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数节]是数也,造化之全功,无不该之矣。一、三、五、七、九,皆奇数而属天,天数五也。二、四、六、八、十,皆偶数而属地,地数五也。五数在图,各有定位,一与二,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九与十,奇先偶后,其序不紊,比类而自相得,若有分焉。以秩之如兄弟之不乖也。相得之中,自然配合,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一奇一偶为倡为和,而两相合,若有情焉,以配之,如夫妇之不离也。积天数而计之,一与九为十,三与七为十,加一个五,是二十五也。积地数而计之,二与八为十,四与六为十,加一个十,是三十也。合天地之数,积之五十有五,而相得有合之数,尽此矣。所以成变化不离乎此,所以行鬼神亦不离乎此。盖一、三、五,以生水、木、土,而六、八、十成之,变始于天者,化成于地,二、四生火与金,七、九成之,化始于地,变终于天,莫非此数以成之,且一、二、三、四、五为生数,是变化之生,神之来而伸也。六、七、八、九、十为成数,是变化之成,鬼之往而屈也。然始生则来而伸,既生则往而屈,既成虽往而屈,方成则来而伸,莫非此数,有以行之矣。图数妙功用之神,又如此。
《蒙引》相得有合,正是成变化而行鬼神处,盖上一截意都尽了,下一截只是积而计之,又着此一句,以见造化,皆不外是耳。此处变属阳,化属阴,与化而裁之谓变之变化不同。此五行以万物之生成者言,以微著为渐,水质微,故居先,火渐著,故次水,木则著而实,金则实而固矣。土则以全体言,故居中。《存疑》天数二句,是据大概而计之,天数二十有五,三句是积全数而计之,鬼神即在变化生成上。此五行与太极阳变阴合之五行不同。《太极图》说造化初生之五行,此就万物之生成言,五行之生成实相接连,只在一时,固无天一生水,又间五位待地六,然后成之之理,以其相配而数之,则一变六化云云,一生一成,恰同一位,实天地所生之自然,所以为造化之妙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大衍之数五十,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至用以筮,则又止用四十有九。盖皆出于理势之自然,而非人之知力所能损益也。两谓天地也,挂悬其一于左手小指之间也。三,三才也,揲间而数之也。奇,所揲四数之余也。扐,勒于左手中三指之两间也。闰,积月之余日而成月者也。五岁之间再积日而再成月,故五岁之中凡有再闰,然后别起积分,如一挂之后,左右各一揲而一扐,故五者之中凡有再扐,然后别起一挂也。
[大衍节]河图奇偶之数,具造化之功用,实即蓍策之出来,彼河图中宫有天五地十之数。天五,五个一也,数始于一而终于十,则此五个一,自含五个十之数。圣人制而衍之,谓五行生数,有衍母之义。十乃成数,有衍子之义。举此母数之一,衍之以极于子数曰小衍,则为一其十,惟尽此母数之五,皆衍之以极于子数曰大衍,则五其十,此蓍策之数亦以五十为度也。然蓍数之原,固起于河图,而揲蓍之法则象于造化及用蓍以揲,若五十全用体力而变不行,故虚其一置之不用,止用四十有九,信手中分为二大刻,左象天以位乎上,右象地以位乎下,所以象两仪也。以右手取右大刻之一策挂于左手小指间,所以象人而参三才也。次以左右两手之策,各四数而揲之,所以象岁之有四时也,终取两手所揲之余策,扐于中三指之两间,是归奇于扐以成变,犹积气盈朔虚以成闰也。若扐必以再者,彼一岁之中气,盈有六日,朔虚有六日,积三岁多三十六日,以三十日为一闰,尚多六日,必至五岁又多二十四日,合之再为一闰,则前之日无余,然后另起积分以为后闰之始,故蓍之揲也,挂一之后,既揲左而扐左,又必揲右而扐右,则无余策,然后别起一挂,以为后揲之始,正象历法之再闰也,筮法之有准于造化也如此。
《大全》朱子曰河图五十五是天地自然之数,大衍五十是圣人法这河图里面取那天五地十衍出这个数,大概河图是自然的,大衍是用以揲蓍求卦的。问大衍之义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虚其中金木水火土五数,便是五十。又虚天一,故用四十有九。此一说。三天两地,便是虚去天一之数,只用天三地二,每位各衍之为十,又五为生数之极,十为成数之极,以五乘十,以十乘五,亦为五十。此又一说。又数始于一,成于五,小衍之成十,大衍之成五十。此又一说。某谓:此说却分晓。蔡西山曰:五岁再闰者,一变之中自有五节,挂为一节,揲左为二节,归左奇于扐为三节,揲有为四节。归右奇于扐为五节,一节象一岁,三节一归奇象三岁,一闰五节再归奇象五岁。再闰再扐而后卦者,再扐之后,复以所余之策合而为一,为第二变,再分再挂再揲也。独言挂一,明第二变不可不挂也。《存疑》上言河图之数正为《易》数。张本故此承言,大衍之数,盖《易》之用也。以分而为二,以象两仪观之,则四十九策未用之先,太极浑沦,阴阳未判之象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凡此策数生于四象,盖河图四面,太阳居一而连九,少阴居二而连八,少阳居三而连七,太阴居四而连六,揲蓍之法则通计。三变之余,去其初挂之一,凡四为奇,凡八为偶,奇圆围三,偶方围四,三用其全,四用其半,积而数之,则为六、七、八、九,而第三变揲数策数亦皆符会。盖余三奇则九,而其揲亦九,策亦四九三十六,是为居一之太阳。余二奇一偶则八,而其揲亦八,策亦四八三十二,是为居二之少阴。二偶一奇则七,而其揲亦七,策亦四七二十八,是为居三之少阳。三偶则六,而其揲亦六,策亦四六二十四,是为居四之老阴,是其变化往来进退离合之妙,皆出自然,非人之所能为也。少阴退而未极乎虚,少阳进而未极乎盈,故此独以老阳老阴计,乾坤六爻之策数,余可推而知也。期周一岁也,凡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此特举成数而概言之耳。
[乾之节]揲蓍之法得于河图之中宫,而过揲之策,得于河图四象之数。兹以所用之九、六言之,彼太阳居一连九,则阳数九也。太阴居四而连六,则阴数六也。揲蓍三变之末,凡四为奇,余三奇则九,为老阳之爻,一爻过揲之策,有三十六,总乾六爻计之;共二百一十六焉。凡八为偶,余三偶则六,为老阴之爻,一爻过揲之策有二十四,总坤六爻计之,其百四十有四焉。即乾之盈合坤之缩,凡三百有六十,而不足以当期之日乎!虽气盈朔虚,亦有不齐,而三百六十,其成数也。是数有以体天地之撰矣。
《大全》朱子曰:揲蓍之法,凡三揲挂扐通十三策,而见存三十六策,则为老阳。三揲挂扐通十七策,而见存三十二策,则为少阴。三揲挂扐通二十一策,而见存二十八策,则为少阳。三揲挂扐通二十五策,而见存二十四策,则为老阴。大传耑以六爻乘二老而言,故曰乾之策、坤之策云云,其实六爻之为阴阳者,老少错杂,乾未必皆老阳,坤未必皆老阴。六子诸卦阴阳亦互为老少焉。若乾坤之爻,而皆得于少阳少阴也。则乾之策六。其二十八为百六十八。坤之策六,其三十二为百九十二,其合亦为三百六十,不可易也。先子曰:所谓乾坤二篇之策,正以挂扐之外,见存蓍数为言耳。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二篇为上下经,凡阳爻百九十二,得六千九百一十二策,阴爻百九十二,得四千六百八策,合之得此数。
[二篇节]不特乾坤二卦当然,通二篇过揲之策,阳爻百九十二,均之乾也,共得六千九百一十二策,阴爻百九十二,均之坤也,共得四千六百八策,总得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策,而不足以当万物之数乎?虽有形生气化之殊,而计之以万者,乃其常数也。是数有以类万物之情矣。
《大全》朱子曰:二篇之策,当万物之数,亦是取象之词,不是万物恰有此数。《蒙引》乾坤之策以老阳老阴之数计之,承此而言,二篇之策云云,皆老数也。万物之数至多,而二篇之策亦多之至也,故以为当万物之数。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四营谓分二挂一揲四归奇也。易,变易也,谓一变也。二变成爻,十八变则成六爻也。
[是故节]蓍既揲而卦可求矣。是故求卦始于一变之易,方其揲时,必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凡四经营,度斯以多寡为奇偶,或五或四而成一易之奇,或九或八而成一易之偶。易自此成焉。由此一变积之,三变乃成爻也,又必积之七十二营,为十有八变,然后内外以备,贞悔以全,而卦于是乎成矣。
《大全》朱子曰:易字只是个变字,四度经营,方成一变。
八卦而小成。
谓九变而成三画,得内卦也。
[八卦节]然此所成者,六十四卦,乃易之大成也。盖成卦必始于小成,方其一变以至九变,或奇奇而奇,乾也。一奇二偶为《震》、《坎》、《艮》。偶偶而偶,坤也。一偶二奇为《巽》、《离》、《兑》。八卦中于是成一卦,小成得卦之内体,大成不过自此而重加耳。
《蒙引》上文四营成易,以一变者言也。遂乘势说到十有八变而成卦,中间有内体之卦一节,未及发,故翻足以此句。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谓已成六爻,而视其爻之变与不变,以为动静,则一卦可变而为六十四卦,以定吉凶,凡四千九十六卦也。
[引而节]六爻既成,斯老少形而动静异。于是因画之老以为变,因爻之变以为动,由是引而伸之,视其爻之变与不变,以为动静,则一卦可变为六十四卦,一卦既变,诸卦可类而推,于是凡画之老者,皆变。凡爻之变者,皆动,触其类而长之,则六十四卦。每卦皆可变为六十四卦,则蓍得以善圆神之用,爻得以用易贡之宜,变而至是,不可复加矣。天下之能事毕矣。
《蒙引》、《启蒙》云:天下之事,其吉凶悔吝,皆不越乎此。见得天下之能事毕,则下文显道神德行一节之意,似为未稳。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道因辞显,行以数神。酬酢谓应对,祐神谓助神化之功。
[显道节]蓍卦有以毕天下之能事,其功用为何如哉?彼易中所具吉凶之理,为道当夫十有八变之后,引伸触类之余,吉凶之理昭然于卦爻之词。道因词而显也。民生趋避之行,为德行,当夫十有八变之后,引伸触类之余,而趋避之准,民皆鼓舞而忘倦,德行以数而神也。蓍卦有以显道神德行如此,是故人有疑而莫断,则明有以酬酢乎?人而启人之疑,神之幽,而不能告人,则幽有以祐乎神,而言神之所不能言有矣。其诚合微显而无间者乎?
《蒙引》道即理,凡易词所发明者,皆是。德行,指事为之迹言。此以微显相对说。至微者,理,而《易》词有以显之,犹所谓阐幽也。至著者事,而《易》有数以神之,犹所谓微显也。酬酢祐神,通承显道神德行言。《存疑》神德行后章,变而通亡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即是此意。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变化之道,即上文数法是也。皆非人之所能为,故夫子叹之,而门人加“子曰”以别上文也。
右第九章
此章言天地大衍之数,揲蓍求卦之法,然亦略矣。意其详具于太卜筮人之官,而今不可考耳。其可推者,《启蒙》备言之。
[子曰节]合而言之,天地大衍之数,揲蓍求卦之法,皆变化之道也。然数本于天地,而天地无所容其智,法制于圣人,而圣人无所容其才,是变化之道皆神之所为也。数,一气机之迭运,法,一奇偶之积分,然皆出于理势之自然,而无思无为者,若使之然,而实非使之然。虽欲不然,而有不得不然也。知神之所为,此数法之所以为妙乎?由是而因蓍求卦,知其法之衍于河图,即知共数之原于天地,自知数法之出于神而非人之所能为矣。
《蒙引》此神字以变化言,与上二神字不同。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四者皆变化之道,神之所为者也。
[十章全旨]上章自四营成易,至显道以下则词变象占俱已有了。此章归本于圣人以明易道之大,皆圣人之功。首节言易具圣人之道,而有以周人之用,次三节言由易理至精至变而至神,故能周人之用。“夫易圣人”以下,正言《易》为圣人之所作,以见其为圣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