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
14231800000020

第20章 【星期五】拔掉心里的那根尖刺(2)

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大多数人渴望着世俗的功成名就,希望他人尊重自己、崇拜自己,希望自己有地位、有权利、有身份、有财富,因此陷入了“精英”的围城,很可怕的是,一旦执著于此,生活就会变得一团乱,而自己却还完全摸不着头脑。

有个名为《有事您说话》的小品,其中那个对任何人都说:“有事您说话!”的小郭,便是陷入“精英”围城的典型例子。为了让上级领导和周围的同事看得起自己,为了显示自己神通广大,小郭死要面子,谎称自己什么事都能办。当科长为买火车票而发愁时,他自告奋勇称自己在火车站有关系。为此,小郭不得不起早贪黑,扛着铺盖在火车站排队买票。等了大半夜,好不容易排到了售票窗口,结果票没有了。无计可施下,他只好自己多掏200块钱,买了两张下铺的高价票。

看看我们周围,类似故事里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肿脸充胖子的人比比皆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但是,不可走火入魔,一旦这种心理需求过分强烈,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就会给精神造成沉重的负担,甚至扭曲心灵。

“除非我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否则我便是一事无成,我便没有创造自我价值”、“不管我的工作干得如何,最重要的是那个肯定”、“为了别人的认可,我要努力抬高自己”……这些观念一旦在我们心里根深蒂固,那么我们的精神和肉体都会面临无尽的痛苦,并且越努力反而离快乐越远。

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20岁时,我们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40岁时,我们不理会别人对我们的看法;60岁时,我们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在意我们。”其实,我们不必对“别人的认可”耿耿于怀,而应该关注工作和生活本身。

不得不承认,追逐成功或许是人们的劣根性。我们总是热衷于追逐一个又一个目标。当翻过一个山头后,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又看向了一个更高的山头,然后再次登跃,永无止境。我们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忙得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而快乐和安宁也随着旋转消散了。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我们或许已习惯了被别人称“精英”。为了不愧对这一殊荣,我们背起压力,更加努力,更加高要求,然后越陷越深。不断面对不可知、不稳定的外在环境,面对工作上的压力,面对敌人的挑战,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千疮百孔,脆弱不堪。这时,想甩掉“精英”的标签已经为时晚矣。

看看别人,正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身为“精英”的我们,可是心里的压力,却无人述说。是跳出围城呢,还是留下来?令人左右为难。让我们看看真正的精英,是如何游刃有余地混迹于精英之中,来克服压力的:

艾米尔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身居高位的她,看上去却像一位大学教授:白皙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红框眼镜,身着素雅的工作套裙,一头长发乌黑亮丽,成熟精干而不失活泼。

办公室墙上挂着几幅高雅的美术作品,整洁的办公桌上,只有一张她正在筹划的创意,看不到其他任何乱七八糟的东西。

当谈及如何解决工作中的压力、如何避免陷入“精英”的围城时,她说:“压力每个人都有,就看你如何应对。有的人被成功带来的压力牵着鼻子走,结果步伐凌乱,越走越糟。我喜欢把工作弄得简单清爽些,当感到有压力时,就自我检查一番,清理掉那些负面情绪,让自己轻装上阵。……有时,我会改变一下工作方式,以缓解压力。当感到疲劳时,就去买束花,或在墙上挂一个可爱的墙饰,让工作环境变得有情趣一些,这给我带来了活力。”

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习惯,那就是把成功压力归咎给外部环境,认为压力是外在因素给予的,其实“发病源”正是在自己身上。一个真正懂得管理情绪的精英,不会轻易被压垮,他们精于工作,也擅长休憩。在现代科学上,“会休息”的意思,是指在尚未感到疲累前,就主动休息。这才是积极的、能提高工作效率的休息、减压方法,而不是“累了才休息”。

致力于研究心灵成长的台湾作家张德芬曾说,天底下,能引发情绪的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对于这三件事是这样解释的,自己的事:上不上班、吃不吃饭、开不开心、生不生气、结不结婚、要不要帮……诸如这些,都是能自己做主的事。别人的事:小A好管闲事、小B婚姻不美满、小C对我有意见、帮助别人不被感谢……诸如这些,都是自己控制不了,归别人主导的事。老天的事:会不会下雨、天气是不是要降温、可不可能地震、什么时候打仗……诸如这些,都是人能力范围以外的事,属于只有“老天”才有资格管。

实际上,人的情绪、压力、烦恼便来自于:疏忽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的事。

所以,我们若想轻松自在,不陷入“精英”的围城,除了自我减压,还要做到:协调好自己的事,不掺和别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的事。记住,我们的快乐,是为了自己,而非别人。

为小钱而失德,得不偿失

一家钟表店生意惨淡,很不景气。一天,这家钟表店外面贴出一张告示,上面写着:“本店有一批手表,不甚精确,每24小时会慢10秒,希望您看准再买。”

对于这一告示,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老板真是傻得可以,怎么能把这样的大实话说出来呢,也有的说,老板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买他们的东西会更让人放心。

当被询问为什么会这样做时,店老板给出的回答是:“我开店的原则之一就是诚实,如果不能如实相告,从我自己的内心也不会原谅自己。”无疑,正是在这种诚实品格的影响下,该店才有了出人意料的告示。

让人们没想到的是,就在告示贴出不久之后,这家钟表店的生意开始慢慢地好转,没过几个月,居然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其中,大多数顾客都是被店老板的诚实态度所打动的。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不为小钱而丧失道德的做法,终会赢得别人的信赖和支持。就像一位北大学子所言:“一个生性厚道的人才能够产生灵魂上的超越,不贪图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利益。其实最终换来的,往往是别人更多的尊重和信任,也相应地会得到更多的财富。”

我们知道,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离不开“法”,这里的法分为两种,其一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其二就是思想道德。一个缺乏道德观念的人,往往会作出不道德的事。哪怕他知识渊博,能力超强,都不能算是一个完善的人,都会受到人们的鄙夷。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人”与“事”联系的必然性,认为“什么样的人就会作出什么样的事”。这也正是道德之于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俗话说,做人要美,做事要精,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学做人开始的。如果连人都做不好,还谈何事业?

斯文成在一家民营器械厂做机车工,由于厂子不景气,半年多以来都只能领到一半的工资。后来企业陷入困境,厂领导只好决定,工人们轮着回家休息,也就是隔一个月来工作一个月。

这样一来,斯文成的收入就更少了,一家老小的吃喝都成了问题。

正在斯文成愁眉不展的时候,一天小时候一起玩的伙伴路青平找到了他。斯文成这才知道路青平已经发财了。

原来,路青平自从高中毕业后就到深圳打工,奋斗几年后,在亲戚的帮助下做起了小生意,慢慢地生意越做越大,赚的钱也越来越多。发了财的路青平心里却没有忘记生养自己的家乡和儿时的伙伴。这一次来成都,他一打听到斯文成的地址就来了。

路青平说这次回来他发现家乡的变化也很大,他想在家乡小城开一个酒楼的分店,正好斯文成没有事做,对这里的环境又都熟悉,于是就想让他带着到处转转,看看合适的地段。

没过几天,在斯文成的帮助下,路青平就选定了一处繁华地段的门面,面积300平方米,租金1万元。路青平对此非常满意,他说要是在深圳,至少也得四五万元才租得下来。

由于深圳那边事业繁忙,路青平就拜托斯文成帮他张罗装修的事,并留下了30万元钱作为装修费用。同时二人商定好,路青平负责出主意,斯文成负责操办,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利润是对半分。斯文成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机会,于是,就在工厂那边办了停薪留职,这样不但缓解了工厂的就业压力,而且自己还下海做起了生意。

路青平走后,斯文成就开始把全部心思投入到酒店装修的事情上。他联系了多家装修公司,进行货比三家,讨价还价。对于这项装修任务,几乎每个装修队都想“拿下”。

那天,斯文成一回到家里,妻子就很高兴地告诉他,有个装修队的王经理下午来他家,放下了l万块钱,还留了张名片,并说希望他多多关照。”

斯文成看了看钱,认真地对妻子说道:“这个钱我们不能要。”而妻子却劝他说:“没关系,没有人会知道的,即使知道了也不是贪污公家的钱,不会犯法的。”斯文成还是坚持说:“人家路青平对我这么信任,我绝不能做对不起人家的事,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妻子说:“无商不奸,奸商奸商,不奸赚不了钱的。”

斯文成还是拿上钱去找那位王经理了,并很快敲定了一个报价比王经理的低两三万、施工质量也更好的装修队。装修完毕又忙着买厨房用具、桌子、凳子和汽炉火锅,每一次写发票的时候,斯文成也总是实事求是,认认真真。

虽说人品当不了饭吃,但人品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一个没有良好人品的人,往小了说,害了合作伙伴,往大了说,很可能让自己身败名裂。即便不会如此,自己的良心也会因为亏欠而充满矛盾和不安。

网络上曾报道过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毕业后很顺利地进入一家科研院所的研究部门做研究员。后来,他对待遇不满,就选择了辞职,然后受聘于一家给他高新的企业,和他一同“跳”过去的,还有他在之前单位里的机密研究成果。之后,由于发现机密泄漏,那家科研院所将这位博士告上了法庭。

背信弃义、品德低下的人,是被我们所厌恶和鄙视的,是得不到好结果的。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益,耍点小聪明、小智术,从表面上看仿佛是尝到了一点甜头,然而实际上却丢失了人格,且容易背负恶名,让自己臭名昭著,最后身陷困境,寸步难行。所以,我们还是要做一个厚道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品格高尚的人立身处世的法宝,也是人生常胜不败的正途。

再苦的日子也可以笑着过

有一位老婆婆每天都感到不快乐,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草帽的,小女儿是卖雨伞的。晴天的时候,大女儿的生意就非常好,因为她编的草帽人人叫好。老婆婆也很替她高兴,可是另一方面,卖雨伞的小女儿那一边通常无人问津,一整天下来都没有几个顾客。老婆婆就开始跟着发愁。而到了下雨天的时候,小女儿的雨伞就会卖得出奇的好,相反,大女儿的草帽就被打入“冷宫”。这样老婆婆又不得不为大女儿担心。

听完老婆婆的忧虑之后,好心人就安慰她说:“老人家,你何不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呢?晴天的时候,你应该庆幸大女儿的草帽生意会很好。雨天的时候,你应该高兴小女儿的雨伞肯定也卖得非常好。你如果这样想的话,那么还有什么值得烦心的事情呢?”

看完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考虑让自己换成老婆婆的角色,问问自己会怎么想。

鲁迅先生有言:“伟大的心胸,应该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不幸。”

然而,到了现实之中,智者的告诫在大多数人身上就会失灵。当痛苦悲伤浓墨重彩地登上生活的舞台时,我们通常会失去微笑的力量,太多的“不如意”让我们心力交瘁,比如,上班的公司离家太远,你不得不每天去挤地铁;上班高峰期的时候,还要面临被挤成“肉饼”的危险;你的老板总是喜欢“鸡蛋里面挑骨头”,你时常要为一个小小的CASE而绞尽脑汁。即使这样拼命努力,“功劳簿”上还是没有你的名字。而那些不如你的人,反而还“平步青云”大有“鸠占鹊巢”之势;当你有了自己的存款,想买一个“蜗居”踏踏实实地过日子的时候,再一看房价,之前的打算都成了“老皇历”,这年头,房价涨得比工资还快。于是,有人就彻底地颓废了,活着真没劲,一辈子都是劳碌命。

难道我们的生活真的如此不堪吗?其实未必。生活并没有我们想的这样糟糕。这些不过是我们在打“生活算盘”的时候出了点小差错。通常情况下,对待快乐人们习惯使用减法,对待痛苦却用加法,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乘法来使快乐翻倍,用除法来消除痛苦。

换个角度看看,当你埋怨公车太挤的时候,何不想一想这样可以帮自己节约很大一笔开销,“积少成多”,自己还可以用这笔钱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这叫“省得其所”;当你对老板的苛刻忍无可忍的时候,何不想一想,也许这种“魔鬼训练”可以让自己更迅速地成长起来。越对你苛刻,说明你进步的空间就越大,你当前的任务不是当“缩头乌龟”,而是要昂头挺胸地直面你“惨淡的人生”,在时过境迁之后,你会愕然发现你已经变得很强、很强;当你的“蜗居”梦想已经远离你的时候,何不想一想,其实租房子也挺开心的,不用为每月高额的房贷疲劳奔命,不用担心要吃一个月的方便面。只要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走到哪里都是自己的家。

实际上,生活就是这样,它贮藏着悲苦,也蕴涵着喜乐,关键看你怎么看。只要找对快乐的角度,那么痛苦的酒糟就可能酿制出快乐的甘甜。用欣喜的心情看,生活风和日丽,天朗气清;用悲凉的眼睛看,世界上恐怕就只剩下了愁云惨淡和无底的绝望。

一位聪明的教育家说:“如果有个柠檬,就做柠檬水。”而傻子的做法则正好相反。如果他发现生命给他的只是个柠檬,那么他只会对着这个柠檬沮丧地说:“完了,我的命运真悲惨,一点翻身的机会都不给我,命中注定我只有一个柠檬。”

简单的事情体现出不同的想法,自然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结局,而这就是智者跟傻瓜的区别。智者透过绝望能看到希望。傻瓜却给绝望让路,让绝望的冷风无孔不入。如果你不想被苦难牵着鼻子走,那么就先找准快乐的角度,把握好自己的心态,用微笑面对一切,你会发现每天都有“蜜蜂”给你酿蜜。请记住,当命运交给我们一个柠檬的时候,我们就试着把它做成一杯柠檬水。

不做无谓的坚持,该放手时就放手

曾任北大教授,同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的马坚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些人年纪越来越大了,真希望你们能成长得更快一些。我们当初的知识是一点一滴用小戥子称进来的,现在真恨不得成斗成升全倒给你们。”

马先生这段真挚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一个老学者无私奉献自己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他那种该放手时就放手的气魄。

有一首传唱已久的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在我们的思维习惯中,都喜欢“出手”去获得眼前的利益,而很少有人懂得,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放手”——放下已经到手的利益,以获取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