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此时无法在孩子面前保持冷静,最好首先离开争辩的情境,如去另一间屋子或者干脆出去一会儿。等到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父母应该在心底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孩子是不是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某些他难以应付的事,造成今天这种情形的情绪失控?第二,我们自己是不是做了某些令孩子反感或者不太合理的事情?第三,孩子的态度不对,但他的话是否有一定道理?
这些问题并不一定要有答案,只要你自己略微清理一下思路就可以了。然后,你可以找孩子谈话,就你所想的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与大人产生矛盾,多半也是一时之气,自己过后也觉得后怕。这时,如果你能冷静平和地跟他一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仅能让孩子更信任你,同时也能让孩子从实际中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更好地进行交流。
在最后,跟孩子说一句:“我不喜欢你说话的态度,你对着我吼叫,太没有礼貌了,你喜欢我对你吼叫吗?以后不可以这样,不管是对我还是对任何人,你都不能用这种态度。什么话都可以好好说,只要你有道理,别人都会理解你的。但是,如果你用那样一种态度,只会让别人对你反感。还有,如果你在表达意见前先把自己要说的问题想得更清楚些,会增强你所说的话的说服力。”
2.“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打破“听话”这条教育标准。在家庭沟通语言体系中,父母也应该自觉地消除“听话”、“乖”等这类词汇,不应该认为孩子的服从是一种了不起的美德,更不应该用这样一种意识影响孩子,只要顺从父母的意志,孩子就值得表扬。
(1)选用恰当的词汇取代“听话”来正确赞扬和引导孩子的行为。如:“你这么快就把作业做完了,真听话。”改为:“你这么快就把作业做完了,效率真高!”
(2)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他词汇取代“不听话”来批评孩子。如:“让你放学回家先把作业做好的,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改为:“如果你先把作业做好再去玩,我想你可能玩得更开心一些,而且你也不用晚上很晚睡觉,是不是?”
(3)在孩子面前多采用正面性评价的词汇,同时对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做法加以鼓励。比如:“你今天这条建议非常有意义,我觉得你以后还可以想得更具体一些。”“你刚才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很有信心,而且也具有独创性!以后说话的时候可以把情绪控制好,不要太激动!”
3.营造平等交流的家庭气氛
(1)营造平等交流的家庭气氛。经常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家里有什么事情,可以和孩子讲一讲,让孩子了解情况,并征求孩子的建议。也许孩子的意见很幼稚,但没有关系,孩子毕竟是经过自己的思考,选择了他认为最好的建议,父母们应对孩子的建议给予重视和鼓励。
有一种“家庭会议”非常适合家庭成员间的平等交流。所谓“家庭会议”,其实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用开会的形式商量每个人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可以选择最适合你家庭情况的时间和地点、环境、方式召开家庭会议,最好定出固定的时间,比如两周一次、一周一次等。在家庭会议上,每个人都要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自己遇到的不高兴的事,也可以是有关其他家庭成员或全家的共同事务。然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并商量解决方案。
举办家庭会议,最关键的是要让孩子有独立说话的机会,同时要让孩子充分发表意见,无论孩子说了些什么,父母都应该对孩子的话表示足够的重视。
(2)采用“角色互换”增进彼此的理解。亲子之间长期的管教与被管教关系对于双方彼此理解对方都会带来一定的障碍。因此,要想培养孩子参与家庭管理,具有主见和果断的决断能力,亲子之间可以适时进行“角色互换”的游戏,即父母不要永远充当“管教者”的角色,也不要把孩子限定在“被管教者”的角色里。
有些父母在寒暑假期间让孩子管家,比如让孩子负责管钱,处理简单的家庭事务等等,这是很好的做法。能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也能让孩子独立面对问题、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得到锻炼。
另外,你也可以让孩子承担一些短期的任务,比如,让孩子策划周末全家的出游,从计划去什么地方,到查找资料,确定路线,再到准备要带的东西,都由孩子个人完成,父母只提供必要的协助。
给孩子一定的决定权,让他决定自己的事情。父母不必什么事情都自己说了算,更不要总是决定孩子的事情,这样做,一方面剥夺了孩子的权利,另一方面也使孩子变得过分依赖。适当给孩子一些决定权,让他们决定自己穿什么衣服、背什么书包、参加什么样的活动小组、交什么样的朋友等等。
4.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今天的孩子,尤其是城市的孩子,之所以出现退化,很关键的一点是因为他们赖以成长的“社会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孩子几乎一出生就过着“铁窗泪”的生活。他们被父母过分保护,不能很好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孩子真正的独立性应该在社会中锻炼。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交朋友,鼓励孩子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其实,亲子之间的沟通不要只局限在家庭这个单一的地方,也不要只局限在两代人之间。父母带着孩子从事社会公益活动,这是一种现代、科学而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既能起到提高孩子的道德素养的作用,又能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结,还能让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更“光辉”。比如,带孩子去植树,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
(1)最好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开展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孩子较大,可能会对和父母一起参加这种活动感觉不适应,这时最好鼓励他和同学一起去,同伴之间的关系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有时胜过亲子关系。
(2)父母平时要表现出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如果平时对此不关心,甚至喜欢说怪话,偶尔一次带孩子去参加公益活动,孩子一下子就明白父母这种行为是典型的“作秀”。
(3)千万不要把目的定为“教育孩子”,这样你一定达不到这个目的。
5.对孩子的思维进行训练
(1)亲子沟通过程中故意出错。父母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讲一些孩子能认识到的错误。待孩子发现了这些错误以后,就和孩子开展讨论,让他找出正确的信息,同时鼓励孩子。如果孩子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则可以适当把错误继续扩大,直到孩子发现谬误。这种故意错误不可错得太简单,以免使孩子觉得父母的无知,丧失父母日后知识传达的权威性,甚至被孩子认为父母是故意捉弄他。
孩子如果对父母的话或者书本上的话提出不同意见或疑问,不管正确与否,父母在这个时候都应该大加鼓励,并且和孩子一起通过做实验、找资料、开展讨论等方式把问题搞明白。
(2)父母应经常鼓励孩子争辩。争辩除了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果断判断和意志坚定等能力以外,也是训练孩子思维灵活性、变通性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当孩子和同伴进行争辩的时候,父母尽量不要阻拦,要看看孩子是怎样争辩的,并发现孩子争辩成功和失败的地方,适时鼓励和引导孩子:当孩子和父母争辩的时候,父母更不要用自己的权威压制孩子的言论,应让孩子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和老师发生了争辩,父母则要听听孩子怎么说,不要因为孩子和老师的意见不同,就先把孩子训斥一顿,以免孩子在学校受了老师莫名的批评,回家还得承受无礼的教训,从而产生对父母和老师的逆反心理。
总之,要求孩子听话也许是父母的良好愿望,但父母也应该意识到,听话多了,人才也就变成了奴才。所以,最重要的是,在父母的心里应该时时警惕,如果发现孩子一味服从,非常听话,而不是主动地去思考,就应该敲响警钟。
孩子顶嘴父母该怎么说
培养最了不起的孩子
做父母的不能和孩子一般见识,要知道,孩子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父母可以用幽默的方法缓和一下气氛,给孩子一个台阶下。
亮亮特别爱和父母顶嘴,只要父母让他做点什么,他就立刻与父母顶嘴:“为什么非要我做,你自己不会做吗?”父母回答说:“你已经7岁了,难道帮我们做这点事还不愿意吗?”“我已经做了很多了,我可不想做,没看见我正在忙吗?”亮亮大声地反抗,然后对父母理也不理,就玩自己的去了。大约从四五岁起,孩子就学会了同父母“顶嘴”,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父母很是头疼:和孩子吵吧,犯不着;可如果不理他,孩子还越闹越起劲,没完没了。
之所以有些孩子爱顶嘴,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孩子的顶嘴行为是孩子成长的表现。孩子越小,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就越强,越听父母的话。当孩子上小学后,就会逐渐产生强烈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不愿再事事听从父母的安排,不愿让父母完全干涉自己的生活,因而就出现了顶撞行为。孩子就是想通过这种顶撞行为,来表现自己的想法,来证明自己的社会地位,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来引起大人的注意,从而改变长期以来大人忽视他能力的现象。
第二,有时候孩子顶撞父母,是因为对父母的做法感到不公平。例如,孩子一片好心帮助父母做家务,结果因为自己不会做而帮了倒忙,受到父母的指责,孩子感到不服气,就会顶撞。
第三,父母与孩子缺乏交流。有些父母一味采用家长制的教育方式,事事用家长的权威来压制孩子,容不得孩子有半点不同意见。随着孩子的长大,逐渐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性后,会觉得父母对自己的行为干涉太多,就容易与父母顶撞。
第四,父母平时对孩子过于溺爱。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会使得孩子缺乏约束,不懂礼貌,在长辈面前毫无规矩。等到孩子的坏习惯已经形成,要纠正就比较困难了。
第五,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毫无原则。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无定见,比如说孩子要买一样东西,父母不给买,但只要孩子争吵几句,哭闹一下,父母心软就给买了。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找到了父母的弱点,然后就会用顶撞、耍赖的办法来达到某种目的。
第六,父母自己没有以身作则。父母平时在家中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对老人不尊重,或者经常为一些小事与家人发生口角,这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应对孩子的顶嘴呢?
1.切忌与孩子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