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男孩篇
13197200000015

第15章 培养良好“小”习惯,成就男孩“大”未来(4)

生活中有许多时间期限,如公交汽车时刻表、开始上课时间、交作业时限等,这种时限对那些不善管理时间的孩子来说,往往意味着压力和烦恼。作为父母,应该尽早让孩子知道时间期限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地教会他们如何在最后期限到来前,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达到目标。一旦孩子的进度落后于时间表,此时父母给予他们的应该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喋喋不休的抱怨和批评。

让男孩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

很多成功人士在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都会提到自我反省能力。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正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断改正,从而取得成功。

小男孩的自我反省能力似乎不是很强,有时,他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所以当他做错事,父母问到头上:“是不是你干的?”他会摇着头告诉家长:“不是,不是,绝对不是。”

当然,这与男孩的天性有关,小男孩接受事实往往比小女孩要晚。比如,一个小男孩与一个小女孩同时犯了同样的错误,在父母的引导下小女孩会很快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道歉。而小男孩则不同,他们接受这个事实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他们完全接受做错事这个事实后,才会主动承认错误。所以,在引导小男孩进行自我反省时,一定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羞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不信,请你看看下面这两个小故事,就一清二楚了。

这天,一个中国家庭的男孩过生日,父亲的战友过来和男孩一家一起过生日,送给男孩一对非常昂贵的金鱼作为生日礼物。男孩非常喜欢,把鱼儿放在玻璃缸里,一直放在自己的身边。看它们在水中自由地畅游。生日在快乐的气氛中过去了。然而有一天,男孩突发奇想,伸手把金鱼从水中捞了来,丢在地板上,看到金鱼不停地甩动尾巴,男孩觉得很好玩。不一会儿,金鱼死掉了。小男孩也伤心地哭了起来。哭声惊动了在厨房做晚饭的妈妈,妈妈急忙跑出来,看见是金鱼死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安慰男孩道:“别哭,宝贝,妈妈明天再给你买一条。”听妈妈这样说,男孩止住了哭声。晚上,爸爸下班回来,大声地呵斥男孩,妈妈赶紧出来保护男孩,“不就是两条金鱼吗?值得这么大惊小怪的吗?儿子别害怕,妈妈不是答应你明天再给你买几条金鱼回来嘛。”

男孩躲在妈妈的身后,向生气的爸爸吐了吐舌头,露出不屑一顾的笑容,丝毫没有为自己做错事而感到脸红。

同样,在美国的家庭,男孩因为调皮,弄死了两条金鱼。被父母知道之后,妈妈走过来说:“儿子,如果你口渴时不给你水喝,你会怎样呢?”

“我会很难受。”男孩有过口渴难耐的经历,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是啊,没水喝很难受,可你把鱼从水里抓出来丢到地上,让它们没水喝,你说它们难不难受啊?”见男孩不说话,妈妈又接着说道,“鱼是水生动物,比人类更需要水。它们拼命甩动尾巴,是因为它们太难受了,可是你却将他们害死了。”

男孩低下头,沉思了片刻,对妈妈说:“我错了,我以后再不把金鱼丢到地上玩了。”

从上面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应该吸取教育经验:当男孩犯错时,父母应直接平静地指出错误所在,让他懂得羞愧和内疚,促使男孩自我反省,使他以后不再犯此类错误。然而,有一些父母像事例中的中国父母一样,包庇男孩的错误,让做错了事情的男孩,无法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这样对男孩以后的成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在上面的例子中,面对男孩的错误,中国的父母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这样的教育方法一点都不能奏效,而美国父母的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就能引导男孩自我反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判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当男孩做错事的时候,家长要正确引导,培养男孩的自我反省能力。

第一,让男孩正确面对批评。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而不喜欢受到批评。但是,让孩子学会坦然接受批评,这对于他的成长大有益处。有心理学家指出,只会接受表扬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很容易出现问题,他们甚至连接受批评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没有。因此,从小让男孩学会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批评,将有利于塑造他完整的人格。

第二,让男孩自己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许多男孩做错事后,家长喜欢为他们承担后果,如孩子迟到了,妈妈向老师道歉“不好意思,我起晚了”。这不仅会让男孩失去责任心,更会使他不懂得反省自己的错误,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相同的错误。因此,明智的父母从不替孩子承担后果,而是让他自己来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第三,引导孩子预见事物的后果。

许多孩子往往比较冲动,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根本就不考虑后果,而且由于孩子经历比较简单,能够预见到的后果往往与成人能够预见的不一样。这时候,父母不妨让孩子尝试一下,如果孩子无法跟成人一样思考,父母可适当指导孩子,当孩子发现结果出乎意料,这时,孩子就会反省自己的行为了。

第四,正视负面情感的正面效应。

给孩子灌输正直、善良、勇敢等正面道德情感,可塑造其美好的心灵,而让孩子体验羞愧、内疚等负面道德情感也会使其受益匪浅。而且羞愧、内疚等负面道德情感与正面情感相比,更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促使他们不断自我反省,区分好坏、是非、对错和美丑,改正错误。

纠正男孩找借口的习惯

美国西点军校有一个久远的传统,遇到学长或军官问话,新生只能有四种回答:

“报告长官,是!”

“报告长官,不是!”

“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报告长官,不知道。”

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比如学长问:“你认为你的皮鞋这样就算擦亮了吗?”你的第一个反应肯定是为自己辩解:“报告长官,刚才排队时有人不小心踩到了我。”但是不行,这不在那四个“标准答案”里,所以你只能回答:“报告长官,不是。”学长要问为什么,你最后只能答:“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再比如军官派一个新生去完成一项任务,而且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完全可能会因种种原因而不能按时完成,但军官只要结果,根本不会听你长篇大论地解释为何完不成任务。“没有任何借口”迫使新生只有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争取完成任务,根本无暇为完不成任务找借口。

也许我们认为西点军校的校规有些过于苛刻,但是它能够存在必然有存在的道理。学校之所以这样规定,就是要让新生学会忍受压力,学会恪尽职责,明白表现不达标是“没有任何借口”的。

因此,我们必须告诉自己的男孩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因为,借口是做不成事、做错事的挡箭牌;是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护身符;是掩饰弱点、逃避责任的灵丹。借口掩盖了过失,推卸了责任,使男孩心理暂时平衡,但长此以往,便是大事做不了,小事做不好,最终一事无成。所以,千万不要向下面这位爸爸学习。

罗浩今年读小学三年级了。

一天,放学前,同班同学刘辉对他说,晚上想到他家去看动画片《奥特曼》,可当罗浩回到家时,父母要求罗浩到姑姑家吃晚饭。

这时,罗浩虽已想到了刘辉快要到他家来了,可他非常想到姑姑家去,他想:动画片什么时候都可以看,自己先到姑姑家再说。于是他没信守朋友间的约定,随父母到姑姑家吃晚饭去了。

到了姑姑家之后,罗浩的爸爸接到了刘辉父亲的电话,说起了这件事,问一下是不是孩子没有回家,表示关心。罗浩的爸爸看了看罗浩,知道自己的孩子失了约,便替儿子圆场,说刚刚在半路上把儿子接到了孩子的姑姑家。

罗浩的爸爸放下电话之后,问罗浩为什么不守约,罗浩却不以为然地说:“刘辉也常常不守约啊。”

罗浩的爸爸责怪罗浩找借口,罗浩却说:“那你还帮我撒谎?”罗浩的一句话让他爸爸闭上了嘴。

罗浩明知有约在先,却为了非常想到姑姑家,便不管不顾,甚至都没想到要用电话通知一下刘辉计划改变的消息,那么当刘辉来到罗浩家却不得进门,也见不到人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样是可想而知的。

同样,罗浩的爸爸知道自己的儿子失了约,却还替儿子撒谎,给儿子做了一个坏的示范,试问这样的父亲如何能够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如何能教出一个不找借口的好孩子呢?

在家庭之中,相信许多父母都经历过,孩子答应了放学后立即回家,结果到了晚饭时间还不见人影。答应了做完功课才看电视,结果只顾看电视而忘了功课。而且当你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不守信用后,他们往往能说出一大堆理由,这些看似合理的理由就是一大堆借口。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父母怎么样才能克服男孩找借口的习惯呢?

第一,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研究和分析造成孩子寻找借口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这才是帮助孩子克服为自己找借口行为的关键所在。

第二,父母的影响。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与父母的言行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父母在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时,要适时地调整和改变自己,从而达到杜绝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