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大唐宰相房玄龄如同以往一样,正在皇城之内的尚书省有条不紊地处理各地送来的公文以及衙门呈报的繁杂政务。司郎中匆匆走了进来,神情急切地报告说:“长安城里的人纷纷向城西涌去。据说是从印度取经归来的高僧到了漕上,人们自发地争相前去拜望迎接。”
思维缜密的房玄龄不禁大吃一惊:从印度取经归来的高僧?莫不是玄奘到了?可是,按照玄奘一行从敦煌出发的日期推算,他最早明天才能到啊!
前些日子,他接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亲笔敕令,让他隆重迎接从印度学成归来的玄奘大师。房玄龄早已经准备好了欢迎仪式和一系列盛大的庆典,可都是按照明天的日程安排的。而现在,玄奘突然出现在了长安城外,之前所有的安排都派不上用场了,如今就算用最快的速度去组织,仓促之间难免漏洞百出……
素来处变不惊的房玄龄,此时也难免有些紧张起来。计划赶不上变化,面对变化需要的是随机应变。在处理这突发事件时,房玄龄充分体现了一位帝国栋梁的冷静与机智,他一面派人通知鸿胪寺与长安县的官员,紧急集合仪仗队伍,用最快的速度到城外迎接,一面派人直接通告弘福寺,让这座皇家寺院做好迎接和安置玄奘一行的准备。与此同时,房玄龄带着随行官员,准备骑马出城。
“哒哒哒……”
急促的马蹄声回荡在长安城的大街上。然而,一出皇城与宫城之间的街道,房玄龄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整座长安城已经沸腾了,无数的百姓统统涌上了大街,所有人都在朝一个方向——城西——赶去,所有话题都围绕着一个人——到印度取经的大唐高僧回来了,所有的人都想参与一件事——迎接玄奘大师!
于是,大街上人山人海,向西出城的道路被堵塞得水泄不通!
见此情景,房玄龄在感到无比震惊的同时,心中一喜一忧。喜的是,围观的百姓如此众多,拥塞了道路,玄奘一行恐怕早已是寸步难行,今天天黑之前无论如何也进不了城;这样一来,完全可以按原计划组织安排迎接事宜。忧的是,长安百姓为了一睹玄奘的风采,数十万人倾城而出,无序移动,极其混乱,很可能发生踩踏事故,而且极有可能危及玄奘的安全!然而,鞭长莫及,就算最精锐的皇家卫队,此时恐怕也无法出城去保护玄奘。
想到此,房玄龄的额角冒出一层密密麻麻的汗珠……
城外的玄奘,果然早已陷入了人群的重重包围之中,前进不得,后退不能!
原来,玄奘回国的消息,早在他于阗上表之后不胫而走,传遍民间。现在,这一行二十多匹马驮着佛像、经书的队伍,自然引起了过往民众的注意。于是,唐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城内、城外的人们纷纷前来礼拜,争睹法师风仪。一时间,闻讯前来观礼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道路前后左右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不但堵塞了道路,而且还发生了踩踏事故。
面对已经被过度热情燃烧得失去理智的民众,玄奘让队伍在一片开阔地停了下来。于是,玄奘一行很快被围观的人群包围了。这时,如果外围的人群继续拼命往里边挤,局面必将失控。
就在这时,房玄龄派右武侯大将军侯莫、陈实、雍州司马李叔慎、长安县令李乾佑等人来到漕上奉迎,将玄奘护送至长安城朱雀大街的都亭驿安置。一路上,从者若云。等玄奘进入都亭驿,许多老百姓还是不肯散去,竟然露宿等候。
房玄龄见状,果断决定,将原来官方的迎请仪式举办成一场由全体长安民众参与的游街大会。一方面向天下百姓和各国使节展示玄奘从印度带回来的经像与佛舍利,让数十万民众一同为玄奘欢呼;另一方面,唐太宗即将开始辽东远征,朝廷需要这样一次盛大的活动来激励百姓,振奋民心,展示天朝国威。于是,在他的亲自策划、指挥下,一场盛大仪式将在正月二十五日拉开帷幕。
游行的主要线路从南至北贯通了整座长安城,长达几十里,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全城百姓参与其中。
为了防止发生踩踏事件,官府规定大家只能在街道两边就地焚香、散花、礼拜,不得随意移动。消息传开,游行将经过的道路两侧,人山人海,人们连夜抢占最好的观看位置。朱雀大街两边临街的二层酒楼、戏院、馆舍,更是被达官贵人预订一空……
二十五日一大早,长安城内外数十万民众,在官员、士兵的指挥下,于沿途排列两旁,恭候从遥远印度归来的佛像、经书和高僧。他们每一个人手里攥着鲜花,捧着檀香,到处欢欣鼓舞,热闹非凡。
按照计划,玄奘将骑一匹白马,走在整个队伍中央,接受整座长安城的欢呼,接受数十万民众的跪拜瞻仰。
然而,就在整个队伍按顺序排列完毕,即将出发之时,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迅速从现场指挥的吏部官员口中传到了房玄龄的耳朵里:
游行队伍里没有玄奘!
玄奘大师不见了!
玄奘失踪了!
“什么?玄奘大师不见了?”
房玄龄噌地一下站立起来,座下的椅子差点被他带翻。也难怪这位惯见风云变幻的大唐名相如五雷轰顶,目瞪口呆。要知道,长安城里到处弥漫着香烟气息,朱雀大街上百姓人山人海,观众排成好几十里长的队伍,都是为了一睹玄奘大师的风采。而今,游行的主角突然不见了,怎不叫房玄龄以及所有官员胆战心惊!
房玄龄不愧为经历过战场拼杀、玄武门之变的一代谋臣,其临机应变能力快逾闪电,马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严密封锁玄奘失踪的消息,绝对不可走漏风声;第二,立刻发动官员去寻找,任何玄奘有可能去的地方都要搜寻;第三,半个时辰之内如若仍然找不到玄奘,仪式照常进行,让本应由玄奘骑乘的白马驮上最重要的经典。
那么,此时此刻,玄奘去了哪里,究竟在什么地方?
原来,玄奘悄悄回到了他昨夜暂住的都亭驿馆舍里,没有出现在任何欢迎的场合。如同他在曲女城辩经大会获胜后一样,他根本不想,也没有骑上大象去炫耀游街。这一次,面对无上荣誉,他再次选择了退却。于是,现在的他独自一人跏趺静坐在房间里,清闲自在,安然自适,悠然自得,脸上泛着一缕平静的微笑。
大唐官吏不是吃干饭的,他们很快发现了玄奘的踪迹。房玄龄急匆匆赶到都亭驿之后,把其他所有的人留在院落外,自己一人来到了馆舍门前。房间里一片静谧,房玄龄抬起手臂,刚要敲门,忽然想到了什么,又悄然把手放下了。
他之所以没有贸然惊动玄奘,是因为在敲门前的一刹那,他忽然猜到了玄奘的心思:玄奘本是一个世外的出家之人,世俗的人们对他太过瞻仰、太过崇拜,恐怕会导致方方面面的非议!况且,对于玄奘来说,取经归来,只是完成了历史使命的一半,后面还有更重要的译经、弘法事业等着他去做。因此,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能像那些凯旋的英雄一样,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和万众的欢呼中。
智者之间,心有灵犀。睿智世故的房玄龄点点头,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他将心比心,扪心自问:如果换成自己,是否也能像玄奘这样在空前的荣耀面前自我克制,保持一颗谦逊、退忍、清凉、平静之心?
知音难觅,惺惺相惜。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二十多年来,房玄龄之所以能够在唐太宗身边四季常青,重权在握,固然因为他有着超人的才能,但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的隐忍而不居功的高尚美德。也唯
有如此,房玄龄才能真正理解玄奘。他什么事也没有做,什么话也没有说,带着属下悄然离开了。盛大
庆典按计划照常进行。整个长安城几十万人从早到晚,沉浸在香气氤氲的无边喜悦之中。虽然当他们得知玄奘大师因旅途劳顿而不能参加巡游时,略感遗憾,但玄奘从印度带来的大量经书与精美佛像,足以弥补这一缺憾。那些经像、佛舍利等安放在宝帐、幢幡、鲜花装饰的车舆之上,成千上万的僧尼整服随后,沿途梵呗(① 是佛教徒举行宗教仪式时在佛菩萨前歌诵、供养、止断、赞叹的颂歌。)缭绕,奇香扑鼻,盛况空前。不可思议的是,经像入城之时,天空之中结有五色绮云,纷纷郁郁,宛转于经像之上;周圆数里,若迎若送,直至弘福寺前。大法东流,天降祥云,叹为观止。
瑞云起终南,千山拥翠粘化雨;
梵音布长安,万民同欣奏瑶章。
玄奘在紧挨宫城的弘福寺稍作休息,便风尘仆仆地赶往东都洛阳,去谒见唐太宗李世民。
隋唐时期,中国有两座都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长安坐拥三关之险,地处丰饶的八百里秦川,易守难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洛阳地处中原腹地、黄河岸边,通过大运河可以连通塞北与江南,交通便捷,贸易繁荣,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因而,为了更好、更快地调集全国各地的军队与战略物资,唐太宗把对辽东用兵的大本营设在了洛阳。
大战在即,当时的洛阳群情骚然,唐太宗每天要处理的军政大事更是千头万绪。然而,当他听说从印度归来的玄奘来到洛阳之后,特地安排官员前往洛水之滨相迎,并马上放下军政要务去接见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