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与心灵对话:改变你一生的60个心理实验
13500900000019

第19章 爱情魔方

图:《罗密欧与朱丽叶》剧照

——这世上最具有魔力的,便是爱情了,所以她也容易最让人盲目。

理论加油站: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恋爱的火焰越是遇到障碍越是燃烧得剧烈。但在现实世界里果真如此吗?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这段激烈、永恒的经典爱情,是在两个有宿怨的名门贵族的家庭之间全面对立斗争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对恋人的爱情经历了生离死别的痛苦,但这也使得他们之间的感情更加炽烈。

对爱情展开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就是确认了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的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心理学上,借名于莎士比亚悲剧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称这种现象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家族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双方家庭的竭力阻挠。然而,家庭的压迫非但没有使他们彼此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至双双殉情而亡。在各种爱情故事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同“罗密欧与朱丽叶”类似的爱情模式。由此看来,越想扑灭爱火,恋爱的火焰越会燃烧得剧烈。弗洛伊德也有类似的观点:“对提高情欲而言,障碍是必要的。”

德里斯科尔等人1972年研究了91对已婚夫妇和相恋已达8个月以上的49对恋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考察被研究夫妇、恋人的彼此相爱程度与他们父母干涉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父母干涉程度越高,有情人之间相爱也越深。研究后的6至10个月期间,德里斯科尔等人对这些被研究者又作了调查,试图了解他们父母的干涉是否改变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和相爱的水平。结果证明,父母干涉程度与恋人们的情感变化成显着正相关。亦即父母干涉越大,恋人们爱得也越深。

如果人们的选择是自愿的,人们会倾向于增加对所选择对象的喜欢程度。而当选择是强迫的时候,人们会降低对所选择对象的好感。因此,当强迫人们做出某种选择时,人们对这种选择会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而这种心态会促使人们做出相反的选择,并实际上增加对自己所选择的对象的喜欢。

因此,当外在压力要求人们放弃选择自己的恋人时,由于心理抗拒的作用,人们反而更转向自己选择的恋人,并增加对恋人的喜欢程度。但这种情况仅只适用于约会期在18个月以内的新情侣。在现实生活中,强大的外在压力常常使得爱情的火焰难以继续燃烧。很让人意外的是,不顾父母强烈反对而结婚的情侣,都在不长时间内结束了婚姻关系。这显示出他们对抗障碍的本身已自我目的化了。

趣味实验:

1.“爱情毒药”多巴胺的作用

实验原理:爱情有时是蜜糖,有时却是毒药。

实验主持人: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学者阿拉戈纳

实验对象:田鼠——

实验过程及结果:

田鼠是实行终身一夫一妻制的“性情动物”。加州州立大学的学者近期研究了田鼠的大脑和行为,分析它们的爱情产生与消亡过程,结果发现,当雄田鼠和雌田鼠交配以后,雄田鼠就会一生一世忠于雌田鼠,每当这个时候,雄田鼠的大脑就会释放出大量多巴胺——一种令人“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研究带头人布兰登·阿拉戈纳将这种多巴胺戏称为“爱情毒药”。当他们把这种化学物质注射到从未交配过的雄田鼠的大脑时,这些小家伙马上放弃了对其它雌田鼠的追求,而是一心一意地只想获得那只早已倾心的雌田鼠的爱。

实验联想:

这种多巴胺会改变田鼠大脑某一区域上的“沟渠”,这个区域为许多动物所拥有,包括人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多巴胺会改变田鼠大脑某一区域上的“沟渠”,这个区域为许多动物所拥有,包括人类。当已经有伴侣或曾有过伴侣的雄田鼠再次结识一个新异性时,它大脑里的这个区域就会发生剧烈变化,尽管这个时候雄田鼠大脑也会产生“爱情的毒药”,但是此时,“毒药”会被已经改变的“沟渠”导向另一个神经元,导致雄田鼠无法对新异性燃起曾有的激情,遂变得冷淡起来。阿拉戈纳认为,田鼠的爱情生活和人类的作用原理是共通的。也就是说,人总是旧情难忘,部分原因是多巴胺作用的结果。

2.危桥上的约会

实验原理:当暴雨淋到爱情之火上,雨水往往会变成油。

实验主持人:心理学家达顿和阿伦

实验对象:古今中外人间爱情

实验过程及结果:

心理学家达顿和阿伦让一位女性作主试,进行主题统觉测验。一次是在一座230英尽高的吊桥上,下面是深不见底的峡谷;另一次是在10英尺高的石桥上。参加实验的被试都是男性。两次的实验程序完全一样:女主试把题目交给男被试,让其完成后对他说,如果你想知道这次测验是怎么回事,就可以给我去电话。说完留下电话号码。实验控制了各被试对测验的兴趣因素。结果发现,吊桥上的男子过后与女主试联系的比例显著高于石桥上的男子。这个实验表明,对生理唤醒状态的认知评价也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的因素。

实验联想:

在暴风雨中的恋人会感到两人间爱情更加紧密,其原因是:暴风雨引起强烈的生理状态变化,恋人知觉到生理变化而认为这种生理变化是由爱情引起。

测测你自己:如果你是一只彩蝶

如果你是一只彩蝶,面对那姹紫嫣红,你愿栖息在哪种颜色的花上?

A、白色B、黄色C、粉红色D、红色E、蓝色F、紫色G、黑色

测试结果:

A、胆子较小,脾气较硬,顽强,会隐藏自己的感情。

B、理性,喜欢思考,缺点是有点暴躁,考虑事情三心两意。

C、朝气蓬勃型的人,直爽、活泼,浪漫。

D、豪爽、热心,但有点自我为中心。

E、想法冷静、慎重,有些害羞,不会坚持己见,会隐藏自我感情。

F、精力旺盛,对于艺术方面很敏锐,好恶分明,无法安于平凡生活,是蛮有格调的人。

G、最近或是常常感到心情很差,有些过份悲观。

真情百叶窗:爱情三角理论

社会心理学有个爱情三角理论,认为所有的爱情体验都是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大要素所构成的。激情指的是一种情绪上的着迷,个人的外表和内在魅力是影响激情的最重要的因素;亲密指的是两人心理上互相喜欢的感觉,包括对所爱的人的赞赏、照顾所爱人的愿望、自我的展露和内心的沟通;承诺主要是指个人内心或口头对爱的预期,是爱情中最理性的成分。

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斯坦伯格根据激情、亲密和承诺三大要素组成了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

第一种是喜欢式爱情,只有亲密,没有激情和承诺,如友谊。显然,友谊并不是爱情,喜欢并不等于爱。不过友谊还是有可能发展成爱情的。

第二种是迷恋式爱情,只有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如初恋。第一次的恋爱总是充满了激情,却少了成熟与稳重,是一种受到本能牵引和导向的青涩情感。

第三种是空洞式爱情,只有承诺,缺乏亲密和激情,如纯粹为了结婚的爱情。此类“爱情”看上去丰满,却缺少必要的内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第四种是浪漫式爱情,只有激情和亲密,没有承诺,这种“爱情”崇尚过程,不在乎结果。

第五种是伴侣式爱情,只有亲密和承诺,没有激情。跟空洞式“爱情”差不多,没有激情的爱情还能叫爱情吗?是只有权利、义务却没有感觉的四平八稳的婚姻。

第六种是愚蠢式爱情,只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没有亲密的激情顶多是生理上的冲动,而没有亲密的承诺不过是空头支票。

第七种是完美式爱情,包含激情、承诺和亲密。只有在这一类型中我们才能看到爱情的庐山真面目。

斯坦伯格很聪明,在这些爱情前面都加了一个“式”字,因为在他看来,前面列举的六种都只是类爱情或非爱情,在本质上并不是爱情,只有第七种才是爱情,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类爱情和非爱情的情形实在太多,以致把具备三要素的爱情基本当作是一种超现实的理想状态。

然而,具备三要素并不意味着爱情就成为现实,爱情需要更多的努力来调节这三者的关系。爱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难怪现在有人认为爱是一种能力,并非天生就有。被爱也是一种能力,而且还需要成为一种艺术。在这个连爱情都需要能力才能支撑的时代,艺术地谈一场真正的恋爱谈何容易啊!

不管怎样,我们仍然仰望爱的星空,在爱的路上,风雨兼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地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元好问一阙《摸鱼儿》,谁料想却问出一个千古谜题,果然“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问倒了世间多少痴男怨女;问世间情为何物,问倒了世间多少文豪哲人;问世间情为何物,千百年来多少人迷失其间?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情之一物,是覆没兰芝的那汪清水,或是黛玉还宝玉一生的泪;是杜丽娘因情死更因情生的轮回;或是评梅君宇“生如彗星,死如秋叶”那方墓碑;是苏轼那“不思量,自难忘”的生死茫茫,或是香君“把盈盈秋水,酸风冻了”的无尽哀伤;是陆游“错错错!莫莫莫”无望的嗟叹,或是唐婉“难难难!瞒瞒瞒!”无奈的幽怨……

“是生,还是死?”(To bE.or not to be)这或许是个问题;可是“是爱,还是不爱?”,这实在不是一个问题。因为,爱了就是爱了!便是死了,还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