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西南军阀
13510700000005

第5章 云南篇(3)

在政治上,能将一件事上升到道义高度的,实际上原因简单得很,那就是此事犯了众怒。袁世凯称帝就犯了众怒,除了有些个被他拉拢、许以高官侯爵的支持他,大部分人都反对,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他触犯了大家的利益。称帝的潜台词就是家天下,就是中央集权,就是独揽朝纲。但是自晚清以来,中国就是藩镇割据,以至于武昌首难之后,各地烽烟四起,如果袁世凯太太平平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谁也甭找谁的不是,但是现如今袁世凯要打破这个政治平衡,那地方派能乐意吗?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大封功臣,一大帮亲信爱员被分派到地方,原是指着他们撑场子的,但是,民国的地方那就是诸侯国,谁当了都督,就相当于成了诸侯,西周的诸侯王不都是周天子册封的?他们真心实意拥戴周天子吗?袁世凯之所以一开始能靠着北洋系呼风唤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北洋众将在他手里头捏着,生杀予夺,全看他脸色,但是现如今大家伙都有头有脸了,军队有了地盘,那就是军阀,袁世凯快要看他们脸色了。如果袁世凯好好的,不提过分的要求,各方看在老主子的面上,表表心意,那是应当应分的,但是袁世凯想把给他们的东西想个法子再收回去,对不起,咱几个不是奴才,你想干啥就干啥,办不到。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袁世凯的一帮老部将都没几个跟他一条心了,但基本的面子是给他的,也没多少真愿意出头跟主子撕破脸来找不自在,但是,没多少不代表没有,有还是有的,而且这人分量相当足——此人是冯国璋,北洋三杰之一。北洋三杰中,王士珍(龙)淡泊名利,有资历没实力,虽然支持袁世凯,但能量不够;段祺瑞(虎)已经被袁世凯罢黜了;而江苏都督冯国璋(狗)眼下就是说话最有分量的。冯国璋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跟着他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武昌起义的时候去攻打汉口,二次革命的时候围攻南京,都是冯国璋立下头功,但是这样的股肱老臣,现如今却要跟袁世凯翻脸。

冯国璋要翻脸,一方面是觉得袁世凯不再信任他,比如称帝这事,袁世凯就骗了他,另一方面就是有取代之心了。对于号召力,冯国璋的表态可比蔡松坡的独立大多了,冯国璋是北洋系的头号实力派,他这登高一呼,立即让那些本来还在观望的北洋地方派有了主心骨——不当出头鸟,跟跟风还是可以的。北洋系的这帮滑头,让他们出头挑事,他们都支支吾吾,但是有人出头了,让他们添油加醋,他们一个比一个积极——跟着袁世凯那么多年,别的能耐没学会,落井下石、釜底抽薪这些阴损招数学了个九成九。

护国战争和二次革命最大的差别在哪儿呢?就在这道义上了。由于袁世凯称帝把人得罪光了,自己成了个孤家寡人——大家都反对你,可不是你没道义吗?总不能你一个人是对的,我们都是错的吧。至于说袁世凯称帝本身道不道义,谁关心那个?这些东西是糊弄老百姓的,也就那么一说,什么倒行逆施啦,什么独裁专制啦,如此之类,不过是这些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政客编出来的鬼话罢了,他们要是赞成称帝,一准说出德比尧舜、才堪配天这样的奉承话,到时候老百姓就要被哄得高呼圣明,泪流满面了。

外有蔡锷等人兴师讨伐,内有冯国璋大搞串联,通电逼宫,袁世凯这龙椅越坐越不是滋味,俨然变成了火山口。袁世凯本来以为称帝这事只要洋人不反对,内部这些事都能摆得平,但是他显然高估了自己的能量,各地上了劝进折子,这是不错,但是折子这东西,最会骗人,他自己当年不还哄着谭嗣同说要护驾保皇,铲除逆党吗?现今这帮手下,说一套做一套,当日上折子劝进的是他们,如今通电反对的,仍然是他们。其实,不是世道变化快,而是人心隔肚皮啊。

反袁可敬,拥袁亦然

堡垒总是在内部攻破的,袁世凯这只老虎之所以是纸老虎,原因就在于他呼啸山林的资本已经丧失殆尽了。北洋系并没有衰落,相反,北洋系在二次革命后有了井喷式的发展。但是,北洋系是北洋系,袁世凯是袁世凯,不可一概而论,即便袁世凯一手锻造了北洋系。袁世凯对实力有着近乎痴迷的崇拜,而他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所有成就确实也是实力给予的。但是,这也同样酿成了袁世凯的悲剧。因为,除了实力,袁世凯一无所有,一旦部众离心,袁世凯便走到了末路。孙中山之所以能屡踣屡起,是因为他还有个三民主义,这是个品牌,只要有这个品牌,孙中山再倒霉也倒霉不到哪儿去——而品牌则是现代政治的产物。可惜,袁世凯不懂现代政治,他没有品牌,他要倒霉了,就再没机会复起了。

袁世凯跟所有的末路枭雄一样,一旦发现手下的亲信部将居然都是一人一个主意,再也不能让他使如臂膀之后,他的心理防线也就崩溃了。袁世凯并不怕外在的敌人,他这辈子大风大浪见了太多,所历对手无数,再厉害的也见过,但是只要他手里有帮指哪打哪的精兵悍将,他就心里有底。如今的情况是,外敌并不可怕——蔡锷纵使豪杰,也不过一隅之力,一时剿不平,还能一世剿不平?但是内部的离心离德、各怀鬼胎却让袁世凯彻底丧气了。冯国璋咄咄逼人,即便袁世凯取消了帝制,他也还是在南京开会,其心昭然若揭。借着这股东风,取袁世凯而代之,接掌北洋系。段祺瑞态度漠然,袁世凯被迫重新启用他之后,他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根本不想为老主子挽回危局。二将如此,局面焉能挽回?

袁世凯如今不仅是皇帝当不下去,总统干不成,甚至,照冯国璋的意思,他干脆直接退出政坛,最好出国了事。眼看着一生功业犹如明日黄花,袁世凯气急交加,再兼四川陈宦、山西陈树藩以及湖南汤芗铭一个接一个地宣布独立,他终于病体难支,一命呜呼。蔡锷登高一呼,拉开了袁世凯灭亡的序幕。但是,最终使事件尘埃落定的却不是护国军。因为护国军出师以来,虽未被袁世凯摆平,但也同样没能摆平袁世凯,真正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赫然是袁世凯的亲信爱将冯国璋,真可谓造化弄人。

袁世凯生前,民国终究还是个国家,但是袁世凯死后,民国却是国已不国。反袁势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的是一股反对中央集权的分裂势力,他们有军队、有地盘、有属于自己的一方领地,他们反对袁世凯,只不过是不愿意放弃到手的权力罢了。因此,究竟是谁在倒行逆施呢?是袁世凯,还是反袁的地方派?纵然袁世凯不称帝,只要他想当个有名有实的民国首脑,只要他想将晚清失落的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等待他的,就将是无可挽回的败局。罗贯中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元、明、清三朝,合了太久,确实已到了分的时刻,但是这样的分裂对外敌环伺的民国究竟是福是祸呢?

君权与相权,地方与中央,是中国数千年帝制史永恒的矛盾主体,袁世凯是旧时代政客的代表人物,所以,他的灭亡也带有浓厚的旧时代气息,权臣逼宫,地方离心,这不就是中国历史屡见不鲜的戏码吗?一件中国历史上平平常常的事件,现在在史书上却跟丑闻、闹剧这样的名词联系在了一起,原因仅仅是因为国号改了,现在是民国了,所以,称帝是罪恶,为了保住自己土皇帝的地位而反对称帝,这便是英雄。

袁世凯灭亡了,中国人终于有了人格与尊严了,只是,这种人格与尊严对于普通民众来讲,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为世道再怎么变,他们都终归不过是奴才。只是,以前他们是子民,现在他们是人民,但不管是子民,还是人民,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是一德行。当然,袁世凯以前的部将们终于有人格了,他们当了一辈子奴才,终于站起来了,终于没有人能对他们吆三喝四,指手画脚了,他们现如今是主子了,不过终于当上了主子的他们却还要对可悲的奴才们说,你们不再是奴才了,因为你们不用跪拜磕头了。

当然,把袁世凯这只蛤蟆精清理出龙椅之后,全国人民还是欢天喜地的。历史书上认为,民国新的一页翻开了,高喊——历史证明,一切试图倒行逆施称帝复辟的痴心妄想都不会成功,中国人民不是天生的奴才。新的一页确然是揭开了,民国的天空还是北洋系的天空,只是北洋系少了个倒行逆施的主子。至于孙中山手底下的中华革命党,他们在讨伐袁世凯称帝的同时却在入党仪式上庄严地摁下指印,宣誓对孙中山效忠。很讽刺是吗?但中国历史从来不缺乏类似的闹剧。要是蔡锷同志看到如许的闹剧这样发展下去,不知道是不是会后悔反袁一事,因为,明摆着的,反对袁世凯称帝,并没有离他的救国梦想更进一步,而只不过加剧了民国的纷争罢了。

好在,蔡锷眼不见为净,因为他根本看不到民国即将上演的诸多闹剧了,他说要去天津治病,去日本治病。袁世凯又之所以能准假,原因显而易见,蔡锷确实是病了,而且病得不轻。护国军虽然不是袁世凯覆亡的决定性因素,却因首难之功而声名显达。蔡锷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顶峰,他被公推为四川都督。蔡锷如果健健康康的,以他的资历威望能力,必能平服西南,使西南成为民国一方净土。可惜的是,天不假年,蔡锷带着他的满腔抱负客死他乡——1916年11月8日,蔡锷因喉疾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时年34岁。

蔡锷之所以为后世称道,多半是因为其冲冠一怒,举起讨袁大旗,发动护国之役,并最终引发了袁世凯的倒台。但是个人认为,蔡锷值得称道之处并不在其反对帝制,而在其始终如一的救国抱负。蔡锷一生,拥袁反袁,拥袁处,国民党颇有微词,认为其助纣为虐,而反袁处,国民党击节叫好,认为是国家柱石。总之,在国民党的历史学家看来,蔡锷好,好在反袁,坏,坏在拥袁。这是个什么逻辑呢?

蔡锷不论拥袁反袁,其理想追求始终如一,无不是为国为民,拥袁是求国家太平,上下齐心,反袁是因袁世凯权欲炽烈,背离正道。因此,不论拥袁反袁,都值得我们击节赞叹——一个政治人物,其最可亲可敬之处,岂不正在于此?只是蔡锷的满腔抱负终究还是化为泡影,甚至他自认的救国之举客观上非但未能救国,反而更将民国推入深渊——一个政治人物,所作所为造成的结果却与所思所想背道而驰,这岂不是最大的悲哀?只是,在民国这样的世道,要想心随意动,又谈何容易?

蔡锷活着未能实现救国救民之愿,未能让破败衰颓的中国走上自强之路,而他死后,却让西南半壁顿时无主,没了蔡锷这尊大佛,西南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入混乱的深渊。接替蔡锷云南都督之职的唐继尧,才、德均远逊于他,但是心高气傲,颇有些雄心壮志。只是,他的雄心、他的壮志,却着实不值一提,一个只想着个人荣辱的所谓枭雄,不管最终成败若何,又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