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的图案设计也很讲究,几乎每一个图案都有特别的寓意,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拿麻将中的“花牌”来说,人们一般都以“梅、兰、竹、菊”作为它们的图案。这四种植物被古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们占尽春、夏、秋、冬四季,是古人感物喻志的象征。“梅”象征高洁傲岸,“兰”象征幽雅空灵,“竹”象征虚心有节,“菊”象征冷艳清贞,是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和审美境界的追求。而麻将中“中、发、白”,分别含有“中正”“发达”“纯洁”的意思,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人格和生活的向往。
奇趣小贴士
麻将的一般玩法(以广东麻将为例)
洗牌:将麻将牌全部反扣,也就是让图案朝下。然后,玩家都用双手在桌面上搓牌,使麻将均匀而无序地移动。
码牌:麻将洗匀以后,就要码牌。一般要求每个玩家码36张,牌要上下两张摞成一墩,也就是说每个玩家要码18墩,并把码好的牌连成墙状,横在自己面前。最后的结果就是四玩家码成的四道牌墙首位相接连成一个成正方形。
开牌:码好之后就要准备开牌。这时候庄家要骰子,一般要用到三枚骰子。掷骰子得出的点数总和就是开牌的基数。从庄家开始,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点数,数到基数的位置为开牌的牌墙。在这一面的牌墙上从右向左数到与点数相同的那墩,由庄家开始拿牌,一般要拿两墩。接下来,其他玩家也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拿牌,到每个人拿3次共12张牌的时候,再由庄家跳牌(隔一墩拿上层两张牌),其玩家依次各拿一张。最后的结果是庄家共有14张牌,其玩家各有13张牌。
理牌、审牌、补花:对手上的牌进行分类整理,并按顺序排列整齐。此时,倘若手上有花牌,那就要先由庄家补花,也就是从牌墙的后端拿一张牌。另外三个玩家也依次补花,如果补回来的还是花牌,那就等该轮补花结束之后再补。
行牌:行牌也就是打牌进行过程。首先由庄家打出第一张牌,然后下家适时作出反应,这个过程包括抓牌、出牌、吃牌、碰牌、开杠(明杠、暗杠)、补直至和牌或者黄牌。
5掷彩行棋角胜--六博
六博影迹“追踪”
六博是一种掷彩行棋的游戏,说白了就是谁能掷出好彩头谁就能得胜。说起六博,这名头可就大了,它是现在各种象棋类游戏的老祖宗。但是六博当时并非完全靠智商赢得胜利,更重要的是要运气好,正因为这样,它逐渐成为古代的一种赌博手段。
在秦墓中发现的六博棋局接近方形,长32厘米,宽29厘米,高2厘米,局面刻有阴纹、方框及4个圆点。棋子有12枚,6枚为长方形,另6枚为方形。箸有6根,长约23.5厘米,是用金属粉填充竹管制成的。这副棋局是春秋战国之后比较完整的六博棋。
六博在古代又叫做陆博,大约出现在春秋时期。战国时候,六博已经十分流行。楚国大夫屈原的《楚辞》中记载:“菎蔽象棊,有六簙些。”其中的“六簙”就是“六博”。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在描述战国时代齐国临淄的繁荣情景时,讲到当时许多人“六博蹴鞠”。这些无疑说明了六博在当时的民间已经十分盛行。
秦汉时期是游戏大发展时期,六博沾了大光,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从上层高官显贵到下层的黎民百姓,都为这种靠运气取胜的游戏着迷。玩的人多了,这其中的故事也就多了。例如秦初嫪毐玩六博时口出狂言,落得满门抄斩。随着六博游戏的流行,人们逐渐注意到游戏的胜负主要集中在掷彩这一步骤上。求财的动机加上侥幸的心理,最终将六博的“博”与“赌”结合到了一起。
“赌”化的六博逐渐由娱乐活动变为赌博的手段。特别是进入汉代之后,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以“博戏”为职业的人,被人们称为“博徒”,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赌徒。当时的赌徒与现在的赌徒没什么两样,为了赌博废寝忘食,将大好的青春和事业都白白的荒废掉了。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东汉的“三足鼎立”。另外,进入汉代之后,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六博也走向了世界。
在汉代许多画作和纹饰中,有很多与六博相关的图案。例如《仙人六博》,画中表现的是“仙人六博”的情景。当时的人们都把玩六博看做是神仙般逍遥的生活,这不得不说六博游戏在当时的重大影响。
晋代的时候,六博游戏虽然因为汉代六博的“赌”化而失去大众的喜爱,但还有一部分“粉丝”。传说当时有一个叫许博昌的人,很喜欢六博,专门为六博编制了一套棋术口诀,并且还总结六博的实战经验写出《六博经》。后来,他所编制的六博口诀被京师附近的小孩广为传唱。另外,晋代末期六博“翻过”喜马拉雅山传到了印度。部分人认为,印度的恰图兰卡就是模仿六博创造的。
六博的“赌”化让其失去了大众的喜爱,而这样的结果就是,人们纷纷放弃了这种游戏。在晋代之后,六博在中国的历史上消失。隋唐之后,在国外“流窜”的六博也销声匿迹。
六博引发的“血案”
六博虽然好玩,但也应玩而有“道”。如果无“道”,那势必引发祸乱。下面就是两桩由六博引发的“血案”。
第一桩是周庄王十五年(公元前682年),鲁国大将军南宫长万用“博局”盘砸死了宋阂公。
春秋时代,宋国与鲁国曾经交战,结果宋国大胜,而且还俘虏了鲁国的大将军南宫长万。然而,虽是春秋时代,但地方还是人家周王朝的,所以周天子不能袖手旁观。周天子对宋、鲁两国进行游说,最终让两家修好。而南宫将军也就被送回了鲁国。事情本应告一段落,但事实并非如此。
宋阂公是个大嘴巴,经常拿“败军之将”、“鲁国囚徒”之类的话嘲笑人家南宫将军。一次,宋阂公游玩到蒙泽(今河南商丘县东北)的时候偶遇南宫长万。两人闲来无事,便决定玩玩六博,并约定输了就喝酒。南宫将军没想到阂公对六博很在行,而且他的运气也很好,结果玩了六盘,被罚了六次。南宫将军不服,于是带着醉意要求继续。阂公便讽刺地说:“你都已经是常败将军了,怎么还敢跟我玩!”南宫将军听到这话羞愧难当。
就在这个时候,周王的信使来了,原来周庄王死了,周僖王马上就要即位了。宋阂公听到这个消息后,决定派人去为周庄王吊唁,并给周僖王带去重礼。带着醉意的南宫将军想为宋国充当使臣,没想到却遭到阂公讥笑:“即使宋国没有人了,也不会让一个俘虏去当使臣!”周围的人听到这话,都笑抽了。南宫将军是武将,怎么受得了这样的侮辱。恼羞成怒加上几分醉意,促使他大骂宋阂公。宋阂公也不示弱,拿起身边的铁戟就要刺南宫长万。南宫长万拿起六博棋盘就咋了过去,最终打死了宋阂公。“惨案”的发生使人们不想看到的,但这一事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六博游戏的盛行。
第二桩“血案”就是历史上的著名的“吴楚七国七乱”。
汉朝的吴王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亲侄子。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大封诸侯。刘濞被封为吴王,统治着汉朝东南地区的大块土地。刘濞得了一块好地,后来羽翼逐渐丰满,于是渐渐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汉文帝即位后,刘濞自己不再进京,只是让他的儿子刘贤去进京参拜。刘贤是吴王世子,是将来吴王事业的接班人。汉文帝特别安排太子刘启进行招待。刘启与刘贤相处得很融洽,经常以六博消遣。
一次,两个人又在玩六博,而且还喝着酒。双方都有强大的“后援”,一边是东宫内的侍从,一边是吴世子的老师。几局游戏下来,双方互有输赢。这时候,两个人的酒也喝得不少了,两人都有些醉意了,但都不想结束游戏。不料太子刘启输了一局,还受到了讥讽,感到非常不爽,要求再来一局。偏偏吴世子又争强好胜,不肯见好就收。这一局已经到了胜负关头,谁知微醉的太子不慎,走错了一步。太子看清楚之后便要悔棋,吴世子却不肯相让。两个人便争辩起来。这时候,吴世子的老师帮吴世子说理,还指责太子刘启无理。太子哪里受到过这样的委屈,恼羞成怒,借着酒劲儿将棋盘摔向刘贤。不幸的是,刘贤没躲开,被棋盘砸到了头,当场毙命。
事情发生后,汉明帝狠狠训斥了太子,并下令厚葬吴世子刘贤。吴世子的老师带着灵柩回到了吴地,吴王刘濞悲恨交加。刘濞心存怨恨,对朝廷的使节傲慢无礼,更加紧扩军谋反。汉景帝刘启即位几年之后,刘濞便联合其他六个诸侯国举兵谋反。这就是汉代历史上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
六博要这样“博”
战国时候的六博已经有了完整的结构,六博棋用具包括棋盘、棋子和箸。
六博的棋盘在当时称为“梮”,一般都是木质的,呈方形。棋盘的表面用黑漆或白漆涂抹。在棋盘四周是一个大方框,中间还有一个小方框。小方框的周围布有棋路,当时称为“曲道”,共有十二条。棋盘小方框的四周还有四个圆点。一些人认为六博棋盘很可能模仿了栻盘(古代的天文仪器),因为六博棋明显受到了栻盘关于生死门、相生相克说法的影响。
六博中有十二枚棋子,一般都是用象牙、玉石或金属制作的。十二枚棋子分为两组,有的分为黑、红两组,有的分为黑、白两组。棋子的形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一般同等大小,但是也有一大五小的。每组的六枚棋子中都有一个称为“枭”的棋子,其它的五枚则统称为“散子”。
六博中的箸,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骰子,一般有六根。箸是用半边细竹管制成的,中间填金属粉后再涂上漆料,剖面呈新月形。六博行棋之前,要先投掷六根箸,根据投掷的结果行棋。在投掷时,六根箸根据正反的不同,就可以得到不同数目的筹码。西汉时候的“箸”已经用“茕”代替。“茕”一般是用竹子、木头或者骨头制作的。有些呈正方形,有些则是十八面体。十八面体的茕中的十六面刻有一至十六的数字,还有两个相对的面分别刻有胜负的符号。西汉时候还出现了一种叫做博筹的东西,它是用来计算双方输赢情况的,一般用数量不等的竹片制成。
六博创制的年代久远,它的棋局结构十分复杂,而且行棋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但具体的玩法早已经失传。现在人们只能通过古代人的文字记载来想象六博的玩法。在南北朝的《颜氏家训》中记载:“古为大博则六箸,小博则二茕,今无晓者。比世所行,一茕十二棋,数术浅短,不足可玩。”可见,六博的行棋方法主要有“大博”和“小博”两种。
【大博】
大博的玩法主要盛行在西汉和西汉以前。大博的胜负关键在于杀掉对方的“枭”。《韩非子》中记载“博者贵枭,胜者必杀枭”;《战国策》中记载:“夫枭之所能为者,以散棋佐之,夫一枭不敌五散也明矣!”
对弈时,双方都在各自的棋盘曲道上摆好六枚棋子。六枚棋子中有一个“枭”子,其它的五枚“散”子分别是卢、雉、犊、塞(有二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