遇到事情了不要得理不饶人,要学会原谅别人、接受别人真诚的道歉。凡事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让自己处于受人尊重、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境地。

第二,做孩子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