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8月,即光绪二十四年七月末,紫禁城内大局已定。慈禧太后暗中已经被保守派拉拢,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动,在她看来,是因为行动的时机还未到来。
1898年9月,同光绪皇帝到天津阅兵,慈禧才决定采取击垮改革派决定性的一步。采取行动重新掌权之前,她召见了荣禄,与之商讨大计。当时,南方各省民众普遍仇视她,慈禧想要尽最大努力平息这种仇视情绪,因此这个时候定要避免任何公然篡权的举动,否则无异于火上浇油。
慈禧默默等待着,直到准备工作万无一失,才最终放手行动。同年八月初一,光绪皇帝在颐和园召见了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就帝国政治之需与他详细长谈。袁世凯(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仰仗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提拔,宏图大展,扶摇直上。不过,其对手与劲敌多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归咎于他,称正是由于驻高句丽时,他独断专职,才导致了这样祸国殃民的灾难。袁世凯关于高句丽状况的报告和出兵建议虽然没有直接造成危机,但必定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清政府在其建议下,派兵至高句丽,却落入日本的圈套。此前日本早已对这场战争做好了准备,只等着中国向其宣战。中国毫无准备,大败给日本,失去了对朝鲜的宗主国权力,袁世凯责任确实重大。即便如此,袁世凯的个人声誉和在朝廷上的威望没有受到一丝影响。
在与皇帝谈话中,袁世凯信誓旦旦,宣称自己支持维新改革大业,光绪皇帝大悦,认为自己赢得了袁世凯的效忠,改革大业又增加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此前,康有为上奏,建议皇帝更多仰赖自己的权威,慈禧太后知道后,勃然大怒,严厉指责光绪帝竟然听信如此言论。慈禧太后仗着自己的权威,屡次责难,光绪皇帝已然忍无可忍,遂决定反抗。
此时,光绪心里清楚,荣禄不可能背叛慈禧太后,所以,此人拉拢不得,只能除掉。他也知道,若慈禧太后宣布支持保守党,反对变法,京城之中,定无一位杰出满族权贵乃至汉官敢出来与之对抗。京城中光绪皇帝可以放心倚重的仅有两位高官,分别为广东人张荫桓、贵州人李端棻。只要光绪皇帝掌控北方新军,彻底击垮保守党派依然大有希望,这点他心知肚明。为达此目的,就必须除掉直隶总督、新军总领荣禄,又不能被慈禧太后事先察觉。
改革派大臣康有为、御史大臣杨深秀、军机章京谭嗣同、林旭、杨锐和刘光第觐见,建议皇帝派人到天津衙门处死荣禄,后迅速带领一支万人新军回京,火速包围颐和园,活捉慈禧太后。与此同时,派兵前往保守派官员,如刚毅、裕禄、怀塔布和许应骙的府宅,将他们逮捕,送至刑部大牢。
这次会谈中,皇帝昭显了自己坚持改革的决心,问袁世凯若被任命为统帅新军首领,是否会为自己效忠,忠心耿耿。“为报圣恩,”袁世凯回答道:“即使仅是沧海一粟,只要臣一息尚存,必肝胆涂地、愿效犬马之劳。”
袁世凯在这次会谈中,言语及举动都极似忠诚,表现出自己对改革的由衷热忱,皇帝看在眼里,信以为真,即刻颁发了下面这道圣旨:
现在练兵紧要,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办事勤奋,校练认真,著开缺以侍郎候补,责成专办练兵事务。所有应办事宜,著随时具奏。当此时局艰难,修明武备,实为第一要务。袁世凯惟当勉益加勉,切实讲求训练,俾成劲旅,用副朝廷整顿戎行之至意。
对将荣禄革职一事,这次的会见中,皇帝只字未提。袁世凯刚踏出仁寿宫大门,慈禧太后就将他召进了颐和园,详细询问皇帝都对他说了些什么。慈禧说道:“改革军队乃国家之要务,此谕所言甚是。然皇帝急如星火,哀家怀疑其定有深谋,且待你再次被召见,再听哀家指示。”
随后,慈禧太后传见光绪皇帝,命他即刻将康有为逮捕,称康有为竟敢对太后的私生活及道德品行妄加评论,实为大不敬。此时,慈禧已经知道了皇帝夺权的计划,却避而不谈,佯装不知。但她此时不知道光绪帝计划将自己和荣禄除掉。她再一次责备光绪,称光绪对自己越来越缺乏孝道。没有办法,光绪皇帝只能顺从地允诺依照太后意愿将康有为逮捕。但是,当日傍晚,慈禧在昆明湖边游览用膳时,光绪皇帝趁机亲自草拟一道圣旨,派自己的亲信太监到了北京城。诏书内容如下:
谕内阁,工部主事康有为、前命其督办官报局,此时闻尚未出京,实堪诧异。朕深念时艰,思得通达时务之人,与商治法。闻康有为素日讲求,是以召见一次(实际上,皇帝曾多次召见康有为),令其督办官报,诚以报馆为开民智之本,职任不为不重。现筹有的款,著康有为迅速前往上海,毋得迁延观望。
康有为收到此旨,意识到事态严重,次日一早赶乘首班火车离开了京城,安全抵达塘沽,从那里搭乘客轮到达上海?。
慈禧太后得知康有为已经逃跑,怒不可遏,立即发电报给荣禄,令其抓注释:①康有为随后在英国的保护下逃跑,本书作者布兰德曾经受英国领事委托,帮助康有为出逃。此事在1899年出版的第一号蓝皮书的401号急件中有详细的记载。捕康有为。但是,不知是何原因(慈禧的指令在康有为到达天津之前就已经到达荣禄手中),荣禄竟然没有对此采取举动,康有为侥幸逃脱。这时,他并不知道康有为这些改革派计划要将他杀掉的计谋,否则,他肯定不会让康有为轻松逃脱掉。康有为却从来没有因为此事感激荣禄,总是不停地指责他,称他为慈禧之下第二邪恶之人,是改革的阻碍和改革者的宿敌。实际上,当时将康有为引荐给光绪皇帝的众位高官中,荣禄也是其中一个。直到逝世的那天,荣禄还开玩笑说自己也是康党一员。慈禧老佛爷也觉得甚是有趣,经常诙谐地问他可否有好朋友叛党、反贼康有为的消息。
当月初二一早,皇帝召见了林旭和袁世凯,会谈中,袁世凯再次信誓旦旦地向皇帝保证,自己会绝对忠诚。之后,皇帝离开颐和园前往紫禁城,准备在紫禁城中举大事,因为他知道颐和园中每个太监都是慈禧手下的奸细,于颐和园举事绝对不可能成功。
到了如此的紧要关头,光绪皇帝依然没有失去对改革成功的信心,第二天一早,他便下发了两道圣旨,一道命令在公学内教授外国语言,另一道则严令地方政府严饬吏治。
袁世凯受命离开京城前往天津,出发前,光绪皇帝在紫禁城的乾清宫接见了他,这也是他离开京城前与皇帝的最后一次会谈。为了防止密谈内容泄露,光绪帝采取了万全之措。
此时的光绪皇帝怎知这将是他最后一次坐这龙椅,召见大臣了呢?他又怎能料想,不久慈禧太后又会重新占据这个位置呢?
光绪论帝坐在龙椅上,大殿内抑郁昏暗,早晨微薄的阳光几乎无法透入,皇帝向袁世凯交代了任务的细节,命令袁世凯到达天津后,立即处死荣禄,即刻带兵返回京城,活捉慈禧太后,并将其拘禁。为方便他执行任务,皇帝还将象征着皇权的一支令箭交给了他,并命他火速前往天津,将荣禄于天津衙门就地正法。随后,光绪皇帝交给他一道圣旨,承诺待他完成任命,暂时担任直隶总督,返京面圣,再赏。
袁世凯承诺遵从皇帝,为光绪效劳。没有吐露半点风声,袁世凯于次日乘坐首班火车离开了北京。当天早八点,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出发前往西苑,亲祭蚕神,皇帝则按照礼节在西苑英秀门,即瀛台坐落之地,亲自跪拜迎接老佛爷。
中午之前,袁世凯到达天津,立即前往荣禄的衙门,问荣禄是否把自己当歃血为盟的好兄弟(两人几年前曾经结拜为兄弟)。“当然,”荣禄惊诧道。袁世凯由是说:“这样最好,皇上派我来杀你,但我现在背叛了诺言,因为我效忠于慈禧太后,也因为顾惜我俩的兄弟之情。”荣禄闻听此言,并没有惊慌失措,却因慈禧太后对此事一无所知感到吃惊,称自己定要即刻前往京城,通报太后。袁世凯遂将皇帝给予他的圣旨交给了荣禄,荣禄当即乘坐专车,下午五点多钟就到达了京城。
一到京城,荣禄便直接前往西苑慈禧太后的住所,全然不顾朝廷规定的严禁地方官员未得特殊传召,不得进京的严格规定,更不顾严格的宫门禁令,一路冲到了慈禧太后的住处,叩头三次,叫道:“请老佛爷救命!”慈禧说道:“禁城里面,你有什么事要我救命?这里没有危险,宫里也不是你避难的地方,你如何冒昧前来?”荣禄向前,跪在太后面前,将光绪皇帝的密谋,一一陈奏。慈禧太后一听,勃然大怒,凭借曾经帮助自己克服一切困难的阳刚智勇,令荣禄秘密通知保守党首领,传他们即速来西苑觐见太后(而此时,皇帝还在紫禁城中)。
不到两个钟头,整个军机处的大臣、几位满族亲王和权贵(礼亲王,每次遇到危急之事,总以生病为由请假,此次亦是如此,并不在场)、七部高官,包括已被皇帝开缺的许应骙和怀塔布全部聚齐,跪在慈禧太后面前,纷纷陈言,请求慈禧太后重新掌握政权,以救王国免遭蛮夷文化的荼毒。
很快,太后便安排好了一切,将紫禁城中所有侍卫全部换成荣禄手下新兵,同时,令荣禄即刻赶回天津,等待进一步的指示。这次会议直到午夜,众人才散去。
第二天早晨五点半钟,皇上来到中和殿,阅读礼部草拟的秋祭社稷坛的祭文,刚出殿,就有侍卫、太监将他押到西苑四面环水仅有板桥可通的瀛台,称太后随后来见。慈禧太后遂以皇帝名义发布了一道圣旨,内容如下:
现在国事艰难,庶务待理。朕勤劳宵旰,日综万几,兢业之余,时虞丛脞。恭溯同治年间以来,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两次垂帘听政,办理朝政,宏济时艰,无不尽美尽善。因念宗社为重,再三吁恳慈恩训政,仰蒙俯如所请,此乃天下臣民之福。由今日始,在便殿办事。本月初八日,朕率诸王大臣在勤政殿行礼,一切应行礼节,著各该衙门敬谨预备。
紧随而来另一道圣旨,将御史大臣宋伯鲁罢免,称其臭名昭著、恶名远扬,竟向皇帝引荐奸党人士如梁启超者。慈禧太后与宋伯鲁嫌隙颇深,且嫌隙由来已久,只因之前的一封奏折中,宋伯鲁胆敢谴责自己道德品行不端。但是,宋伯鲁并没有参加杀害自己的密谋,慈禧于是仅将其革职,而未取其性命。
慈禧回到瀛台,身边只带了李莲英一人。这时,李莲英已经按照命令将皇帝身边的太监全部换成了自己的手下,而光绪身边原来那些太监、随从要么被处死,要么被流放。一位满人从慈禧的弟弟桂祥公爵那里听到了这次会面的情形,也是从这位满人口中,我们才得知了此事的具体情形。
根据此人所言:当时慈禧直截了当地说道,暂且饶光绪性命,暂不废帝,但需严格监视,一言一行皆需通报太后。她痛心疾首地斥责光绪,称光绪要变法维新,自己也并未阻拦,可为何光绪听人唆弄,忘其大德,还要设计害自己?自此,改革措施一并废除。光绪只不过是一个木偶傀儡,根本不配做皇帝,只要自己愿意随时都能够废了他。后又叹道说,光绪薄命,根本没有福气做皇帝,现在亲贵重臣,统请自己训政,没有一人向着光绪。汉族大臣中,助他为恶者统是奸臣,自然有法处治。慈禧说至此,恨恨不已,珍妃(皇帝唯一宠爱的妃子),突然跪在太后前面,吁请太后宽恕帝罪,勿加斥责,竟不觉大胆称皇帝系一国共主,圣母亦不能任意废黜。太后大怒,命内监将珍妃带领回宫,引到一个密室,将其幽闭。直到1900年,西逃之前,慈禧下令将这个敢在自己面前放肆的妃子处死,才平了自己嫉恨之心?。
从来没有和光绪皇帝有过共同语言的皇后,却被命令留在光绪身边。皇后是慈禧的侄女,深得慈禧信任,慈禧便命她监视皇帝的一举一动,然后向自己汇报。除了皇后和太监之外,光绪皇帝不许接见任何人,除非慈禧太后在场。
在光绪生命的尽头,他也只能怪罪袁世凯,正是因为袁世凯背叛了他,才导致他现在受到如此的失败和耻辱,自己所珍视的改革计划才化为了泡影,被幽禁在瀛台,度过了二十三个月漫长的禁闭生活。当他躺在床榻,奄奄一息之际,他的遗言竟是让自己的兄弟莫忘他的痛苦,许诺定为自己找袁世凯报仇雪恨。
关于荣禄,光绪说道,荣禄会首先想到保护慈禧,去提醒慈禧太后,这是很自然的,情有可原。毕竟,自己本想将荣禄处死,本就不希望能够从他那里得到任何忠诚。老佛爷对自己如此嫉恨,也能够理解,毕竟他确实密谋想要除掉她,只不过失败了而已。但是袁世凯则不可原谅,他口口声声说着忠诚于皇帝,愿效犬马之劳,却在最后的紧要关头背叛了他。皇帝对他恨之入骨,即使是在袁世凯当上了直隶总督一职,觐见时,皇帝也不愿意与他说话。
后来,光绪皇帝的兄弟,即摄政王遵守了当年的诺言,将袁世凯撤了职,令其整日活在惶恐与不安之中,也算是为光绪皇帝报了仇。正是这紫禁城中围绕在皇位周围错综微妙的点点人性,决定着宫中之人的命运。
注释:①八国联军进入京城,朝廷准备西逃之前,慈禧命人将珍妃推入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