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说论语
1378600000021

第21章 子贡 (2)

【现实解说】这是交朋友的道理,朋友之间说话其实也要有分寸,很多朋友之间分裂并不是因为什么利益关系,而是一方想强加自己的想法给另一方。当双方的社会地位、财富等等不太相近的时候,这种情况最容易出现。

7.9(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译文】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解析】和老师的关系缓和了,子贡觉得自己表现不错,想得到老师的表扬,于是来问老师怎么看自己。孔子说他是瑚琏,瑚琏是祭祀用的玉器,很贵重。子贡见老师把自己比喻成瑚琏,以为老师很看重自己,非常得意。可是,子贡得意得太早了,孔子的表扬可不是那么轻易得到的。

所以,表扬不能讨,讨来的表扬往往是酸溜溜的,要么就干脆是讽刺。

【现实解说】不要讨表扬,讨表扬多数情况相当于讨骂。当然,比讨表扬更糟糕的是自己赞扬自己,自己歌颂自己,自己肯定自己,自己说别人缺了自己就不行。

7.10(2.12)★★★

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解析】这句话是紧接着上句的,刚说完子贡是器,紧接着就说君子不器。既是拿子贡开玩笑,也是告诉他要好好学习,多掌握几门知识。

看上去,孔子还在讽刺子贡,其实是拿他找乐,充满善意。孔子为什么不直说子贡还需要学习,而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呢?首先是孔子觉得子贡很可爱,忍不住开个玩笑;其次,孔子认为子贡还是很骄傲,因此应该适度打击他一下。

同样的方式,孔子也在子路身上用过,孔子的幽默感可见一斑。用这样的方式,学生们的印象会非常深刻,可以说发人深省。

【现实解说】人有专才有通才,所以君子可器可不器,现实来看,还是专才比较好一些,所以,老夫子的这句话没什么现实意义。

7.11(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结党,小人结党而不合群。”

【解析】君子与众人都友善,但是坚持原则,不会比附于人;小人则因为利益而纠结在一起,对众人则疏远。

这句话与“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意思相近,看上去更严厉,实际上则更正式,应当是孔子当面对子贡的劝诫,话虽重,可是很诚恳。

【现实解说】小人结党,所以君子斗不过小人。

7.12(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孔子说:“整天研究歪门邪道的东西,那就是在害自己啊。”

【解析】这句话的解释历来无法统一,“攻”被理解为专攻和攻击两种意思。在后一种意思中,这句话又是被理解为截然相反的两种意思,一种是:“攻击见解不同的异端,祸害就可以消除了。”另一种是:“攻击见解不同的异端,那是最有害的。”不同的解释,反应孔子对于其他学派的不同态度。

实际上,这句话不可能解释成“攻击异端”,首先这个时候还没有异端,没有人跳出来以自己的学说对抗儒学,攻击谁啊?其次,孔子有学生攻击异端吗?没有。所以,这句话还是用来劝诫子贡的。卫国处于几个大国之间,卫国人民因此占了一个地利的优势。同时,卫国人是商周贵族的混血后代,具有经商的天分并且非常聪明。因此,卫国人经商成风。子贡的家族就是商人,子贡的理想就是当一个大富商,对于孔子的儒家学说没什么兴趣,整天研究的就是怎么经商赚钱,跟同学们说的也都是这类东西。而孔子认为经商不是正道,属于异端。所以,孔子劝子贡多学习周礼,少研究他的商道,于是说了这句话。

【现实解说】现代社会更多地需要包容,动辄指责别人是歪门邪道,是无法进步的。所以,孔子这句话已经完全不适用于现代社会。

7.13(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解析】这是在教子贡怎样在同学中赢得尊重,树立形象,提高自己的能力。

孔子的这番话又是针对子贡的问题,子贡喜欢在那些没什么见识的同学面前卖弄自己,显得轻浮而肤浅,结果就是真正有城府的同学瞧不起他。这番话对子贡的影响很大,于是幡然悔过,与冉有这样高层次的同学成了至交。但是直到孔子去世,孔子依然在说子贡的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子贡始终不愿意介入政治,因此与各国的权贵们刻意保持距离。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是许多成功人士的秘诀。而所谓“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说法,是虚荣的和没有远见的。

【现实解说】孔子的话是对的,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强的,这样才会进步。在国际事务中也是这样的,要跟比自己先进的国家在一起,国家才会进步。如果自己的朋友都是主流社会抛弃的,那自己也就会被主流社会抛弃。

7.14(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和你都不如他。”

【解析】孔子非常欣赏颜回的学习态度,并且颜回比自己更加坚定和专一。因此,孔子认为就是自己也不如颜回。孔子认为自己不如颜回,在不同的场合中说过。

子贡一开始也瞧不起颜回,认为他就是个书呆子。不过时间久了,发现了颜回的优点,于是开始认同颜回,佩服颜回。在学习上,自认为确实无法与颜回相比。在品德上,也认为颜回没有瑕疵。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离开楚国到了陈国,恰逢吴国侵略陈国,陈国坚壁清野,孔子师徒很几天找不到吃的。子贡好不容易换了一点粮食回来,孔子让颜回去煮饭。过了一阵子贡去看,却发现颜回在偷吃饭。子贡很气愤,回来向孔子告发。

“赐啊,我对颜回观察的时间已经很长了,虽然你这么说,我还是不怀疑他,我觉得一定有原因。这样,你不要再说了,我来问问他。”孔子想了想说,出乎子贡的意料。

于是,孔子就让其他弟子把颜回叫来了。

“回啊,前几天我梦见先人了,难道是先人在启示和保佑我吗?你做好饭拿进来,我要把它进献给先人。”孔子没有直接问,而是撒了个谎说要祭祀先人,从侧面来套颜回。

“老师,这饭已经不能拿来祭祖了。”颜回回答。

“为什么?”孔子和子贡都有点惊讶。

“是这样的,刚才煮饭的时候,有烟灰掉进了饭里。不管它吧,饭就脏了;扔掉吧,太可惜了,所以,我就把弄脏了的饭吃掉了。等会分饭的时候,就从我的那份里扣掉。”颜回解释,神态自然。

如果一份饭先被吃掉了一点的话,就不能拿来祭祀祖先了。

“你说得对啊,要换了是我,我也会把脏了的饭吃掉的。”孔子说,笑了,让颜回继续去煮饭。

等到颜回走开了,孔子才对子贡说:“我对颜回的信任,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

子贡感到惭愧,脸色憋得通红。

【现实解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啊,子贡后来的进步就在于他逐渐认识了自己不足,看到了别人的优点。

7.15(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解析】子贡很好强,决心跟颜回比一比,在取得一些进步后,就觉得自己不比颜回差了,结果被孔子泼了一盆冷水。不过,孔子还是及时表扬了他。

为什么说子贡在和颜回比呢?因为贫而无谄就是指颜回,富而无骄则是指自己。孔子当然一眼看出来子贡的意思,于是说人家颜回不仅仅是贫而无谄,人家已经到了贫而乐的境界了,你富而无骄还不够,还要富而好礼才行了。子贡也没有沮丧,卖弄了几句诗,孔子趁机表扬了他,肯定了他的进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和琢磨着两个词就是从这里来的,就是说要不断地改善,精益求精,永不满足。子贡说这句话,就是说老师说得对,我还要不断进步。

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的骄傲情绪要及时遏制,但是对学生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就像孔子和子贡,真是一对好师徒。

【现实解说】人生永无止境,达到一个目标之后,又会有更高的目标。

7.16(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子贡说:“我不愿别人的意志强加于我,我也不愿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解析】子贡的话体现了商人的特质,孔子并没有理解。

周游列国碰壁,孔子回到了卫国。之后,孔子开始为弟子们的前途考虑了,因此极力推荐自己出色的弟子们出仕,也就是去当官,子路和高柴等人因此就在卫国当官了。子贡本人很出色,家族在卫国又有背景,孔子因此很希望他出仕。可是子贡对官场没有任何兴趣,一再推托。这一次,子贡想告诉孔子的就是:我这人不想被别人管,也不想管别人。我不想当官,想去经商。而孔子的意思是:这个世道,你这个想法是很难做到的。

当然,子贡对于当官没有兴趣可能还与一段历史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左传》,在郑国立国之初,郑国国君与商人们达成一份协议,商人们依法纳税,不背叛郑国,而国家为他们提供保护并且不得强买强卖,原话叫做“尔无我叛,我无强贾”,大家分工协作,共同富裕。在卫国,可能也有同样的盟约,周朝贵族执掌政权军队,保护国家,商人们挣钱纳税,各得其所。所以,卫国的商人们世世代代经商,从来就不想介入政治这回事。在子贡的骨子里,是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个商人,做不了官也不想做官。

【现实解说】全球都一体化了,任何人的生活都与整个社会紧密关联,谁的意志也不能强加于谁,但是谁也都要屈服于整个社会的意志。不能改变世界,就只好融入世界。

7.17(9.13)★★★★★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译文】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

【解析】子贡的意思是想去经商,孔子以为子贡想去当官,会错了意。

冉有回鲁国之后,子贡最好的朋友不在身边,于是萌生了离开老师去经商的念头。可是,这时候师徒之间的感情非常好,孔子也很倚重子贡,子贡实在不好提出来要走。于是,用这个办法隐讳地暗示。孔子却以为子贡想通了准备去做官,非常支持,孔子也很希望子贡能有一个好前途。

过去批孔,都把这段对话说成是孔子想把自己推销出去,纯粹一派胡言。

【现实解说】卖掉当然是对的,但是一定要找到识货的,千万别找那些徒有虚名的所谓“鉴宝专家”。伪专家的特点是:贱货贵卖,贵货贱卖。美女如美玉,第一等卖入豪门,第二等卖给干爹。

7.18(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