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点滴集——发展·项目·改革·文论
14158900000007

第7章 定西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1)

(二00一年八月)

近年来,定西城市经济工作围绕抓城镇改造、抓企业改制、抓环境改善的总体思路,以城镇增容、企业增效、财政增收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重点,加快所有制结构、资本运营结构、产品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调整,城市经济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一是城镇改造有了快速发展。紧紧抓住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加快了各县旧城改造步伐,兴建经济开发区13处,扩建商业一条街68条,新建专业商场和综合市场36个,确定重点建设的小城镇20个,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镇职工年均工资收入4822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15平方米。二是企业改制有了突破性进展。各种改制企业264户,占国有集体企业303户的87%。通过改制,有70%的企业机制转换,活力增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工业产品有50个大类300多个品种,年发展速度保持在12%以上,固定资产总额9.1亿元,工业增加值3.59亿元,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7.5%。三是发展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想方设法加大投资力度,共投入8.6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硬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引进项目163个。引进资金6.5亿元,有4100多名外地客商带资驻定西从事长期经营活动。

定西城市经济工作虽然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同加快西部大开发的要求相比,同周边地区特别是较发达地区相比,同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积极探讨,寻找有力对策,加大力度解决。

一、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的认识不到位

实事求是地讲,定西城市经济发展还不快,其突出表现是城镇化水平低,城区服务功能低下,经济开发区规模不大,招商引资不多;企业经济效益不高,职工收入低;发展环境存在“硬环境软、软环境硬”的现状,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对此,有相当一部分人囿于条条框框的束缚、部门利益的驱动,没有站在经济发展的高度用活、用好、用足政策,仍然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方式管理指导市场经济,用旧标准衡量新发展,致使好多工作“卡壳”,难以协调解决,甚至出现奇谈怪论。一些部门工作人员态度粗暴,办事拖拉,有的甚至巧立名目,敛聚钱财;有的奢侈铺张,挥霍浪费;有的凭借自己的工作权力和旧的条文规定,对改革开放工作中的创造和探索随意干预和指责、阻挠或掣肘。有的企业跳不出旧的思维定式,因循守旧,不是面向市场求生存,而是依赖政策“等、靠、要”,依赖“先天优势”添“活力”:思想解放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发展的意识不浓,开放的力度不大,钻研政策不深,灵活运用不够,采取措施不力,对改革和发展缺乏坚定的信心、坚强的勇气和坚毅的魄力,宣传的氛围和转变观念的力度不强烈。

(二)风险机制不到位

一是法人缺乏主体意识,绝大部分改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法人代表的股金还没有高出一般股东的一倍,经营者的风险意识淡薄。二是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议事规则和有关配套规定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随意性。三是职工缺乏竞争意识,入股改制存在“股均”现象,职工主人翁意识不强。四是有24%的企业改制不完全到位,6%的企业只是翻了牌子,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经营机制没有转换。五是还有8%的企业没有完成改制。

(三)产品结构调整不到位

企业普遍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业比较传统。产品多属“大路货”,形不成规模经济,小批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多,有些是粗加工和初级加工产品,上不了档次,附加值极低;产品老化严重,有些已被市场淘汰,没有竞争能力,没有替代产品,致使设备厂房闲置;产品名牌意识不强,开发研制的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符合“四大支柱”产业的新产品、拳头产品、名牌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立足当地资源创建名牌、扶持名牌、发展名牌产品的规划、措施、办法较少,严重滞后,适应不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地直企业来说,有的没有主导产品,有的产品老化,有的缺少名牌,严重制约了经济效益增长的幅度;就民营企业来说,盲目性最为突出,一些民营企业很少做社会调查,一窝蜂地追逐潮流,结果导致生产经营雷同现象严重,难免步入大轰大嗡、贪图虚名的误区,经营效果不理想。

(四)融资的渠道不到位

目前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就企业自身来说,大部分企业一是资产负债率超过80%,抵抗风险能力低,脆弱性加大,不符合借款资信条件:二是信用等级低,为3B或3B以下,列入严禁贷款范围:三是缺乏抵押品和担保,即使产品有市场、有销路、有效益,也不能及时落实封闭贷款。就银行方面来说。由于投资体制、投资方向的改变,国家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取消了贷款规模,地方银行自求平衡,信贷资金供应不足。据统计,共缺少流动资金5000多万元。由于资金不到位,相当一部分企业无法进行正常生产经营。大部分企业依靠职工入股、募股,自筹资金的能力已基本用尽,吸收社会人股的信誉不高,政府支持无力。招商引资先天条件不足。变通的办法较少,一直很难找到稳定的融资渠道。

(五)配套改革不到位

一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养老保险统筹经费交缴机制不完善,有些企业长期欠缴统筹费,退休职工难能及时拿到工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不能全面启动。二是下岗职工再就业比较困难。有的县对下岗职工只能放任自流,影响企业改制和社会稳定。三是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完善、落实,国有资产营运体制的改革,金融、技术、劳动力、人才、信息等要素市场的培育。土地市场的规范等都比较滞后,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发展。四是职工技术培训投入不足,生产经营者素质低下。

(六)服务措施不到位

由于改革不配套,条块分割,部门利益的驱使,再加上有些部门增加自收自支的人员或机构,以费养人,从而出现“搭车”收费、强行收费、巧立名目收费、增加标准收费,造成企业改制费用过高,费大于税,名目繁多,乱摊派屡禁不止,使之长期得不到彻底纠正。一些收费部门滥支乱用收费资金,把发展资金变成消费资金,不仅造成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更严重的是助长了不正之风、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使一些收费部门、管理执法单位形成与企业、群众的矛盾,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抓好一个前提:转变观念抓调整

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观念问题,包括群众的观念、干部的观念,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观念。定西是欠发达地区,缺少人才和资金,缺乏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需要借助外力发展,需要向区外、省外、境外开放,所有这些,首要的是解放思想,树立全新的开发观。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发展上有所作为:只有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前提,才能统揽全局,抓好城市经济工作。转变观念不能空对空,应该以虚带实。要继续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打破束缚思想观念的精神枷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切从定西的实际出发,排除改革和发展上的各种超越阶段的指责干扰,放活机制,放胆改革,放手开发,放开发展: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标准,着眼发展,集中精力抓效益;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进一步放胆、放心、放手,以更加优惠的吸引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依靠外力促发展。转变观念要具体落实到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上,一是打破所有制界限抓调整,不管国有、私有,只要有利于增加经济总量,就大胆采用。积极支持:二是打破地域抓调整,不管区内、区外,只要能搞活企业,就大胆引进,积极扶持;三是打破行业界限抓调整,不管哪一级、哪一行、哪一条、哪一块所属的企业,只要在定西区域内优势互补、相互融资、组建集团,就要给予政策优惠,积极扶持。坚持“不求所有、只求所在、更求所得”的思路,鼓励首创精神,注重起步效应,可以“先上车。后卖票”,也可“先上马,后规范”;鼓励积极探索,放胆突破,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什么办法都可以试,什么路子都可以闯,什么机制有效益,就建立什么机制。

(二)抓好“两个基础”:深化改革,加强管理

深化改革,要克服“一改就了”、“一股就灵”的思想,要继续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股合制和股份制为首选模式。采取产权出售,参股控股、剥离分立、联合兼并、负债收购、破产重组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集体企业。一是对已完成改制的企业,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机制,规范运行,配套提高,要不断增量扩股,使股权、股额与企业发展和股东分配紧密结合起来;要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将经营者持股额高于普遍职工2~5倍的政策落实到位,对资产量小的企业由经营者控股经营:要逐步实现产权的人格化,根据企业实际,整体将资产增量配股一次落实到职工个人:要逐步实现集体积累由共同所有向按资按股所有的过渡,股权结构由企业内部向社会股份过渡,吸引更多的社会法人或自然人参股、入股、控股,创造条件,把国有小企业交给社会去办,交给能人去办,交给骨干企业去办,交给职工自己去办;要重视研究改制后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规范引导,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公司出资人制度和法人财产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在体制创新和提高竞争力上下工夫。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二次、三次改革,鼓励好的改制企业向“小巨人”企业发展。二是对改制不彻底,改革走了“过场”的企业,重新论证方案,充分发动和依靠职工群众,把各阶段工作做深做细;对还没有改革的企业,要抓紧论证方案,争取一步改制到位并能规范运营;对采取了其他改革形式,而产权还没有动的企业,也就是还没有改制的企业,要积极进行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三是积极鼓励采取产权与经营权变更相结合,租、卖结合,先租后卖,投资建设与经营结合再过渡到转让等多种改制形式,启动活力,提质增效,促进发展。

加强管理,要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学邯钢活动,突出管理观念的更新、管理内容的变化、管理方法的改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监管机制,广泛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建立高效、准确、及时的信息和财务管理系统,改变管理机构庞大、管理人员过多的状况。建立激励约束的有效管理机制,设立贡献奖,对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建立科学合理的用工、分配和用人机制,用工上,坚持“能进能出”的原则,严格实行定员定岗和择优竞争上岗,建立起上岗、待岗、培训、转岗机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妥善地分流企业富余人员,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实现减员增效,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分配上,坚持“能增能减”的原则,严格制定岗位职能、劳动技能、产品质量、实物效益的考核标准,实行技能效益工资,拉开分配档次,形成职工收入能高能低的机制,同时允许职工以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企业分配,对企业经营者逐步实行年薪制,实行期股期权激励制度;用人上,坚持“能上能下”的原则,打破身份、等级、归属等界限,把能人选进领导班子,把业务骨干用到适合岗位上,进一步搞活企业的用人机制,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企业中去,努力培育一批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进一步加大对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职业化经营者的培训和开展以上岗、岗位竞争等多种形式的任职资格培训,不断提高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素质。

(三)抓好“三个增长重点”:城镇化战略、民营经济、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