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故乡旧事
13842100000025

第25章 灵武城里的社火表演世家

上世纪20年代前,灵武清水沟(今新华桥龙二村)边住着一户人家,有两个儿子,人们已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了,只知道他们的绰号叫“大没耳子”、“小没耳子”。弟兄俩长得憨厚、朴实,长年累月和庄稼打交道。大概是清水沟一带的水土好,风里来雨里去,竟然使这弟兄俩具有了艺术方面的灵气。

十几年过去,他们耍狮子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远近闻名,成为新华桥一带农民的骄傲。

耍狮子是西北地区春节社火中的一个重要节目,老百姓过年观社火时特别喜欢。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威风凶猛的狮子做出一个个动作,时而凶猛迅捷、时而缓慢嬉戏。随着急促的鼓点,耍狮人不时地登上一个个高台,做出一个个惊险的动作。他们艺高胆大、技艺娴熟,每次表演总把社火演出推向高潮。灵武社火队有好多个,但就耍狮子来讲,技艺精湛、水平高超的还得数“大没耳子”、“小没耳子”弟兄俩。上世纪20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差,舞狮子主要靠个人。在每年春节期间,他们哥俩耍狮子极为费劲,一个手持狮头,一个舞狮尾,每次只能舞着一只狮子。由于他们表演技巧精湛,一些惊险动作做得利落、到位,人们不住地为他们喝彩。后来“没耳子”

哥俩年老了,虽然继续耍狮子,但没有年轻时那股威猛劲了。他们年老以后虽不再上街头玩耍了,但是却带出了高徒杨占魁、杨生茂。

灵武县城沙窝坑(今东门路苑小区)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主人叫杨福,是土生土长的灵武人,专靠打草卖柴为生。杨福每天清晨出去,在薄滩子、教场滩割草打柴,小晌午回来将草卖给喂牲口的一些旅店、大户人家。

杨老汉非常憨厚善良,夏天打草卖柴,冬季到处砍枯柴、拾粪,天天如此,养家度日过光阴。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姑娘。两个儿子在灵武小有名气,老大叫杨占魁,二儿子名杨生茂,从事着宰驴卖肉的行当。杨占魁长得高大魁梧,膀大腰圆,一双豹子眼,黑紫脸膛,走路风风火火,性格非常暴躁,性烈如火,人称“大宰驴子”。杨生茂个子不高,性格平稳,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小宰驴子”。这哥俩非常勤劳,每天天麻麻亮就去城外乡村收买一些病残老驴,宰杀后出卖。有时当地收不到,就到盐池、惠安堡、贺兰、永宁、甘肃环县等地收驴。杨家兄弟从事宰驴一行极能吃苦,所以生意比较兴旺。他们的肉杠子设在县城尹家拐子。由于杨家兄弟的信誉好,一些汉民馆子的掌柜直接到他们家的宰坊去取肉,并成为杨家常年的老主顾。肉卖完后剩下的驴骨架和肠肚,他们仔细刷洗干净,煮熟之后沿街叫卖,有时直接放在尹家拐子郭家饭馆旁摆摊叫卖。

杨福老伴郭凤英是灵武名厨郭创业的女儿。郭凤英卤肉的技艺深得其父郭创业的真传,她卤的驴肉、驴板肠肉味道很不一般。郭凤英之所以卤肉卤得好,除得到郭创业的真传外,还因家中存有个卤肉老汤罐。这罐子用了几十年了,用它盛的汤干净无渣、黑红发亮,罐口打开后,浓郁的酱香味四溢。平时肉卤好后,郭凤英非常细心地将其装入罐中。夏天天气炎热,她生怕汤变味,就把汤倒在锅内用文火仔细地熬开,打去浮沫再装罐放入阴凉处。勤快的郭凤英就是在生意不好时也要将汤细心地熬几遍。郭凤英做的酱驴骨头、酱驴板肠、酱驴肉被人们列为灵武城中的名小吃。这里为什么说到杨福的老伴呢?因为杨福的两个儿子后来成为灵武耍狮子的后起之秀。

他们外出需花钱,练习耍狮子需要吃饱,跌打滚爬需要结实的衣裳。有句话说:一个成功的家庭后面必有一个贤惠的女人。杨家之所以生意景气,日子红火,两个儿子耍狮子出名,离不开郭凤英的辛勤操劳。

由于有了杨福的勤劳、善良,有了郭凤英的治家有方,杨占魁、杨生茂在人格的形成中具备了一些优良的品质。首先是杨占魁的好打抱不平,有两件事至今还流传在灵武民间。有一年马鸿逵部队到处抓兵,到灵武后,将邻家一个姓李的娃娃抓去,李家哭声连天,愁云密布。杨占魁看到李家确实可怜,一咬牙去找到保长,自愿去当壮丁将李家的孩子顶了出来。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不少乡邻,被人们传为佳话。还有一次在县城大街上,暂九师的一位连长走路时和一位农民碰上了。这位连长很生气,在街上当着众人将这位农民打了两耳光,正好被杨占魁看见。杨占魁说了两句公道话,这位连长气坏了,解下腰带就抽打杨占魁。杨占魁身高力大,反手抓住皮带后抡了过去,腰带上的铜扣子把这位连长的额头打了个口子,血流了出来。这在当时是闯了大祸,杨占魁被闻讯赶来的暂九师几个兵五花大绑抓到了营部。营长是甘肃河州人,问清楚了情况后,让医官给连长包扎头部的伤,同时也很佩服杨占魁打抱不平、见义勇为的性格和胆识,不仅没有为难杨占魁,反而还给杨占魁松绑,好言相抚了他几句,放杨占魁回家。那位挨了打的连长反过来被狠狠地训斥了一番。因为这两件事,灵武城中好多人都说杨占魁是条汉子。

杨生茂个子不大,是杨占魁的同胞兄弟,解放前在马鸿逵部当兵,解放后在生产队当饲养员。他性格较内向,当兵前也从事着宰驴卖肉的行当。他一辈子没有别的嗜好,就是特别喜欢社火、耍狮子。

这杨家弟兄都好玩社火,尤其醉心于舞狮子。他们知道新华桥“大没耳子”、“小没耳子”的技术精、水平高,就不辞辛苦地一趟一趟到新华桥去请教,认真学习耍社火、耍狮子的绝技。他们弟兄俩有灵气又专心致志,几年过去,练就了高超的耍狮子的技艺。两个“没耳子”师傅过世后,杨家弟兄就以耍狮子称雄于灵武了。

杨家弟兄耍狮子汲取了师傅们的经验和教训。他们和农民周生林、卖烧纸的唐强、锥鞋的王贵、街上小贩贺旗、农民邓步舟组成一个狮子队,加上木匠陈万福的旱船、铁匠李天明的傻小子、小贩赵生富的老渔公、周成仁的傻老婆子、张耀庭的榔头车子,形成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很受百姓欢迎的演出阵容。

每年过春节前,杨家弟兄和这些搭档们就开始排练。数九寒天,他们聚集在沙窝坑的场地或是东门任太武的后院开始排练。搭档们肚子饿了,杨占魁将他们领到家中,把家中准备过春节烙的馍馍和熟驴肉、酱骨头拿给他们吃。由于是民间自发的活动,真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找剪子做服装的、修理耍狮子的高台及木凳的、练习狮子登山的……把杨福老汉家的破土墙蹬倒,破桌子踩得裂成两半,凳子整得缺胳膊掉腿。有时练累了,晚上都不回家,七八个小伙子横七竖八睡在一盘大炕上,把杨福家搅得乱七八糟。杨福只是憨笑不作声,他的老伴郭凤英嘴里虽然絮絮叨叨地骂,但心里知道两个儿子爱好耍狮子是干正经事,嘴里骂着,手里还不停地给儿子的这些朋友们烧水喝、找东西吃。有了父母的支持,有了师傅的指导,杨占魁、杨生茂哥俩的舞狮子鼓上了劲。他们深知勤能补拙,所以在排练中狠下苦功,有时一个动作不知反复练习多少遍。如狮子登山,过去师傅教的是每次狮子头先上,后来他们感觉到这个动作很陈旧,就改用狮子大摆尾,即把尾巴先甩上去。这个动作难度较大,表演的两个人要协调,掌握不好就会碰到桌子上。为了早日掌握这个动作,他们哥俩不知练了多少回,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经过反复排练,他们终于掌握了这个难度大的技艺。

经过数年的苦练,杨家弟兄耍狮子形成了干净利落、凶猛大方的特点。

每次表演时,狮子队在铿锵有力的鼓点中出场。首先是“拜四方”。狮子在奔跑中圈出一块场地,为下一步表演打好基础。接下来锣鼓喧天,狮群齐舞,喜庆新年。在空场地,群狮摇头摆尾,欢舞跳跃,呈现出狮子和人和谐相处的气氛。然后狮群嬉戏,各显其能,“滚绣球”、“钻铁圈”、“跳高凳”、“地上翻滚”、“叼绣球”、“躲单刀”、“踢三角棍”……通过一些技艺和表现形式,活灵活现地表现出狮子威猛、可爱、憨厚的姿态。杨家弟兄的拿手好戏是“狮子上山”。在表演“狮子上山”时,将几张八仙桌叠在一起,高达8米,狮子在高空中的桌子上做出一个个惊险动作。那时没有什么保险设备,杨占魁、杨生茂哥俩全凭着胆量和平时苦练的功夫进行表演。解放后,人民当家做主,杨家弟兄的才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政府的领导都支持他们,并提供一些条件让他们排练、表演,所以那几年的社火耍出了水平。每年春节杨家弟兄除了在灵武表演外,还应邀到永宁县等地表演。永宁县看过灵武杨家弟兄表演的老百姓,对他们耍狮子的水平和特技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常年泡在庄稼地,面靠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竟能表演出这等绝活,确实令人敬佩。

上世纪40年代前,灵武种大烟的烟农很多,抽大烟的人也不少。由于交友不慎,杨占魁不知什么时候有了这种嗜好。1953年春节的大年初一,老百姓看社火,但狮子耍不起来,因为杨占魁这时正在戒烟所戒烟,一些爱好社火的老百姓去区政府请求,要求保出杨占魁,让他给老百姓表演一场舞狮子。政府领导也理解老百姓的心思,找了有关部门将杨占魁保了出来。

杨占魁为答谢乡亲们的深情厚谊,抖擞精神,在老政府门前(今市公安局处)精心地表演。虽进了戒烟所,很久时间未练,但他一听锣鼓声便振奋起来,拿出了看家本领表演“狮子上山”,多年练就的基本功丝毫不减当年。当上到8米高的桌子上时,他舞狮头,其弟杨生茂摇狮尾,抖、扑、跃、跳、剪、立、卧,将狮子的勇猛威风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围观群众的叫好声、掌声不断。观看耍社火的民政部门的一位负责人感叹地说:“真想不到这个黑汉子竟有这样的本事。”

杨占魁属蛇,1956年7月因患肝硬化去世,享年58岁。杨生茂1968年因患胃病去世,享年57岁。

杨家弟兄死后,从小耳濡目染父辈表演艺术的杨占魁的儿子杨明、杨才,不辜负乡亲们的厚望,又继承了父业。当年杨占魁耍狮子时,杨明、杨才还是个娃娃。由于受家族耍狮子氛围的影响,他们从小就爱上了这一行。每年春节耍社火时,他们哥俩扮成大头娃娃在秧歌队里穿行。一些长辈也非常喜欢他们,经常给他们讲一些社火中的轶事及扭秧歌、榔头车子、走旱船中的技巧。特别是耍狮子,杨明弟兄得到了其父的真传。杨明长得和他父亲一样,也是人高马大,黑脸膛。见过杨占魁的人,都说杨明和其父长得一模一样。杨明、杨才生活在新时代,通过现代媒体及电影、电视上的学习,他们的狮子表演既继承了传统的表演方式,又融进了两广、江浙一带舞狮子的技巧,可以说他们的狮子表演代表了灵武目前民间艺术的最高水平。每年春节期间的表演,使杨明弟兄的名气大振。每逢春节,很多单位上门聘请他们去当教练,一些厂矿也慕名来请他们上门指导。青铜峡铝厂连续几年请杨明去当教练,排练狮子队。十几年来,在杨明的精心指导下,培养出很多舞狮子的后起之秀。杨明耍狮子玩社火,已近于痴迷的境界。多年来,他自费花了1万多元置下了整套的舞狮子设施,成为远近闻名的民间艺人。每逢春节,玩社火、舞狮子的一帮人不用吆喝就到了杨明的身边,有打锣的、敲鼓的、提茶倒水的,每天早晚热热闹闹地开始操练,吸引了很多老人、妇女、孩子去观看。

如今杨明已是60多岁的人了,腿脚已不如当年那样灵活,但他还是一心扑在社火上。2000年春节,杨明领着狮子队到市政府门口拜年时,市委书记王学文亲自将500元奖金奖给杨明,并高度赞扬他献身民间艺术的精神。杨明非常激动地说:“杨家狮子被领导赞誉,老百姓认可,说明杨家狮子耍出了名堂。别看我60多岁了,我还能耍几年。只要老百姓高兴看社火、看耍狮子,我再卖几年老力气。”为了使自己的技艺得到传承,他现在已开始带徒弟。看着这一群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悦耳动听的锣鼓声中,杨明欣慰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