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开释课:生活里面,都能看得淡一点,心就不累了
时常挣扎于“想得到——得不到——累”的不良循环状态里,很多人渐渐地丢失了生活中原本美好的东西,比如飞扬的青春,比如简约的生活。追根溯源,这一切都是“想得到”惹的祸,换言之,是欲望把我们害得如此之惨。智慧的北大人,用哲人的思维告诉我们:学会看淡一点,心就轻松畅达了。
我们不是拥有的少,而是想要的多
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侵蚀着学术,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的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炒作;有的人甚至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手段换取一时名利。这简直就是学术自杀的行为!
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文学家袁行霈用这段发自肺腑的话告诫人们,不要被浮躁的社会风气所侵蚀,为了名利换取所谓的学术成就无异于自杀。
这段话也在启发着我们,我们应该多想想自己所处的位置,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而不是只想着能够带来利益的名和利。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流光溢彩、物质丰富的世界,我们很容易被越来越多的物质所诱惑。为此,我们常常会留恋很多他人正在享受而自己却不曾拥有的东西。于是,我们的精力分散了,信念动摇了,心中的欲望也就越发强烈了。名利、金钱、豪车、洋房……我们被这些东西所迷惑,心中只想得到,只想将其统统归于己有,而不想舍弃,更舍不得放下。
可是这些东西的获得却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当无法满足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就充满了矛盾、忧愁、不安,心灵上就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以至于活得好累……
“凡是骑在虎背上追名逐利之人,最后肯定免不了要被老虎吞掉。”或许用这句话来总结欲望最终给我们带来的后果颇为合适。其实,欲望就是这样一只凶猛的老虎,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迟早就会变成它的奴隶。
在巴拉圭有一对已经订婚的夫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竟然挣得一张七万五千美金的“高额彩券”。面对“天上掉下的大馅饼”夫妻二人高兴地大喊大叫、相互拥抱。
可是,一场兴奋之后,两个人却突然闹翻了。因为他们两个都想“独吞”这笔意外之财。
那么这张彩券到底应该是属于谁的呢?两个人都各执一词。未婚妻认为这张彩券当时握在她手里,那么这个奖金自然而然就是她的。而未婚夫则愤愤地说:“那张彩券是我买的,只是后来被她收进了她的皮包内,因为她毕竟是我的未婚妻,我也就不好多说什么。可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竟然是这么无耻、不要脸的女人,居然敢振振有词地说彩券是她的。”公堂立马“战火”弥漫。这对未婚夫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之间实在是很难让法官定夺。
最后,法官宣布:在尚未确定“谁是谁非”之时,发行彩券单位暂时不能发放这笔奖金。
而这两位原本马上要步入结婚礼堂的新人,因为这张彩券搞的反目成仇。他们不得不取消了这场婚礼。
看完这个故事,或许你会付之一笑。而它正好应验了这样一个“俗”段子:结婚,不是为了钱;离婚,却经常是为了钱。可以说,由于私心和贪欲的存在,常常会使人在“恶念”的祸害里重重地摔上一跤。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由于欲望太多,人就使自己不满足、不知足,甚至憎恨别人所拥有的,或嫉妒别人比自己得到的更多,导致心里产生愤怒、忧愁和不平衡。
在当下社会,过多的欲望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心理贫穷,因为在欲望这个鲜艳招牌的引诱下,人们精神领域的力量已经开始不平衡地摇摆,欲望变得越来越“变本加厉”。比如,有的人有稳定的工作,却依然还不满足于现状,他们总是觉得自己的工资太低,老板给的福利太少。有的人本来可以凭借自己的本领取得成功,可是往往操之过急,一失足成千古恨……
凡此种种,不正是“欲壑难填”的典型事例吗?
事实上,欲望就像给口渴的人喝盐水,往往喝得越多反而越渴。羡慕别人的小资生活,嫉妒别人的豪宅靓车,垂涎他人的万贯家财。相形见绌下,我们才发现自己已经掉进了欲望的漩涡,并且越陷越深。最可悲的是,我们在这种漩涡里徘徊挣扎,会渐渐淡忘掉自己的“曾经拥有”。
因此可以说,并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欲望的太多。过多的欲望会蒙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不妨试着放下心中的“蠢蠢欲动”,让自己的心归隐平淡,你会觉得万物皆美好。
控制欲望,让欲望之水载舟莫覆舟
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他最初的动力,绝不是想要拿个什么奖,或者得到什么样的名和利。他之所以狂热地去追求,是因为热爱和一心想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缘故。
著名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先生这两句精辟的阐述,让我们知道,真正的科学家其努力探索的目的绝非是为了某种物质利益,而是其内心对于科学,对于未知的本能追求。
古人曾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人的欲望也是如此。人的心就像是一个可以盛水的空杯子,倒入的水太多后,杯子中的水自然会溢出来。
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到处藏着诱惑,有欲望无可厚非,但是必须把欲望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我们要不时地自我提问:它是合理的欲望吗?它是超出能力的贪欲吗?用这种方式,去明确贪婪的对象与范围,不使自己陷入欲望的漩涡。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毫无疑问,都需要基本的物质条件和精神追求。正是这些吸引我们的物质条件和精神追求,使我们产生了占有欲。并且即使拥有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和精神追求,占有欲也不会因此消除。相反,我们的欲望会随着条件的改善而不断提高:希望占有更多的财富,占有更高的地位,占有更大的名望。
可是,当我们占有了这些东西之后呢?不用问也知道,占有之后我们还要为抬高自己、炫耀自己而与人攀比。到头来,就会形成一个不断地占有、不断地攀比的循环和日趋激烈的追求欲望,使我们不得不活得更累、更辛苦。
其实,人们之所以不断地占有,不停地攀比,无休无止地竞争,无非是想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有得必有失。财富得到了,事业得到了,名声得到了,享乐得到了,轻松的心态却失去了,相应的自由也失去了,甚至于我们孜孜以求的幸福也失去了。不仅如此,还有当一个人得到越多的时候,其负担也就越重,对得而复失的恐惧也越强烈。现代人的生活正是在欲望的纵容下变得愈来愈复杂,愈来愈艰难。
说到底,欲望就是陷阱。你的欲望越多,你面前的陷阱就越多。你的欲望越强烈,你面前的陷阱就越深。作为人,控制不住小的欲望,只能是凡人,控制不住大的欲望,只能是废人。只有能控制住各种欲望的人,才能成仙成神。正如佛教徒所说:“人生来就是苦的,苦的根源就在于人有欲望。要消灭痛苦,就要先消灭欲望。”
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个洞。这个洞非常神奇,里面掩藏着数之不尽的宝藏,这些宝藏可以让人一生享用不尽。但据说,这个山洞开一次门,需要一百年。因此,虽然大家对这个传说耳熟能详,但没有人真正见到或得到过这些宝藏。
一天,一个樵夫无意间经过这座山,碰上了这个山洞百年一开的机会。他高兴坏了,连忙跑进去。洞里堆满了一座座像山一样的金银珠宝,樵夫拿起珠宝,急忙往口袋里塞。他知道,洞门随时可能会关闭,自己必须抓紧时间,尽快出洞。
当樵夫把所有口袋都装满了宝贝,兴高采烈地走出洞口后,洞门还大开着。这时,他想:头上的帽子还空着,也可以装上很多,不如再进去一回?
贪婪,使他又跨进了山洞。但是,就在他奔进山洞的一瞬间,洞门关上了。随之,樵夫和山洞,同时消失不见了。
虽说欲望不可或缺,但是我们不能受制于它,而是要把它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供自己差遣。如果让欲望像洪水一样一泻千里,不加约束,任由其肆虐,那么我们必会因此承受灭顶之灾,坠入欲望的漩涡,不能自拔。
即使我们得到了全世界,但却失去了更重要的东西。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蛇真吞下大象,可想而知毁灭的只有蛇自己。
当然,我们必须得承认,作为人来讲,是摆脱不了欲望的,没有欲望,就没有生活的乐趣。然而如果欲望没有节制,一心算计,凡事斤斤计较,就会令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失去生命的乐趣。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本来幸福、富足的人,却因为无止境的欲望,而沦为笑柄,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这样一对夫妻,在他们订婚后不久,正要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他们竟然挣得一张七万五千美金的彩券。面对“天上掉下的大馅饼”,两人高兴地大喊大叫、相互拥抱。
然而,在短暂的狂喜之后,两个人却突然闹翻了。因为他们两个都想“独吞”这笔意外之财。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两个人都各执一词,未婚妻认为这张彩券当时握在她手里,那么这个奖金自然而然就是她的。而未婚夫则愤愤地说:“那张彩券是我买的,只是后来被她收进了她的皮包内,她毕竟是我的未婚妻,我也就不好多说什么。可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竟然是这么无耻、不要脸的女人,居然振振有词地说彩券是她的。”公堂立马“战火”弥漫。这对未婚夫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之间很难让法官定夺。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法官最终宣布:在尚未确定谁是谁非之前,彩券发行单位暂时不能发放这笔奖金。
而这两位原本马上就要步入结婚礼堂的新人,因为这张彩券搞得反目成仇,不得不取消了这场婚礼。
不得不为这对未婚夫妻遗憾,如此高额的奖金却因为两个的贪心而无法拿到手。更令人遗憾的还是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他们,就这样停在了婚姻的大门之外。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不得不感叹:贪欲就像一个无底黑洞呀!它永远无法让我们看到它有多深。但苏联的一位教育家却这样说道:“欲望,本身并不存在贪欲,如果一个人从烟雾弥漫的城市来到一个松林里,呼吸清新的空气,谁也不会说他消耗氧气是过于贪婪。贪婪是从一个人的需要和另一个人的需要发生冲突开始的,是由于必须用武力、狡诈、盗窃等手段,从他人手中把快乐和满足夺过来而产生的。”
由此可以看出,人一旦对欲望不加控制,就会利欲熏心,失去理智,越来越贪。就如同被洗脑了一般,变得不择手段,想的全都是自己能得到什么,占有什么。可是,他们终将空手而归,一无所得。也就是说,只有合理地掌控欲望,不断自我反省,看清楚自己的“欲望容量”,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在思想和行为上有止有度。
别让名誉牵绊你前行的脚步
在太平洋的布拉特水域,有一种名叫王鱼的鱼有种很特殊的本领,它能吸引较小的动物贴附在自己的身上,就像“鳞片”一般。
真的如此神奇吗?实际上,这不过是王鱼自欺欺人的把戏罢了。这些附着在王鱼身上的“鳞片”,并不能真的成为王鱼的鳞片。
然而,王鱼却被这些东西误导了,它自以为有了这些“鳞片”后,自己会变得比别的鱼强大,于是对同类很瞧不起。到了后半生,问题便开始显现了。由于王鱼身体机能的退化,那些附属物就慢慢脱离了它的身体。当这些“鳞片”逐渐脱完,王鱼便重新回到以前那个小小的外形。王鱼无法忍受这种耻辱,对眼前的这个水域世界,也是怎么看都不顺眼,最终它只好猛烈撞击岩石而结束了生命。
一个人当名誉地位到来时,也会觉得自己比以往“高大”数倍,但犹如附属物不是王鱼的“鳞片”一样,名誉地位也不是你的“鳞片”,它总要脱你而去,使你还原到原来的自我。
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所谓“名誉地位”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属于高层次的需求。当一个人实现了生理上的需求的满足,即有饭吃有衣穿生存生活无后顾之忧时,自我表现的需求便应运而生,他希望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名誉地位无疑是实现这种希望的途径和保证。
因此在很多人心目中,只有有了名誉和权力才等于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正如曾担任过北京大学教授的俞平伯先生所言:“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即为功名富贵,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喜欢读书,懂得怎样读的人一天一天的减少了。”
为此,现实中,不乏有人为了名誉才去做能够获得名誉的事,这种人往往怀有隐秘的个人目的。因为得不到名誉而耿耿于怀,直至对善行产生抵触。而当他们一旦获得名誉,又会到处去张扬。并以此为资本,谋取个人的私利。而那些对名誉并不重视的人,虽然也会因得到名声而欣喜,但这份欣喜并非紧紧因为自己得到了“好名誉”,而是因为人们对自己长期所做的善行给予了肯定。
其实,人生的目的,不在于成名、成家与否,而在于面对现实,去努力而为之,去尽情享受生命,去细心体验生活的美好。总之,如果我们总是强烈地想要得到第一名,赚最多的钱,得到最高的权力,事实上这只会为自己带来更大的压力;反之,如果我们转自私为慈悲,转自我为奉献,所得到的快乐将更丰富而绵长。
不可否认,世间有许多诱惑:名誉、地位、桂冠、权贵……然而,这些无非是身外之物,而只有我们的生命本身才是最美的,心灵的快乐才是最美的。我们想要活得潇洒自在,想要过得幸福快乐,就必须做到:学会淡泊名利享受,割断权与利的联系,无官不去争,有官不去斗;位高不自傲,位低不自卑,欣然享受清心自在的美好时光,这样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惬意。否则,太看重权力地位,让一生的快乐都毁在争权夺利中,那就太不值得,也太愚蠢了。因此在追求与获得的过程中,我们要以“慈柔用之,以节俭守之,以无为行之”。这才是智者所为!
不要让自己陷入“精英”的围城
一天,凯佛林驾着一艘小船去参加好友的婚宴。凯佛林喝得酩酊大醉。深夜,向新人告辞后,他步履蹒跚地走到了停靠小船的岸边。夜幕下,凯佛林摸上了船。然后,使劲地摇桨。可是扑腾了半天,船仍没抵达对岸。就这样,划着划着,他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凯佛林睁开了睡眼。一看四周,顿时吓了一跳,他发现船依旧停在原地,根本不曾移动过。难道昨晚自己撞见了鬼?凯佛林惊恐地跳上河岸。谁知,一上岸,他就被绊了一跤,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惊魂未定下仔细一看,原来是系船的缆绳绊倒了他,而绳结仍原封不动地绑在码头桩子上。
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往往会被很多枷锁束缚住手脚,而且通常不易被察觉。于是,我们便会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这股力量拉扯着我们,让我们有心而无力,人生的航程也因此受到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