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又说:“你如果心里愚迷,不能见性,可向善知识问取见性之路;如果心有所悟,就是自见本性,可以就此依法修行。你既自己愚迷不见自己的心性,却反来问我见与不见。我见性,我自己知道,岂能代替得了你心中的愚迷?你如果自见本性,也不能代替我心中的愚迷。为什么不去自知自见,却来问我见与不见呢?”
神会听了,再向六祖顶礼一百多拜,请求大师恕罪,从此服侍六祖,不离左右。
有一天,六祖对大众说:“我有一样东西,没有头也没有尾,没有名也没有字,没有后也没有前,大家还识得吗?”
神会挺身而出说:“这是诸佛的本源,也是我神会的佛性。”
六祖说:“已经跟你说没有名没有字了,你还叫它做本源佛性。你以后即使有个茅棚存身,也会是个将佛法作知解会意的人。”
六祖大师示寂后,神会前往京城、洛阳弘扬曹溪的顿教法门。着有《显宗记》,盛行于世。
六祖眼看各个宗派的人问难佛法,都心存不善,于是就把他们集合到座下,怜悯地对他们说道:“学道的人,对一切善恶念头都应当尽行除却。当善恶都不去思量的时候,这种境界无以名之,假名为自性,这无二的自性,就叫做真如实性。在真如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就应该见到自己的本性。”
大家听完六祖大师的一番开示后,都虔诚顶礼,请求侍奉六祖为师。
顿悟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说明什么是顿悟,是坛经的主要内容,因而在坛经里好几个地方反复提到了这个问题。顿教与当时的神秀一派已有南能北秀之说,但神秀的势力在当时是主流,远远大于慧能一系,慧能的顿教还在南方,处于发展之中。
顿悟,在刹那间明白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在一瞬间看穿了事情,在电光火石间看清了面前的人和事,在闪电间看到了生命的真相。
人生需要顿悟,有顿悟的能力,就能机敏地面对环境,作出最快的反应,反应速度极快。有顿悟的能力,看见什么明白什么,听见什么明白什么,穿行在生活中,在形形色色的环境里,都不会被迷惑。顿悟,即看穿的本领,看穿自己,也看穿别人,看穿生死,看穿人生,看穿生命。
人生就如此,生活就如此,不再生出困惑心,不喜亦不忧。
顿悟的好处,在于大彻大悟,在于没有迷雾能够笼罩眼前和心头。
能顿悟,就能抓住事物本质,不会走弯路,能够更快地走向成功。
在特定的时候,顿悟的能力出现,在关键时刻能够帮人的大忙,所谓急中生智就是这种情况,急中生智往往能够解决问题。
时刻能够顿悟的人,就不是一般人了,他是人中的佼佼者,可以带领芸芸众生前进。
顿悟的智慧,令人豁然开朗,拨开云雾见青天。
明白了,就不再忧虑
“然秀之徒众,往往谩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
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时,祖师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师曰: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对曰:不是。师曰:何得不是?对曰:未说即是,说了不是。
师曰:汝师若为示众?
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净,长坐不卧。
师曰:住心观净,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
师曰: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
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
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
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
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
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智根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志诚再拜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
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
这一段《坛经》,主要讲志诚的故事。志诚本是神秀的弟子,因为神秀派他来慧能这里学习而被当成奸细,有搞笑的味道。同时说明了佛教在发展过程中的斗争激烈,不同观点和流派都在据理力争。《坛经》因为是慧能的思想体系,所以在行文的时候,肯定会对顿教以外的佛教思想认识有所欠缺。人人都认为自己的最好,顿教也不例外。只要是人间的,就有人的思维和心灵在起作用。而顿教,在今天看来,当然有资格指出他人的不足,因为顿教的确体现了慧能的非凡能量。神秀因为当时是佛教界的大腕,数一数二的人物,身在国师之位,很显赫,他能够时时刻刻记得慧能,在于他清楚慧能的实力,知道慧能的智慧何等了得。
神秀走的是大乘的路线,而慧能走的是最高层的路线,比大乘更有境界。在当时,少不了神秀,因为神秀的思想能够把很多人带入佛性中,而慧能的顿教处于超高端,虽然本质上是普及型的,但在当时还在发展中。神秀的弟子看不起慧能一派,认为慧能是一个文盲,有什么能耐,而神秀不这么看,因为神秀了解慧能的智慧无边,而他的弟子们的认识是盲目的,抓不到本质。
志诚把自己在神秀的门下如何修炼的过程告知了慧能,原来坐禅观心是一种束缚而不是达到心灵的幸福。心灵就像世上的流水,活水很活泼,佛性也很活泼,死坐,就会违背顺应自然进入大道的境界。神秀把手段当成了目的,而慧能的目的性最强,人就要坐在成佛的道路上,积极的人生总会带来光明,这给多少普通人以积极的信心。
慧能的方法最直接,也最智慧。他认为的戒定慧:心里没有是非,就戒;心里没有愚痴,没有一些愚蠢的想法和念头,就是慧;心里不散乱,就是定。
神秀的大乘在于一个人不做任何坏事,专门做好事,就会成佛,成为优秀的人,但人总会有犯错的时候,心中总会有欲望,因而要更理性地面对人生。
慧能强调回去。回到干净的状态,回到老子赤子婴儿的状态。真正的达到自然而然的大道。
志诚听了慧能的解惑,豁然开朗,不再迷惑,甚至把神秀交代的任务也忘记了,他从此在慧能的身边学习,在光明中成为光明。
慧能的思想的确伟大而震撼。“师曰:住心观净,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听吾偈曰: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他告诫:人在活着的时候,要好好珍惜生命,不要浪费生命做那些死坐的事情。珍惜生命,好好活着,要爱惜生命,这便是亲近人心的佛法。
渐悟
慧能也经常说,佛法没有顿渐之分,佛法只有一种,真理只有一个。
所谓渐悟,在生活中慢慢明白人生的滋味。生命一路风景,边走边看,边看边悟,有的经过了还不明白,有的经过时也不明白。大多数的人属于渐悟类型的人,更多靠经验办事,而没有预见能力,没有刹那的智慧。
渐悟的人,生活领着他读懂生活读懂人生,生活这位最大的老师,把什么事情都讲叙,但并没有把一切的真理都讲透,只把真理呈现。
渐悟,一个一个脚印向前走,走到一定的时候,就会明白,但明白的时候,也许太晚了。
渐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智慧里。
慢慢去悟吧,经过生活的磨炼,任何人都会明白人生,明白人间的真相。
老百姓更多靠渐悟来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在渐悟的过程里,因而生出很多困惑,有种种滋味。
领悟人生的方式
顿悟是天才型。
渐悟是大众人生型。
其实顿悟渐悟没有截然的不同,有时候两者常常在一个人的身上存在。
渐悟得多的时候,就会有顿悟出现。
渐悟在于积累,在于经验式的真理,顿悟在于天生的智慧。
佛教在五祖以后,神秀的渐悟路线与慧能的天才路线,都有自己的群体作为依托。神秀也明白世间的生命道理,其特点在于芸芸众生的思维模式运用,没有惊人的智慧。慧能的智慧在于一针见血,直指人心,一下子抓住事物的本质。大众虽然没有这样的智慧,但非常喜欢顿悟带来的喜悦,所以天才的智慧能够普及,好似甘霖普降。
很多事情在渐渐明白的时候,已经迟了,所以顿悟必须出场,对人生有帮助。顿悟与预见能力,抓住事物本质有很多联系,它们之间不可分割,属于人的能力,体现综合素质。
看得透,抓得准,办事就办得好,就对奋斗有利,给成功提供捷径。
反应迟钝,就只能渐悟。
反应迅速,就顿悟。
慧能说顿悟渐悟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分别,这是相对生命的整体而言。渐悟,到了一定的年龄,就明白这个年龄应该明白的事情。顿悟,就能做到提早明白。
悟人生,悟出人生的真谛,对自己有利,对自己提醒。
开悟,悟出事物的本质,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机密和光明。
悟性
慧能的悟性与生俱来,不可否认,人的智慧和能力有先天的一方面,但也有后天的能力。
写诗最需要悟性,没有悟性就不要写诗,强行去写,写出的东西不算什么,还会自取其辱。慧能写一首诗,就达到了世界诗歌的顶峰,他凭自己超级的悟性悟透了生命是什么。
有悟性,就有力量。有悟性,就有能力。
有悟性,就能办好事情,与秘密能够约会。迟钝而不悟性,摆在眼前的收获都不能获得。迟钝而不敏锐,就不能领悟事物的机密,不能明白其中的奥秘,也不能享受其中的喜悦,更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悟性是重新发明生命的能力,帮助人进入更高的世外桃源里。
悟性,就像神奇的钥匙,开启天机,打开世界神秘的面纱。
一点醒,就明白,就能够领悟,就不会迷失。
随便一个提示,随便一句话、一个延伸、一个暗示、一个细节、一个景象、一个片段、一瞥、一点响动……都能引发一个世界出来,有悟性的人从其中得到整个宇宙的秘密。
悟性是利器,与之相关的素质和能力有:敏锐,机敏,反应速度快,才思敏捷。大智若愚的人有悟性,只是悟性深藏。有时候小聪明似乎很像悟性的特征,但本质根本就不一样。小聪明有时还耽误人生害自己。
悟性把人与人区别开来。有悟性的人,能够抢占先机,能够抢先一步。悟性极强的人,有独一无二的智慧。
做人的道理与做人的境界
神秀的渐悟侧重于做人的道理,有很浓郁的生活味道,在芸芸众生身上得到印证。慧能的顿悟侧重于做人的意境,在于人的心灵品质境界。两者没有截然的区别,往往同为一体,慧能大师也说到了这一点。
做人的道理就是游戏规则,人生经验得以体现。做人的境界就是人的品位、胸怀和大气,还有超越了众生的超脱。像老子,像庄子,像慧能,他们都做到了超越,但他们也没有办法脱离世俗的现实生活,总得要吃饭,总得要穿衣,还没有离开肉体,还要过日子。人的心灵可以高远,但还得回到肉身的根基。既然如此,身陷世界,做人还是最为重要的。会游戏人间的人如鱼得水,但不洁身自好,就会失去自我的人生价值。做人的境界往往在一些贫穷的人那里得到实现,他们有很高的境界,已经超越了物质生活,像庄子那么贫穷但却有智慧得以飞翔精神,超越是要付出代价的,庄子也付出了代价,一生的生活贫困对于肉身的人生来说很不如意。那些没有做人境界而物质生活很好的人,他们得到了世俗的享受。人生不相同,生命本质不相同。
做人的道理很基本也很明显地摆在那里,但是大量的人还得靠自己的人生经历去悟。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人类还不能与生命的本质同步,也还没有完全认识自己。做人的道理清清楚楚,还是有大多数的人做不好,这就说明做人的艰难。生而为人,一生就只有一个项目可做,即做人的事业,把做人要当作事业来做,当作一生的使命来完成。那么,人生就会很辛苦。不做好人,人生何为?
钥匙
慧能的顿悟能力很强。顿悟,即心领神会,立即明白,最快拿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大彻大悟者通向生命的本质而不惑,也没有焦虑。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一个密码,打开自己的人生就有风景,不同的打开方式会出现不同的人生风景,因为人们手中的人生钥匙不同,打开的方式也不同,所以出现不同的人生答案。
有的人没有钥匙,一直在人生的门外生活,毫无人生的幸福。有的人打开了人生,把里里外外的世界连成一片,到处都是美。有的人呢,只打开来一部分自己的世界,也获得了很大的丰收。还有的人打开了自己的黑暗,黑暗吃了他。
有的人不用钥匙,就能够打开世界,拥有幸福。有的人生虽然打开了自己的世界,用的却是别人的钥匙。有的人自己的钥匙管不住,被别人拿走。
钥匙代表的是方式和可能,代表的是正确答案,也代表错误答案。
钥匙的身体像舌头,像脚印,像碎片,像一根火柴,像重要的骨头。
用逗号的钥匙,打开道路,打开种子,打开灵魂。
人生即钥匙,生命即锁,人生能否打开生命的世界,在于个人的开锁能力大小。有的人能力与生俱来,有的人能力后天培养,有的人把这二者都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