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赫那拉氏乃是满洲的古老氏族之一。其祖先可以追溯至贝勒杨吉砮。杨吉砮的女儿于1588年嫁给努尔哈赤,即满族统治的真正奠基者,也是大清皇帝的直系祖先。杨吉砮屡屡率部侵袭明朝的统治区域,但1583年他不幸于奉天战亡。
叶赫那拉氏族在朝鲜边境一带驻扎繁衍,乃至繁荣。这一带位于长白山区,是满族真正的起源地。在不断侵袭相邻富饶土地的过程中,杨吉砮和他的族人逐渐掌握了精良战术,侵略欲望与贪念也与日俱增。现在看来,这片富饶的土地沦落到其他部族手中甚是可惜。
努尔哈赤的势力不断扩张,杨吉砮的女儿随后升为皇后,他们的儿子皇太极后来从明朝统治者手中夺取江山,完成了统一大业,是为清太宗。
1835年11月,慈禧生于叶赫那拉氏家族,她一生注定影响无数中国人的命运。她曾经三次垂帘听政,掌权近半个世纪。她的父亲惠征,是一位世袭八旗将军,最盛时担任过道员,即道台。联系其显贵出身,同僚皆认为惠征实属官运不济。
慈禧三岁时,惠征于安徽任上病逝。他的遗孀及家人受到亲戚穆扬阿的悉心照顾,孩子们也因此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穆扬阿的女儿也就是后来咸丰帝的皇后,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多年。
近些年来,流言四起,多是针对太后卑微出身的无稽之谈,有些简直是荒谬可笑。它们大多出自一些八卦报纸,因为这些报纸总是喜欢靠耸人听闻的小道消息来满足读者的猎奇心。毋庸置疑,部分流言纯粹源于宫廷争斗中的嫉妒、恶意乃至仇恨,或出自开国元老及其他皇族高官之口。为了令慈禧“丢脸”,这些人以诋毁其本人及其家族为乐。由于他们身份显赫,这些恶意中伤的流言便肆意传播开来。北京、南方大部分民众几乎信以为真。
流传的诸多版本中,下面这一则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它出自道光第五子惇勤亲王之口。惇勤亲王本人虽因被过继给惇恪亲王而与皇位无缘,1875年时却希冀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皇帝宝座。然而此念想被慈禧打破,自此他便对慈禧心存芥蒂。
据惇勤亲王说,惠征去世后,慈禧母亲独自照顾一大家人。他们住在惠征生前任职的安徽宁国县,生活窘困不堪,几乎无以为生。为筹得前往北京的盘缠,他们几欲沦落乞讨的地步。幸亏在途中巧遇贵人相助。一位旅人误将钱财送至他们的船上,本来打算收回,却见他们生活得如此窘迫,顿生怜悯之心,执意将钱送给他们。
二十五年后,慈禧掌权摄政,当年送钱的那位官员前来觐见,慈禧念及当年的相助之恩,亲自将此人扶起,并向其言谢。
一位地方官员逝世,他的家人生活变得困顿不堪,这样的故事确实像模像样,也挺新颖。但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这则故事并不是真的。惠征逝世的时候,他的家人包括妻子并没有在他的身边,而是早已赶赴北京,在那里等待惠征前往接任正白旗一个新的职位了。
在此,不妨先对叶赫那氏族与皇长子一支间的渊源稍作介绍。
古往今来,这个问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意义重大。怡亲王载垣垮台后,慈禧成为实际的统治者,叶赫那拉氏这支强大的氏族与皇室间由此产生了猜忌与摩擦。1898年戊戌政变后,两者关系更加剑拔弩张。但畏于慈禧太后的“圣威”,皇室并未采取明显的反动之举。但是,紫禁城内实际已然祸流暗涌。例如,当时北京事变频发,尤其是直隶总督端方,因为在慈禧太后的葬礼上大不敬遭到罢免一事,便昭显了满族部落之间的分歧之大,同时也昭显了清政府失去慈禧太后强权后所面临的内忧外患。
外国人对清廷生活以及派系纷争甚为不解,对于族谱、通婚、皇子过继以及宗族纠纷等等复杂微妙的问题往往困惑无比。
值得一提的是,皇室分为正黄、正红两旗,为努尔哈赤本人及其祖先的后裔。他们声称自己才是清王朝的至尊(中国人大多赞同此种说法)。相反,慈禧,并不具备皇室血统(领主间通婚以及家族中女子嫁入皇室,只能获得尊号,并不能提升其家族为皇族血统)。
慈禧能够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不仅仅归功于其家族势力雄厚或是出了三位大清王朝的皇后,更重要的应归于慈禧倍受宠幸而且威望极高。根据慈禧的临终遗言,叶赫那拉氏长老决定,当今皇太后即光绪皇帝遗孀隆裕太后,同样应该追随其姑姑慈禧的步伐,掌管大清国事,至少也要垂帘听政。慈禧治国有长远打算,她立荣禄的外孙溥仪为幼帝,维持了自己的政道和权力。
宫廷间猜疑与分歧由来已久,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光皇帝的长字辈(浦伦贝子及恭亲王为代表)担心,当朝小皇帝抑或其父摄政王,会以皇帝谥号追封老醇亲王,提升自己部族的地位至皇族长支。
这样的追封在西方人看来并无大碍,但在中国人看来,是皇族小辈试图篡夺皇帝谥号的大逆不道的行为。提升老醇亲王之位至与努尔哈赤平起平坐,意味着又生出了一支新的始祖。老醇亲王早已预见此事可能发生,意识到这必然会带来诸多恶果与麻烦。因此,他早早便采取了对应措施,这点之后会提到。
那些时刻关注清政府高层政策流动的人发现,自宣统小皇帝继位以来,老醇亲王陵墓前的祭祀品更加奢华,祭祀场面也更加排场壮观了。官方文件中,他的名号已经已与君主相平。在此事上有话语权的人纷纷认为,一旦皇帝成年,执掌政权,必会再次追封他的祖父谥号。如此一来,老醇亲王与大清氏族的始祖有可能平起平坐,获得在大清祖先的宗庙中摆上神龛,受到后世大清子孙祭拜权力。根据中国法制,这样的后果极其严重且难以接受。
慈禧是一个强权之人。她的一生中,自己的近亲的地位实际上都已经凌驾于法律之上,在她的保护伞下,尽情享乐,盆丰钵满,这些人经常惹是生非。他们与正黄、正红两旗满人摩擦不断,京城茶馆和市井之处也能听闻相关传言。慈禧乐于压制皇室成员,她曾下谕禁止他们居住在京城商业区,理由是她听闻他们中有人通过非正当手段揽财。所以,遭慈禧压制的铁帽子王①及努尔哈赤后裔断然不会爱戴她。尽管畏惧慈禧权威,他们却从未停止对慈禧削减自己贵族特权这件事的牢骚抱怨。
下面这个有趣的例子便足以彰显慈禧太后对付世袭贵族的手腕是何等阴险。有位王公贵族斗胆在皇城近邻建造私人豪华宫邸,从那里居然可以俯视到大半个皇城。工程刚刚完工,老佛爷便下旨没收此宫邸,并训斥此官胆大包天,竟敢建造宫邸俯视皇城,但一转脸就将这座俯视皇城的宫邸赐给了自己的弟弟照祥公。
还有一例可以看出慈禧是如何袒护本族人,同样也可看出她的偏袒给地方官员带来了怎样的难题。
1902年,两宫太后弃城西逃。三年之后,慈禧回到北京并建立了新的兵部。当时,徐世昌虽为汉人,却依然受到太后的青睐,被提升为新兵部的首任尚书。但他很快发现只要处理事务牵扯到统治者家族,工作就会异常艰难,是十足的坏差事。慈禧太后的三弟桂祥公,尤其喜欢惹是生非,完全无视兵部的法律法规。为增“脸面”,他指使自己的仆从在道路上随意驾驶。他做过的违法之事名目繁多,举不胜举。
有一次,一个血气方刚的巡警逮捕了他手下的一个仆从。徐世昌听说此
注释:①铁帽子王是对清代可世袭的王爵的俗称。事,赶忙命令手下将其释放。但桂祥自认受到了莫大的屈辱,坚持要求徐世昌卑躬屈膝地亲自前来当面谢罪。倒霉的徐世昌三次前往桂祥府宅,竟都吃了闭门羹。最终在府外庭院大庭广众之下向桂祥叩头后,此事才作罢。
北京人认为此事干系重大,此前徐世昌先后担任了东北三省总督,邮传部①尚书,并于1910年8月,被提升为军机大臣。这次仅仅是得罪了国舅爷,便被慈禧免去了在军机处的职务。不久之后,他被调到奉天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