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道德经
14251900000070

第70章 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原文】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注释】

[1]下流:居于下流,处于水的下游。

[2]下:谦卑。

[3]取:取得信任、取得归顺。

[4]或下以取:或,有时。有时大国以谦卑的态度取得小国的倾心。

[5]或下而取:有时,小??以谦卑的态度才能取得大国的信任。

[6]兼畜人:兼,聚拢起来;畜,饲养,含占有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大国兼并、占有小国。

[7]入事人:待奉别人,指小国待奉大国。

【译文】

一个大国,如同天下河流的下游,慈柔如母,也是天下汇集的中心。女性总是以她的恬静来赢得男人的心,恬静是屈尊于下的表现。只要大国以一种敢于屈尊于下的态度对待小国,就能赢得小国的倾心;小国也能有暂时屈尊于大国之下的态度,就能赢得大国的信任。所以,有的大国是以一种屈尊于下的态度来赢得小国的倾心,有的小国以一种屈尊的态度赢得大国的庇护。大国不要过分想兼并众小国,“小国”不要过分想顺从大国,大国小国都可以达到愿望,强大者更应该谦下!要想二者的欲望都得以实现,大国应该首先以一种屈尊的态度对待小国。

【解读】

大邦比小邦强大,为什么大邦不居上流而要居下流呢?为什么不为天下之牡(雄性)而为天下之牝呢?第二十八章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溪是山陵之间或平原上的小河,处地低下,山岭之间以及平原上的四方流水自然而然地注入小溪,养育鱼虾,滋润两岸良田,所以,善为侯王者甘为天下溪,甘当“天下之牝”,不离开真正崇高的美德。

这里,老子用“下流”二字,其实是下游的意思。这就让人立即明白,大国是以大海作比。大海之所以为大,是因为处下,天下所有河流在那里交汇的缘故。

老子针对春秋之世大国诸侯争盟争霸争天下,以“国之利器”示人,“将欲取天下而为之”,“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致使战祸不断,民不聊生的动乱现实,从反战、止战的目的出发,在本章中明确提出了“大邦以下小邦”为主的国际准则。

老子强调,大国应该甘居下游,以濡弱歉下为国策。在一般的对外交往中,大国通常会炫耀其伟大,展示其强盛,自居于他国之上。老子所说显然是针对这种现实或一般的态度所作的批评和建议。

老子所说的“下”,就是谦下、谦恭、谦让、谦和,就是对守柔处下、持重守静、知“雄”守“雌”之义的概括。

老子接着又说:“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在老子眼里,“雌”、“牝”、“母”等词汇的地位明显比“雄”、“牡”、“父”多而寓意深远。雌性要生育和抚育子女,必须耐心地经历十月怀胎,等待一朝分娩,必须细心地照料婴儿,而雄性必须劳动或通过其它活动满足抚育子女的需要。雌性总是以静胜雄性,这是因为由静而柔,柔胜强刚。

此外,老子还说:“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大邦对小邦谦下,结果取得小邦的信任和支持,从小邦取得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等等方面的利益,甚至兼并小邦,就如同山谷接纳山顶上落下的泥土、雨水和泉水。小邦对大邦谦下,则被大邦所取得。小邦对大邦谦下,结果是被大邦利用以取得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等等方面的利益,甚至被大邦并吞。小邦比大邦弱,为了小邦的利益,小邦也应当为雌,“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耐心等待有利时机,以柔胜强。

可见,居下流这一策略的运用,会导致“取”得对方的结果。在国际交往中,不论国家大小,只要以平等、谦逊的态度对待对方,就可达到驾驭对方或寻得对方庇护的目的。当然,这里的“居下流”不是无止境无原则的退让,而是有原则有限度的,即是“适度”的。

老子的这种智慧要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说,尊、卑、贵、贱是很自然的,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花开一样,作为人不要有什么负担。尊贵的人不要觉得高人一等,卑贱的人不要觉得低人一等。

老子的这种智慧思想,到现在仍不为很多人所了解。

一个人只能“上”而不能“下”,他就是不自由的,因为他太在意“上下”,他“下”不起。“下”不起的人往往也“上”不了。可以“上”而把“上”的机会让给别人是因为他让得起,他主动地“下”也不意味着他就是真正的“下”。

就象有些“怕”老婆的丈夫,甘愿在很多事情上迁就老婆、服从老婆,这就是“下”的智慧,因为疼她、爱她所以不去斤斤计较,更多的是争取了主动,避免了更大的麻烦。

老子又说:“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对于大国,不要动不动就要兼并小国,给小国脸色看。对于小国呢,也不要动不动就把自己当成奴仆一样服饰别人,低三下四的过日子。

老子的这句话用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就是对上不攀高枝,对下不耍威风。看一些追逐“名”的人,对地位高名声大的人毕恭毕敬,在他们面前可以把自己打份成哈巴狗,在地位名誉不如自己的人面前,又把自己打扮成奴隶主,吆三喝四,好不威风。“没有价值”的人,在“有价值的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宁愿做他们的奴仆;价值低的人,在价值高的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宁愿做他们的奴仆;“有价值的人”在“没有价值的人”面前趾高气昂,怡指气指;“价值高的人”在“价值低的人”面前趾高气昂,怡指气指。

还有的人在与自己同等级、同层次的人讲话时,表现比较正常,行为举止都会比较自然、大方。但是,在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交往时,就可能感到紧张,表现比较掬谨,并且自卑感强;相反,在与社会地位低于自己的讲话时,就会表现得比较自如、自信,甚至比较放肆。

比如,有的人在自己的上级面前从不敢“妄言”,在同一科室的也不多说话,可是在自己的下级面前讲话时,则落落大方,侃侃而谈。有的则在一般人面前总是摆出一副能者的架势,可是一见到权威就显得十分驯服和虔诚。

这都是不合理的做法。按老子的意思,推而广之,上下级之间的讲话,上级要力求避免采取自鸣得意、命令、训斥、使役下级的口吻说话,而是要放下架子,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对待下级。这样,下级才会向你敞开心扉。谈话是双边活动,只有感情上的贯通,才谈得上信息的交流。

平等的态度,除说话本身的内容外,还通过语气、语调、表情、动作等体现出来。所以,不要以为是小节,纯属个人的习惯,不会影响上下级的谈话。实际上,这往往关系到下级是否敢向你接近。此外,上级同下级谈话时,要重视开场白的作用。不妨与下级先扯几句家常,以便使感情接近,打掉拘束感。

上级同下级说话时,不宜作否定的表态:“你们这是怎么搞的?”“有你们这样做工作的吗?”在必要发表评论时,应当善于掌握分寸。点个头,摇个头都会被人看作是上级的“指示”而贯彻下去,所以,轻易的表态或过于绝对的评价都容易失误。

例如一位下级汇报某改革试验的情况,作为领导,只宜提一些问题,或作一些一般性的鼓励:“这种试验很好,可以多请一些人发表意见。”“你们将来有了结果,希望及时告诉我们。”这种评论不涉及具体问题,留有余地。如上级认为下级的汇报中有什么不妥,表达更要谨慎,尽可能采用劝告或建议性的措词:“这个问题能不能有别的看法,例如……。”“不过,这是我个人的意见,你们可以参考。”“建议你们看看最近到的一份材料,看看有什么启发?”这些话,起了一种启发作用,主动权仍在下级手中,对方容易接受。

下级对上级说话,则要避免采用过分胆小、拘谨、谦恭、服从,甚至唯唯诺诺的态度讲话,改变诚惶诚恐的心理状态,而要活泼、大胆和自信。

下级跟上级的说话,成功与否,不只影响上级对你的观感,有时甚至会影响你的工作和前途。

【从政之道】

一封写给吕后的“情书”

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北方的强敌匈奴,其势力越来越大。匈奴的大单于冒顿渐渐有了乘机侵吞汉家江山之心。于是他找了个借口,给刘邦之妻吕后写了一封挑逗侮辱的“情书”。大意是:你死了老公,我死了老婆。我们都不快活,没有自己娱乐的东西。不如你就带着江山来跟我过吧。我也不嫌弃你人老珠黄。

吕后看了单于的“情书”后,第一反应是怒不可遏,恨不得一刀宰了这个野蛮无耻的冒顿。她召集群臣,准备把匈奴使者杀掉,宣布和匈奴开仗!朝中猛将樊哙当然是第一个响应吕后的号召,请求领十万兵众进攻匈奴!不过,中郎将季布去强烈地反对出兵。理由是,目前的汉朝国力还不足以打败匈奴。吕后在盛怒之后,冷静了下来。决定采取“柔性外交”策略,顺水推舟地给冒顿单于回了一封信,说:“我已年老气衰,只怕不能侍候大可汗了。不过,我们宫中年轻美貌的女子倒有。”于是,吕后送了一个宫中佳丽和亲,避免了一场雨匈奴的战争。

要是当时吕后负气对匈奴动武的话,汉朝将凶多吉少。因为早在刘邦去世前8年,就曾亲率大军征讨匈奴。但汉军一战即败,刘邦还曾被困在山西定襄,险些被活捉了。刘邦也算有勇有谋和久经沙场的开国英主了,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一个弱女子吕后了。

鉴于此,吕后不用“硬实力??进行厮杀对抗,而是选择以“软实力”、“巧实力”来对付匈奴。结果证明,刘邦的战争手段失败了,而吕后的“柔性外交”避免了与匈奴的全面对抗,使汉朝维持了自身的国防安全。

这正应了老子那句话:“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从商之道】

李嘉诚的谦卑

香港才女林燕妮曾经开过一家广告公司,而且与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公司有不少业务来往。广告市场是买方市场,只有广告上有求于客户、而客户不用担心有广告无人做。这样,自然会滋长客户尤其是大客户颐指气使、盛气凌人的态度。

但李嘉诚与他所领导的长实公司却不同。林燕妮带着公司的业务员,第一次去李嘉诚的公司联系广告业务时,以前提前接受过预约的李家诚竟然预先派了穿公司制服的男服务员在地下电梯门口等他们,并且引领他们上楼。

来到楼上,他们发现享誉海内外的李嘉诚先生竟然在那儿等着他们。见到他们到来,李嘉诚谦恭地迎上前来,亲切地与他们握手。由于那天下雨,林燕妮的身上被雨水打湿了,李嘉诚见了,便待她脱下外衣后,亲手接过,转身挂在衣帽钩上。那感觉,他一点也不像一个家财万贯、一呼百应的大老板,倒像一个谦卑而不失恭敬的服务员。

还有一次,一位内地企业家慕名前去拜访李嘉诚,向他“取经”,李嘉诚和儿子一起热情地接待了他。让他最为感慨的是,他儿子可能是说话习惯的原因,说着说这就讲起了白话,会谈过程中,李嘉诚好几次要求,顾及内地朋友可能不太听得懂白话的实际,该讲普通话。

会谈结束后,李嘉诚还特地从办公室出来,送他们到电梯口。最让人惊叹的是,李嘉诚不是送到就走,而是毕恭毕敬地鞠躬,直到电梯门合上。

那位企业家如今已是一家企业的总裁,他不止一次地讲述着这个细节,而且每次都动情地说:“李嘉诚这么大的年纪了,对我们晚辈如此尊重,他不成功都难。”

李嘉诚作为一个资产雄厚的企业大老板,面对人微言轻,上门招揽生意的广告公司的小老板,完全可以居高临下,甚至不予理睬,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亲自迎接,并且为对方挂衣服。

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人,面对一个名不见经传、前来“取经”的内地企业家,他完全可以找一个理由推托,但他没有,仍然恭敬地接待了来者,而且在接待过程中就连用什麽样的语言沟通这样的细节都注意到了。最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的是,年逾七旬的他竟然亲自将客人送到电梯口,还毕恭毕敬地给客人鞠躬知道电梯门合上。

这一迎一送,看似微不足道的两个细节,却彰显了李嘉诚做人,做事的谦卑和细致。这种谦卑心态,发生在这样的成功人的身上,让我们知道了成功的李嘉诚竟然保持着一颗谦卑的心;而正是这种谦卑,不仅成就了李嘉诚的事业,而且,使他走向事业成功的同时,也让他的人格走向伟大。

谦卑是一种交际态度,是一种人格修为。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伟大的人,尽管功成名就,也往往会保持一颗谦卑的心;而把这几番的月底,越前辈的人,也往往越容易接近成功,越能够从成功走向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