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还没等冯玉祥进退失据,倒霉的新桂系先碰到了这种情况。要解决问题,无非两条道:一是不顾一切,破釜沉舟,继续进攻武汉,二是回师衡阳,先解决后方问题,再谋进取。当然,由于冯玉祥不帮忙,要进攻武汉的话,显然困难重重,要是一时拖沓不决,难免陷入重围,到时候全军覆没,真是哭都来不及。要命的是,此时黄绍竑发电求援,说自己兵力不足,衡阳恐怕是拿不下,还请前方勉为其难,率师回援。李宗仁等三人讨论再三,还是觉得后方问题不解决,再前进就是死路一条,没办法,只能回援衡阳了。
粤军掐住了桂军的咽喉,老蒋看到机会来了,立即调整战略部署,改守势为攻势,令在湘各部,鲁涤平部往东,陈济棠部向北,何键部自西,夏斗寅部朝南,四面八方对桂军形成合围之势。李宗仁则率部于18日退至衡阳,准备解决这个后顾之忧——此前黄绍竑实际已经先行一步了,可悲的是被粤军半道堵截,直到李宗仁拍马赶到,粤军才全线撤至衡阳。衡阳战事进行得异常艰苦,因为此地向来兵家要地,城垣坚固,蒋光鼐和蔡廷锴部又是脱胎于当年的铁军第四军——陈铭枢所部,战力之强更是毋庸讳言,桂军于此鏖战数日,终难克此地。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桂军孤军作战,后路被断,给养已无,想就地购粮吧,又恰逢当年湖南大旱,老百姓自己都没吃的,上哪给当兵的弄吃食?攻城苦战不下,后勤又有如许困难,桂军的士气自是可想而知,李宗仁见老这么围城也不是办法,只好下令全军后撤,撤至汨罗江北岸暂作休整。
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桂军撤围,粤军就出城追击,不给桂军片刻喘息之机。李宗仁见已经到了这个境地,提议说一部分兵力佯攻出城之敌,将主力调往广东,想趁着广东兵力空虚,来他个乘虚而入。但是,李宗仁此举又是险招,搞不好弄巧成拙,连归路都没了,白崇禧就表示就算要去广东,也得打通衡阳,给自己留条后路,而黄绍竑同样也持此议,最终,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再打衡阳。此战又是一场恶仗,双方苦战两日,伤亡之巨实堪痛心,桂张两军在此战损失了三员师长,更要命的是,蒋系部队也四面八方包围而来,搞不好要全军覆没,于此极端不利之境,李宗仁也没办法,只好命令所部向广西突围。7月13日,李宗仁率部退回桂林,但所部近乎伤亡殆尽了。
新桂系在前方败了个干净,甚至险被围剿,最后灰溜溜回了老巢,也已经是只求自保了,反蒋同盟已折一臂,接下来就看冯玉祥和阎锡山的了。冯玉祥这边没的说,跟蒋介石在陇海线上打得热火朝天,甚至一度还占了上风,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西北军摊上了个靠不住的盟友,阎锡山很快就给冯玉祥玩了出釜底抽薪,将西北军陷入绝境。阎锡山此人在进取和谋存这两点上,他永远最先考虑谋存,此次战事本来打得好好的,山东那边韩复榘也没给多大压力,未几也攻克了济南,但是等到蒋介石调整战略部署,在陇海线取守势,而集中精力在津浦线上之后,晋绥军就撑不住了,很快就把济南给丢了。丢了济南的阎锡山玩了出两面派,一方面让西北军在陇海线再发动攻势,策应他反攻,另一方面却又密令陇海线原归冯玉祥指挥的晋绥军向黄河以北撤退,结果冯玉祥还真傻乎乎地跟老蒋玩命,没想到盟主阎百川大人以保存实力计,直接把冯玉祥给丢一边去了。未几张学良又在权衡利弊之下举兵入关,冯玉祥的西北军自此算是陷入了绝境,最终结果,冯玉祥把棺材本输了个干净,西北军支离破碎,军心散乱,最后全部被收编,冯玉祥自此算是一败涂地,再难翻身了,而一意保存实力的阎锡山虽然也被迫下野,但好在所部犹存,倒也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同样是输,新桂系好歹还有个广西可以容身——虽说也困难重重,而阎锡山的老巢山西也没那么容易被人占去,只剩下冯玉祥是彻底玩完,但是冯玉祥能怪谁呢?怪就怪自己瞎了眼,居然选择阎锡山而不是李宗仁当盟友吧。这样的错误第一次犯也就罢了,但是连续犯下同一个错误,那真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贫贱夫妻百事哀
中原之战后,西北军土崩瓦解,冯玉祥乃一蹶不振,自此基本退出民国主流政治舞台;而阎锡山则在成立了个四九小朝廷之后,跑去大连避难,比冯玉祥好的是,他的晋绥军虽也被收编,但依然还听命于他;如今状况最好的竟然是灰头土脸溜回了广西的新桂系,想想真是讽刺之极。新桂系新遭挫败之后士气低迷自不必讲,更要命的是,新桂系与盟友张发奎之间,新桂系高层内部,都充满着各种不和谐的声音,上层动荡,当然更连累了基层将士惶惶不可终日。新桂系的团结本是其坚强战斗力的源泉,但是贫贱夫妻百事哀,落到如今这个地步,又怎么保证大家都能抱成一团,患难与共呢?自新桂系诸雄复出以来的军事警报并未有任何缓解,反而变本加厉起来。内忧外患,新桂系可谓掉入了谷底,能否稳住局面,现在就看李宗仁的了。
先说张发奎的问题。张发奎之所以跟新桂系合作,也无非是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条政治铁律所致,再加汪精卫牵线搭桥,双方联盟乃成。然而,自打宁汉对立以来,张发奎跟新桂系的关系就只能用恶劣来形容,要不是中共发动八一南昌起义,或许张发奎就作为武汉东征军的先头部队跟宁方主力桂军接上火了,而等到张发奎跟汪精卫密谋发动广州事变,意图将两广同盟一网打尽之后,双方本就不睦的关系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桂张双方本就是赤裸裸的利益联盟,如今所要争取的共同利益已然鸡飞蛋打,剩下的也就无非是互相猜疑罢了。
自打联盟以来,张发奎先是在粤桂之战中因孤军深入败于花县,后又因顾此失彼而至北流之败,此次入湘又在衡阳遭遇溃败,接连三败之后,第四军几乎是遭致灭顶之灾,统共剩下千余人——还得有不少伤兵,五六百条枪。从北伐名将落到今日凄凄惨惨的境地,张发奎内心的郁闷可想而知,他少不得要发泄一下怒气——他主要针对的就是黄绍竑。在张发奎看来,这次入湘战事,他们前线将士拼死拼活,劳心劳力,好歹打了几个大胜仗,局势本来相当不错,之所以落到后来衡阳惨败的境地,归根结底,就是黄绍竑增援不力,以至前线部队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据说,张发奎和薛岳这两个第四军统帅曾经想借着酒劲在聚会上对黄绍竑发难,只是被李宗仁提前拦阻,未能成功罢了。张发奎损失如此之惨,李宗仁当然不会一点眼力见都没有,他也竭尽所能,将桂军许宗武、梁重熙两个师撤销番号,编入第四军序列,可惜的是,张发奎对新桂系显然失去了最后的信任,李宗仁此举被他理解为想让桂系势力渗透第四军,最后仅将械弹留下,而将士兵全数发回——双方关系之僵,由此也可见一斑。一年后,九一八事变促成蒋汪再度合作,张发奎乃率部开拔,离开广西,自湖南向南京进发,桂张联盟遂告终结。
相比较张发奎的离心,显然黄绍竑的问题对新桂系而言更为严重。黄绍竑是新桂系的缔造者之一,位列三巨头,但是,自从功成名就以来,黄绍竑跟李白之间的关系就有了些微妙的变化。李宗仁和白崇禧都有天下之志,都是开疆辟土的干才,然而,相比较李、白二人的积极进取,黄绍竑对权位的态度就要消极得多。在黄绍竑的回忆录中他曾多次表现出对内战的厌倦,事实上,有了广西,他就余愿已足,但是,黄绍竑也很无奈,因为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关系,他又不得不卷入如许的纷争之中。蒋桂之战李宗仁和白崇禧落魄之际回到广西,新败之余,难免疑神疑鬼,李、白对黄绍竑也就不免有些疑忌。据黄绍竑回忆,有次他因故返回老家,李、白二人就接连催促他返回南宁,结果回来之后又没什么大事,黄绍竑不傻,当然明白李、白二人在想些什么,这也是促使他后来说要拼个干净的主要原因。但是,黄绍竑表面上说要拼个干净,内心深处何尝愿意拼个干净?他何尝愿意跟着李、白二人一道去过那刀尖上舔血的日子?只是如他所言,在一个集体中,个人的意志往往难以实现罢了。黄绍竑对内战的消极态度终于在中原大战中全面爆发,当时李宗仁等人提议说暂时放弃广西,出兵湖南,要一举拿下武汉时,其实黄绍竑对此议就颇不以为然,他曾私下对亲信表示“你们李白不要广西,留给我好了”,黄绍竑对此次进兵态度如此,自然也就不难解释他在后方的迟疑不进了。
新桂系在衡阳兵败之后,不管是张发奎还是李、白官兵内部,对黄绍竑的不满都是溢于言表,黄绍竑也知道在如此形势下,自己威信已失,很难在广西干下去了,加之他对政争厌烦已久,于是产生了离开广西的念头。他先是向李宗仁表示要率第十五军移驻柳州,李宗仁予以批准,8月初,李宗仁同样率军移驻柳州,并准备整编部队,黄绍竑向李宗仁表示要回桂林休养,李宗仁再度予以批准。结果,黄绍竑在回桂林不久后,就通电下野——要命的是,他还另电蒋介石表示要罢兵息战。黄绍竑宣布下野也就罢了,但是向蒋介石求和,实在让李、白二人难以接受,李宗仁看见这两份电报之后,就令人将黄绍竑接回柳州,表示人各有志,不能相强,但是公开决裂,授人以柄,绝对难以接受。这话说得当然就很严厉了,黄绍竑索性就消极应对,开了个林场,搞得与世无争一般。
新桂系面临如此困境,上层巨头还如此消极,影响之恶劣可想而知,李宗仁虽不忍见此,但也知道跟黄绍竑大概是缘分已尽,唯一的希望也只是黄绍竑不要去跟老蒋搞暧昧了。李宗仁无奈,只好将黄绍竑副总指挥的职位交由白崇禧,以安军心,并在不久后成立的所谓革命同志会上将黄绍竑排除出权力中枢。到了这个地步,黄绍竑与李白的决裂已是无可挽回,该年12月,黄绍竑辞行赴港,李白自也不便相阻,但在饯行席间也暗示黄绍竑不要投蒋,说“广西人是不会投靠蒋介石的,不但现在不会,即使将来环境再坏一些,也不会投降”。不过,黄绍竑真的能就此避居香港,不问世事吗?
黄绍竑果然就让李、白二人失望了,不甘寂寞的黄绍竑虽然不喜欢内战,但也同样不愿意就此了结一生,于是,黄绍竑居然就真在次年1月去了南京,然后又在2月被老蒋任命为广西善后督办。老蒋此举当然是歹毒至极,极尽挑拨之能事,黄绍竑虽脱离桂系,但也显然不愿与当日袍泽同室操戈,老蒋当然也没想黄绍竑能如他所愿,老蒋此举的主要目的显然是以此给桂系众将一个信号,诱其反水罢了。老蒋的目的果然达到,比如,李宗仁就截获了一些来自广东的密电,并发现手下将领杨腾辉似与陈济棠纠缠不清,有反水之意,当此之际,当然是要快刀斩乱麻,要真让杨腾辉反了,他一人之力倒无足轻重,关键是新桂系可能就此分崩离析。杨腾辉是旧桂系林俊廷的旧部,李宗仁待他也算不薄,因功升至师长,但是此公匪性难改,早在蒋桂之战中就已经跟李明瑞一起造过反了,后来李宗仁回来后因为人才难得,也就既往不咎,如今杨腾辉居然死性不改,又要准备反水,是可忍孰不可忍!后来李白二人商量后定下计策,以白崇禧阅兵为名,将杨腾辉带去龙州——为安其心,张发奎也一道同往,并立即扣押杨腾辉,白崇禧本欲杀之,因张发奎力劝,才从轻发落,放逐香港,此乱始得安定。
当然,不论是张发奎拆伙,还是黄绍竑离桂,抑或是杨腾辉被逐,这些都是后事,只是为了事件连贯才顺次写出。对新桂系而言,眼下的问题是,都城南宁已被滇军卢汉部围困数月,城内弹尽粮绝,而桂东一带则尽入粤军彀中,广西显然并不在新桂系的掌握之中,当务之急,当然是驱逐客军,新桂系能如愿吗?
蒋介石第二次下野
运气来了
如今在广西境内作威作福的客军有两股,主要的当然是自民国以来跟广西恩怨情仇可以写成一部长书的粤军,如今粤军占据了广西半壁江山,甚至还在梧州开府设衙,桂东一带尽在掌握,较为次要的则是跟新桂系小有瓜葛的滇系,唐继尧换成了龙云,但路数还是那个路数——趁火打劫。龙云受老蒋之命,以卢汉为帅,趁着新桂系主力攻打湖南的当口,乘虚而入,现如今已经围困南宁长达三个月,但似乎卢汉依然没找到什么攻城的良策。对于一心驱逐客军、重掌广西的新桂系而言,情况很明显,粤军势大,桂军势弱,正宜避其锋芒,以待良机,仓促战之,难免赔了夫人又折兵;而对于背后放冷箭的滇军,如今困城日久,徒劳无功,已是兵老师疲,必一战而克。不用讲,先逐滇军。
滇军兵马未动,鸦片先行,当日唐继虞攻桂,就是因为贩卖鸦片耽误了战机,如今虽是龙云掌权,但云南本就是个穷省,不带些鸦片,部队给养怎么办?带着鸦片上路,当然难免又耽误了时日,加上滇桂多山,路又不好走,结果5月20日开拔,一直到7月30日才到南宁。当然,即便是花了这许多时日,滇军的局面也是极为有利的,因为城内守军韦云淞,所部仅2000余人,从兵力上讲,当然是滇军绝对优势。结果绝对优势的滇军却只能对南宁城干瞪眼,因为韦云淞一早就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在南宁城外设置了三道防御工事,并全民动员,众志成城,守城军民士气高昂,欲与滇军一决高下。滇军虽然兵力占优,但毕竟装备低劣,缺乏攻城的重武器,因此,稍事攻击之后,见难以克城,所幸也就以保存实力为先,不愿出死力了。结果这一拖二拖之下,南宁城内困守无援,未几城内便已无粮米,军民只能以黑豆为食,城内守军很惨,城外滇军也不好过,广西多瘴气,时间久后,滇军水土不服,竟然因病倒下的比打仗死的人还多,如此这般,滇军战意更是涣散,于是便出现了围城三月毫无进益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