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西南军阀
13510700000023

第23章 四川篇(4)

就说吴佩孚和孙中山在四川摆开了架势,北方拥杨森入川,南方则力挺熊克武,眼见四川大战在即,地方派们可也得考虑考虑该何去何从了。当然,其实也就三个选择,一是跟着北方走,二是跟着南方走,三是自成一体,看看风头再说。由于邓锡侯几个刚跟熊克武干完一仗,梁子结得挺深,就算想和解看来也不是这一时三刻的事儿,因此,选择也就不多了,要么跟着北方走,要么就单干。单干当然最经济实惠,趁着两方干得两败俱伤,然后坐收渔利,看起来很美,但问题是,哪那么巧就两败俱伤?浑水摸鱼也得有这个运气不是?因此,保险起见,自然还是要帮北方,将来北方成功了也能有个拥戴之功,玉帅一高兴,保不齐就有好处拿,而南方嘛,横竖输赢都跟他们尿不到一个壶里。

既然要帮北方,自然也不能零七碎八地打散架,让人看轻了,好歹找个领头的,统一规划,统一行事,也得让北军把川军高看一眼。邓锡侯几个一合计,觉得自然是要找有资历、有名望又能跟北军搭上线的人,满足条件的也没几个,老长官刘存厚算得一个,但刘存厚只是跟玉帅有些点水交情,入川的杨森跟他就不怎么和谐,因此,唯一的可能性也就是适才下野的刘湘了。虽说刘湘下野跟他们也不无关系,但此一时彼一时,大利当前,恩怨就得先放放。

刘湘前些日子盛极而败,因为过于风光而触了霉头,被狡猾的熊克武给算计了,吃一堑长一智,刘湘交了学费,自然也不能一无所获,至少是知道在羽翼未丰之前不能当出头鸟了。不过,刘湘虽然在野,但好歹还有张面子,比如这次北方拥戴杨森入川,邓锡侯几个地方派一想就想到了刘湘,觉得刘湘跟杨森是同学关系,此前杨森还是刘湘的部属,把刘湘抬出来,也是个呼应北军之意。其实吧,邓锡侯几个毕竟是局外人,尚不了解刘湘跟杨森这微妙曲折的关系,他们是同学不假,先后担任第二军军长也不假,但要说是一家人,却也早够不上了。

刚开始,自然是杨森领军攻川,并于4月6日先期取下重庆,然后就马不停蹄地沿着成渝大道进攻成都去了。不过,杨森似乎跟熊克武干仗就没占过便宜,此前导致他兵败出川的那场败仗就是熊克武所赐,而且情况跟这次差不离,都是杨森先下手,然后熊克武逆袭。熊克武当然又反击得手了,5月,杨森在资中县被南军击溃——好像杨森要么不败,要就溃败,然后成都自然也泡汤了,只得退回重庆。9月,南军围攻重庆,双方苦战一个月,南军不分昼夜,疯狂冲杀,正所谓耍横的怕玩命的,杨森部虽然也顽强死守,但终究还是不敌,10月,重庆重入南军之手,而杨森则退往万县。

眼下这情况对南军自然是极为有利,只要鼓足余勇,乘胜追击,杨森恐怕在万县也待不下去了,但是,南军方面出问题了。南军主要是由熊克武九人团、石青阳领衔的实业团、刘成勋第三军以及赖心辉边防军组成。石青阳此次是奉孙中山将令入川,虽说跟熊克武有些旧怨,但一方面老大已经发话调解了,另一方面毕竟自己也不在四川混了,所以跟熊克武倒还算客客气气。至于刘成勋,此公已经是铁心跟着熊克武混了,尤其在熊克武最倒霉的时候通电支持,熊克武也把他当自己人看,自然他不会来拆熊克武的台脚。因此,情况很明显了,拆熊克武台脚的只可能是赖心辉。

赖心辉原是刘存厚的人,当年护法战争中还在刘存厚麾下跟滇军干过仗,赖大炮的绰号就是那时候传出来的,而他这个边防军司令也是刘存厚任命的,但是此人天生脑后有反骨,后来看着老上司倒了霉,四川驱刘之势已成,居然就在前线倒戈,造了老长官的反。赖心辉虽然而今算是跟着熊克武混,但估计他自己个也明白熊克武只是拿他当杆枪,从没把他当自己人。他为什么老被熊克武任命为总指挥?还不是熊克武老想让他当炮灰?眼下南军势头凶猛,赖心辉也是开始犯愁,熊克武当下川内川外对手多,确实倒还能把他当个人,但万一对手都倒了,熊克武会怎么对他?赖心辉越想越不是味儿,觉得不能让熊克武一家独大,因此,为今之计,只有养寇自重。

于是,赖心辉就开了小差,压根就没动追击的心思,打算停下来让杨森喘口气。杨森本以为这回又要重蹈覆辙呢,准备在万县略尽人事之后以图再进,没想到南军这是前紧后松,真到了扫尾的时候,压力却骤减,杨森估计也没闹明白是咋回事,但也没必要闹明白,只要能喘口气,歇歇力,这仗就还不至于一溃千里。杨森得到了休整的机会,而吴大帅也得以重新部署,仗打成这样,大帅自然是不满意,总结一下,无非两条,一是赵荣华指挥不力,二是激励制度没跟上,北军不够南军玩命。因此,吴佩孚撤了赵荣华的职,换上了有欲望、有战意的黔将袁祖铭。接着,为了激发川军的主观能动性,吴佩孚将刘湘任命为川康善后督办,这一来,援川军面貌一改,从绵羊变成了饿狼——袁祖铭正是身无立锥之地,打四川自然是很上心。而刘湘呢,拿到了保本的支票,也自然是要出全力了。当然,光有精神刺激还不够,大帅还给补充了大量军火,物质也跟上了。

北军经过有效调整,气势又起来了,南军未能一鼓而定,现在就得付出代价了。11月,北军发动反攻,连取数城,战意本就不足的南军节节溃败,而总指挥赖心辉放水放过了头,差点被活捉。接下来就是势如破竹,12月14日,北军攻下重庆;第二年1月27日,杨森出奇兵攻击三台县熊克武指挥部,熊克武措手不及,缒城而出——这也倒颇有古风;2月2日,熊克武宣布下野;2月8日,刘成勋宣布下野;2月9日,成都告破,刘成勋领兵逃往川康地区。北军吸取了南军未能一战而定的教训,痛打落水狗,刘湘和袁祖铭就不给熊克武任何喘息之机,一路追袭,熊克武无奈,只能离川入黔,不久后取道前往广州。

此战北军先输后赢,究其原因,无非是南军不和,总指挥赖心辉心怀鬼胎,致使功败垂成。而北军之所以取得逆转,也多亏玉帅久历战阵,调整得法,一下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此消彼长,北军方能转败为胜。这一仗下来,四川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继刘存厚前次元气大伤之后,另一员川军宿将熊克武也步其后尘,这次输得比刘存厚还干脆,彻底退出了四川的争夺。旧去新来,战后论功行赏,5月,北京政府任命杨森为四川军务督理,邓锡侯为四川省省长,刘存厚为川陕边防督办,刘湘为川滇边防督办。

这些战后被封赏的川中要角中,除了刘存厚是老资格,其他三个都算是中生代代表,四川也算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彻底改颜了。这三人中,目前最为风光的自然是杨森,此君是因祸得福的典型,本来在一二军之战中被打得丢盔卸甲,甚至连四川都待不下去了,没想到跑到湖北却傍上了大款,这次吴佩孚要定川,就直接把他给抬上来了。但正如塞翁失马那个典故里一波三折一样,因祸得福的杨森马上就要因福得祸了,原因也再简单不过,就是因为他太出挑了,四川混战多年,只要是出挑的,无一例外地惹上麻烦,杨森也不能幸免。

杨森是速成系的要角,刘湘的同学,但是此公跟刘湘有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爱标新立异。一个爱标新立异的人也势必是个不甘人下的人,杨森便是如此,他原是刘湘的部属,但是却不甘于刘湘之下,在接任第二军军长之后,大力扶植自己的势力,刘湘有旧二军,他就有新二军,眼下靠着玉帅,他后来居上,压了刘湘一头,但这一头是那么好压的?

得意忘形

杨森是个标新立异的人,就说他这妻妾十二钗的噱头,其实要说民国军阀三妻四妾的再正常不过,但是像他这样故事那么多的却也独此一家,当然,杨森的这个特质也体现在了他的军事生涯上。就说二次革命那阵,别人都把熊克武当瘟神,避之唯恐不及,杨森居然自说自话跑到熊克武那里讨袁去了,这跟他的同学刘湘虚虚实实的表现简直是天壤之别。当然了,讨袁自然也是败了,杨森也被俘了,好好的一个川军营长,就因为脑子发热,成了滇军战俘。但是,杨森真是祖坟冒青烟,非但没因此倒霉,还接茬往上冒。杨森的贵人是黄毓成,此公对杨森青眼有加,杨森得他重用,虽然从川军混到了滇军,升迁却并未停滞。后来在靖川之战中,杨森总算逮着了机会,重又回到了川军,而且靠着老同学刘湘的提携,不断蹿升,最终接替刘湘,当了第二军军长。

刘湘提携杨森,自然是看在同是速成同学的份上,但是杨森却好像并不感恩戴德,踏踏实实跟着刘湘一块儿打天下。自打他当上第二军军长之后,就一心经营自己的势力,想要自立。刘湘自己在川军中地位不断上升,但他视为臂助的杨森却屡有离心之意,这种离心趋势终于在一二军之战中演变成了事实,杨森居然在未得刘湘将令的情况下抢先出兵发难,最终连累刘湘输了个一干二净。这次杨森在吴佩孚的帮助下重回四川,最后一排座次,居然杨森排到了刘湘前头,杨森当上了实质上的四川督军,而刘湘却只是个边防督办。刘湘对杨森爬到他头上来自然是一肚子不服,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内里早就开始安排了。

杨森如今那么风光,说穿了,也就是狐假虎威,他自己当然没啥能耐,但架不住投靠了个好主子啊,吴大帅当下是什么分量?接连击败了皖系和奉系,正是最鼎盛的时候,杨森傍上了他,算是有福气了。因此,杨森如今也是志得意满,把谁都不放眼里,总觉得万事尽在掌握中,对刘湘搞自己的小动作也未有丝毫提防。其实杨森如今那么牛逼,早就被一票人盯上了——他现在霸着兵工厂,造币厂,独占自贡盐税,整军经武,大肆扩充,别人又不是瞎子,会不知道他的野心?

不过,大帅虽然能保杨森一时的风光,可也保不了一世的风光,因为大帅甚至连自己都保不住。比如,大帅在1924年10月因为冯玉祥在后院放火,导致直奉二战一败涂地,自己也下野了,而此时在京城执政的换成了段祺瑞。刘湘的政治敏感性何等敏锐?看到吴大帅下野,就知道机会来了,于是,刘湘马上派人去京城疏通,跟段祺瑞套近乎,并建议段祺瑞把直系余党杨森给撸了。同志们,段祺瑞这个执政虽说就是个空头皇帝,在国家大事上得看张作霖的眼色,但是,四川这档子破事,段祺瑞也是能一锤定音的。因此,刘湘釜底抽薪,一下就打中了杨森的七寸。段祺瑞此次出山,早就是落架凤凰不如鸡,日落西山的人,刘湘居然看得起他,对他主动示好,想来段老虎一定是激动得泪流满面了。那还说啥?既然刘湘愿意当他这个落魄大哥的小弟,这事也得帮小弟办了吧。

于是,段祺瑞就在刘湘的建议下,对四川军政来了次大换血,特任刘湘为川康边务督办,节制全川部队;委任杨森督办四川军务善后事宜;免去邓锡侯省长之职,由赖心辉继任;免去田颂尧帮办之职,由刘文辉继任;又任命刘成勋为西康屯垦使兼管民政。刘文辉是刘湘的族叔,关系自是不凡;而刘成勋和赖心辉,则体现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政坛逻辑。刘、赖二人原是跟着熊克武混的,但是熊克武在南北大战中输得一塌糊涂,第一军也全数开拔,跑到了广州讨生活,因此,这二人现今也是落魄无主,而将他们搞得如此狼狈的罪魁祸首就是杨森。刘湘自然知道这二人肯定会在杨森上位后遭遇打压,也知道这二人倒杨之心最烈,因此,刘湘自杨森上位之后就加紧联结这二人,结成倒杨同盟,准备时机成熟后共同举事,将杨森逐出四川。刘湘确实是个比杨森深沉得多的角色,杨森性情冲动,一旦得意就易忘形,而刘湘本就生性谨慎,上次交了笔学费后更是功力大进,他不声不响经营许久,如今大帅一倒,刘湘就把他秘密经营的倒杨同盟搬上了台面。

杨森虽然狂傲,但也不是一点眼力也没有,如今刘湘步步紧逼,他也不能坐以待毙,那就刀兵相见吧。于是,4月12日,杨森下达了对刘成勋、赖心辉两部的讨伐令,五路发兵,进攻川军余部。杨森这两年霸着金山银山,又占了兵工厂,势力之盛已是川军翘楚,因此,这一发兵,川军各部就尝到了杨森的厉害,杨森部连战连捷,短期内便已攻占72县,军队更是大肆膨胀,发展到了19个师加12个混成旅。这家伙什一亮,不说刘湘等人大为心惊——都知道杨森势大,却也没想到已经到如此一览众山小的地步,连段祺瑞都坐不住了。原本刘湘建议他将杨森调入京城的时候,段祺瑞还认为杨森也就口气大,没太放在心上,如今睁眼一看,发现杨森实为川中巨鳄,刘湘这个小弟说不定架不住了,于是匆忙发令,撤除杨森所兼川中各职,调入京城任参谋总长。

杨森这几年不管不顾地大吃大喝,把自己练得腰圆膀粗,肌肉强健,为的就是以拳脚统一全川,如今眼见经营已见成效,未几便可将所有敌人打趴下,当然不乐意戴上段祺瑞奉上的高帽,因此,杨森说了,心意我领了,但是官就不当了,接茬待在成都。杨森势头如此之大,以前不是刘湘盟友的川军将领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比如邓锡侯便是如此,按说他也是刘湘结盟的受害者,省长的位子就被段祺瑞撸了,但是比起这点过节,显然杨森更让他心悸,邓锡侯识时务,在刘湘找上门之后,决定跟刘湘共谋倒杨。

于是,以三刘一赖为主体,邓锡侯以及黔军袁祖铭参与的倒杨联军正式形成,众人公推袁祖铭为联军司令,邓锡侯为前敌总指挥,而刘湘坐镇后方,任后勤司令,于7月1日兴师讨杨。其实以实力来说,杨森还是高于联军,但是杨森这个人向来干事不稳妥,顾头不顾腚,刚开始赢了一阵之后,就想着调集兵力找联军主力决战,这一来就把部下王兆奎师搞成了孤军,结果被邓锡侯部击溃,然后联军全线反攻,杨森防线松动,被迫退往沱江。就到此时,杨森也只能说是稍有不利,元气未伤,调整部署之后尚能反攻,但是,刘湘埋在杨森身边的定时炸弹炸了。

其实,部将被策反,这事并不少见,刘湘和邓锡侯都碰上过,不过这二人都是小心谨慎之人,步步设防,因此,都是提前侦破,然后早做反应,但是杨森是什么人?横来直去,大开大阖,霸气有余,谨慎不足。因此,别人能防好的事他就防不了,比如这次临阵倒戈的王瓒绪其实跟刘湘眉来眼去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杨森愣是没注意。如今正值他短暂受挫,组织反击之际,王瓒绪通电拥刘,可谓是重重打了杨森一闷棍,军队打仗靠的就是一口气,杨森本是短了半口气,正要鼓起来,王瓒绪一反,这口气彻底泄了。这口气一泄,杨森一溃千里,不可收拾。8月10日,成都为联军所破,杨森被迫与联军谈判。联军得势不饶人,愣是要让杨森把军权全数交出,杨森无奈,只得领一营警卫逃往宜宾,不久后,杨森跑到汉口,重投吴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