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父母对孩子所谈话题的兴趣还可以用参与谈话的方式传达,而且参与孩子的话题更有利于引导孩子。其实,父母也不能全停留在单纯地倾听孩子诉说了一些事情的经过和想法上,还应帮助孩子解决事情中的问题。
当然,这时父母仍不要用自己的嘴巴给孩子提出指导意见,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而父母依然扮演一个倾听者的角色。
(3)父母可以用表情表达倾听的兴趣
也许你会发现,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如果你想要表现出有兴趣的姿态,那么兴趣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如果你总是沉着脸,一言不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就会令孩子十分失望。所以,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当父母觉得不便用言语表达时,可以采用表情来反映自己的兴趣。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孩子最爱吃惊,用大人的话是“大惊小怪”,他们希望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表情。能把大人吓住,说明自己很有本事。
父母可以通过声调变化、身体姿态变化和面部肌肉运动这三种表情的整合活动来实现信息传递和达到成功的亲子互动。
通过言语表情传达自己的兴趣。父母采用言语表情传达兴趣时,可以采用多种具体的方式。比如:重述孩子刚才诉说过的话。如:“你觉得小琴作为你的好朋友在同学面前说你的坏话,你无法理解,是吧?”父母可以揣测孩子诉说中的情绪与情感。如:“妈妈看得出来,你谈到这些事情至今还很生气。”父母可以认同孩子的感受。如:“看来你对自己的成绩很不满意。你觉得自己完全理解了课文,但因为粗心大意丢了不少分,这让你很自责。”父母可以启发孩子继续说下去。如:“你就是因为这个事情生那么大的气啊?那么,你当时冲他们发火的时候,他们有什么反应啊?”
除此之外,言语表情还包括声音的语调、语速、节奏等。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该克服以下毛病:语调过高、声音微弱、粗声粗气等。
另外,父母还可以用面部表情来传达自己的兴趣。在亲子沟通过程中,父母可以通过言语表情、身段表情和面部表情等3种形式来传递信息和实现成功的亲子互动。但在这3种表情中只有面部表情所携带的信息具有特异性,因此,父母的面部表情在亲子沟通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
如果孩子谈一些非常好奇的事情,父母应该不断表现出惊奇的表情,让孩子感知到父母的兴趣;如果孩子谈一些伤心的事情时,父母也应该在内心体验到孩子的伤感,并用面部表情表露出来;如果孩子谈一些非常愉快的事情,父母应该开心地倾听孩子诉说,并用愉快的、眉开眼笑的表情传达自己的情绪信息……
身为孩子的父母,从现在开始做孩子忠实的听众吧!
倾听,让孩子感受尊重
培养最了不起的孩子
父母要在倾听的同时,尊重孩子的意见,如校外的兴趣班,上或不上要征求孩子的同意,只要孩子说得有理,就应采纳。
父母倾听孩子说话,是显示对孩子信任的极好方式。亲子沟通时,父母要尽可能地鼓励孩子多说话,自己多倾听,无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是小,都要耐心倾听,不要中途打断或显示不耐烦的样子。认真倾听孩子的说话,孩子会感受到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得到了父母的信任,他也就会把很多的心里话告诉父母。这样才有利于为父母提供更多了解孩子的机会,所以,倾听孩子的说话更有利于亲子沟通。
刘蒙就要参加中考了,这对他来说是人生的一道关口。当他的同学都计划着如何考进一所重点高中时,刘蒙却一筹莫展。他不喜欢数理化,成绩也只一般,但数理化又是中考必考科目,如果穷于应付,效果也不太好,即使能考取高中也很难考进重点,说不定还有考不上高中的可能。
周末,刘蒙回到家,跟爸爸商量说:“爸,现在学校同学都忙于复习,都准备考重点高中。”刘蒙说到这儿停下了,他要看看爸爸如何反应。爸爸也知道刘蒙一定是有什么话要说,只说了声:“哦,接着说。”刘蒙说:“爸,我想跟你商量一个事。”爸爸说:“你说吧!”“我想考美术学校。”刘蒙鼓起勇气说。爸爸说:“理由呢?”刘蒙说:“因为我的数理化成绩不太好,我也不太喜欢这几门学科。即使现在考取了高中,到了高中后又是什么样我没有把握。我喜欢美术,如果能把学习和自己的兴趣相结合,我想我肯定会开心,也会学得好。所以我想考艺术类院校。”爸爸听完,心想:孩子说的也有道理,做家长的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孩子身上。儿子从小喜欢画画,但上学后,就再也没有工夫画画了。现在孩子提出去学美术也许是个明智的选择。想到此,父亲说:“刘蒙,你现在也这么大了,读什么学校你自己决定吧,也许你的选择是对的,我和你妈支持你。”刘蒙如愿以偿地考进了美术学校。毕业后,刘蒙在美术界就开始崭露头角,他的个人画展受到业内人士一致好评。后在一家跨国文化传媒公司任美术总编。
当初刘蒙爸爸的朋友认为他爸爸的想法有问题,竟然不让儿子读高中。刘蒙的爸爸说:“我不认为是错的,这是我们父子俩达成共识后的选择,而且我发现儿子现在是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我看到儿子快乐地学习、生活,我也同样快乐。”这位倾听孩子心声、支持孩子上艺术院校的父亲十分推崇的一句话就是“多年父子成兄弟”,虽然这有悖中国的传统。在传统的观念中,父子关系应该是一种从属关系,一种上下级的关系,一种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也许不能说这些看法都错,但是父子间的民主和平等大概更重要,因为这是倾听的前提。
丽丽是一个漂亮的女孩,身材苗条,而且特别喜欢舞蹈,业余时间参加了舞蹈班。经常在家对着镜子练习,还收集了很多舞蹈明星的艺术照片。但父母坚决反对孩子的这个兴趣,在他们看来,舞蹈出名的机会太小,而且要吃很多苦,还不如把学习搞好,上一个好大学实惠。于是他们在校外给孩子报英语班、数学班,还不辞辛苦每天接送。丽丽不感兴趣,她几次与父母说,但爸妈根本不听她的。为逃避上课丽丽经常撒谎,放学不回家,父母为此十分伤心。
现在像这样“伤心”的家长实在不少。真正关心孩子的未来就要学会倾听,而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对孩子的爱好,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不要干涉过多,顺其发展,然后因势利导,促其发展。切不可忽视孩子内心的感受,主观地为孩子设计好一切,强迫孩子去做,这样只会压抑孩子的兴趣,使其产生逆反心理。父母要在倾听的同时,尊重孩子的意见,如校外的兴趣班,上或不上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只要孩子说得有理,就应采纳。如果丽丽的父母尊重了孩子的意见,让丽丽学舞蹈,孩子感兴趣,没有家长陪着,她也会尽力地去学,因为兴趣是成功的动力。
倾听的实质是一种对孩子的尊重,在倾听的同时,孩子已经接受了父母传递过来的尊重的美好信息,他们就会更亲近父母、信任父母。倾听孩子的谈话,赢得孩子的信任,彼此交流就没有障碍,这样,亲子沟通时父母就能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以便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因此父母必须记住:
1.不要忽视孩子述说的欲望
孩子总希望父母听他的倾诉,无论他们的观点听起来多么离谱,他们都希望父母关注。
2.倾听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
没有任何事比听完孩子的话更重要。倾听孩子的谈话就是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孩子就会与你更亲密。
3.倾听时,尊重孩子的选择
倾听时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做出合理的选择时要支持,做出不合理的选择时要引导孩子做出合理的选择。
鼓励你的孩子多说话
培养最了不起的孩子
对待孩子的烦恼和问题,父母最应该做的是:善于倾听,鼓励孩子多说话。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和问题,他们迫切希望向自己信赖的人倾诉,排解自己的情绪,修复感情和心理创伤,重新用正常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天。但是,孩子的社会圈还比较窄,他们很难有这样的知己。虽然他们也会结交一些形影不离的小朋友,可是,这些朋友同样不成熟,基本上不可能去宽容或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甚至,不能保守秘密。所以孩子本能地把父母作为倾诉的可靠对象。
当孩子把父母当做“知己”时,他渴望父母的理解。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尝试着敞开心扉,却常常以失望告终,甚至在敞开心扉后却发现会受到进一步的伤害,孩子的心灵大门就会渐渐关闭。直到有一天,他不会再来“烦”父母了。因此,亲子有效沟通应该是倾听孩子的倾诉,一起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及时排解孩子的困惑或烦恼,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值得信赖的朋友,是可以倾诉的可靠对象。让孩子以正常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
5岁的明明从幼儿园回到家里,情绪很不好,他很想对妈妈说说自己心中的苦恼。
明明开口对妈妈说:“妈妈。阳阳今天不跟我玩,我想玩什么他偏不玩什么。”
妈妈停下手中的活,她感到儿子遇到了什么麻烦,说:“哦?你对阳阳有点生气?”
明明说:“对,我永远不想再和阳阳一起玩了。他再不是我的好朋友了。”明明感觉到妈妈对自己的烦恼很在意,觉得不再孤独,在幼儿园憋了一个下午的“恼怒”和“愤恨”终于有机会可以一吐为快了。
妈妈很耐心地等待明明将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出来,然后说:“你太生气了吧?真的不想再见到阳阳了?”
明明说:“你说对了。可是如果阳阳不是我的好朋友,那我就没有朋友一起玩了。”
明明似乎发现自己有些过分,并意识到自己因此也会受到损失。
妈妈问:“你不想自己的伙伴?”妈妈很理解地看着明明,期待他能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明明说:“我还得和他相处,但是我还是很生他的气。”明明似乎很矛盾。
“你想和阳阳相处得好,但是你又很难不去恨它。”妈妈也认为这是个“棘手”的问题。明明若有所思地说:“我过去并不恨它,但是那时候我想干啥它总是依我,它现在不再听我的话了。”
“哦,你是说,阳阳不再总是你想干啥就依着你干啥了?”妈妈从明明的谈话中知道了阳阳的变化。
“是呀……它不再听我的话了。”明明表现出的已不再是难以控制的恼怒情绪,而是在琢磨事情的本身,自言自语地说,“可它更有趣了。”
“看样子你确实更喜欢它这样。”妈妈发现明明也并非完全否认阳阳的改变。
“对,但是我就想去指挥它。我已经习惯这样做了。如果偶尔让它做自己喜欢的事,或许我们就不会吵这么多架了,你认为是这样吗?”
“你是在想,如果你偶尔听听阳阳的话,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对,我试试看!”明明非常自信地说,似乎为自己有能力解决这个大烦恼而欢欣鼓舞了。这位聪敏的父母通过一番谈话就把孩子的烦恼消除了,她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有效的倾听!
孩子把发生的事实讲出来的初衷,就是从父母那里得到一种认可,表明自己能有一种解决办法,也有能力找到解决办法。孩子希望父母加盟让他感觉更有力量,更有把握。当父母复述孩子所说的话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他的想法稍加强调,但其实孩子常常对此已经考虑再三,甚至考虑得非常充分才向父母说出。所以,当孩子听到父母的复述时,很可能会以挑剔而不是自鸣得意的态度审视自己的观点,这就使事情变得非常积极。
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诉说,理解他的处境和烦恼,相信孩子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始至终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想亲子沟通效果更好,父母应该善于用积极的心态去倾听孩子的诉说,这样能使父母很快明白孩子的意图,极大地提高父母帮助孩子的效率,并且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对待孩子的烦恼和问题,父母最应该做的是:善于倾听,鼓励孩子多说话。
1.引导孩子去说话
让孩子把自己的意见、判断和感受充分表达出来。换言之就是给孩子打开一扇门,引导孩子去说话,使孩子在交流过程中发泄自己的情绪,理清自己的思路,继而自己找出解决方法。这种方式使孩子会受到鼓舞,会接近你,会对你敞开心扉,会毫无保留地说出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2.用言语加强倾诉的效果
倾听时用些简短的语言会加强倾诉的效果,比如“哦”、“我懂了”、“嗯”、“有意思”、“怎么啦”、“真的”等这些简短的语言在倾听时运用,孩子就能体会到父母在用心地倾听自己的倾诉。
3.用积极的倾听法倾听
反馈孩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甚至是重复孩子的话。无论父母在倾听方面多么擅长,这种方法是永远的最佳权宜之计。
4.给孩子一种尊重感
让孩子体会出父母对他们的关爱,让孩子体会出父母对他们的尊重。在倾听中可以对孩子讲些下面的话:“你有权表达你的感受。”“我或许能从你身上学到许多东西。”“你的想法值得一听。”“我爱你,也想更了解你。”
掌握孩子心理的微妙变化
培养最了不起的孩子
父母不仅要听孩子说话,还要注意孩子说话的语气和表情,注意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即使是微小的动作也是有价值的,比如叹口气等。这些可以帮助父母分析掌握孩子心理的微妙变化,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小红是初二的学生。妈妈是个医生,妈妈在不值夜班时尽量抽空陪女儿聊天,以增加母女俩的感情。有一天,小红放学回来,到自己的房间做功课,拉开抽屉,发现自己的笔记本换了位置,自己收藏的卡通画、贴纸等有一半不见了。小红气冲冲地问妈妈:“妈,谁动了我的抽屉?”妈妈看见小红怒气冲冲的样子。只重复了一句说:“谁动了抽屉?”
小红激动地说:“我抽屉里又没有什么好看的东西,翻得乱七八糟。”妈妈说:“是我刚才收拾你房间时弄的。”小红没好气地说:“那以后我的房间就让我自己收拾吧!”妈妈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收拾了一下她的东西会让孩子如此生气。“让你收拾,你是说明天让你自己收拾?”“不是,我是说以后至少我的书桌让我自己收拾。”“你的书桌?”妈妈说。“对,我的书桌,你要是认为我的书桌很脏,至少我的抽屉你就不要动了。”妈妈感到疑惑,为什么小红两次都说到抽屉,难道她的抽屉那么重要吗?妈妈引导说:“那我明天就不动你的抽屉,好吗?”“不,以后你都别动了,我们同学的抽屉都是自己收拾。”小红说。妈妈重复道:“同学都是自己收拾抽屉?”小红说:“对。”妈妈通过倾听明白了小红的意思,小红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抽屉。妈妈笑着说,“我明白,我们的小红不再是小毛丫头了,现在已经是大姑娘了,需要自己的空间了。”接着说,“明天我去买把锁装到抽屉上,你的房间谁有空谁就收拾。你看呢?”小红高兴地说:“我听妈妈的。”第二天,妈妈买来一把锁,装到抽屉上,钥匙全部交给了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