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西南军阀
13510700000022

第22章 四川篇(3)

刘湘毕竟还是太嫩,不懂身处乱局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道理,以为自己气运旺,就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过,政治毕竟没那么简单,以前刘湘是小喽啰的时候,爱怎么铆足劲往前冲都没人管,但如今刘湘还是个没人搭理的小人物吗?刘湘现如今已经是能和元老级川将熊克武平起平坐的人物了,已经是川军新生代中最冒尖的角色了,到了这个位置,有多少人盯着?

对于身居高位的微妙处境,熊克武就比刘湘有更深的领悟,毕竟多吃了几年饭,也在风口浪尖上多混了几年——阅历就是最好的老师。熊克武以前就屡屡成为众矢之的,从二次革命开始一直到倒熊之战,大风大浪见多了,最知道爬得越高摔得越痛的道理。因此,这回跟刘湘合作将死对头刘存厚赶出去之后,熊克武就留了一手,将刘湘给捧了上去。其实论资历、论实力,熊克武依然是川中翘楚,他把刘湘抬出来,难道是提携后辈的一片盛情厚意?当然,刘湘大概是以为自己帮了熊克武这么大一忙,忠人之事当然也要食人之禄,自己当四川总司令,当省长,那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这叫受之无愧。恐怕刘湘是想差了,熊克武抬举他,真正的目的恐怕还是要倒他,用个流行词,这叫捧杀。

其实早先熊克武就已经在驱刘之战后搞了刘湘的小动作,当时他秘密策反刘湘的参谋长兼第二师师长陈能芳,让他在1921年农历除夕夜带兵独立。刘湘重用的都是速成系军官,而陈能芳呢,又不巧是保定生,陈能芳总觉着自己是刘湘势力的边缘人,说不好哪天就被取代了,既然熊克武找他,他自然就心思活动了。可惜的是,事有不谐,情报居然就被刘湘在举事前一天截获了,结果刘湘当众宣读电报内容,问陈能芳的部队是左袒还是右袒,当然毫无悬念的,陈能芳的部将都说誓死忠于刘湘了。于是,陈能芳被扣,唐式遵接位。按说这事出来后,刘湘怎么着也该对熊克武有所防备了,但是刘湘毕竟是年轻气盛,对熊克武玩弄阴招,根本不带怕的,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因此,后来熊克武抬举他当四川军政的首席,刘湘也慨然接受,认为是应当应分,甚至可能还以为熊克武是在示弱,但是,刘湘可能没注意,还有个词叫以退为进。

熊克武这就是以退为进,在刘湘居然跟孙传芳和萧耀南这样玉帅跟前的红人牵上线之后,他认为时机成熟,决心发难了。熊克武撺掇川军众将跟刘湘对着干,刘湘也不傻,自然嗅出了这里面的味道,立刻明白自己一味强进确实是犯了忌讳,眼下这个出头椽子怎么也是当定了,也没啥好办法可以补救,只能先退位避避风头再说。于是,刘湘在1922年5月通电下野,辞职之后就抓紧时间秘密准备,尤其是派人去求助刚结交的把兄孙传芳,让他帮帮忙。如果孙传芳真能帮上忙,那刘湘也还有一线生机,但是他的同学杨森却想法另类,居然想玩突袭,还没等孙传芳出兵,刘湘也没安排停当,第二军军长杨森就抢先出兵,进攻第一军去了。

杨森虽是刘湘同学,但早就有自立之意,自从当上第二军军长之后,就一心想扶植亲信,搞个新二军出来,此次他匆忙出兵,是因为跟但懋辛合作遭拒,索性就破罐破摔,先打再说。杨森自说自话提早进攻,这种悖逆之举让刘湘颇为震惊,刘湘当然很生气,但是考虑到反正也是要打,杨森这次赢了,自然功劳是自己的,输了,就把责任一推。于是,只说了句“杨森跋扈,不听命令”,做好将来推卸责任的铺垫后,就听之任之了。

但是,第一军也是避其锋芒,玩个拖字诀,你要决战是吧,我就不跟你打,于是杨森进攻,第一军就在军长但懋辛的指示下搞撤退,这一下杨森的如意算盘就打空了。杨森发起进攻后,川军众将在成都开会组织联军,以第三军军长刘成勋为总司令,以第三师师长邓锡侯以及四川边防军司令赖心辉为正副司令,举兵进攻重庆,策应第一军。曹刿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杨森一心求战,但第一军根本不战,就顾着撤了,这千钧之力连连砸到空气上,当然过会就气泄了。于是,眼见杨森部有气衰之象,但懋辛就决定停止撤退,集结精锐,开始进攻。双方激战六日,最终决定胜负的是后来被德国医生尊为军神的刘伯承,他在8月1日率军冲破了杨森中央阵地,杨森部立即大乱,第一军乘胜追击,第二军溃不成军。与之同时,联军也攻破了重庆,杨森一路败退,狼狈不堪,居然一万部队被两百追兵缴了械,后来总算逃到了湖北宜昌一带,跟吴佩孚搭上了线,暂且屈身。刘湘当然更是倒了大霉,总算刘成勋是他老乡,而参与此战的第九师师长刘文辉又是他的族叔。刘湘跟他们疏通后,终于经过允许,带着他的卫队回到老家。

这是刘湘军事生涯以来第一次遭遇重大挫败,当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刘湘这回总算是明白实力不到不要强充大个的道理,虽然这笔学费交得是太贵了。刘湘回老家调养了,这次联军的司令刘成勋就接任了川军总司令和省长的位子。刘成勋是武备生,在云南干过一阵,辛亥革命后回川,熊克武上位后,他被任命为第四师师长,后来很关键的,在倒熊之战中他通电拥熊,这笔无本买卖做得漂亮之极,熊克武深感厚意,后来将他任为第三军军长,应当说,刘成勋虽然不算熊克武的嫡系,但也算是熊克武的盟友了。

打完了仗,就得分赃,于是,1922年10月,参战各方在刘成勋主持下在成都开会,讨论善后事宜。这次会议上第三师师长邓锡侯、第七师师长陈国栋认为他们驱刘立下大功,论功行赏,理当官升一级,从师长擢为军长。但是要是大家都当了军长,那军长不就成了臭狗屎了?于是,这两人说要当军长,最反对的就是原先的三个军长——第一军军长但懋辛、第三军军长刘成勋以及边防军军长赖心辉,这仨目前在刘湘下位之后处于优势地位,谁愿意别人共享荣华?

当然了,要堵上人家的嘴巴好歹也得找个理由,总不能说我们当了军长,你们就别当了吧?这仨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四川打了这么多年仗,消耗靡费,老百姓由于兵祸日子越过越艰难,为民生计,我们这个军长也不当了,以后也不设军长这个衔了,而且,还要诸位合作,裁兵。其实,这话也就骗鬼,对于已经有一个军兵力的人来讲,当不当军长,也就是个虚名,但是,对于那些没有一个军兵力的,不让当军长那就是说断了他们扩充军队的可能。至于裁兵嘛,大家都得裁,你说一个军和一个师,大家一样裁,谁吃亏?所以,此议一出,几个师长,邓锡侯、陈国栋和二十一师师长田颂尧齐心反对,但是人家三个军,兵力多,代表也多,这三个师争不过他们,决议就强行通过了。

分赃分成这样,参战的三个师长自然是火从心起,好处没拿到也不说了,居然还搞出了个裁兵,这他奶奶的老子拼死拼活打仗是为了啥?自来都是立功受衔,现如今是立功裁兵,天底下有这样的道理吗?这下三个师长跟那仨军长的梁子是结下了,这一言不合,很快就要板砖相向了。

纷至迭乘

川军众将联合驱刘,立了大功的三个师长却反被三个军长在分赃大会上恶整,好处自然休提了,而且照着会上那意思,自己手里这点兵似乎也要保不住。这三个师长之所以被排挤,一方面是因为刘成勋几个想维护既有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这三个师长的背景——保定生以及刘存厚旧部。目前的四川军界是熊克武九人团和刘湘、杨森的速成系分庭抗礼,好容易熊克武将速成系打下去了,会再给保定系树个新敌吗?保定系是民国军界第一大系统,在黄埔生崛起之前,几乎统治了军界从基层到高层的每个角落——熊克武又不傻,自然对近来在四川上升势头凶猛、隐成大敌的保定系军官格外防范。光是保定系一条,就已经基本注定这仨分赃大会上不会有好果子吃了,更何况他们还是熊克武死敌刘存厚的旧部,那就更加是棺材上钉钉子——死定了。

当然,事情也不是光排挤那么简单,刚当上四川老大的刘成勋显然是想将这几人置于死地。在邓锡侯那边,刘成勋活动了刘铭吾、刘汉鼎这俩旅长,要他们把顶头上司给端了,好在邓锡侯早有防备,趁着春节在重庆看戏之际把这俩反骨仔给扣了——当然,这一来,邓锡侯更是对刘成勋恨得牙痒痒。对邓锡侯是玩暗的,而对陈国栋就玩了明的,在1923年1月29日,刘成勋就借口陈国栋不尊裁兵将令,私自收编何金鳌部,通电解除其职,并准备以武力解决陈部。这通电一出,明摆着就是撕破脸皮了,邓锡侯和陈国栋又不是怂包,怎会让别人把自己当成砧板的鱼肉任意宰割?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二人决定硬碰硬。

邓锡侯和陈国栋兵少将微,不利久战,因此靠的就是速战。2月,邓锡侯和陈国栋举兵西进,未几便将刘成勋围在了成都,这个速度可以说是打出来了。不过,这三板斧一过,局势就开始急转直下,二人迅速围了城,却没迅速攻下城,结果等到赖心辉援兵一到,这城就围不下去了,因此只得撤。赖心辉被三军委为总指挥,领军急追,邓陈二人就领兵急退,等退到了德阳,总算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外援——田颂尧眼见两位同僚形势不妙,心想自己虽然比较低调,没说要当军长,但也反对了废军长和裁兵之议,想来刘成勋也不能饶了他,于是领兵来救。

这一来,两师对三军变成了三师对三军,情况有所好转,但也就是“有所”而已——要是师对军能不吃亏,邓锡侯和陈国栋也不会嚷嚷着要当军长了,于是,三个师接着退,退到了潼关。这仨都是刘存厚的旧部,刘存厚虽然最近倒了霉,但是傍上了玉帅,旧部被人追着打,刘存厚自然很不爽,于是跟玉帅讨了些军火粮饷,赶到潼关劳军去了。这仨师长本来屡战屡退,想着怎么也难逃一败了,但是没想到老长官亲往劳军,还带来了大量给养,这一下精神头就上来了。气势一起来,当然就不能老那么丧气被人追了,先不说追别人,好歹先站定了说话。于是,三个师在黑虎寨站定,准备坚守,双方苦战7昼夜,赖心辉久战不胜,只好权且撤退。于是,被人追就成了追人。

当然,这三个师兵力终究有限,追出去一段之后,就追不动了,双方在绵江、中江一带逞胶着之势。就在僵持之际,邓锡侯一举改变了战局。赖心辉带着三军主力来跟邓锡侯三人交战,原本是想着一鼓作气把他们搞定的,但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老长官关键时刻的军火帮了大忙,因此赖心辉的预定计划就破了产,于是,问题也就出现了。问题当然就出现在成都,由于主力都被赖心辉带走了,成都岂不是变相成了一座空城?没错,邓锡侯找到的就是成都这个战略突破口,派兵间道奇袭成都,刘成勋和熊克武本来估计还天天饮酒作乐,想着好消息旦夕便至呢,这一来整个懵了,成都是一座空城,守无可守,这下不就相当于被人抄了老窝吗?眼见着刘成勋和熊克武成了瓮中之鳖,估计是要倒大霉了,却又横生枝节,第九师师长刘文辉领兵到了成都。

刘文辉自然不是来增援刘成勋的,没错,他是趁火打劫来的。川内这一通乱战,其他川将自然不能干坐着,像刘文辉就一直在关注战事进展,估计他也瞅准了成都城防空虚的弱点,想趁着两方激战,他来个渔翁得利。计划是好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来成都的不止他一个,本来是逼宫,现在反成了救驾。刘文辉一想既然来了就得进去,但邓锡侯快要来了,就没工夫跟刘成勋耗了,要不然煮熟的鸭子也要飞了。于是双方各退一步,刘文辉网开一面,让刘成勋等部出城,刘成勋也麻溜地让道,别挡了他的好事。于是,3月30日,刘成勋宣布下野,刘文辉在4月2日马不停蹄地进了成都,3天后,那仨师长也一道进了成都。

三军对三师,这一仗集结了而今川军的大部分头面人物,算是又一场大战,最终的结果算是以寡敌众,以弱胜强,赖心辉领兵追半天没能打垮三个师,而三个师得到刘存厚给养支持后反而得以逆袭,邓锡侯更是突袭成都,从而一举定胜负。原本刘文辉是想顺道打个劫的,结果劫是打了,但好处却得平分,怪就怪赖心辉不争气,否则刘文辉就浑水摸到大鱼了。刘文辉虽然岁数比刘湘还小,但辈分高,是刘湘的族叔,也是保定生,靠着刘湘的关照在军界发迹,如今在四川军界大小也算个人物了。这刘文辉和刘湘看来是有些异曲同工,对这浑水摸鱼的功夫练得也是炉火纯青,这次就差点闷声发大财。

以前说四川是外人人来人往地掌舵,老百姓日子过得不顺溜——尤其是唐继尧一脑子强滇弱川的想法,现在倒是四川当地人掌舵了,但老百姓却更惨了,小仗咱也不说了,光说大仗,自打滇、黔联军被逐走后,四川就打了4次。从1920年9月到1923年2月,也就两年半的时间,四川的老大就换了三茬:先是刘存厚和熊克武打擂台;后来刘湘跟熊克武合作搞走了刘存厚,刘湘上位;结果刘湘没干多久又被联军赶了,刘成勋上位;刘成勋干脆是因为刘湘退位的遗留问题没解决而下了台。眼下一场大战刚结束,老大是谁还没定呢,另一场更大的战却近在眼前,兵祸可谓是纷至迭乘。

刚结束的那场仗还只是集结了“大部分”川军“头面人物”,接下来要打的这场干脆是川军众将不论贵贱全部参与的一战,这阵势、这排场,也就跟当年护国和护法战争差不多了。不仅是阵势和排场跟那两场知名大战差不多,就是性质,也是差不多,要不是涉及中央的名分之争,可能有这么全民参与的热闹劲吗?这仗说白了就是南北两个政府为了争夺四川的统治权而发动的一场有决战意味的恶战。四川倒霉就倒霉在这儿了,只要南北关系不好,矛盾激化,少不得要在这干一场,不管是护国战争还是护法战争,四川都成了主战场,这次吴大帅要一统中华,四川不可避免地再成各方焦点。吴大帅刚刚在头一年摆平了不服气的奉系,眼下直系气势正盛,大帅也是豪情万丈,想要一举摆平四川。吴大帅放了话,我们国父也不能示弱,他也是刚刚搞定了造反的陈炯明,一心想去去晦气,吴佩孚说要在四川玩一仗,那孙中山能说个不字?

吴大帅毕竟是大帅,出场就不凡,他振臂一呼,说要摆平南方匪党,然后就动员了直、豫、鄂、陕、甘五省兵力,组成援川军,以赵荣华任总司令,拥杨森回川,兵分鄂、陕、甘、黔四路入川。孙中山自然是要接招,但是也有苦处,原因是他手下的人马不和谐,熊克武的九人团和谢持的实业团闹得水火不容,不过孙公别的能耐没有,讲演的本事着实不坏,熊克武就被他晓以大义,给说动了,决定跟实业团摒弃前嫌,共谋抗敌。南北各有所属,但是决定胜败的,恐怕还是川军地方派的意向,那么他们意向如何呢?

后来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