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国秘史
13912700000067

第67章 美国——天幕中最璀璨的新星(5)

西奥多·罗斯福,让美国从一个一流的资本主义强国,一下跃升为顶级的大国。

现在该轮到这位身残志坚的总统先生了。

【智慧时代的拯救者】

罗斯福总统清楚地认识到,民主已在其他几个大国中消失,原因不是这些国家的人民抗拒民主,而是政府的无能,没有发挥其职能作用。

人民是这种政府的受害者,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他们食不果腹,如果要用自由换取食物,他们肯定愿意这样做,德国纳粹党能取得政权,靠的就是这个。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在美国发生,为了让自由之花在美国长存,想要守住自由的第一道防线,那就要保障经济安全。

新政使公民很快重新关心政府事务,这正是新总统最高明的地方。罗斯福把每个人都拉入了跑在国家复兴轨道上的快车中,如果说从前的美国经济在超车道上行使,那么现在,罗斯福把这辆快车重新驶入了行车道。

绝对不能再放任了,自由主义绝对不是这么个搞法,不然要政府还有什么用?

不是都失业了吗?修水库去,修高速公路去。

不是银行亏损得要倒闭了吗?择其善者扶持之,其不善者关闭之。我们政府出钱帮“善者”恢复信用。

农产品卖不掉没关系,只管种,政府出钱收购。没钱种,我们提供贷款。

退休的老人没钱养,国家养!社会保险的概念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

尽管有那么多的反对者坚定地对罗斯福和他的政府提出批评,但这个干瘦的老头仍然坚持着他的做法。现在看起来,正是因为他的坚持,才让美国重新焕发了生机。如果不是后来的国际形势不断恶化,以致让他在针对国内计划时受到了影响,那么美国会比现在更发达。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批评,说罗斯福的新政并没解决根本问题,政府职能的扩大,损害了自由——这种责难不仅毫无道理,而且近乎无聊。罗斯福得到尊重,除了那些人所共知的功绩外,还有很多原因。

他是一个朴实认真的领导人,这一点被很多人认同,这一点非一般人能做到。朴实认真,除了可以被理解为罗斯福的工作作风外,还可以被理解为他对民族的真诚。

他对国家机器有很强的驾驭能力,这个也被很多人认可。

最重要的是他对民主、自由的理解,作为一种独立的思想,民主和中央集权之间有着太多说不清楚的东西,民主、自由当然是民族进步的标志,也是民族达到一个高境界的象征,但有的时候,没有权利保障的民主,是不能长久的。像他拒绝承认日本人建立的“满洲国”,就是很好的例子。它不是在用政府的力量保护人民,因为它根本就不代表满洲人民的权利。

罗斯福,努力了,而且做得很好。

也许是英国和美国的发展刺激了德国和日本。但是,如果那个时候的德、日,能够看清自己的位置,在心态上向美国看齐,那么战争,这种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

可惜他们弄不懂这个道理。

从30年代开始,德日两国就陆续走向了极权主义的道路。尤其是意大利,更是早在20年代,政权就被法西斯所窃取。

日本首先采取行动。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打败了中国军队。一年后,日本建立了“满洲国”。意大利则在非洲进行领土扩张,并于1935至1936年征服了埃塞俄比亚。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组织了国社党,并夺取了政权,他进而重占莱茵河地区,并开始大规模地重整军备。

当极权主义的真面目日渐显露,德、意、日三国继续侵略的时候,美国人由担忧转为愤怒。

1938年,希特勒把奥地利并入德国之后,又要求得到捷克的苏台德区,欧洲大战已成一触即发之势。

尽管如此,美国人仍然保持着冷静的头脑。甚至在长江中,日本击沉了美国军舰“班乃号”,美国人都忍了下来。

在把打落了的牙齿吞到肚子里后,美国只是宣布:任何交战国不能指望得到他们的援助。

1935年至1937年间陆续制定的各项中立法案,禁止美国和任何交战国进行贸易,或向其发放贷款。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惜任何代价,避免使美国卷入一场非美洲的战争。

有人把这样的政策称之为绥靖,但这却是一种理智的表现。好事万物皆出于我,坏事一毫于我何有哉——这样的态度是对民族的负责,总不能因为欧洲几个小国的领土,就把全美近亿的人民拖入战争的泥潭。那朵由理性浇灌出的绥靖之花,在美国大地开放正盛。

但是,沉静之时酝酿着的是爆发。

比之于思考,行动所带来的后果是不可更改的,这是美国人所担忧的事情。

站在民族命运的十字路口,美国,这一次将如何选择?

【让他们回到石器时代】

从1939年起,希特勒对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接连发动闪电战,德军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个时候美国人的态度逐渐转硬。虽然美国人起先是想置身于欧洲战争之外,但是事态的发展终于使他们确信,那些威胁着欧洲安全力量的结合也威胁着美国的安全。

美国先是修改了中立法案,开始大量地向同盟国出售武器等军用物资,随后又开始对德、意、日三国禁运。当英国遭受轰炸后,美国人有些坐不住了,毕竟是同文同种,民族认同感还是有一些的。

美国人仍在观察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德国在横扫了半个欧洲之后开始对苏联下手,这可是有互不侵犯条约的协议双方啊。真是不可理喻,对于他们的保证谁还能相信呢?

1940年,日本似有南下夺取英属马来西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趋势。这个地区一直和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41年7月,维希政府同意日本占领印度支那的剩余地盘后,美国随即冻结了日本人在美的资产。

紧接着,德、意的东方盟友日本,在战略选择上与它们一模一样:向全世界宣战。

珍珠港成了火海。

随着渊田中佐的“虎!虎!虎!”传到山本大将的耳朵里;随着日本水兵的欢呼声在“赤城号”航母的甲板上响起;随着美国人引以为傲的战列舰一艘艘相继沉没,四千五百多名士兵长眠海底,美国人暴怒了,而且是前所未有的暴怒!

敌人太狡猾了,居然可以毫无顾忌地撒出弥天大谎,而与此同时,美国人在行动上却坚守道德的高标准!

美国国务卿赫尔是一位谦和善良的绅士,在面对袭击一个小时后才来递交最后通牒的日本大使时,气愤地吼道:“在我50年的公职生涯中,我从来没见过这样厚颜无耻的文件!”日本大使还想说话,赫尔直接挥手要他们滚蛋。

日本——这个无耻到了极点的国家,必须要为它的无耻付出代价——准备挨炸吧,准备回到石器时代吧!

1942年夏,美军在中途岛之战中,大败日本联合舰队。从此,日本开始走下坡路。

1943年,美军解放意大利。

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美军,27年后重返铁血欧罗巴,依然势不可挡。

1945年,硫磺岛战役,美军将日军的抵抗彻底粉碎。但他们却惊奇地发现,日本人那种认输却不认错的性格,可能会导致日本在本土坚决抵抗。

1945年,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两朵蘑菇云在广岛、长崎升起了,两座城市被夷为平地。原子能的第一次使用,不是为了发电,而是为了屠戮。这被许多人诟病,可是如果不投掷原子弹,那么将有更多的人——包括美国人和日本人——会在战争中死去。也就是说,如果美军大规模进攻日本本土,那么双方死亡的人数,很可能在百万以上。

也只有这种极端的手段,才能让一个蛮横的民族清醒过来——现在经常有人指责美国拒绝销毁核武器,殊不知早在1949年6月,美国驻联合国代表伯纳德·巴鲁克就向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提出建议,禁止使用原子武器,对一切原子能材料实行国际管制。

这距美国发明核武器,还不到两年的时间。

可是这个目标的实现还需时日——尽管更多的民族都能够表现得更理性,但是这个过程仍然在行进之中。

如果“理性”的民族过早地放弃了保护自己的能力,那么这不仅是对自己极端不负责任,也是对整个世界极端不负责任。所以,我们就得到了这样的一个现实:

美国的优势和大国地位,在这个时候已经不表现在天然资源的丰富,也不表现在经济规模的宏大,甚至不需要表现在政治影响的广泛,即所谓的强权政治。它最为隐秘和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就是文化上的扩张和渗透。正是依靠这些,欧洲才有了今天的景象。

【理性的漫漫征途】

战后,随着联合国的建立,世界上终于出现了一个能够致力于推行民主与和平的机构。在这里,美国作了巨大的努力,它是一战后国际联盟梦想的延续。可是,由于那个时候,美国的国际地位还没有如此之高,实力也没有那么强大,许多国家仍然各怀鬼胎,国际联盟也就没有发挥出美国所期望的作用。

现在,这个机会来了,一切国际间的分歧都可以进行和平讨论。武力,不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手段。

战后的欧洲,满目疮痍,无数的文化古迹成为了废墟,连有“欧洲工厂”之称的德国,生产力都倒退了几十年,工厂、矿山、学校在战争中消失。

当许多的新国家在那些地区出现时,饱受战争蹂躏的欧洲国家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