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15日,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先生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上向世界正式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山东淄博被正式确认为世界足球而起源地。
史上第一份首发名单
南宋《武林旧事》曾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竞赛时两队的名单与位置:“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这恐怕称得上是历史上第一份足球“首发名单”了吧。
世界上最早的俱乐部
为方便蹴鞠比赛的组织和进行,增强踢球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在南宋时期,宋代的踢球艺人曾组织了自己的蹴鞠团队,取名为“齐云社”,也被称为“圆社”。“齐云社”是当时专门的蹴鞠组织,统一负责蹴鞠的赛事组织及宣传推广活动。这一组织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情况与现今的足球俱乐部性质相似;我们甚至可以说,它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
6马背上练就技艺--马球
纯粹的帝王游戏
说起POLO衫,喜欢带领T恤的人可能没有人不知道,但POLO最初是做什么的呢?可能大家并不知道它原本是马球的运动装备。这就有必要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游戏主角--马球了。
马球在历史上的称呼为“击鞠”,是骑在马背上用长柄球槌拍击木球的一种运动。真正要追本溯源,会发现马球居然也被某些人称为舶来品。此种说法认为马球是唐初从波斯(今伊朗)传入的,当时被称为“波罗球”,后来传入蒙古,相沿至今,并成为蒙古族人民深深喜爱的游戏之一。
当然,关于马球还有另外两种起源说法,即来自西藏和黄河流域,他们认为中国古代的击鞠、打或击就属于马球运动。对这三种理论至今没有过定论。而这三种起源学说中,中国占了两种,由此也可见中国和马球的不解之缘。
在中国古代,马球史称“击鞠”、“击球”等,盛行于唐宋元三代,主要流行于军队和宫廷贵族中,是地地道道的帝王游戏,且有史为证。各种文献和文物都有关于中国马球兴盛的记载。
公元3世纪,曹植在他的《名都篇》里写有这样两句诗:“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这个“击鞠”就是前面我们说的那个,它实际上就是对古代马球的一种描写,而且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巧捷惟万端”的熟练程度。
到了唐代,马球运动成了上自“天子”,下至“庶黎”,几乎人人爱好的体育活动,而且还为此设立了专门的马球场。
在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打马球壁画,就是最好的体现马球历史渊源的证据。这幅壁画中人物众多,背景宽阔,参与击球的人有二十多个,皆统一装备为各色窄袖袍,脚登黑靴,头戴幞头,手执偃月形球杖,身骑奔马,做出种种竞争击球的姿势。另外,考古出土的这一时期的马球俑、描绘马球活动的铜镜也是很好的证据,特别是在长安城唐大明宫含光殿发现的记载修建马球场的刻石,证实了当时马球运动的盛况。且据史料记载,唐代的历朝皇帝如中宗、玄宗、穆宗、敬宗、宣宗、僖宗、昭宗等都是马球爱好者,同时也是很好的提倡者和参与者。在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就曾专门颁诏,宣布将马球作为军队训练的必修课之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代风行一时的时候,马球在对外交往中也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为唐朝的对外开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劳。据文献记载,当时的邻国渤海、高丽、日本等都有与唐朝进行马球竞技的描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便桥会盟图》,就有专门描绘唐与突厥两国进行马球比赛的场面。画面以唐太宗李世民与突厥的颉利可汗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于长安城西渭水便桥会盟的事实为背景。画中数名骑士策马持杖正在争击一球,竞争非常激烈。
五代时期,马球继续流行。当时打马球逐渐成为身居深宅大院的宫女们主要的娱乐活动之一。前蜀皇帝王建将成都官府内的旧球场改建成了皇家大马球场。后主王衍为了打马球更方便快捷,专门在宫苑内养了几百匹好马,并为良驹取名为“锦地龙”、“掠地云”、“雪面娘”、“天花落”等雅名。王衍还将大臣、宫女组成男、女马球队,进行男女小组比赛和男女混赛。
北宋时宫廷女子马球这一运动项目更是延续不断。宋徽宗赵佶在位的时候,这位“百艺之王”因为爱好马球,所以积极倡导女子马球比赛,也导致女子马球赛有了惊人的发展。北宋宫廷女子马球队无论在乘骑上、服饰上都变得非常豪华,这时的球场也已铺上了草坪,成了实实在在的绿茵场。因此,要谈到比较早的草地球场,中国恐怕要名列前茅了。
到了宋、辽、金时期,帝王们还将马球运动作为隆重的“军礼”之一,甚至还为此制定了详细的仪式与规则。
公元13世纪的时候,马球开始了异国之旅,很快就传到了印度。英国种植园主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发现了这项运动,并把它带到了英格兰。在阿萨姆邦,马球比赛所用的马是当地的曼尼普尔小型马,有些马仅有十二手宽(一手之宽相当于四英寸)。很快,马球便在英国军队中流行开来。之后随着时代的演变,马球的规则也随之有很大的变化和改进。
现代马球运动在19世纪50年代被英国人从印度带到欧洲,并且重新制定规则和加以完善,很快就从欧洲的宫廷传播到了全世界。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奥运会上,马球比赛从民间运动一跃成了正式比赛项目,截止到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马球比赛一共举办了五次,每次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马球也因此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尽管后来由于二战的爆发,严重挫伤了世界经济,使得马球运动也因此一蹶不振,甚至退出了奥运会,但很多马球爱好者正在积极想办法使之重返奥运会场。
目前全球共有80多个国家设有马球运动,其中阿根廷、英国、美国、巴西、智利是佼佼者,它们每年都会举办马球赛事,很多世界知名品牌都会赞助并投资马球比赛,也会组织选手参赛。而作为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国,英国正在积极斡旋,准备让马球重返奥运会。
马球比赛规则
打马球没有任何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宜,但需要一定的骑术技巧,一般人从不懂到最终能够上场,至少需要三至六年的培训。马球的境界很广,以国际等级区分,从-4至10,共分为15个等级。
马球比赛为两队对抗,每队4个人,1号和2号是前锋,3号和4号是后卫。一般说来,1号就相当于足球比赛中的前锋,是最主要的射门手;2号球员也是前锋,但经常埋伏在对方的禁区,伺机而动,更形象的称呼是影子杀手。比赛对2号前锋的要求是击球要准,主要负责组织进攻,传球给1号射门,当然也可以自己射门;3号球员一般比较强壮,在负责阻碍对方传球的同时还要传球给队友,要求就是攻防兼备,是场上的绝对灵魂人物;4号球员是场上的组织后卫,主要通过用球杆干扰对方球员射门。这只是一些基本的战术与策略,在具体的比赛中任何一个队员的角色都要适时进行替换,以把握战机,射门得分。
比赛是以中线争球开始,然后运动员用球槌击球,每个人在场上不受位置限制。但在争球过程中,对方队员必须与领先抢球队员的跑动方向保持一致,否则就是犯规。比赛过半或每攻进一球(点球除外)后,双方就需交换场地,以确保双方球队在场地、光线和风向上都享有同等的条件。球进入两球门柱之间即得一分。
每场比赛为8小节,每节7分钟。节间休息3分钟,半场间休息5分钟。马球场地长275米,宽140米,相当于7~8个足球场的面积。两端各设一球门,由白线和旗子做标志。门柱高3米,用布包裹,是为了确保比赛安全。两根柱子的间距为7.3米。半场各有罚球线3条,依次为从球门底线到30码(27.43米)、40码(36.58米)、60码(54.86米)处,犯规地点离哪条线最近,就在哪条线上进行罚球。
比赛中,裁判主要依靠运球路线和球员进攻权来进行处罚。运球路线就是指球被击打后的运行轨迹。进攻权则是指击球后的球员有策马接着在运球路线上追逐再次击球的权利。谁最后击球,谁就拥有进攻权。比赛规定对方球员不能在进攻球员前横穿运球路线以干预进攻或者将对方撞离运球路线。但是,在进攻球员没有被阻挡的前提下,并排侧面阻挡或使用球杆干扰是允许的;角度小于45度的冲撞也并不算犯规。冲撞接触点仅限于马的臀部和肩部,球员间的故意碰撞算是违例。球员不能用球杆故意触击另一个球员以及他的马。比赛规定必须右手持球杆。每匹马最多能参加两局比赛。
因为比赛冲撞严重,所以球员必须装备齐全。一般是头戴马球帽,前有护面,防止被球击中头部;腿着皮制护膝,防止横向碰撞时被撞伤;脚蹬棕色皮靴,身穿白色马裤和本队颜色的上衣。
在世界上现存三百多个马种中,按马的性格气质来分,可分为热血马、冷血马和温血马。热血马个个都像热血青年,通常都用作速度赛马;冷血马体型庞大,通常都为工作用马;温血马是热血马和冷血马杂交而成,体型和性格在两者之间,马球运动使用的正是温血马。
比赛对马的身材和年龄不限,但必须需具备良好的速度、耐力和灵活性,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脾气温顺,否则容易在比赛中引发事故。比赛前还要做好严格的保护措施:为马腿缠上马腿绷带,因为那是比赛中最容易被击中的地方;把马尾像编麻花辫那样辫起来,一折为二,并拧起扎紧,否则会影响发挥。对马的训练要求也很严格,几匹马要能并排前行及奔跑训练,不能互相踢打,横排马贴在一起走,能急跑、急停,才能适应赛场上的要求。
奇趣小贴士
马球的有趣传统
马球运动有一个古老又有趣的特别程序--作为一名观众,你有一项义务,那就是踏草皮!当然,要踏的这些草皮是因马的奔驰和急停而掘出来的。当比赛第三巡结束的中场哨声吹响之后,坐在球场四周的球迷们便纷纷走上球场寻找那些翻起的草皮。接着将草皮放回原处,尽情用力踏实草皮,以使球场恢复平整。此刻,整个球场一扫之前比赛的紧张气氛,变得欢声笑语一片。这不禁使人联想到影片《风月俏佳人》中男女主人公携手来到马球场踏草皮时轻松浪漫的情景。
另一道突出的风景在于名媛闺秀们争奇斗妍的华服霓裳、高跟鞋或创意非凡的帽子,它们既夸张又动人,宛如一场顶级时尚秀。在英国,人们非常重视这样传统的“Formal Lo”,伊丽莎白女王曾在比赛时戴的帽子,就可能带动一波新的时尚潮流之战。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师绞尽脑汁,力图创造出更新颖别致的马球装来。
7古代的曲棍球--步打
追寻步打的足迹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男曲首次亮相,向世人展现自己的水平。现代曲棍球运动的强国虽然是澳大利亚、巴基斯坦、英国等英联邦国家,但在中国,曲棍球运动的历史却远比这些国家悠久。
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曲棍球,但是它不叫这个名儿,而被叫做“步打”。步打是一种徒步以杖击球的球类运动,和今天的曲棍球玩法非常相似,后来随着时间的流转,步打最终变成了今天的曲棍球。
步打本身是从马球运动演变发展而来的,除了不骑马,步打和马球的玩法大体相似。考古学家曾在四千多年前的古埃及遗址中,发现了类似曲棍球运动的图案,这可能是最原始的曲棍球运动。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和古埃及、希腊、罗马一样有着灿烂非常的古代体育传统。在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种类齐全的体育活动中,曾经风行一时的体育项目在时间的冲刷下灰飞烟灭,人们只能从残留下来的古籍片断中追溯当年的盛况了。步打就是这样。智慧的中国古人很早就知道并掌握了这项游戏的玩法,这可以从古代的文献记载中找到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