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鬼谷子全书(第九卷)
14269700000107

第107章 乐毅信谏燕惠王

燕惠王后侮派骑劫代替乐毅,以致军队被打败,将军被杀,曾经占领了的齐国土地被丢失;同时,又埋怨乐毅投奔赵国,害怕赵国重用乐毅,乘燕国打了败仗的时候来进攻燕国。于是,燕惠王便派人责备乐毅,并且也向他道歉说:“先王曾以全国之兵委付将军,将军为燕国大败齐国,为先王报了兵败之仇,天下人没有不为此而感到震惊的。而我也从来没有一天忘记你的功劳啊!可是,适逢先王驾崩,我继立时间不长,身边的巨子迷惑了我。而我之所以派遣骑劫代替将军,为的是将军长年累月地在外指挥作战,实在太辛苦了,所以要你回来休养一下,并可借机与将军商量国事。将军却误听传言,以为与我有嫌隙,终于背弃燕国而投奔赵国。将军这么做,为自身打算固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又怎么能报答先王对将军的知遇之恩呢?”于是,乐毅便写了一封信,回复燕惠王说:我无德无能,不能遵循大王的命令,来顺从你左右大臣的意愿,恐怕回到燕国被诛杀,伤害先王的英明,损害大王的道义,所以逃奔到赵国。现在大王派人来责备我的过错,我恐怕你的使者不能体察先王任用和爱护我的理由,又不能明白我事奉先王的忠心,所以大胆地写信回复大王。

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不会把国家的爵禄赏赐给自己偏爱的人,而是谁的功劳多就赏给谁,谁的才能大就任用谁。所以在考察才能之后才授予职位的国君,是能够成就功业的国君;能够衡量德行而结交朋友的人,就能够树立名声的士人。我私自观察先王的举措,深感他有超过同世诸侯的宏图大志,所以就借着为魏国出使的机会,来燕国体察和验证。承蒙先王赏识,将我列位于宾客之中,并大力提拔我,不与宗室长辈商议,就任用我做了亚卿。我私下认为,只要一切奉行王命,遵守教诲,就可以侥幸而无罪了。所以我就不再推辞,接受了先王的任命。

先王曾命令我说:‘我与齐国有深仇和积怨,不要顾忌目前国力的强弱,一定要与齐国决一死战。’我回答说:‘当今的齐国,本来就有称霸天下时遗留下来的基业,军队训练有素,娴于攻杀战守。大王如果想要攻打它,必须联合天下诸侯共同对付它。要联合天下各国,没有比结交赵国更为有利的了。况且淮北是楚国想收复的国土,宋地是魏国想得到的地方,所以,赵国如果应允,再得到楚、魏二国的配合,集中四国的力量进攻齐国,那么就可以大败齐国了。’先王认为我说得对,就备好符节,派我南行出使赵国。我回国报告先王后,先王就命我起兵攻打齐国。因为上有无助,下有先王的神威,四国的军队,追随先王会合到济水边上。攻占了黄河以北的土地。济上的燕军奉命乘胜追击,轻装的精锐部队一直打到齐国的都城临菑。齐王退守宫城,得以死里逃生。齐国的珠玉财宝、车辆、甲胄,以及各种珍贵的器物,全都被燕军夺得,运回燕国。那些宝器陈列在燕国的宁台,大吕钟也放置在燕国元英宫里,从前被齐国掠去的宝鼎又回到了磨室殿,蓟丘还移种了汶水的竹子。可见,自五霸以来,没有人的功业能够赶得上先王。先王觉得如愿以偿,于是就划出一块土地分封给我,使我也象一个小国诸侯。我私下认为,只要奉行君命,遵守教诲,就可以侥幸无罪,所以我也就不再推辞,接受了封赏。

我听说英明的国君,建立了功业而不衰败,所以才能名垂青史;有远见卓识的贤士,树立了声誉而不毁坏,所以才能为后世所称道。像先王报仇雪恨,平定了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国,夺取了齐国八百年来积累的财富。直到驾崩的那一天,还留下了身后的教诲,使执政者能遵循法令,安抚亲族,广泛施思于百姓。这些都是可以垂范于后世的。

我还听说过,善于创始的人不一定善于完成;有好的开头不一定有好的结局。从前伍子胥的话为吴王阖闾所采纳,因而吴王能够远征楚国,攻破郢都。而到夫差在位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了。夫差不但不听忠言相劝,反而要逼伍子胥自杀,把尸体装人皮囊,扔进钱塘江。夫差不知道具有先知卓见的言论可以成就功业,所以把伍子胥扔到江里而不知悔悟;伍子胥不能及早看出两代国君度量的不同,以至被扔进江中仍然冤魂不散。

保全自身,建立功勋,用以表彰先王的心迹,这是我的上上之策。遭受诽谤以至被侮辱、诛杀,毁坏先王的名誉,这是我最害怕的事。如今,面对着这样突如其来、出人意料的罪名,想借助赵国攻打燕国,侥幸地以此来谋取私利,这是我在道义上所不敢做的事情。

“我听说古代的君子,与人绝交时,不会恶语相伤;忠臣离开本国,不去刻意洗刷自己的名声。我虽然无德无能,却经常奉教于君子。现在,我怕你听信于左右侍从的说词,不能体察我远去的原因,所以才敢写下这封信,希望大王仔细思量一下。”

于是,燕惠王封乐毅之子乐闲为昌国君。而乐毅又与燕通而往来于燕、赵之间,燕国和赵国都任用他为客卿。最后,乐毅死在了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