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邓宝珊将军传奇
14159400000028

第28章 情系塞北(3)

1940年春天,日寇向晋西北发动规模空前的大扫荡。八路军在晋西北的留守机关,准备撤过黄河,返回延安。在这强敌压境的紧迫时刻,蒋介石暗施毒计,不让邓宝珊知道,直接发给高双成一份十万火急的亲译密电。命令高双成速派兵两团,堵死螅蜊峪、宋家川等地沿黄河通往山西的所有渡口,用武力阻止八路军过河。并断然警告:如违抗命令,将停发军饷。

但是,自以为耳目遍地的委员长,却并不十分了解邓宝珊和高双成的关系。当延安获悉此事,派刘绍庭连夜来榆林探询,高双成也只轻轻回答了一句:

“你回去告诉毛先生,我交朋友就要交到底。”

蒋介石见高双成按兵不动,发电又催。邓宝珊微微一笑,让高双成向蒋介石复电云:

“共军在横山以东集结3000余人,企图北犯榆林,打通神府,自顾不暇,无兵抽派……”

蒋介石接电,虚实莫辨。告诉胡宗南,将计就计,以此作为向榆林增兵的借口,准备进一步包围陕甘宁边区。于是,胡宗南电告邓宝珊:

“兄弟新十旅李贵清部,经弟整顿充实,改编为暂十五师,由刘志宏师长率领,如兄需要,请即调榆。”

邓宝珊看见电报,鼻孔里哼了一声,说:“增兵之计。”复电胡宗南:“榆林粮秣困难,维持现有部队尚感不足,如再添一师,势难维持,弟意不调。”将一颗吱吱冒烟的手榴弹,又轻轻给扔了回去。

原来,为了削弱邓宝珊的兵力,李贵清新十旅和鲁大昌一六五师,在奉命开往榆林途中,被蒋介石、胡宗南设置圈套,分化瓦解,以整训为名,进行了彻底改编。不仅李贵清、鲁大昌、蒋云台等主要将领被调离部队,夺去兵权,营级以上军官也全由黄埔系军人换班。现在,把经过大动手术的部队移花接木,调往榆林,胡宗南可谓用心良苦。可惜,在老谋深算的邓宝珊面前,却只能自叹技穷……

3

为了免遭日寇空袭,邓宝珊派人在榆林城东南郊三里多路的金刚寺附近山坡上,挖了五眼窑洞,盖了两排平房,起名为“桃林山庄”,将他的总司令部,从钟楼巷迁移到了这里。山下小河萦绕,山上疏林掩映,春天桃红柳绿,冬日琼玉满枝,听着金刚寺的暮鼓晨钟,在这兵荒马乱之中,倒也别有一番情趣。

1941年6月16日深夜,19岁的随从副官榆林小伙子王焕文,将邓宝珊从梦中唤醒。译电员拿着兰州发来的一个电报,说当天下午日寇空袭兰州,崔锦琴夫人及子女身负重伤,要邓宝珊火速返回。

邓宝珊看完电报,想了想,给驻兰留守处长郝梦九,口述一个复电。要郝梦九负责为崔锦琴夫人和子女求医治疗,说军务在身,国事为重,他暂时还不能返回兰州。

次日天刚透亮,兰州又来一电。两个译电员面面相觑,谁也不忍心去告诉邓宝珊。愣了一阵,两人才硬着头皮,走进了一直亮着灯光的中间那眼窑洞。

这是真的吗?接到第一个电报,再也没有合眼的邓宝珊,一看这第二个电报,耳鼓里一声轰鸣,顿时天旋地转!他咬紧牙关,使尽全身力气,强自克制着自己,身子摇晃了几下,终于没有跌倒,直僵僵坐下来。脊梁骨凉飕飕地直冒冷汗,木然凝视着窑洞窗口透进的一线微光,把电报交给译电员,说了声:“不要向外宣扬!”就再也没有言语……

真的,这是真的!祖国在流血受难,多么巨大的不幸,随时都可能发生——

6月16日下午,风和日丽,崔锦琴从兰州街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归来,叫醒正在午睡的三个孩子:女儿倩倩、儿子允文、允武。吩咐他们擦了把脸,便分头坐下来温读功课。

“妈妈!我的仿格儿写得时间太长了,模糊不清,你给我写个新仿格儿吧。”允文翻开大楷本,轻轻说。

崔锦琴看了看,找出一张结实的纸片,拿小刀裁好,折成二十八个方格儿,想了想,执笔伏案,一笔一画,用劲秀的柳体楷字,给儿子书写了一首唐诗: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写完,崔锦琴看看站在身边的允文说:

“你爸爸很喜欢杜甫的诗,一有闲暇,常常吟咏,我也听会了不少。写这一首,给你做仿格吧。

允文满意地点点头,衬上妈妈写的新仿格练起大楷来。刚写了一半,突然传来防空警报声。母子四人,来不及收拾任何东西,被随从副官杨子实等人匆匆拉上汽车,向城外枣树沟防空洞疾驰而去。

“轰隆——!轰隆——!”

他们刚刚钻进防空洞,大批敌机飞临兰州城上空。一阵天崩地裂的巨响,崔锦琴扑向三个孩子,头顶砂石颓然下塌,就将母子四人推入永远的黑暗之中……

为了减轻前线亲人的悲痛,第一个电报,隐瞒了事实的真相。接到邓宝珊不能返回的复电,人们才向他报告了实情。

他坐着,一动不动、毫无表情地坐着。云水襟怀的将军,仿佛变成了一尊青铜雕塑,不吃,不喝,在窑洞里整整坐了两天。来看望他的人,只在窑洞门口默默流泪,谁也找不到一句适当的话,安慰正在流血的心!

他最亲密的朋友参谋长俞方皋来了。为了不打扰他,把小女儿苹苹留在门口警卫室里,夫妇俩轻手轻脚地走进了窑洞。

“苹苹呢?——苹苹——!”

邓宝珊却突然挣扎着站起,向俞方皋夫妇大声问道。

俞夫人忙回答:“在门口……”

邓宝珊步履艰难地跨出窑洞,拉起那个小女孩的手,朝金刚寺旁的小河边慢慢走去。

快要干涸的河床上,一股浅浅的浊流,迎着烈日的爆烤,在乱石间苟延残喘。贫瘠的沙土里,倔强的刺蒺藜和微贱的蒲公英,却在同命运抗争。邓宝珊弯下高大的身躯,采摘了几朵金灿灿的蒲公英,轻轻插到苹苹头上,用宽厚的手掌温存地摸了摸苹苹的脸蛋儿,悄悄吩咐她去找尾随在后的爸爸妈妈;然后,绕开大路,独自朝榆林城西北的古长城,缓缓走去……

疲惫不堪的太阳,向毛乌素大沙漠中跌落下去。

愁容惨淡的月亮,从古长城的垛口间爬了上来。

青幽幽的夜空中,若续若断,如泣如诉,传来一个少女在唱榆林小调《五哥放羊》的尖细歌声:

正月里来正月正嗯,

正月那个十五挂红灯。

红灯那个挂在大门外哎,

单等我那五哥上工来……

邓宝珊在烽火台下的一个大沙丘上盘膝坐着。从华山玉泉院孙岳说亲,到保定的洞房花烛之夜,到依依难舍的新婚别……一幕一幕,叠映着娇儿爱女的明眸笑靥,在他面前不断闪过。他伸出双手向空中抓去,可什么也没抓着!

警卫们默默地站在沙丘下,谁也不知道怎么办好。

兰州又来电相催,催将军去料理后事。

眼睛哭得红肿的孙白琦,踉踉跄跄爬上沙丘,垂手站在邓宝珊面前,说:

“姨父!兰州又在催您……”

邓宝珊置若罔闻,纹丝未动。

“姨父!您……”

邓宝珊才沉重地抬起头来,长长地吐了口气,说:

“白琦,你,替我去一趟吧。告诉治丧的朋友,尽量节俭,重庆给的那十万元丧葬费,分文别动,捐给孤儿院。墓,就埋在园子的西北角……要哭,你就替我将你姨娘哭上一场……”

孙白琦连忙点头,乘机规劝。招呼警卫将邓宝珊搀下沙丘,硬扶上了吉普车。

但是,失去亲人的巨大哀痛还没有过去,一场仗势欺人的风波却逼上门来。

这天晚上,邓宝珊喝了中药,刚躺下休息。住在桃林山庄后沟的高志清家里的女佣人,慌慌张张找来。说是青云乡乡长高怀亮,带着几个自卫队的兵,以抓烟灯为名,抓了总参议高志清,正在翻箱倒柜,进行搜查……

邓宝珊一听,一脚踢翻眼前的一把椅子,立刻派总部卫队连连长刘兆麟,带一排卫兵,冲进后沟,将高怀亮等人捉来。

平日欺压乡民的高怀亮,双膝跪倒在地,翻着一双死鱼眼睛,看看脸色铁青的邓宝珊,一面磕头如捣蒜般地乞求饶命,一面搬出他的主子来护身:

“总……总司令!这事与小人无关啊。抓高总参议的烟灯,可是富文专员的命令……”

不提富文犹可,一提起这个飞扬跋扈的特务头子,邓宝珊更感到怒火攻心。头一摆,下令卫队,将高怀亮等人,通通拖出去枪毙。

自恃作过汤恩伯的参谋长,身为蒋氏嫡系的榆林专员富文,看到邓宝珊与延安关系密切,脾气和善,又是个没有实力的“光杆司令”,便想趁其妻亡子丧、心情忧伤、疏于防范之际,从其老朋友高志清身上下手,以禁鸦片烟为名,搞个突然袭击,抓住点什么把柄,向主子领赏邀功。不料,邓宝珊绵里藏针,会如此强硬反击,偷鸡不着蚀把米,立刻慌了手脚,不等天亮,一连三次,赶到桃林山庄来求见邓宝珊,都被门卫挡驾,拒不接见。没奈何,好容易等到天明,请上高双成、绥境蒙旗副指导长官朱缓光、蒙旗宣慰使荣祥等驻榆林的一伙军政头目,一同来给邓宝珊陪情道歉。

邓宝珊注视着高双成等人说:“我奉劝诸位,都要戒烟。不戒烟,不光要受人的气,还得受狗的气……”

富文明知是在嘲骂自己,可也只得搭讪。

高双成叫王焕文摆开麻将桌,硬拉主人参加方城之战,邓宝珊才将此事暂搁一边。

晚上,王焕文照例摆开烟盘,烧好鸦片,邓宝珊拿起烟枪,连打了几个哈欠,咬咬牙,将烟枪一折两断。从此,竟戒绝这一恶习,不再吸食鸦片!

第二天,高双成在城内军部备了几桌酒席,将富文、徐玉柱、张维屏、徐之佳、张尔雄、郝杰三等国民党在榆林的党、政、警、特、宪几个方面的主要角色通通请去。高双成执杯在手,借给大家敬酒之机,郑重其事地说道:

“我高双成在陕北20多年,向来是宽厚待人,也没有人和我故意为难。现在有人向我头上撒尿,这,我可受不了!我这个人,人对劲了怎么都行;人要欺侮我,我不管他是谁,‘天高皇帝远,捶头子胜过知府~。我希望在榆林的各方面的同事朋友们,看清当前国内形势,都各自克制一点,不要惹是生非。如果一定要搞麻烦的话,那就等着看一下马王爷是不是三只眼。”②

经高双成这番警告,榆林的特务活动,一时也有所收敛。

听说邓宝珊为此事戒了烟瘾,身体十分不适,高志清心中颇为不安。过了两天,这位老境冷落全靠邓宝珊扶持的陕北洪帮龙头大爷,便亲自来看望邓宝珊。他就此事向邓宝珊表示歉意,并委婉地劝告邓宝珊不必强自戒烟。邓宝珊叹息道:

“高大哥!你是我的总参议,欺服你就是欺服我,你别心里不过意。你年岁大了,跟我不同;我还真得感谢这位专员,逼我戒掉烟瘾,多活几年哩!你放心,只要我在榆林,就不能叫你受气……想当年,要不是你背着井岳秀给我200块大洋,我还走不到三原……”

感激得五体投地的高志清,跟邓宝珊一起吃了饭,由王焕文送回家去。他逢人便说:

“咳咳,交朋友不在多,一个顶十个……”

富文这次不得人心的举动,却不仅引起榆林有识之士的愤慨,也使西安的军政头目大为不安。为了欺骗舆论,笼络邓宝珊,他们撤销富文专员职务,将军统特务、洛川专员傅云调为榆林专员。同时,以胡宗南名义拍发电报,向住在三原的张玉燕夫人,赠送了一些礼物。对这拙劣的表演,邓宝珊自然明白,但也只好虚与周旋。当他看到秘书代拟的给胡宗南的复电稿中有“承赐衣物,至为感荷”之语,拿起笔来,改为“至感体恤”。

为了安慰、侍奉心情悲戚的丈夫,贤惠的张玉燕夫人打发大女儿惠霖,从三原来到榆林。惠霖带着妈妈亲手给爸爸做的布鞋,带着爸爸爱吃的三原的泡儿油糕和蓼花糖,也带着全家的嘱托和想念。她告诉爸爸,三岁的弟弟成城,也天天喊长大了要跟爸爸去打日本。她还说,妈妈不让勤务兵叫夫人,只让喊“二婶”……一个勤务兵要回家结婚没钱给新娘子买衣料,妈妈把胡宗南送的衣料拿了一块给了这个勤务兵……

同文静好学的女儿惠霖在一起,邓宝珊得到很大的慰藉。而且,恰在此时,胡景通指挥的部队,还在东胜前线打了个漂亮的胜仗,用步枪打下了一架敌机。这使邓宝珊大为振奋,将敌机残骸拉到榆林进行了展览,国民党政府为此还奖励了部队十万元。

经过烟灯事件,经过长期坦诚的交往,不仅高双成对邓宝珊更加钦佩,连高双成的夫人对邓宝珊也十分敬重。这年秋天,河南沦陷区群众,不堪日寇蹂躏和水旱灾荒,有大批难民逃往榆林。二十二军河南籍官佐,组织同乡会,发起募捐赈济活动。邓宝珊得此消息,对高双成说:

“我要去劝嫂夫人捐赠十万,以襄善举。”

高双成笑道:“就请总司令命驾。”

邓宝珊亲自去高公馆一谈,高夫人立即慷慨解囊,捐助法币十万元。连同榆林各机关团体捐助,共30多万元,给难民办起了一个毛纺厂,解决了300多名难民的生计。

在逃往榆林的难民中,有一个山西老乡,带着一箱字画,在钟楼下拍卖。本人并不识货,加之迫于饥寒,要价相当便宜,可一伙地痞流氓,欺客霸市,围闹起哄,干脆想白白拿去。邓宝珊听进城买菜的司务长说起此事,饭也顾不得吃,连忙亲自赶到现场。吩咐随从,追回被白拿去的字画,轰走地痞流氓,将那老乡和字画一起护送到桃林山庄。招待那老乡吃了饭,吩咐他安心住下,请来几位懂行的教师和老先生,一张一张细细鉴定。

经过认真反复鉴定,在这批字画中,竟有好几幅是明末清初书法大师傅山的作品。那几幅大气磅礴的草书,墨飞线舞,简直是一泻千里的洪流,英风透纸,又如挥刀跃马的燕赵豪侠。邓宝珊大喜过望,连连赞叹:

“这才是黄河的风度啊!真写出了黄河的气势,黄河的神韵,黄河的壮美……明代书坛的绮罗香泽习气,被此老椽笔扫荡一空!”

他倾其积蓄,收藏下了这批字画,乘女儿惠霖南去西安上大学之际,派人一并送往三三原家中。

惠霖离开榆林时,邓宝珊特意为女儿饯行。塞上秋早,气爽天晴,想到儿女们将来会比自己幸福,邓宝珊的心胸也同蔚蓝的秋空一般明净。他诗情勃发,还即兴写了首小词《玉蝴蝶》,抒发自己抗战到底的决心并兼为女儿送行:

“秋风到边关,新凉扑人面。把酒唱骊歌,目断南飞燕。志切复国仇,勒马趋前线。挥戈捣黄龙,莫负男儿愿。”

惠霖接过爸爸的诗稿,凝眸笑问:“爸!你是不是写了个别字儿?现在只有大雁,哪有小燕子嘛……”

邓宝珊指着女儿笑道:“你不是吗?”

惠霖羞得脸儿绯红,才明白爸爸语意双关,暗指自己的小名。

惠霖离开榆林不久,二女儿友梅在延安患病,邓宝珊把她接到了榆林。

友梅的性格与温柔沉静的姐姐不同,活泼、倔强、泼辣而又大胆。在延安她已加入共产党,对革命大家庭的生活已经习惯。来到榆林后,依旧穿一身八路军的灰布军装,看到那些腐败作风和丑恶现象,便嫉恶如仇,不考虑身份场合,到处干涉指责。而且,由于肺部生病,容易感情激动,遇到不顺心的事,往往克制不住自己。有时,同邓宝珊辩论起来,也态度激烈,言辞锋利,弄得邓宝珊难以下台。

有一次,刘绍庭携带着邓宝珊的信件准备去延安,友梅给他送行。在榆林城南门口,被调统室主任郝杰三指派的特务挡住,要进行检查。友梅大怒,朝特务脸上唾了几口,护送刘绍庭安全出城,特务们恨得直咬牙,可面对总司令的千金,只好忍气吞声。

还有一次,延安派代表来榆林商洽,城防司令张呈祥在城门口要进行检查。友梅听到张呈祥给父亲的电话,抢先赶到城门口。她一见到熟识的那位延安代表,不等对方从驴身上跳下来,抢过人家的皮包拿起就走。

部下报告了邓宝珊,邓宝珊只好装作非常生气,要拔出卫队连长刘英麟腰间的手枪,将友梅枪毙。调皮的友梅,却趁刘英麟双手护枪之机,躲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