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崇沉静,是人生的主要功课,也是上乘的修养艺术。静能生慧,静能养生,静能明道,静能开悟,静能通神。庄子说过这样的意思:圣人说“静”,就是说善于培养沉静,万物不能扰乱其心志。广成子也说过这样的意思:抱守神志以养静,形体自然端正。《大学》中也讲了这样的意思:不动心有最高的善。又说知道所应达到的理想境界是“至善”,有了“至善”才有了确定的志向,才能内心宁静,内心宁静才能泰然安稳,随后才能行事思虑周详,达到理想的境界。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易经》中说过这样的意思:一个人没有思考,没有作为,寂静没有行动;但只要能够感应,就能贯通天下一切。寂静没有行动,就是静。感应而贯通天下一切的,是心灵的作用。
人心不被外界干扰,就进入沉静。沉静就能虚受,虚受就能明白,明白就能聪灵,聪灵就不糊涂。不糊涂,就神圣圆通。沉静就没有欲望,无欲则刚,刚强能正直,正直就勇敢。刚强、正直、勇敢,气势宏大,阻力就无法抵挡。希望自己得到大智大慧,获得大彻大悟,必须从沉静做起。希望自己一身正气,也必须从沉静开始。
静能养心,静能养神,静能养气,静能养精,静能养戒,静能养定,静能养慧,静能开悟。胡林翼说:“智虑生于精神,精神生于安静。”陈白沙说:“人心只要努力培养它的沉静之功,就会大彻大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柳宗元这首诗里,有一种清静的境界。从中可以读出高雅,读出“我同万物无不和谐,我同天地合一”的超凡境界。
“静”对世俗超脱,对名利摒弃。只有做到“静”,才能虚静安闲,冷眼看透世界。世俗间有不少的人都只求热闹,说起话来不着边际,轻率鲁莽。这种人虽能办成一件事,说准一句话,但没有领略到其中的真情趣,看不透事物本质,把握不了事物规律,所以不会有所成就,不足取。世间的一切计谋和心思,只有性格沉静的人才能看得透彻明了;人生的真滋味,只有沉静性格的人才能品尝得到;天下的一切真情实景,只有沉静性格的人才能说得真切。
不受欲望干扰
坐禅,就去掉了三毒,走向戒定慧,上升到妙不可言的最佳境界。
很多人常受到欲望的干扰。所以孟子说,养心最好的方法是寡欲。欲望太多无助于创建美好的生活。寡欲全无,“本心”自然显现。没有欲望才能养心养性,对人也宽宏大量。所以孟子告诫人们做人“不要失去本心本性”,“不要失去正心纯心”。本心丢失了,人也只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
朱熹说过这样的意思:平庸人的心,不是存留就是丢失,而没有不存留也不丢失的事情。一会儿工夫,稍不提防,就会不自觉地沦丧。人心之所以贵重,就是它安排好了人生。
老子也说过这样的意思:不去看那些有欲望的东西,就能心怀不乱。不去思念欲望则才能心静,澄清胸怀就神志清澈,虚空自己的胸怀就神志安宁。
在儒家的思想中,“仁”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孔子说过,人心就是仁。因此,天地为人所主宰,而人又为心所主宰。天地间以人为神,而人又以心为神。舍弃此心,宇宙便缥缈无处着落。
什么是人所固有的?固有的也就是人的品性和道德。如果没有这些内在东西,那他就是一个不完整的人。相对来说,外在的名利、地位等,这对于人来说,就是附加的。因而,人们要不断加深和提高德性的修养。而声、色、名、利不属于内在的东西,最好少追求,只要满足自身的需求就好。
专注,心不散乱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慧能说得很明白:善知识,什么叫做禅定呢?外离一切相叫做禅,内心不乱叫做定。若在外境上着相,内心就会散乱;若能外离一切相,内心就不会散乱。内心本性原是清净安定的,只因遇境起念,所以内心就乱了。如果见一切境而内心不乱的话,这才是真定。
有时候,我们看到语言的自相矛盾,慧能的话也不例外。说不执著于一件事情,又要坚持去做一件事情,这怎么可能呢?坐禅既不要执著,又要有恒心、认真做好。那么,我们就分开理解,去掉同一件事情因不同说法引起的矛盾。说不执著坐禅,即不执著形式,而要执著专注、努力、咬定青山不放松。
真正的坐禅就要专注。我们想到,从古至今,在事业和艺术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必然贯注了全部的精力。三心二意的人,很少能取得大的成就。
爱默生是一位谦虚的作家,可在老年时却说:“让我步入失败深渊的人不是别人,是我自己。我一生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我自己。我是给自己制造不幸的建筑师,我一生希望自己成就的事业太多了,以至于一无所成。”以爱默生的成就,他能这样反省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所成,足见他是多么的谦虚。不过我们能从他说的话中,得到一个启示,便是做事必须将所有精力都投入进去,而不能三心二意。
黄石公说过这样的意思:“最悲哀的情形,莫过于心神离散;最大的病态,莫过于反复无常。”一个人应懂得这样的常识,不能聚焦的阳光,是不能起到燃烧作用的。
《荀子·劝学》中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壮的筋骨,但它上可以吃到地里的尘土,下可以喝到黄泉,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庄子·达生》记载,有位粘知了的驼背老人,曾用五六个月时间专心练手腕,能在竹竿头上堆放两颗弹丸、三颗弹丸乃至五颗弹丸而不掉下来,因此,他粘知了的时候,好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容易。驼背老人在粘知了时,思想专注,尽管天地广阔,万物繁多,但他的心里、眼里,只有知了的翅膀。一个驼背的老人粘知了,自身条件当然是很差的,但平时训练出来的专心和努力,使他在这方面表现出惊人的技艺。
“一生磨一镜”是专注做事的好习惯。在荷兰,一个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一份磨镜片的工作。他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年。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就这样,一磨就是60年。他专注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专业技师还要高。在磨镜片过程中,他终于发现了当时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声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这个创造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大名的荷兰科学家范·列文虎克,他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个玻璃片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他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他在细节里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用60年时间来换取一个伟大的发现,人们都会说:“值得!”。而这种60年的专注和毅力正是我们常人所缺少的。一生能做好一件事也并非易事。
俗语说,天下的麻雀是捉不尽的;一只手也抓不住两只鳖。自古以来,人不能在同一时间内,既能抬头望天又可以俯首看地,左手画方,右手画圆。所以说,不能专心做事便一事无成。
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天,他大清早就趴在一块石头旁。几个村妇早晨去摘葡萄时看见法布尔,到黄昏收工,仍然看到他趴在那儿。她们实在不明白:“他花一天工夫,怎么就只看着一块石头?”其实,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法布尔不知花了多少个这样的日日夜夜。有一次,一个青年苦恼地对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倦地把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这是怎么回事?”
法布尔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
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我把时间全都用上了。”
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随后,这位青年才从中悟出道理。
凡大学者、科学家取得的成就,无一不是“聚焦”的功劳。这也是精神专注的功夫。
打磨自己
“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慧能指出了成佛的修行之路:善知识,在念念之中,得见自己的本性清净,精进修持实践,自然能够成就佛道。这就要不断地打磨自己,获得进步。在打磨中完善自己。生活就像磨刀石,打磨人生轨迹,磨刀石抹去人生表面的锋芒,原创出内心的光辉。
坐禅就要有耐心,打磨自己,也要有耐心。性格即命运,命运需要主动,性格需要打磨。良好性格,就像红宝石一样。红宝石的光芒,来自于精致的打磨;良好性格则来自于后天的自身修养。
自然状态的铁矿石几乎毫无用处,但是,如果把它放入熔炉锻烧,然后进一步提纯,再进行锤炼和高温锻冶,放入一个流筒模型之中,最后,它就可以制成优良的器具。正是这种烈火焚烧、反复锤炼的过程,赋予了自然状态的铁矿石以实用的价值。
提高修养的自觉性,首先来源于主体对性格缺点的认识程度;其次,还取决于个体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程度。成功的人,大多是从性格改造与完善中训练出来的。一个胸有大志的人,对自己才会有严格的要求,不断地积极改造自我。
一位著名作家之所以能锤炼自己,缘于一位以博学多才老师的教导。他每次向老师交稿时,老师总是一句话:“如果你对某一个字的写法没把握,就查字典。”同时,他规定作家每月写一篇作品交给他。如果没有预期交稿,老师就敲着桌子说:“文章呢?”这样,在日积月累的岁月中,作家的作品大有进步。后来,老师去世了,作家整理他的遗稿时,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学生心目中的那个人。我并不懂文学。学生让我教他,我尽量去做,其实多数时候是学生自己打磨自己。”作家终于明白:自己的写作才能,其实就是自己在一篇一篇文章的积累中打磨出来的!以后,作家一直以敬畏的心情,按照编辑的严格要求,不断磨砺自己,终于养成了良好的性格,也在写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只有不停地自己磨砺自己,不停地在生活中锻打锤炼,自己的性格才会明亮起来,并最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打磨自己!
经得起诱惑
我们还是来看慧能说禅定:“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外部的风云变化与勾引,足以毁灭人的追求。
非洲当地人抓狒狒有一绝招:故意让躲在远处的狒狒看见,将其爱吃的食物放进一个口小里大的洞中。人走远的时候,狒狒就来了,将爪子伸进洞里,紧紧抓住食物,由于洞口很小,爪子握成拳后就无法从洞中抽出来,这时人只管来收获猎物,不用担心它会跑掉,因为狒狒舍不得食物,越惊慌急躁,就将食物抓得越紧,爪子就越无法从洞中抽出。其实,谁都知道,狒狒只要稍一撒手就可以安全。在这一点上,狒狒像人,人像狒狒。经验告诉我们,面对诱惑,很难撒手,一旦撒手,身心轻松。
花花世界的诱惑很多,名利色,物质金钱的诱惑,每一件都抓住了人性的弱点。人经不起诱惑,很快就会迷失。迷失的人不少,很多人变为迷途的羔羊,在生命看来属于很痛惜的事情,而迷失的那些人不少还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在享受生命,把自己的迷失当成一种成功和生命的本质,哪知道自己已经不知不觉进入了深渊。把迷失的人唤醒,就像鲁迅说的,他们睡在铁屋子里,一旦唤醒,就会很痛苦或者还执迷不悟,鲁迅说最好不唤醒他们,让他们在燃烧的铁屋子里沉沉地死去,死在自己认为的幸福或者享受的舒服之中。他们的结局来自于一种看不见的诱因,种种诱因抓住了人们不自觉的弱点,没有也不会引起根本的警觉。
经得起诱惑,就能坚持自己的优点,坚持人的本性,就不会进入别人设下的圈套,就不会有牢笼套在自己身上,不会有枷锁套在自己脖子上。只要被诱惑套住,脖子上无形的绳子随时在加深勒紧的程度,那么人的道路不由脚下的道路决定而由脖子上无形的绳子决定。
经得起诱惑的人,有坚强的意志,理智冷静。其实人本性的弱点有巨大的能量,人的意志和理智稍有松懈,就会给诱惑以空子可利用。时时刻刻有诱惑,诱惑天天在考验我们。念头一闪就会深陷诱惑之中。
人经不起诱惑,在于人天生的享乐特性,在于不平衡的心理,人的心理已失去平衡,就会坠入诱惑的圈套。
人经不起诱惑,在于人的爱好,利用人的爱好来让一个人买单,付出代价的事情很多。不是有人说过:不怕领导原则强,就怕领导没爱好。这一句话很震撼人心。因为许多人就掉进了自己爱好的深渊而不能自拔,葬送了自己。
有的人之所以经不起诱惑,因为想提升自己,想走捷径,想成为人上人,而恰恰相反,欲速则不达,误了自己一生。
人经得起诱惑,就像一棵树在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上,不为身外的世界所动,坚持自己,站得直,根基越来越深,就能够长成一棵大树。
人经得起诱惑,才会有坐禅的功夫,才会坐得住冷板凳,才会修炼好自己。
砖头磨不成镜
慧能说到的坐禅,虽然没有明说,但实际上已经隐含一个前提:一个人是不是坐禅的料子?一个人要成佛,一个人要写出让天下读者都赏心悦目的作品,一个人要发大财,这些出发点都很好,而必须要建立在一个恰当的基础上。那么多和尚念经,成佛的寥寥无几,那么多人都在疯狂追求发财,而真正拥有财富者也不多啊。说得浅显一点:一个人想做成某事,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这块料子。慧能虽然说出了众生皆有佛性,只要悟得到,都可以成佛,就像春风吹遍大地,令人欢欣鼓舞。但冷静思考,春风吹来不假,是不是好的种子,那就要具体来看了。
砖头磨不成镜,这是禅宗在慧能大师之后马祖的一个著名的典故。与慧能大师教诲的:坐禅如果只在形式上做文章而不在本质上做起,有一样的提醒。
砖头无论怎么磨制,它没有做镜子的材料,怎么会在它的身上出现镜子呢!一只兔子成不了一只老虎,一只蚂蚁成为不了大象,它们都因为自身的本质成为不了别的事物。
坐禅这样一件大事与做人做事业一样,本质性的事情没有做好,就绝不会达成目的。问题的要害没有抓住,就绝不会把问题解决好,就算一时马马虎虎解决好了,但隐患随时随地都会爆发出来。
豆腐渣工程,还有很多其他的表面文章,都只在形式上应付而不在本质上下工夫,又怎么不会出事呢!
浮躁的心态,不负责的心理,马马虎虎的办事方式,应付的态度,还有最根本的原因即灵魂的质量差,都会造成任何事情都做不好,做出来,也只一个劣质产品而已。
像根那样,作好基本的工作,作好基本的准备。像根那样坚持,持之以恒。要有好的根,也要有好的种子,好的种子会长出好的根来,也会带来巨大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