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从来就没有对与错,有的只是输和赢。单纯去强调战争意义,这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
必须要认识到的是,美国民族的观念,经过这次战争的洗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他们的理智、务实的民族性格,也得到了强化。
美利坚民族看到了命运的周转,真正走向了成熟,而非从前的早熟,甚至是早慧。这种成熟,就像是丢不掉的烟,弥漫在这个民族中,永远驱赶不散。理性烙上的印,永远无法抹去。
这个时候的其他民族,大部分还执迷于暴力或权力之中。
【新帝国崛起的曙光】
扩张力是美国民族特有的一种力量——F·特纳如是说。
这种说法,在美国民族的心中已经存在许多年了,这符合他们的世界观。
跟西班牙、荷兰等国势逐渐衰败的国家相比,这个时候的美国人心态,恐怕不仅仅是自豪和骄傲,简直就是“壮怀激烈”。
用传统的思维习惯,是无法解读美国这种法则的,那是一种实力带来的强国心态,而非自吹自擂的大国心态。
在内战50年后,美国的发展已经不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摩天大厦,电气化,钢铁厂,高耸入云的烟囱,汽车,横贯大陆的铁路。
美国的强大,不仅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还体现在像“门户开放”这样的明显包藏祸心的政策上。
这个政策,在那时叫作门户开放,在今天我们只说利益均沾。大家各赚各钱,其立足点主要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提出:不得干涉任何一个依照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的自由贸易。不得干涉别国的既得利益。不论何国货物,进入其他国家势力范围口岸内,一律按协定关税征收关税。
这个政策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美国人真拿列强当傻子吗?
包着天鹅绒的大锤也是大锤。
这个政策长期实行下去,那么最大的受益者将会是美国。这其实是种全新的殖民主义,先在文字游戏上承认各国势力范围,又要各国在其势力范围内开放门户。
这就好像承认这片荒地是别人家的菜园子,但是又要在人家的菜园子里种菜一样。
可是,列强居然都答应了。
1905年,美国将已经成型的“门户开放”政策再次重申,所有列强又均予以认可。
除了狡诈和高明之外,这还是要靠实力说话的——你换个小国来试试?
军事力量的强大是国家强大的象征。美国海军的发展恰是这个论断最好的证明。
美国学者马汉曾经说过:“有制海权的民族才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
对海洋的控制力,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志。几乎每一次海上霸主的兴起,都要经历残酷的大海战。
曾经在1853年叩开日本大门,从而让日本发愤图强的美国海军,在那之后却一直在走下坡路,直到19世纪80年代,美国的工业化已经相当成熟的时候,它海军的实力,也仅居世界第十二位。
这个时候,就连日后沦为列强“美食”的天朝上国——大清,都要比它威风得多,北洋舰队成军之时,镝操合一,万炮齐鸣,在世界上足以排入前八。
在1886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长崎事件”。
事情起源是北洋舰队在日本长崎访问时,北洋水兵与日本警察发生了冲突,水兵吃了亏,被杀被捕者甚众,等回到舰上,所有的军官都恼怒了。他们叫嚣着要求释放被捕士兵并进行赔偿,否则立即断交,以武力解决问题。
在没有收到政府指令的情况下,北洋海军褪掉炮衣,以所有的舰炮对准市区。只待令下,就准备开战。
英德两国出面斡旋。你看这么近的邻居,就不要打了。日本政府在无奈的情况下对受伤的北洋水兵作出了赔偿。
北洋舰队回国之后,举国赞叹——少有的胜利啊——这是些题外话,然而,那个时代美国海军的实力,实在是不敢令人恭维。
等到1907年,才仅仅过去了20年,美国海军竟然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对象同样是日本。
那个时候,日本已经通过黄海东沟大战、威海卫大战,击败了亚洲第一的中国北洋舰队,又在对马海峡,依靠东乡平八郎大将的出色指挥,通过两次大战,将俄罗斯帝国的远东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全数歼灭。
日本人丧失了理智,旋即向美国发起挑衅——日本《每日新闻》言论:“整个世界都知道,装备很差的美国陆军和海军不是我们具有高度战斗力的陆军和海军的对手!”
在太平洋地区,由于日本的不断扩张,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美国在远东的利益,顺便说一句,这可不是门罗当总统的年代了,不再殖民、不干涉,这些说法,早就被美国抛到了脑后。
这个时候,美国的扩张,已经不再需要通过投机、狡诈、虚伪这些东西来掩饰自己的实力上的不足。美国之鹰可以尽情翱翔。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资本主义强国已经转变为帝国主义国家!
美国国内民情激愤,一向高傲的美国人,如果在弱小阶段,还能韬光养晦,以现在的实力,哪里能忍受日本人这样的侮辱。
就算再成熟稳重的狮子,当豺狗不断地在它面前抢食吃的时候,也不会完全没有反应。
于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思考后作出决定:必须给日本人一个下马威看看。
战争,毕竟还是迫不得已的极端行为,而美国公民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理性和务实的民族精神,在这个时候及时地起了作用。
1907年12月16日。
弗吉尼亚州的海军基地,北美第一批居民登陆的地方。
17艘战列舰、7艘驱逐舰拔锚远航,开始了环球航行。这些巨舰,全部被漆成新娘婚纱的白色,在阳光照耀下,编队接受总统的检阅。
一时间礼炮齐鸣!所有的水兵列队舷边,以军礼向总统致敬!这样壮观的景象,这样强大的舰队,在人类的历史上,恐怕只有当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有如此雄壮的军姿。
在经过长达一年的航行后,舰队抵达日本横滨军港。
日本人当即表示,同意在太平洋保持现状,尊重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紧接着,法国、意大利,甚至是海上皇帝英国,都见识到了美国海军的强大力量。
脸上有光的不仅仅是罗斯福总统,还有整个美利坚民族。
白色舰队的远航,是一个国家的行为艺术,更是一个国家的名片。
从这次航行后,美国开始继续它的海洋理论,持续不断地发展海军力量。历史证明,这一点是无比明智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看到,正是凭借着强大的海军,美国才成功地击败日本联合舰队,彻底树立了其海洋霸主的地位。
美利坚民族,在这一阶段,将性格中的强悍、不承认命运、敢于奋斗等方面彻底地展示给了全世界。
美国,这个民族现在真正成长起来了。
【狐狸的狡黠与狮子的凶猛】
正在美国国势日渐强盛的时期,欧战的突然爆发,更给美国本已经欣欣向荣的工业,打了一针营养剂。欧洲国家纷纷送来订单,所订的东西,不是军事产品,就是帮助美国锻炼重工业生产能力的产品。
这正中美国的下怀!
那些大财阀和大集团趁机大力提高生产能力,赚个盆满钵盈!不单是这些人,就连普通工人,都能拿到双薪,这实在让美国人大大地挣了一笔。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订单既有来自英法等协约国集团的,也包括来自德国和奥匈帝国等同盟国集团的,美国跟谁也不翻脸,只要来买我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朋友。
你们打你们的仗,我们赚我们的钱。
但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可不这么想,都开动了自己的宣传机器,对准美国群众一顿狂煽。
干吗?当然是有利可图。
尽管美国参战不一定直接导致某一方的胜利,而且在以前似乎也没有这样的例子。
但是,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一定会打破力量天平的平衡。虽然结果无法预知,但是多个帮手就多些胜算,还不得赶紧拉它入伙?一旦美国民众对打仗忽然热心起来,政府是一定会重视人民意愿的。
美国当然有自己的打算。反正也不在我的地盘上打,只要不惹到我,我是绝对不会拿士兵的生命开玩笑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多国家都立即作出选择,要么站在这一边,要么成为这一边的敌人,但是美国仍然按兵不动,甚至连总统竞选的口号都是“我们要置身于战争之外”。
但是有的时候事情是不会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德国人在战争后期,由于战局上的失利,开始不择手段,他们将公海上的商船击沉,导致美国人的死亡事件接连发生。德国一下子把自己推到了美国民众的对立面上。
随后,无限制潜艇战的进行,让美国人对德国产生了极端的厌恶,这不是大街上的疯狗吗?逮谁咬谁。要是让这样的国家打赢了欧战,早晚有一天它也得打到我的家门口上来。
随着5艘美国商船被德国潜艇击沉,美国人生气了!
为了避免愚人节参战所产生的喜剧效应,1917年4月2号,美国正式向同盟国宣战。
175万美军在几个月内就被运到了法国。
如此强大的运输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决定了这次战争的结局。
在德军发动了等待已久的攻势时,初上战场的美国陆军就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同年11月,百万美军在默兹河-阿尔贡森林区一线的战斗中又发挥了重大作用,将德国人苦心建造的兴登堡防线冲了个支离破碎。
至此,结局已定。
到战争结束前,美国人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理性和睿智。这点集中表现在对德国人民的尊重上,美国在参战之初就阐明了参战的目的。
那就是——战斗的对象不是德国人民,而是他们的独裁政府。
威尔逊总统表明的十四点,也从旁证明了美国人民对和平的认识——宽大持久的和平,才是真正的和平。
尽管威尔逊希望最后缔结的和约能具有和平谈判的性质——他不停地奔走、呼吁。因为他担心战争所掀起的激愤的情绪,会使他所处的盟国提出苛刻的要求。毕竟死了那么多的人,仗不能白打,这一直是胜利者综合征的典型症状。
这一点他猜对了。威尔逊受到劝告,如果他不对盟国提出的要求让步,不满足那些对于领土和赔款的要求,那么他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希望——国际联盟——将不会实现。于是在巴黎和会中,他在另外两巨头的坚持下,把原来所坚持的原则一条一条地放弃了,以实现他的希望。毕竟,国际联盟这种东西,在地球上是前所未有的。
但,他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功。比如:
拒绝把南斯拉夫的阜姆让给意大利。
拒绝法国总理克莱蒙梭提出的使莱茵河地区完全脱离德国的要求。
阻止法国兼并萨尔盆地,同时也拒绝由德国负担全部战争赔偿的建议。
宽容的理想主义吹拂着整个美国大地——却吹不到别的地方,因为其他的民族好像对此并不认同。
富足的物质生活,养成了美国国民平和的心态,但是在寸土寸金的欧洲,好像要保持这种平和,也就只有英国能做到。
这样的观念不能成为主流,那是全世界的悲哀。
在欧战之后,作为战胜国之一的美国,一切似乎都太顺利了,顺利到了竟然没有人感觉到危机正悄然向他们袭来。
——经济危机!
【撒旦到来前夜的歌声】
国际联盟建立之后,美国国内的股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涨势。连一向谨慎行事的政府,都对其前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
一个在菜市场卖土豆的家伙,遇到他以擦皮鞋为生的朋友时,谈论的都是股票的问题。他们是那么地自信,那么地乐观,似乎股市永远也不会跌。所有人都能成为百万或者千万富翁。
不仅在今天,美国在那时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了,世界上的人,纷纷往美国跑,以至于在20年代,美国不得不出台了一项限制移民的政策。在20世纪最初的15年中,移居美国的人数竟然超过1 300万。
在一段时间里,美国国内反对无限制移民的情绪逐渐增高。美国不再认为它有足够的土地供移民定居,因而不愿意接纳大批新的移民。但这并不说明美国丧失了开放精神,变成了吝啬鬼。
这只是为了避免更多的社会性问题的发生,给已经在这里生根的人民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毕竟有限的社会和自然资源,不可能提供给无限的人。
这种情绪表现在一系列的措施上,最终导致出台了1924年的《移民配额法》和1929年的一项法令。这些法律限定美国每年接收的移民人数为15万,美国根据1920年美国已有的各民族人口的比例,把限额平均分配给各国。
这样,移民一事就具有选择性了,因为当时的移民大多数来自东欧、南欧,而不是北欧和西欧等发达国家。这项措施的通过大大减少了移民的人数,终止了世界历史上的一次人口大迁移。这次大迁移已经历时三个世纪了。
在柯立芝总统时代,这种繁荣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
美国人大概不会想到,撒旦到来的前夜往往有夜莺在歌唱,暴风雨到来前都是宁静异常的。
上帝似乎有意要中止这部长篇传奇。
在1929年美国股市一路暴跌后,美国政府没能及时作出宏观调控,反而作出乐观的预测,美国政府大概没有想到,在其经济体系内部,有着许多相互关联的东西。股票证券价格的迅速下跌直接影响到银行和金融机构,它们中的许多被拖累倒闭。而这种金融危机的大爆发,又无可避免地影响到各行各业,使它们的销售、生产和雇佣俱告削减。
到了1930年,美国已陷于了全面的经济大萧条之中。银行倒闭,倒掉的是千百万投资者和储蓄者一生的积蓄。商店关门,工厂倒闭,这种萧条情况为美国建国以来前所未有。
除了这些,千百万失业者在街头徘徊,求职无望。很多机构拒绝给予这些人任何工作机会。据说,连纽约百货大楼开电梯的家伙,都有博士学位。在招聘的地方,闻讯赶到的数千人排成了长队,共同竞争一个岗位,后面的人用手抱住前面人的腰,环环相扣,一起大声喊着“快!快!”这样做的目的是扰乱正在面试的人。不过很多人好像连招聘者的面都没有见到,招聘就结束了。
美国人作出了反应,从最初的慌乱中清醒了过来。在探究经济萧条的原因时,他们终于看出那些隐伏在20年代表面繁荣下的不良趋势。
问题的核心是美国的生产力和美国人民的消费能力相差十分悬殊。战时与战后生产技术的大改革使美国的工业产量大大增加,而美国的工人、农场主的购买力还没有那么强大,无法消化这么多的工业产品。而大资本家和中产阶级存款的增加远远超过了正常投资所能容纳的程度,于是这些流动资产终于流向证券市场和不动产方面,被用于疯狂的投机行为,甚至可以把它叫作赌博。
因此,证券市场的崩溃只不过是好些爆炸中的第一个,在爆炸声中,脆弱的投机组织瓦解了,美国人们的迷梦也被惊醒了。
牛奶在密西西比河里流淌,谷物在德州的仓库里发霉。新泽西的牛羊被成批杀掉后火化,不是得了疯牛病,而是实在卖不出去。但是纽约和底特律的工人,却正在为一块面包而发愁。
苦难的时代呼唤救世主!美国人民需要一个蜘蛛侠一样的英雄来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
富兰克林·罗斯福!
听听这名字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他能击败胡佛。在独立战争时期的本杰明·富兰克林,给了美国人“避雷针”,让美利坚民族更加坚信民主,永避专制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