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食母:“食”汲取营养。“母”,本体,源头。“食母”,从道体那里汲取营养。
【译文】
顺从与违逆,相距有多远?美善与丑恶,相差又多远?众人所畏惧的,我们不能不畏惧。这种风气从洪荒远古就有,好象没有尽头。人们都熙熙攘攘,好像永远被关在牲口圈里的牲畜一样,不去四看任何问题,好像春日里登临高台观赏美景。我则独自淡泊宁静,没有丝毫涟漪。淳朴天真,好像未学会嬉笑的婴孩,又疲倦又散漫啊,仿佛找不到归宿。众人都得到满足,而我却什么也不足。难道我的心灵象傻子一样吗?愚蠢呵!世俗之人都聪明,只有我迷迷糊糊。世俗之人都明察,惟独我这样昏昧。惶惶忽忽啊,荡漾有如大海,漂泊而没有归宿。众人都精明有心机,只有我冥顽不化而笨拙。我之所以处处与人不同,只是因为我以守道为贵。
【解读】
“唯”和“阿???,都是对上级的一种态度,“唯”是无条件地服从,所以有“唯唯诺诺”这个成语;“阿”是“对下慢应”,傲慢的意思。这两种都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所以老子说相去几何?是一个反问句,也就是没什么差别。
“美”和“恶”,都是一种人为的态度,“美”是赞美、喜欢的意思,“恶”是厌恶、憎恨的意思,看似界限分明。但若是往深一层去观察,那也许是划分不出距离的。善恶之间,很难分辨。往往做了一件好事,反而得到恶果。疼爱孩子是美,是好事,但想想,倒觉得是件坏事。因为他们自己的很多能力退化了,没有机会得到开发,这又何尝不是恶呢?所以,善与恶的分际,简直难以捉摸。而且,所谓善恶、是非、好坏,若真以哲学的立场彻底研究,那更无法确定出一个绝对的标准。
虽然绝对的道德标准难求,但是一个社会因时因地所产生的相对道德标准,一个修道人也应该遵守。这是“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即使你超越了相对的案臼,到达了绝对的境界,在这个世界上,你仍有必要陪大家遵守这个世界的种种规则,避免举止怪异,惊世骇俗。
接着,下面一段,可以说是老子的“劝世文”。“荒兮其未央哉”,“荒”是形容词,像荒原大沙漠一样,面积广大无边,永远没有尽头。这句话放在这一段里,应作什么解呢?――《易经》最后一卦“未济”。我们看看历史,看看人生,一切事物都是无穷无尽,相生相克,没有了结之时。
那么,在这一个永远向前推进的时空时,一个修道人该如何自处呢?“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老子指出一般人这样生活,自认“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好像人活着,天天吃大餐,又好像春天到了,到郊外登高,到处游山玩水,颇为惬意。
而我呢?应该“独泊兮,其未兆”,要如一潭清水,微波不兴,澄澈到底。应该“如婴儿之未孩”,平常心境,保持得像初生婴儿般的纯洁天真。
而“众人皆有余”,世上的人,都认为自己了不起,拼命追求,什么都想占有;而我什么都不要,“遗世而独立”,好像世界上的人,都忘了我一样。
老子又说:“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愚”,并非真笨,而是故意示现的。“沌沌”,不是糊涂,而是如水汇流,随世而转,但自己内心清清楚楚。要做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望兮,若无止。”
众所周知,人有聪明人和糊涂人之分;同是聪明人,又有大聪明和小聪明之分;同是糊涂人,又有真糊涂和假糊涂之分。老子应该归为假糊涂,真聪明之类。
这正如喝酒,真醉和装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愚者和装愚者是截然相异的两种人。玩“醉拳”的,是“形醉而神不醉”,“醉”是“醉”在“虚”处,是迷惑对手,而“拳”却击在“实”处,招招乃致命杀手。装愚的,是外愚而内不愚愚“是”愚“在皮毛小事,不涉宠旨,无关大局,而”精“却”精在节骨眼上,事关一生命运。
所以,老子认为,绝顶聪明的人不喜欢摆弄自己的聪明,“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以免让别人窥的自己的真实意图;相反,他们更多的时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不要让别人看透内心。
现实生活中,“糊涂”的用法很简单,难的是对世态人情的理解。因此,对于那些对人性人情没有深刻认识的人来说,一般都不敢使用这个方法,即使用了,也会心存疑虑,畏畏缩缩的,总担心送出去了就收不回来。结果,当然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有智慧的人肯“糊涂”,主动“当傻子”是善于抓心理弱点的智慧。当你自愿显得有点“傻”时,别人既喜欢和你在一起衬托出自己的聪明,又不用担心你有深藏的企图。在所有商人都在力求更精明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不能不说是一种智慧。
只有目光远大者才敢“糊涂”。很多商人在交易过程中看到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不拿白不拿”,“不吃白不吃”。有小便宜就占,有小亏就躲,这样的人只看到了暂时,而别人也看出了这种人的贪婪和精明。在商场上,没有人愿意和太精明的人合作,因为那样会显得自己很傻,总让别人占小便宜毕竟是一件让人觉得不舒服的事。反倒是甘愿吃点小亏的人能够吸引更多的合作者。能保持相对长久的合作关系,如此这般自然能获得丰厚长远的利益。
人人都愿意做一个聪明的人,不愿意成为一个糊涂的人。但是有时候还需要一些“难得糊涂”的精神。因为这种“糊涂”才是顶级的聪明。其实,有的时候,一点点的“糊涂”和人情味比十足的“太精明”更容易得到回报。表面上你“憨”,其实最大的赢家还是你!
比如,有人找你帮忙,而你心里实在时步愿意,而对方又死缠烂打。这时你就可以随时随地,信手拈一话题。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话题,插科打诨,扯扯闲淡,逗人哈哈一笑,也是可以的。
对于用此法的人,我们也并非没有办法对付。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遇到有人上门求他办事,便产生一种优越感,侃侃而谈,越扯越远。或者,对方故意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消耗见面的时间,最终拒绝、搪塞。这样的人我们最难说服他。如用一般手法,会中对方的计。但一味沉默,等于承认对方占了上风。对付这类棘手的人物,要先干扰他的决策。最好的办法是很频繁地说:“有点道理”“是这样的吗”之类的话来打岔,或是故意注意别的东西。这些动作会打断他的思考逻辑,结果纰漏百出,从而获得插话的机会。
人人都愿意做一个聪明的人,不愿意成为一个糊涂的人。但人生在世,许多时候逼得你不能不这样做。因为这种“糊涂”才是顶级的聪明。其实,有的时候,一点点的“糊涂”和人情味比十足的“太精明”更容易得到回报。
大智若愚,从一个角度来说,也可理解为小事愚,大事明。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所谓愚,并非自我欺骗,或自我麻醉,而是有意糊涂。
该糊涂的时候,就不要顾忌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权势,一定要糊涂;而该聪明、清醒的时候,则一定要聪明。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这样你也必会有一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
老子主张的“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的处世态度,虽然和众人不同,却不是标新立异,惊世骇俗。而是因为自己“贵食母”,“母”代表“道”。“贵食母”意即守“道”,而还我本来面目,永远回归到生母的怀抱――道的境界中去。
【生活之道】
人生如棋
明末崇祯年间,有个人画了一幅画,上面立着一棵松树,松树下面一块大石,大石之上,摆着一个棋盘,棋盘上面几颗疏疏落落的棋子,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意境深远。后来有个人拿着这幅画,来请当时的高僧苍雪大师题字。苍雪大师一看,马上提起笔来写道: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
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
这一首诗,以一个方外之人超然的心境,将所有人生哲学、历史哲学,一切的生命现象,都包括尽了。人生如同一局残棋,你争我夺,一来一往。就算是传说中的神仙,也有他们的执着,也有他们一个比一个高明之处。这样一代一代,世世相传,输赢二字永远也没有定论的时候。苍雪大师这首名诗,相当能够表达老子“荒兮,其未央哉”的意思。
【从政之道】
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确切地说上一我国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提出来的。当年,他书写“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后,又加了一些小字作为说明:“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后人把他这段话作出各种演绎,并开创了一种新的人生哲学。
宋太宗是一个气度恢弘的人,他能够容忍大臣的一些过失,所以实现了有效的国家治理。孔守正被封为殿前虞侯,有一次他和大臣王荣陪伴皇上喝酒。两个人喝得大醉,就当着宋太宗的面争论秋季守卫边境的功劳,结果完全失去了君臣的礼仪。在当时,这种行为是“大不敬罪”,按照法律应该交该有关部门治罪,但是宋太宗没有这么做。
第二天,孔守正和王荣清醒过来,听别人说起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失礼行为,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于是两个人一起到金殿上向宋太宗请罪,但是宋太宗若无其事地说:“我当时也喝多了,有许多事情根本记不起来了,你们不用在这里打扰我了。”就这样,宋太宗糊里糊涂地化解了一场不必要的误会。
领导在下属面前是要讲究威严的,特别是对皇帝来说,大臣的一点小毛病或冒犯都会招来罪过,更不要说在酒宴上胡作非为了。宋太宗故意装糊涂,免除了下属的过失,不但使对方对自己心怀感激,更显示了自己恢弘的气度,实在是一种高超的处世、领导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