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邓宝珊将军传奇
14159400000007

第7章 秦州风雨(2)

走到三十店子,恰好逢集。狭小的街道两边,摆满了各色各样的货摊、吃食和土产。还有吹糖人的、变戏法的、测字算命的、推牌赌博的……五花八门,嘈杂纷扰,挤得水泄不通!二舅领天成吃了碗扯面,给天成买了个背斗,给外婆串了几个油饼,给二妗子买了张梳子,挤出人群要走,忽见上街口老槐树下的场子里,人们围了个圆圈,有位老人正在耍拳卖艺。二舅拉起天成,也凑过去观看。

这老人年过七旬,鹤发童颜,三绺银须胸前飘拂,一双目光随枪头流转。上穿白汗衫,下着青长裤,腰带紧束,裤腿低挽,手中一条红缨枪,舞得并不飞快,但变化多端。明明朝前猛刺,脚步轻轻一个腾挪,并不转身,那枪尖却挑向身后!天成看不出个究竟,觉得远不如看戏台上两个花脸的对打过瘾。可二舅连声称赞,直拉住天成看到收场,向那老人的小手锣里扔了一块铜钱,恭敬地叫了声“马爷”,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到外婆家,已是掌灯时分。二妗子端上饭来,外婆、舅舅、二妗子一齐陪天成吃。二妗子手巧心肠好,做的鸡蛋臊子面很香,碗底下还给天成藏着个荷包蛋,天成满满地吃了两大碗。

晚上,天成陪外婆在窑里睡。炕很热,没有被子,一片破毡,又铺又盖。外婆安排天成睡下,自己却不睡,搬来纺车搁到炕头,盘膝一坐,手摇车轮,嗡儿嗡儿,纺起线来。也不点灯,点一盘包谷缨子搓的火绳,挂在纺车跟前照亮儿。天成睡不着,爬在炕上两眼直勾勾瞅着外婆。看她随着上线和续捻子的动作变换,身子不住地时儿前倾,时儿后仰,轻轻叹口气,悄悄问道:

“婆!你每晚都纺线吗?”

“嗯。”

“纺了多少年了?”

“12岁童养到你外爷家,就学着纺……”

“唉,多苦哇!”

“娃呀,人是苦虫。不苦,哪有甜呢!一懒生百病,一勤治百病。大福由命,小福由勤嘛……要不是纺线织布,能给你三个舅舅娶上媳妇……”

外婆笑着说。可是,借着火绳头儿的微弱光亮,天成侧脸看看外婆,却发现一串亮晶晶的东西,正顺着她的鼻子无声地往下滚落!

天成双手蒙住脸蛋儿,一头钻进破毡也偷偷地哭起来。嗡儿——嗡儿!古老破旧的纺车似乎也在哭。就是这单调、沉闷而苦涩的催眠曲,每晚催他进入梦乡……

第二天,麻麻亮,天成就跟外婆同时下了炕。二舅和二妗子往山上杏树坡地里去背粪。天成从巷道的井里担了两回水,拿起蒿扫帚(一种用蒿子制作的扫帚)正扫院,大舅的孩子表哥秉武和三舅的孩子表弟秉升,夹着书包去书房念书,绕道来看天成。约天成等他们放学后,一起去玩,天成摇摇头没有答应,两人很不高兴地走了。

他们刚走,三舅来了。提着根鞭杆,走到窑门口杏树下,眼瞅着正在喂鸡的天成,对外婆大声说:

“妈!天成在你眼前闲着,叫帮我去放羊吧,也能炼出点本事……昨儿店子集上,我又添了几只母羊,一个人放不过来。”

说着,不等外婆张口,就把鞭杆塞到天成手里。天成看看外婆,外婆低头不语,就跟着二舅去放羊。

天成从没放过羊,一点不懂放羊的规矩。原来,放羊娃也有头儿,各家的羊一吆出庄就得合到一起,听头儿统一指挥。说东就东,说西就西,谁干什么,得听头儿调配,哪个也不敢违抗。谁的拳头硬,心眼多,别人都斗不过他,他就是放羊娃的天然领袖。人类社会最初的领袖,大概都是这样产生的吧!三舅,就是这样的领袖。他领大伙儿把羊群赶上坡后,只动动嘴,就找个避风向阳的坡坎下一躺,晒起太阳来,或烤起火来。七八个放羊娃们,上坡下沟,东跑西颠,驱赶着羊群细细吃草,还得时时注意,提防有饿狼突然偷袭,闯入羊群,叼走羊羔。三舅却很安稳,浑身晒舒坦了,破棉袄一脱,逍遥自在地捉虱子。虱子捉完了,掏出本卷得皱巴巴的破书,摇头晃脑,拖腔带调地哼唧——别看他邋里邋遢,还想当个无师自通的阴阳先生,去吃香喝辣哩!

“……初三日得病者,正北得之,家亲祖宗作祟。用白钱五张,正北二十步送之。初四日得病者,正东得之,五道使鬼作祟,在病人床上坐。用白钱五张,正东二十步送之大吉……”

他念着念着,上眼皮跟下眼皮打架,不一会儿,发出了沉沉的鼾声。

一觉睡醒,伸伸懒腰,喊一个愣头愣脑的部下,咬着耳朵悄悄挑唆几句,转眼之间,这个傻乎乎的少年就向一个伙伴扑去。两人抬腿抱腰,扭作一团,满地乱滚。众伙伴们,不但不去劝解,反倒拍手大笑,火上泼油,围观取乐。直到两人滚打得鼻青脸肿,浑身是土,三舅才出面仲裁,大喝一声:“混账!”命人将他们拉开,罚他们替大家去沟底收拢羊群,准备回家。

从此,天成在二舅家吃住,给三舅家放羊,每日两趟,早出晚归。他对阴狠的三舅心里虽然愤恨,但从不把坡上发生的事情讲给外婆听。可他奇怪的是,这伙放羊娃们,有的年小力单不敢招惹三舅,但几个二十来岁的汉子,对三舅也是百依百顺。更可恶的,是他们在三舅面前那么懦弱,背过三舅,对天成和几个小放羊娃们却十分蛮横。随着草木零落,浓霜遍地,羊群由一日两次外出放牧改为只在中午赶到阳坡去啃吃一阵枯枝败叶。三舅把他家的羊交给天成一人经管,也把他的领袖大权委托给一个名叫狗蛋的大放羊娃临时代理。这狗蛋的统治讲究实惠:一到坡上,部下先得将自带的干粮,拿出一部分孝敬头儿。天成放羊,没带过干粮,有时外婆塞给他几颗烧洋芋,他边走边吃,不到坡上早已吃光。因此,常常受到狗蛋的欺负。有一回,竟编了个恶毒的歌谣,当着天成的面,手拍巴掌,怪声怪气地唱道:

“没娘娃,咣——咣——

顿顿喝的清——汤!

清汤没油——

趴下给我当牛……”

天成忍无可忍,不等唱完,使尽全身力气,一头朝那家伙撞去,竟把毫无防备的狗蛋,撞了个仰面朝天,双手捂着小肚子躺在地上哇哇直叫!

放羊娃们一阵哈哈大笑。

狗蛋缓了一会儿气,忽地跳起,恶狠狠向天成扑来。天成并不退避,看看扑到身边,突然一蹲。狗蛋用力过猛,收刹不住,从天成头顶高高地窜了过去,跌了个狗吃屎。碰得满脸鼻血,趴在地上,半天不再言语……

放羊娃们也不敢笑了,有的抬腿,有的抱腰,慌忙来拉狗蛋。有个年岁较大的放羊娃,掬起双手,撒了泡尿,捧到狗蛋嘴边给灌了下去。过了半晌,狗蛋才声唤起来。

此后,谁也不敢再欺负天成。可是,对天成的这一重大胜利,三舅却很恼火,认为是对放羊佬权威的严重挑战,非教训教训不可,便挑唆秉武和秉升兄弟两个,来找天成的岔子。

秉武比天成大三岁,秉升比天成小一岁。三个孩子去北渠磨面,一口袋包谷均分两半,秉武、秉升两个背一半,叫天成一个背一半。天成不言语,背起就走。

巷道里一棵老槐树,树丫上垒了三个老鸹窝,哇哇哇!哇哇哇!大老鸹领着小老鸹,成天吵。秉武提出:三人比爬树,去拆老鸹窝。谁拆哪一个,团纸蛋蛋抓阄儿。秉武背身弄了三个纸蛋儿放在手心里,挤眉弄眼叫天成先抓。天成抓到了最高的一个。秉武、秉升洋洋得意去爬树,将低处的两个老鸹窝拆下来,四只眼睛瞅着天成,准备看城里娃的笑话。天成不慌不慌脱掉鞋,手心里唾口唾沫,把脑后的辫子往口里一衔,双手紧拢树身,一个倒竖蜻蜓,两腿贴着树干一阵乱蹬,竟倒着身子爬上了槐树!

二舅家的后窑院,在巷道东尽头,每天出入,都得经过大舅三舅两家门口。窄窄的巷道,见不上阳光,加上井台上经常漾水,多日泞泥难走。二月天气,有天早上,天成给二舅家背土垫猪圈,背了几趟,三舅家门口那一段路上,忽然满巷道是水,表面结了层薄冰,简直无法通行。天成感到蹊跷,恰好秉升三岁的弟弟步升在大门口张望,便去问个明白。步升老实,说是秉武和秉升从井里打水故意倒的,商量好专跟天成为难。天成一听,二话没说。想了想,抬出二舅家的梯子搭到三舅家墙上,背着背斗爬上墙绕过这段路,把土直接从墙头倒进了二舅家的猪圈里。

秉升见天成在他家墙上走路,张口便骂。天成毫不理会,照样走来走去。秉升无可奈何,去找他爹应虎。应虎火冒三丈,从街上赶来,顺手捞起大门闩,就朝正在墙上走过的天成打去。头一下没有打着,天成腾地跳下墙来,只打得墙头的黄土刷刷直淌。第二下刚抡起,忽听咯巴一声,如同砸到生铁疙瘩上,胳膊粗的门闩,竟齐茬茬折为两段!

应虎、在成、秉升……都大吃一惊。只见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挑着个绑满红布条儿的扇0匠幌子,笑呵呵站在巷道里,天成觉得有点面熟,细细一看,正是那天店子集上耍拳卖艺的老者。听他对应虎说道:

“昝老三!你也是郑集寨一条汉子,咋跟个小外甥娃过不去呢?”

“马爷!你老人家不知道——”应虎双手抱拳,振振有词地对老人诉起苦来,“这小杂种可匪呢!一头撞倒狗蛋,至今还在腰疼;倒着身子上树,比猴还利索;现在又墙上走路,真是无法无天——将来长大,准是个土匪!不如乘早打死,给地方除害,也免得给我们昝家丢人……”

“哼,说得轻巧!打死了人,不怕偿命?”老人盯着应虎,严正警告。

应虎淡淡地说:“我有两个儿子,就赔一个!”

“嗬,驴打喷嚏,好大的口气!”老人愤愤地说,“我马占彪一生走南闯北,在江湖上见过的蛮横汉子不少,可还没遇过跟自己的小外甥娃作对的人哩!将相无种,自古英雄出寒门……据你所说,我看你这外甥将来成龙变虎还很难说。既然你嫌弃,怕丢你的人,以后就别管他,也别叫给你放羊。他闯下乱子,由我马占彪承担如何?”

应虎心里本不想答应,可一想到这位跟着左宗棠平定过新疆之乱,又随董福祥在北京杀过洋鬼子的老家伙,武艺高强,爱管闲事,不敢招惹,便只得点头答应。

从此,天成不再给三舅家放羊了,只帮外婆和二妗子做零活儿。马占彪老爷爷,走村串户,劁猪骟马,修鞍挂掌,常到郑集寨来,来了就要看看天成。对这个寄人篱下的虎头虎脑的少年,他似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欢。当二舅请他给自己和天成教授拳术时,他慨然答应。有时候,老人就住在二舅家,利用夜晚的闲暇时间,在窑门口的杏树下,给他们传授武艺。他首先教天成练站功,说站为百功之首,最容易练,也最不容易练到家。被人打倒,多是自己脚下不稳,打拳和作人道理相通。休息下来,便讲述自己惊险万状而又妙趣横生的亲身经历,听得天成时儿暗暗流泪,时儿哑然失笑!

那西征路上艰难的行旅,那横绝大漠的冒险追击,那血肉横飞的格斗,那机密神速的奇袭,那不顾年迈体衰,为收复祖国河山抱着埋骨疆场的决心,抬着棺材指挥作战的左宗棠大帅的感人事迹,在天成的心灵里,留下了多么辉煌的印象啊!可是,当老人讲到三年前的“庚子之乱”,他如何随甘军统领董福祥进京勤王,如何在廊坊会同义和团与进犯北京的八国联军浴血奋战,后又如何奉西太后密旨在北京城内残杀义和团拳民……听得天成既悲愤又惶惑,对这个矛盾百出的世界,实在无法理解了。

“……咳,可怜董福祥大人!起先叫人家当猴耍,后来又老鼠钻风匣——两头受气……洋鬼子骂他是罪魁祸首,李中堂议和时逼令朝廷要将他问斩。朝廷呢,对派我们去攻打东交民巷的谕旨闭口不提,反怪董大人治军不严,惹是生非,不该向首先开枪的德国公使克林德自卫还击!”老人越讲越气愤,“咳,我们甘军,军纪是差,烧杀抢掠……可无粮无饷,不抢咋办!护驾到了西安,西太后脸一变,却拿我们问罪:甘军遣散回乡,董大人解职归田——幸亏说错了一句话,才保住了一条老命……”

“说错了句啥话?”天成插嘴忙问。

老人苦笑道:“那天太后要召见董大人,他估计此番进宫凶多吉少,便向幕僚讨问主意。幕僚说,老佛爷如果问你,你就回答:此番进宫,来学韩信。意思是要董大人以吕后杀韩信的故事,感动老佛爷留他一命。董大人进宫时,我们沿途站岗放哨,呐喊助威。喊声传人深宫,太后不明底细,以为事有不测,不禁心惊肉跳。董大人是个粗人,一字不识,陛见太后,凛于天威,一时慌张错乱,竟将韩信误记为曹操,向太后面奏道:‘臣此番进宫,来学曹操!’太后大惊,误以为董大人要拥兵逼宫,忙好言奖慰,大加赏赐。后来,就免除一死,革职回乡。”

“噢!一句话这么要紧?”天成自言自语。

老人深有感触地说:“是啊!口乃福祸之门。常言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歹话半句六月寒。特别是执掌军国大事的大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丧邦哩!”

3

光阴荏苒,转眼又是一个春天。天成已交九岁。

这年秦州大旱,眼看芒种已过,未落一场透雨,百姓无法子可想,只有祈求龙王。

天上一丝云儿都没有,火红的太阳钉在空中,无情地烤灸着黄尘弥漫的大地。郑集寨对面的山崖下,附近十多个村庄来祈雨的农民,一律赤着双脚在滚烫的香灰面子似的尘土里奔走。人们头下都戴着晒蔫了的柳条圈儿,手里打着上书“风调雨顺”、“五风十雨”、“油然作云”、“沛然下雨”的各色小旗,诚惶诚恐地跪倒在“神水”泉边,龙王庙前。香火烛天,烟雾缭绕之中,身披八卦玄衣的法师们,敲打着羊皮扇鼓,舞动着三环响刀,踢腿扭腰,跳来跳去,唾沫飞溅,满嘴乱嚎。整嚎了月余天气,也不见一星雨点儿落下。

法师们谎了,装神弄鬼,说是人心不诚,得罪了神灵。要得龙王下雨,必得选十名童男童女,光头赤脚,在龙王庙前,轮班长跪。老人们一听,立刻照办。天成跟被选中的其他孩子一起,都去跪拜龙王。一天没有跪黑,有两个孩子就晕倒在地。天成也跪得两膝麻木,眼冒金星,头疼如割。回想当初提神水给妈妈治病的经过,对这个大小跟自己个头相仿的泥胎龙王,早已恨之入骨。看看终于红日西坠,圆月东升,熬到后半夜法师们东倒西歪、迷糊打盹的当儿,他悄悄摸进庙门,抓住龙王塑像肩膀两摇,咬咬牙反手背起。背到泉边,撒手给扔了进去……

这还了得!仿佛朝马蜂窝里捅了一棍,疯狂的人群立刻从四面八方赶来,一面打着灯笼火把抢救那落难的龙王,一面将天成鸭儿凫水般吊起。外婆闻讯,哭倒在地,舅舅妗子,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可是,众怒难犯啊,谁敢出头搭救一个欺辱神灵的孩子呢!

不料,龙王也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快到天亮时分,小南风徐徐吹起,吹来几朵乌云,越聚越密,竟淅淅沥沥落下一场好雨!乡民们一见天降甘霖,早乐得手舞足蹈,眉开眼笑,谁还来过问天成。马占彪爷爷偷偷解下天成,塞了块包谷面酸菜饼子,冒雨陪送他过了三十店子,才让天成进城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