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慈禧全传1
13529700000041

第41章 两宫离京西逃(1)

《景善日记》描述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八月十五日黎明仓皇西逃的细节。军机大臣王文韶随驾西行,其后写给浙江友人的信件在上海本地报纸发表,描述了西逃路上情形,内容印证了《景善日记》所述,极为有趣。

八月十八日,王文韶在怀来赶上了两宫车队,此前三日,两宫饱尝艰辛。十八日傍晚,他们停在贯市(离京城七十里),并在当地清真教寺借宿。那里有名曰“同光裕”的地方,乃是商务聚集之所,专为北方来的商队提供牲口。他们为太后和皇帝提供了最好的食物,但也无非是些粗粮饽饽,蔬菜和栗米粥,还为其接下来的行程提供了几辆骡车。

护送军队按照命令,在两宫后边远远跟着,保持一段距离,以防联军追上,暴露两宫的行踪。两宫一路上饱受折腾,疲惫不堪,心力交瘁,一下车便被一大群难民、乡民围住,急切地打听京城的消息。一个目击者称,当时皇帝看起来很焦虑地说道:“都是义和团让我们落入今日境地。”尽管时局糟糕,老佛爷依然镇定自若,让皇帝少说话为妙。

第二日,他们乘坐骡车,行走了九十里(三十二英里),在长城之外的岔道留宿。那里非常荒凉,根本无人接待。在这里,他们吃了不少苦头,只能睡在简陋的砖炕上,没有任何铺盖被褥。幸好延庆州知州之前给太后寻了一乘蓝轿,之后的行程才稍稍舒服了些。中午,他们停在居庸关歇息,太监总管李莲英到周围的村民家中取来了几杯茶水,奉给太后。

十六日,一行人从岔道出发到了怀来,共行了五十里,一路艰辛。此时,一些官员和宫中大臣也赶上了队伍,整个车队骡车增至十七辆。

这一行车队前行之时,消息四散,称太后和皇帝已离京出逃。也有人,称他们是假冒的天子和老佛爷,迷惑大众。当然,人们这么认为,只因当时太后依然梳着汉人发型,身上依然穿着当时从紫禁城逃出时穿的那套便衣。

尽管此类谣言四散,怀来知州吴永却未得到两宫即将驾临的消息,突闻太后、皇帝一行人已经进了他的衙门,来不及穿官服,他便着便服赶忙出来跪迎。礼过后,他想要把四周围观哄嚷的人赶走,但老佛爷制止了他,说道:“不要这样,就让他们围在这儿吧,想待多久便待多久,看到这些朴实乡民,哀家也开心。”之前几天饱尝了艰辛苦难,到了这里,终于算是头了。知县为太后端上燕窝汤和鱼翅等美味佳肴,她甚是享受,知县还为她、皇帝和大阿哥准备了可以换洗的衣物,对此太后多次言谢。

两宫车队在怀来休息了一天,王文韶也赶了上来。老佛爷见到他来,很是开心,关切地询问他路途中是否艰辛,是否受了许多苦,并坚持赏赐他燕窝粥,称经过这些天颠沛流离,王文韶定会像自己一样享受如此美食。她又转而责怪皇帝,称如此年迈之臣忠心耿耿赶了过来,怎能这样不热情慰劳。

在怀来,太后又吩咐庆亲王赶回京城与联军议和。庆亲王深知此任务艰难,极不情愿地出发了。走之前,他受到太后召见,太后说,相信他有实力完成使命,还说1860年恭亲王议和成功,令他仿其政策行之。

王文韶对两宫西行之初期描述非常有趣,特在此摘出,内容如下:

七月二十一日,皇太后、皇上均坐车出京,行至贯市地方,始由同光裕驼行孝敬驼轿三乘,皇上与伦贝子同坐一乘。至怀来县,二尹备大轿一乘,宣化县又备轿四顶,两宫皇后、大阿哥始均有轿子。

两宫均是便衣,太后穿蓝夏布衫,亦不梳头,皇上穿黑纱长衫,黑布战裙一条。铺盖行李,一概未带。出京三日,均睡火炕,无被无褥,无替换衣服,亦无饭吃,以小米粥充饥。

至怀来宣化,始由地方官络绎进奉,稍觉舒服。此次妃嫔及宫女等,均未带出,太监亦不多,诸王贝勒等随行者亦不多,其余一概未来,礼王荣相启秀等人,亦尚未来,所有随行者,不过端王、庆王、那王、肃王、伦贝子、肃贝子及公爷几位而已。堂官有刚、赵、吴、王、浦兴五人,各部院司员共十一二人,满小军机二人,汉小军机一人,神机虎神营八旗练军约千余人,马玉昆保驾,及各营官弁兵丁约千余名。各兵到一处,空一处,因铺户均已闭户逃走,实在无处买物,亦无怪其然耳。

先是七月十一二日,裕帅由北仓兵败,退扎杨村,又退至蔡村,裕帅用手枪自尽。李鉴帅十四日抵河西务,所统张春发、陈泽霖两军,不战自溃,鉴帅亦服毒自尽。洋兵进逼通州,十六日,即有西巡之旨,因车辆不齐,迟迟未行。至十九晚,城外大炮隆隆不绝,二十早,我所居喜雀胡同一带炮声渐近,炮子如雨,下午炮声尤甚。忽传天安门及西长安门失守,然不能得真消息,我在内值宿未归,禁门已严扃,不能出入。至二十一日早七钟,我坐小轿进城,始知两宫已黎明出城矣。我于上日即二十日共召见五次,至亥刻见面,仅刚、赵二人。太后云:“只剩尔等三人在此,其余均各自回家去,丢我母子二人不管,尔三人务须随驾同行。”并谕我:“汝年纪太大,尚要汝吃如此辛苦,我心不安,汝可随后赶来。刚、赵素能骑马,必须随驾同行。”我复奏曰:“臣必赶来。”皇上亦云:“汝务必要来。”云云。

至夜半,犹说不即走,岂知天甫微明,两宫已仓促出宫,狼狈凄惨情形,不堪言状。是日我进城内,因后门、东华门均关闭,不能回宅,并知两宫出德胜门。我遂于巳刻冲出后门?,途中见荣相昏于轿内,轿夫皆已四

注释:①皇城北门。散逃走。荣相曰:“无望矣。你我皆不信拳匪,如今竟至太后于此。若见太后,言我正整招军队。若我命能保,稍后前去随驾。

辞别荣相,至云鹫庵中小憩。庵在安定、德胜门之间,庵中和尚亦急极,缘洋兵进城,逢庙必烧,以庙中皆设义和拳也。其时安定门至德胜门城上,均有洋兵教民来往放枪,街上亦有洋兵。据闻洋兵进城,只杀溃兵,居民铺户,并不惊动。和尚万不可留,不得已,暂避隔壁韩姓家,韩系旗人,充内务府役,车夫轿夫,各自逃命。至下午,闻西直门尚开,可以行人,遂将车马一切物件,一概丢在韩姓家,只带银钱,并随身衣服。候至天黑,随众出城,由德胜门十三海一带行走。近戛戛胡同,天复下雨,乃至景宅借住一宿,其时城内枪炮之声已停,但见后门外满天火光,通宵不绝。至寅初,探知西直门已开,洋兵未来,华兵已逃,无人盘问,避难之人不少。

我本拟坐车出城,沿途有兵勇抢车抢牲口,以致车马等令刘弁等押出城外,几被抢去。我与次子均步行出西直门,至大桥外,始坐轿车。次日骑驴,所带仅存五六人,均步行跑至海甸。饭铺已闭,勉强一饭,饭后即行,行七十里,至贯市住夜。二十三日行四十五里路至居庸关住宿。二十四日行八里至怀来,始知两宫先于二十二日到此,驻跸一日,故此赶到之后,即见面。二十五日起,即随驾同行,五十里至河城住。二十六日行四十里至鸡鸣驿住。二十七日行六十里至宣化府城住。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日休息。拟初一日启跸往山西大同府,至山西省城,大约须中秋后也。

此次出京,危险已极,沿途居民铺户,均被溃兵以随驾为名,其时驾尚未出,纷纷西行抢劫,室室皆空。及圣驾驻跸之时,万骑千乘,强买强取,更不堪寓目。迨圣驾既过走之后,靡有孑遗矣。

两宫从怀来出发,到达宣化府,总共行了三日。在那里,他们休整四日,预备向山西进发。沙河镇都统奉给太后和皇上各一顶绿色轿子,此后宫廷和军机处的仪仗才逐渐齐整。太后精神大好,对凡事皆感兴趣。例如,到了鸡鸣驿,旁边有一座小山,山顶有一座庙,当年康熙圣祖曾经巡幸于此,并作诗一首为念,刻于庙中石上,太后非要亲自去看看,经大臣强烈阻拦,才作罢。

宣化府秩序混乱,一片狼藉,然而两宫过得却非常舒适,这都要归功于宣化知府陈本照顾得热情周到。在这里,老佛爷收到了第一封庆亲王从京城寄来的快件,称京城形势混乱,百姓境况凄惨无比。

八月二十五日,两宫一行人离开宣化府,在一个军事要塞处住下,此时,皇后及其随从也赶了上来,队伍稍稍壮大。这里的居住环境极其简陋,守门人早已逃走,官宅已被抢劫一空,有焚烧痕迹,仅剩两间小屋还算完整,但里面又臭又湿,可以说是整个大清帝国悲惨境地的缩影。这里找不到美食,只有一些粗面饽饽。两屋太后居一间,另一间由皇帝和皇后住。所有随驾官员,不论官位高低,身份贵贱,只能在闷热的院中找地方栖身。慈禧太后一向镇定,此时却暴发了,她抱怨道:“这地方真是糟糕透了!满是蚊虫,哀家一刻不曾睡着,今日竟然落得如此地步。想当年,唐玄宗遭遇安史之乱,蒙尘于外,见爱妃被杀却无力相救。哀家今日境遇,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消息称联军已将她宫中珍宝抢掠一空,虽然消息未被证实,太后闻知,依然大发雷霆,随从皆胆战心惊,甚怕其盛怒。

八月二十七日,他们进入山西境内,晚上留宿在天镇县。当地知府是满人,听说奉天以及京师数地皆陷落,自缢殉节。知府一死,县内便无了秩序,一片狼藉。皇帝和太后的膳食因此也只能由当地狱卒置办。随后岑春煊?赶来,两宫心中才重新踏实了。岑春煊智勇双全,甚得老佛爷器重,他此次前来随驾,还带来了一些鸡蛋和供老佛爷放置烟和钱的荷包带子,慈禧脸上才稍有笑容。

八月三十日,到达大同府,他们在当地都统衙门留宿。在这里,待了整整四天,当地官员竭尽全力提供膳食和居住便利。较之前的窘迫之境,如今已经是天壤之别。两宫非常满意,甚是享受。

九月初四,到达一商贸集地,他们当日已行了三十五里路,食物和环境

注释:①当时为陕西指派总督。他曾带兵北上保卫京城。依旧糟糕,但太后的精神已渐渐恢复。十六日,经过雁门关时,太后命令停轿,欣赏此地风景,感慨道:“今日观其景,不禁想起热河。”后转向皇帝,说道:“无论如何,离开京城出来看看,还是很开心的,对吧?”光绪皇帝回答道:“若是时局非此时之危急,而是天下太和安乐,定能够令人怡然。”正说着,岑春煊为太后捧来一大束黄色鲜花,她犹为开心,遂赐给他一罐奶茶。

七日,原平地方官为两宫准备了歇息之所,是一座平民居住的土屋,但由于仓促和疏忽,竟然事先没发现里面还留着几具空棺材。岑春煊赶在大队伍前面到达,闻知后,快马加鞭禀告太后,等候命令。幸运的是,太后没有发怒,而是展现了大度,笑着说:“如果能够移走,就全部移走。如果不行,只要不在正室,就无妨。”最后,所有的棺材都移了出去,以免太后受到凶兆影响。

九月初八,沂州地方官进呈了三乘黄色轿子,两宫十日抵达太原府时,仪仗队伍便已经颇为壮观。他们住在毓贤的衙门,六个月前,正是在这里,毓贤屠杀了大批传教士。

听说两宫驾临,毓贤赶忙前往城外,跪迎老佛爷。太后命人停轿,召毓贤上前,太后说道:“去年一月,你觐见时,声称义和团定能取胜,但是,你错了。现京城已经陷落。然念及你尚能遵令办事,甚是得力,且人人称赞你,哀家也知你忠心耿耿,颇有政绩。然而,洋鬼子叫嚣着要找你报仇,哀家不得不革去你的职位,李秉成情况一样如此,哀家已将他革职。但你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哀家这样做,只是想要掩洋人耳目而已,为达目的,此时必须隐忍,你且静候,等朝廷强盛起来,定将你官复原职。”

毓贤九叩谢恩,回复道:“奴才捉洋人,如同网中捉鱼,轻而易举。鸡犬之类也没能逃出。臣已准备好接受革职之罚。义和团失败,只因其未能遵守法制,至滥杀无辜,许多非基督教民亦枉死刀下。”

这番君臣谈话恰巧被几个旁人听到,其中一人就此写了一封信,寄往上海。毓贤语毕,太后叹息,命轿夫继续行路。几日后,太后下诏将毓贤及几个拳首革职,就在降旨前,她还参观了屠杀外国教士的院落,详细询问屠杀一事细节。据记载,太后在室内听着这个残忍的故事,大阿哥就在院落中手执大刀,上下挥舞,口中念念有词,要杀光洋人。这把刀是毓贤给他的,正是用来斩杀教士的那把。由此,太后最初的报复之心,昭然若揭。

后来,太后在太原再次召见毓贤,她此时已经意识到洋人必杀毓贤的决心,又顾念到毓贤在太原民众心中声望极高,倍受爱戴。无奈,只得暗示他自行了断,以免之后更加遭罪。

对太原官员为其准备的住所及各种安排、招待,太后甚是满意,她尤其喜欢那些金银器皿。那些器皿制作于1775年,是乾隆皇帝到五台山进香时特别准备的。这次太后驾临,太原官员特意将它们重新磨光,摆出来为太后赏玩。太后见之很高兴,说道:“京城之中,都没有如此良物。”

荣禄在两宫到达太原次日赶了上来,太后看到他来,热情欢迎,他向太后描述了经过直隶时沿途的情况,称义和团拳匪烧杀抢掠,地方满目疮痍。之前他写了奏疏上奏太后,从这份奏疏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受慈禧器重的品质。他与众不同,既不阿谀谄媚,也不像书生般柔弱。奏折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