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普外科速查手册
13573400000056

第56章 普外科特殊检查及操作(1)

(第一节)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上消化道造影(GI)是指包括咽腔、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范围不限的部分小肠造影。通常采用口服硫酸钡后通过X线透视结合摄片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的形态、轮廓、运动变化及黏膜的情况,并用不同的体位和角度,辅以按压、触摸等手法,是一种成熟的上消化道检查技术。目前常用气钡双重对比方法进行上消化道造影,能显示5mm微小隆起病变。该方法系经胃管注入适量的空气或口服产气粉(枸橼酸等有机酸和碳酸氢钠的1暶1混合粉末),所产生的气体使上消化道管壁充盈扩张,达到管壁充分伸展,然后口服少量高浓度低黏稠度的钡剂(30~50ml)后,在管壁黏膜表面均匀分布着一薄层钡剂,为双对比相;然后嘱患者喝下较多钡剂(50~100ml)充填胃腔,透视摄片获得充盈相。虽然内镜、CT、MRI及超声在消化道检查中被广泛应用,但上消化道造影具有简便、经济、患者无痛苦等特点,是上消化道检查的首选方法。

胃肠道造影除用钡剂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加用辅助药物,如低张药物(常用山莨菪碱),可以减低胃肠道张力,有利于微皱襞、溃疡龛影的显示,可以提高早期癌的显示率。

适应证1.怀疑食管、胃、十二指肠的病变,如怀疑食管癌、胃癌、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憩室等。

2.有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体重下降、贫血的患者。

3.幽门梗阻及消化道不全梗阻患者。

4.普查胃癌,如高发地区或高危人群普查。

5.术后复查,吻合口是否狭窄,有无吻合口瘘及范围,残胃蠕动及排空情况。

6.治疗后复查,胃癌术后复查有无复发,溃疡病治疗后复查是否治愈。

7.观察周围组织器官病变对胃肠的影响。

禁忌证1.消化道出血急性期。

2.怀疑有胃肠穿孔者。

3.完全性幽门梗阻、肠梗阻。

4.急性腹膜炎。

5.严重腹水或心肺功能衰竭者。

6.精神错乱或意识障碍不能合作者。

7.体质较差,难以耐受检查患者。

碘化油及有机水溶性碘化物,如泛影葡胺、碘普罗胺、碘苯六醇等则可用于胃肠道穿孔、肠梗阻及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灢气管瘘、吻合口瘘等疾病的造影检查。

检查前准备1.检查前12小时禁食水。

2.最好检查前一日晚上用缓泻剂,以减少肠内容物特别是结肠内气体对胃显影的干扰。此点对便秘者尤为重要。

3.检查前3日停用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和不透X线的药物,以免影响观察。

4.对于需要应用含碘对比剂进行造影检查者,应按照药典的规定,决定是否行碘过敏试验。

5.检查时携带有关病历和以前的X线平片供医生参考。

6.危重及行动不便的患者需有家属陪伴。

诊断价值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优势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次造影检查包括了胸腹联透所取得的重要信息,可以发现胸腹部很多有价值的征象;如有些卵巢癌患者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通过上消化道造影,可以发现肺转移病灶,而胃镜检查不能提供有价值资料。

2.对于功能性病变,很容易观察上消化道的蠕动及排空情况。因为造影有一套完整的X线平片,整体观察效果好,对手术医生是一个极大的帮助。对于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是胃镜检查无法取代的。

3.钡餐检查在确定病变的范围、大小,病变与消化管道的关系,以及外界肿物对胃壁的压迫等方面具有价值。

4.对于身体虚弱、有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病,以及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儿童、老年人或上消化道已有创伤的患者,造影能满足需要。

(第二节)下消化道造影检查

下消化道造影是指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的造影检查,还可用于肠套叠引起的肠梗阻的整复。通常在充分的肠道准备后经肛门灌入硫酸钡,再注入空气,在X线透视下,采用不同的体位和角度,辅以按压进行观察,同时结合摄片,对结、直肠进行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

适应证

1.结肠本身病变,如肿瘤、炎症、结核、息肉、结肠息肉病和憩室等。

2.结肠外病变推移,压迫结肠。

3.术后吻合口情况及继发改变。

4.先天性异常,如巨结(直)肠等。

5.结肠梗阻及肠套叠的诊断和整复。

禁忌证

1.可疑结肠坏死穿孔。

2.结肠大出血期间。

3.结肠镜活检后1周内。

4.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

5.肛裂疼痛不能插入肛管。

6.精神错乱或意识障碍不能合作者。

7.体质较差,难以耐受检查患者。

检查前准备

1.检查前一日半流饮食。

2.检查前8小时口服20%甘露醇250ml,0.5~1小时后再饮葡萄糖盐液1000~1500ml。

3.检查当日早上禁食(如下午检查中午也应禁食)。

4.检查前排净结肠内粪便,以排出物清净为准。

5.如检查前未能排净粪便,应清洁灌肠,灌肠后令患者尽量排便干净,适当运动,行腹部透视,认为结肠内已无多量液体及气体方可作灌肠检查。

诊断价值

近年来,由于结肠镜检查具有直观、可以进行活检、同时可以对结肠息肉等疾病进行治疗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不能替代造影检查,造影检查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双对比造影法能确切地判断病变的部位及浸润范围,能恰当判断病变的治愈和缓解,而且检查时间短,痛苦小,认为是诊断早期结肠癌十分灵敏的方法。

2.当结肠管腔变小时,可以良好显示是肠管本身病变还是肠管外病变压迫肠管所致,同时可以反映肠管肌层及浆膜层病变。

3.对于结直肠术后吻合口情况的了解,造影检查较结肠镜检查更安全。

4.对于肠套叠患者,造影检查的同时可以对其进行整复。

5.对于身体虚弱、有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病,以及不能耐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造影检查可以满足需要。

(第三节)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与X线、放射性核素扫描、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共同构成医学影像诊断。

超声诊断是由超声诊断仪向人体组织发射超声波,当其在人体内传播时,被体内组织界面反射或散射回来,回声被仪器接收、转换、放大再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作为诊断依据。即利用人体组织产生回声形成的声像图资料,判断病变的物理性质。

超声检查优点在于:图像显示清晰,获得的切面图像接近于真实解剖结构,无痛苦、无创伤、操作简便、能多次重复检查,迅速获取结果,且价格低廉。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超声医学又有了长足地进步,超声图像非常清晰,分辨率有很大提高。除了传统的黑白超声、彩色多普勒显像,还出现了组织多普勒、三维立体超声成像、超声造影等新技术。如今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介入性超声诊断:包括超声引导组织学和细胞学活检、抽出液的生化和微生物学检验,可使超声图像诊断进一步提高到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以至病因学水平。因此,超声检查、超声引导下介入诊断、治疗,在临床已成为常规及不可或缺的检查及治疗手段。

适应证

1.高频超声的适应证

(1)体表组织各种病变的诊断。

(2)体表包块、肿瘤的性质、来源的诊断。

(3)在甲状腺及乳腺疾病的诊断中超声检查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4)在四肢血管疾病中超声检查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发现血管损伤、动脉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

2.腹痛、腹胀、黄疸、腹水及腹部肿块这些外科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也是超声检查的强项。尤其对于腹部实质性脏器肝、胰、脾、双肾,部分空腔脏器胆囊、膀胱等,超声检查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3.超声介入诊断及治疗超声引导组织学和细胞学活检、抽出液的生化和微生物学检验;超声引导腹水、积液穿刺,囊肿穿刺、硬化治疗,肿瘤组织乙醇硬化、微波或射频治疗。

禁忌证1.超声检查无痛苦、无创伤,一般无明显禁忌,进食后,接受胃镜、肠镜及各种造影剂检查者,因影响检查质量,不宜立即进行检查。

2.针吸活检或刚穿刺后,新鲜伤口、切口表面,为避免感染,不宜立即行超声检查。

3.超声引导穿刺诊断及治疗,属于有创操作,有一定的禁忌证。

(1)精神高度紧张不合作者,以及治疗中患者难以配合者。

(2)严重出血倾向,出血、凝血机制障碍者。

(3)超声检查声像图显示不清楚者,不宜盲目穿刺。

(4)虽有浆膜腔积液,但积液量极少者。

(5)肝脓肿液化前期或液化不充分者。

(6)对乙醇过敏者,不能用乙醇进行硬化治疗。

(7)肝囊肿与胆道有交通者。

(8)重度黄疸伴肝功能衰竭倾向及有明显肝硬化伴大量腹水患者,肝脏不宜进行超声引导穿刺治疗。

(9)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外伤性脾破裂(如患有严重心、肺疾病)。

(10)恶性肿瘤全身已多处转移,患者一般情况差,宜谨慎。

检查前准备1.凡进行上腹部(肝、胆、胰、脾、腹主动脉旁等器官)检查的患者,应在检查前8~10小时禁食水。

2.进行膀胱、前列腺、精囊腺等脏器超声者,检查前应憋足尿。

3.检查腹膜和腹膜后疾病患者,需空腹、排便,必要时饮水、灌肠后检查。

4.接受胃镜、肠镜及各种造影剂检查者,应先做超声检查,或造影2~3日后再行超声检查,以免影响检查质量。

5.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者,应做灌肠、排便等肠道准备工作。

6.体表及浅表器官检查前不需特殊准备,应保持检查部位皮肤无破损,因此需针吸活检者要先做超声或穿刺后24小时再做超声。使检查部位充分暴露。需要了解浅表淋巴结情况时要具体注明部位,如左侧锁骨上窝、腋下、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

7.检查四肢血管时,应在保暖的情况下充分暴露。腹部或内脏血管检查应空腹,必要时排便或检查前一日口服泻药。

分级诊断超声属于医学影像学诊断,不同于病理组织学诊断。规范的超声诊断,应当区分不同的诊断层面并按照顺序加以描述。超声影像分级诊断方法:

栺级:解剖学定位诊断,即解剖部位或器官定位诊断,并提示该器官部位有无异常。通常超声定位诊断十分准确而且肯定;当遇到较难肯定时,可如实进行解剖学描述,输卵管、卵巢可写成“左或右附件区暠。

栻级:病变物理性质的诊断。应区分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物或结节),鉴别肿物为囊性、实性或混合性。

超声诊断结论至少应概括上述栺级、栻级的内容。

栿级:病理学的诊断。只在具有典型超声表现的情况下,通过综合判断,超声才可提示肯定而明确的病理诊断。然而,超声影像诊断毕竟不同于病理组织学诊断。由于大多数疾病的病理,超声表现多数是非特异的,难以提示肯定而明确的病理学诊断。所以,超声提示栿级病理学诊断必须特别慎重。

诊断价值1.对于各种体表肿瘤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肿物来源的组织层次、形态、大小,内部回声情况,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根据其血供的多少分析病变的性质。

2.可用于诊断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甲状腺位置表浅,应用高频探头从多个切面观察,可以很好的显示甲状腺的大小、轮廓、内部回声情况,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了解甲状腺的整体功能如甲状腺功能是否亢进。

因其内很小的结节即能清楚地显示,故可以了解甲状腺内占位性病变的形态、大小、边界,回声性质及后方回声表现。并结合占位性病变的血供情况,以鉴别其良恶性。甲状腺旁腺正常为扁平卵圆形,但因体积很小,超声常难以显示;当甲状旁腺增生或有占位如腺瘤等时可以探及。

3.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分辨率明显提高,因此超声检查在乳房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1)可观察有无乳腺炎症、增生及程度如何。

(2)有无占位性病变,其部位、大小、形态、回声性质、后方回声改变及彩色多普勒显像血流情况,鉴别诊断占位的良恶性。

4.对于腹部疾病的常见症状超声检查具有重要的作用。

(1)腹痛患者:超声有利于观察有无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及输尿管结石等急腹症超声声像图表现。胃肠道穿孔,超声表现特异性较差,但仍可通过腹腔内是否出现游离气体或液体辅助诊断。急性阑尾炎,早期超声可无特殊表现,但进展期可于右下腹阑尾区探及增厚的肠管结构伴压痛,甚至右下腹可探及局限性积液和(或)包块。

(2)腹胀时超声可以区别病因:是肠梗阻或肠麻痹引起,还是腹水所致。

(3)黄疸时超声可正确检测胆道系统扩张情况,通过肝内、外阻塞的部位,提示病因。

5.超声检测腹部脏器损伤简便、快捷。

(1)实质性脏器损伤:最多见于肝、脾、肾脏的损伤。超声可以直接观察到脏器的破裂伤或挫裂伤,或根据脏器内血肿、包膜下血肿提示诊断。

(2)空腔性脏器的损伤:一般超声检查不能直接显示损伤位置,只能通过积液,积气等间接征象加以判断。

6.超声检测对腹部大部分脏器及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1)超声应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开展的早、应用广、效果好。对于一些良性疾病,因具有特异性的声像图表现较易检出。如肝血管瘤:常表现为高回声结节,或周边强内回声低呈筛网状,形态规则,边界清,彩色多普勒显示结节内多无明显血流信号,较易诊断。对不典型血管瘤,应注意与肝癌鉴别,必要时进行其他检查;肝囊肿是常见病、多发病,超声常可检出直径<1cm的囊肿。介入超声的开展可进行超声引导囊肿穿刺抽液及注入无水乙醇硬化治疗,为肝囊肿提供了一种简便且痛苦小的治疗;超声对于肝脓肿是最简便的诊断方法,超声引导下可抽脓、注射药物或置管引流,安全有效。

但脓肿早期液化不完全时,诊断有困难,有时易与肝癌混淆,应结合发热及肝区疼痛的临床症状进行鉴别;对于肝癌超声常作为首选的方法。根据原发病、肝脏基础病变,伴发疾病的有无,占位性病变的多少、形态、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病变内血流情况,有助于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近年来超声造影的应用,提高了肝癌诊断的准确性。

(2)超声对急慢性胆囊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以确定急性胆囊炎严重程度、有无穿孔及周围炎症;提供慢性炎症者的胆囊大小、有无萎缩、有无结石等;而对于胆囊结石超声的诊断正确率达95%以上。因无禁忌利于复查。但对于胆道结石超声诊断不如胆囊结石,主要因胃肠道气体干扰肝外胆道显示欠清。或当胆管仅轻度扩张时其内结石常难于显示;胆囊息肉因多无症状,常于查体时由超声检查发现,并作为随访的手段,当息肉近期内生长迅速、体积较大或彩色多普勒显像提示血供丰富,均指导临床及时手术切除;胆囊癌临床表现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相似,超声检查有利于鉴别。

超声诊断胆道闭锁缺乏特异性,一般可显示胆囊瘪小,应结合其他检查。对于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超声可明确诊断,并判断类型及并发症的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