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慈禧全传1
13529700000019

第19章 慈禧独权(1)

同治先皇葬礼完毕,其遗体也由钦天监选定了黄道吉日,安置妥当。多亏了吴可读,他尸谏太后,令慈禧不得不下诏,郑重承诺,待时机成熟,即遵照法制,选定合适的继承人为同治立嗣,如此一来,先皇的亡灵才得到安抚。待一切尘埃落定,紫禁城在东西两宫太后共同垂帘听政下,又渐渐回归于平静。

这平静的日子未过多久,光绪幼帝,一个紧张且脆弱的男孩,却不知不觉成了慈禧这个一手将他推上皇位的女人的眼中钉,肉中刺。随着时日的增长,光绪帝渐渐脱离孩子的稚气,长大成人。在光绪的成长过程中,他得到慈安太后的温柔呵护,因此,成人的光绪明显偏爱慈安。光绪本应天真烂漫的童年时期,却过得非常孤独,因此他一得闲暇,就会到东太后宫中探望。

然而,慈禧太后为人傲慢,不能忍受任何对手,即使是在一个孩子心中,也不允许有人与自己为敌。她看着光绪与慈安亲近,内心嫉恨,担心这位未来国家之主的思想不为自己所控。同时,也不乏有人别有用心,经常在她耳边偷偷打小报告,称慈安太后经常怂恿、煽动光绪帝和她作对、故意惹她生气。如此一来,光绪皇帝自然而然成了东西太后间勾心斗角、摩擦争斗的导火线。

毫无疑问,慈禧太后不仅对慈安教唆光绪帝与自己作对恨之入骨,对光绪明显偏爱慈安一事也是恨得咬牙切齿。她明白,朝堂之上,任何人、任何事皆可能沦为制造矛盾与党派纷争的工具,因此,她十分关切小皇帝的态度。她清楚慈安本人并非自己难对付的敌手,但是,若慈安凭借着皇帝的信任和支持,煽动皇帝与自己作对(事实也的确如此),那未来处境就艰难了。

眼看幼帝渐渐长大成人,为了避免担心之事发生,慈禧极力采取可行防御措施。她可不想沦落到乾隆皇帝一位后妃那样悲惨的结局,那位后妃最终被冠以“奢侈过度、贪恋戏剧、对太后不敬”之罪名,被打入冷宫,连所有的尊号和徽号都被剥夺了。

1880年发生了一件事,进一步激化了两宫太后间的矛盾。那时皇帝才九岁,两宫太后随他一起前往东陵祭拜。明显受到恭亲王鼓动,慈安坚持在祖先陵墓前举办的一切仪式,包括在宝城?前颁布圣旨时,都要显示她高人一等的威严,以此确立并显示自己的权力。

两宫太后到达咸丰帝的陵寝时,因为此事发生了激烈冲突。慈安自恃是已故先皇的皇后,自然有权占据祭拜队列的中间位置。她将慈禧降到了自己右边稍微靠后的位置,而自己左边那个尊贵的位置却空空如也。即便如此,慈安却仍然不满足,她继而提醒慈禧,称她之前不过是先皇的一个贵妃而已,先皇宾天后,才得以母凭子贵升为了皇太后。作为一个妃子,遵照礼节,在祭拜的过程中,只能够立在左侧或右侧的后方位置。慈安左边这个空着的尊位则属于咸丰帝的第一个妃子,她在咸丰皇帝登基之前便逝世了,死后被追封为了贵妃。

慈禧内心明白,慈安加在她身上的这次奇耻大辱源自恭亲王及几位皇族亲王的教唆,因此她并不打算屈服,执意要按照自己的等级与权威排位。这一次,两宫太后间的争执虽然尖刻激烈,却并未持续很久。

意料之中,慈禧最终获得了这次闹剧的胜利。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在她看来,在皇陵前面,上演这样一场闹剧,在那么多随从面前失了尊严,实在不成体统,有伤皇族脸面和威严。她坚信,此事定然早有预谋,竟让自己丢了尊严和颜面,她没齿难忘,对她之后的所作所为以及如何处理自己与东太后间关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注释:①皇陵地宫上的城楼。

前往皇陵的途中,荣禄担任步兵总领,负责两宫皇太后的安全,回到京城后不久,荣禄却做了件令慈禧大为不悦的事。

在热河逃亡、载垣逆谋的那段时间里,特别是在同治皇帝宾天后的危机时刻,这位权倾朝野的满族大臣成为慈禧太后的左膀右臂,继而担任内务府总管,有权随时进出紫禁城。1880年,饱受宫廷生活无聊之苦,他与同治先皇的一个嫔妃苟且私通。皇帝的师傅翁同龢一向与荣禄不和,听说此事,即刻禀告给了慈禧太后。

当时朝中传言,听得翁同龢之言,慈禧不慌不乱,做事稳妥,亲自在那位妃子的寝宫中抓到了两人的肮脏勾当。事已至此,慈禧不得不撤去荣禄所有的职务。之后七年中,荣禄一直闲居在家。这件事上,慈禧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却牺牲掉了荣禄带给她的那种舒适与安全感。

没过不久,她便开始后悔将这位忠心又值得信任的臣子撤职。因为在众多随从之中细细寻找,她竟然无法找出一个能够代替荣禄的人。她开始怀念他那睿智谏言,他的勇气可嘉以及忠心耿耿。

然而木已成舟,荣褥已经被自己免了职,此时她是万万不得反悔,否则自己在荣禄及朝廷上下臣子面前还有何脸面,有何威严。

1881年3月,两宫冲突加剧,争吵激烈。这次的导火线是大太监李莲英。慈安认为李莲英在朝中权力日益膨胀,且对待其他朝臣傲慢无礼。慈安还抱怨说,慈禧这位心腹下人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经常无视她,更不把她的权威

注释:① 不难注意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皇陵经常沦为这样的争论之地,在皇宫之中积压已久的不满和忿怒在这里找到了倾泻之地。另一件类似的事情发生在1909年慈禧太后的葬礼上。葬礼上同治先帝和光绪帝的遗妃在有关类似即位问题上与新的皇太后隆裕太后发生了争执。他们拒绝回京,气愤地待在皇陵。直到一位皇族亲王被特派请求他们回京。此事成为大清朝一大丑闻。当一回事。渐渐上行下效,连她自己的随从也经常嘲笑她。她哀叹、强烈谴责当前的国家状况,继而怒斥,李莲英一个太监,竟然公开称自己是“九千岁”?,意味着他只比万岁低一个等级,与皇族的亲王等级相当。

这次争吵异常激烈,最终也没有达成任何妥协。当时有传言,慈禧怒不可遏,不愿再让慈安干预自己的权威,随即下毒除掉了慈安太后。

东方宫廷中这样的事情总是由于证据不足,成为一个又一个不解之谜。但是,回想起来,但凡阻碍了慈禧权力之路,或是惹得她心情不悦的人,全部神秘死亡,没有一个捱过去的。这样看来,这样的事情如此频繁,绝不是什么机缘巧合的小事,无法让人不去猜测事情真相到底如何。

就拿这件事来说吧,慈安本来好好的,不知怎么就突然患上了一种神秘怪病,圣谕中说她于三月十日晚“仙驭遐升”。按照传统,宾天之前,她起草了一封遗诏。读完这封遗诏,我们发现其中未有一丝谈及当时的政事。一直到宾天,她依然是将国事政事留给了那位强势的共同垂帘者。

遗诏中,慈安提到了自己是咸丰皇帝的皇后,写道:在光绪皇帝年幼之时,典学维勤,且自己一直非常关心他的学习。这封诏书大致内容如下:

虽当时事多艰,昕宵勤政,然幸体气素称强健,或冀克享遐龄,得资颐养。本月初九日,偶染微疴,皇帝侍药问安,祈予速痊,不意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予年四十有五,母仪尊养,垂二十年,屡逢庆典,叠晋徽称,夫复何憾。

慈安太后请求以简朴之风办理后事,因此,丧期由原来的二十七个月缩短到了二十七天。诏书的最后,我们读出了十足的人情味,可知慈禧应该与这封遗诏起草一事无关。遗诏中称慈安“向以俭约朴素,为宫壸先,一切事关典礼,固不容矫从抑损。”慈安举行简约葬礼的请求恰好与慈禧奢侈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年以来,不断有御史谏官或是王公大臣指责慈禧奢华浪费,这明显讽刺了慈禧的生活作风。

注释:① “九千岁”这一称呼源自于明朝朱由校皇帝统治时期恶名昭著的大太监魏忠贤,他对堕落皇帝影响极大。此后,大太监安德海也曾经被冠以这个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