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曾国藩全书(第四卷)
14275000000009

第9章 论气色之忌

色忌青,忌白。青常见于眼底,白常见于眉端。然亦不同:心事忧劳,青如凝墨;祸生不测,青如浮烟;酒色惫倦,白如卧羊;灾晦催人,白如傅粉。又有青而带紫,金形遇之而飞扬,白而有光,土庚相当亦富贵,又不在此论也。最不佳者:“太白夹日月,乌鸟集天庭,桃花散面颊,裡尾守地阁。”有一于此,前程退落,祸患再三矣。

【释解】

面部气色忌青色、白色。青色一般出现在眼睛的下方,白色则经常出现在两眉的眉梢。但它们又有差别:如果是由于心事忧烦困苦而面呈青色,这种青色状如凝墨;若由于遇到飞来的横祸而面呈青色,这种青色状如浮烟;若由于嗜酒好色导致疲惫倦怠而面呈白色,这种白色一定势如卧羊;如果由于遭遇了大灾大难而面呈白色,这种白色一定像涂了粉一样。还有青中带紫之色,如果是金形人遇到这种气色,一定能够飞黄腾达,如果是白润光泽之色,土形兼金形人面呈这种气色,也会获得富贵,这些又不在以上所论之列。而最为不佳的,则是“太白夹日月,乌鸟集天庭,桃花散面颊,裡尾守地阁。”如果碰上其中之一,就会前程倒退败落,并且会接连遭遇祸患。

【点评】

凶色,有青、白两兆

吉与凶,在《周易》中就是一组相互对比的概念,而预测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测出结果以趋吉避凶。

由色观人,必须仔细琢磨人的气色,人以气为主,前面已论述过。但气色并非恒定不变,应在变中把握其规律,方才能站在万变之上抓住它的本质,不致出现偏差,不能窥见到一点就以为知道了事物的全部,这种做法在实际运用中非常有害。

对这一点,《龟鉴》认为,“色有大小,应有赊促,随时改变,其候不一。润泽或凶,枯燥或吉,随节为用,与时消息。”它强调“随时改变”,“随节为用”,不能掉入机械主义的泥潭中去。

凶色,有青、白两兆。一般而言,青色主疾厄惊扰,白色主丧亡哭泣。从人的生理机制来讲,青白两色是不健康的表现。青色,这里不是木逢春生之青绿色,而是人们常说的“某某人脸部被人打得发青”的青色,是由于气血滞阻造成的不健康之色。白色则是如枯骨****一样的无血色表状,是气血衰竭不足的一种表现,由此可知,青白二色都是身体不健康的肤色。

青常见于眼底,白常见于眉端。青白二色的发源,一般青多在眼下,白多在眉端,各有所出,这样易于分辨。

青白之忌

青白二色又有各自的体势和具体表现,也有各自盛衰变化规律,所主之事也并不一样,形各有休咎。

如果由心事忧劳而面带青色,状如墨着纸面,但黑而有光,这还可以休歇治疗好,属滞而能通,不会致死的病态,也许过一些时日,青色就慢慢消失了。中医书上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与这种状况相似。

如果“青如浮烟”,气色袅袅不定,而且没有一点光泽,就起死色,难以救助,不日就会有难测之祸。

当初扁鹊三次蔡桓公,刚开始还劝蔡桓公治疗,最后一次见了,却远远地逃脱开。原来他已看出蔡桓公不能救治之死相,因而也不再对顽固不化,拿自己生命当儿戏的蔡桓公说什么了。

如果为“酒色”伤身,精神倦怠,眉端会常现白色,这是肾虚肺衰之兆,所以表现为白色,有“白如卧羊”之态。这种白色,尚无大碍,休养几天,可以复原。

但如果面部“白如骨粉”,则就不可救药了。这种色为死色,一旦定形,表明其人肾内功能衰至极处,精力颓贬到回光返照的程度,灭顶之灾会接踵而至。

青白二色有许多变化情形,还不能机械地一概而论。由于时间,地理纬度的变化,其吉凶的变化也会产生。

“青而带紫,金形遇之而飞扬”,由于青属木,紫属火,金克木,但木能生火炼金,这样反而成一反一覆之象,均为逆合,金形人遇之,反而能飞黄腾达,能得富贵。

“白而有光,土庚相当亦富贵。”白色本为不吉,但若金土相当,土之黄色能孕育金之白色,土金相生,反而有利,这属于顺合,也主人富贵。“白而有光”,而不是“白若骨粉”,情形并不一样。

气色发由于人体五腑六脏,暗合于五行之理,又由于天、地、时、经的阴阳变化和合,在观人相时,要注意这些变化带来的若干差异,不能妄执一端,钻牛角尖。

本文所述青白四种气色,是相中很忌讳的四大恶色,必须仔细察看,不可坏作好,好作坏。如果四凶全犯,则险上加险,凶机暗伏,往往会祸不单行。因而对这些情况,必加仔细考察以求无误为止。

袁珙观气(三)

袁珙在相术生涯中传得最神的一件事,便是为明代的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观气。大家都知道朱棣是个篡位的皇帝,他把亲侄儿建文帝赶下台,自己做了皇帝。

朱棣篡位之前,被封为燕王。有一天,经人介绍,朱棣请袁珙给他望气。朱棣为人狡诈,担心袁珙会附会阿谀,便叫来九个和自己长得很相像的卫士在一家不起眼的酒馆里喝酒,自己也装扮了一番,混入其中。袁珙来到酒馆,一下便跪在朱棣脚下,说道:殿下何故这样不看重自己,在这样的地方喝酒。朱棣假装不明白,其他九人也都一齐嘲笑袁珙,袁珙丝毫不为所动,言词更加恳切。朱棣见状,连忙将他请到宫中。袁珙审视燕王一番,说道:大王龙行虎步,面部日月角直插苍天,这是太平天子之相,大约到四十岁时,胡须长得过了肚脐,便可登位。随后,他又相了相燕王的几个亲信将校,说他们都有公侯将帅之位。

燕王害怕这些话被泄露出去,便请袁珙回家,并再三嘱咐保守秘密。后来朱棣篡位成功,便封袁珙为太常寺卿,并赐给他大量的衣服鞍马、金钱府第。以后朱棣要立太子,正犹豫不定,便又将袁珙请来,袁珙一见仁宗,便说:这是真龙天子。又相宣宗说道:这是万岁天子。这样太子就定下来了。

袁珙后来自号柳庄居士,著有著作《柳庄集》。据说他的观气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是位观气鉴人的大师。

【事典】

面主青色的蔡泽

蔡泽,是燕国人。曾经游学各地,遍求众多大大小小的诸侯以谋官任职,都没有成功。有一次他请唐举给他看相,说:“我听说先生给李兑看相,曾说‘百天之内将掌握大权’,有这事吗?”唐举答道:“有这事”。蔡泽又说:“像我这样的人会怎么样呢?”唐举仔细看了他一遍,笑着说:“先生生成朝天鼻,阔肩膀,凸额头,鼻子眉毛挤一堆,再加上罗圈腿,我听说圣人不在貌相,大概说的是先生吧?”蔡泽知道唐举是跟自己开玩笑,就说:“富贵是我本来就有的,我所不知道的是寿命的长短,希望听听你的说法。”唐举说:“先生的寿命从今以后还有四十三岁。”蔡泽笑着表示感谢走开了,随后对他的车夫说:“我吃白米饭和肥肉,赶着车马奔驰,身怀黄金官印,把紫色丝带结在腰里,在人主面前揖让谋画,享受荣华富贵,四十三年应该满足了。”便离开燕国到了赵国,但却被赵国赶了出来。随即前去韩国、魏国,路上遇着强盗抢走了他的炊具。他听说应侯保荐郑安平、王稽两个人,都在秦国犯了大罪,所以应侯心里深觉愧疚,就向西来到秦国。

他想进见秦昭王,就先派人在应侯面前扬言一番来激怒应侯说:“燕国来的宾客蔡泽,是个见识超群、极富辩才的智谋之士。他只要一见到秦国国王,秦王就会使您处于困境而削去您的职权。”应侯听了,就说:“五帝三代的事理,百家的学说,我都通晓。众人的辩论,我都能击败他们,他怎么能逼我,而抢去我的相位呢?”他派人把蔡泽召来,蔡泽进来,对应侯只是拱手作揖并不下拜,应侯本来就对他不大高兴,现在又看到蔡泽这种傲慢态度,便责备他说:“你曾扬言要取代我做秦相,可曾有这种事?”蔡泽回答说:“有的。”应侯说:“那么让我听听您的高见。”蔡泽说:“吁!您为什么还想不通这个道理呢?要知道,春、夏、秋、冬四季的轮回,都是有了成果,就要离开。再说,一个人活着,能够身体强健,手脚灵活,耳聪目明,胸藏仁义,这难道不是士人的愿望吗?”应侯说:“是的。”蔡泽说:“以仁为本,主持正义,推行正道,广施恩德,愿在天下实现自己的志向,天下人拥护爱戴而尊敬仰慕他,都希望让他做君主,这难道不是善辩明智之士所期望的吗?”应侯说:“是的。”蔡泽又说:“位居富贵显赫荣耀,治理一切事物,使它们都能各得其所;性命活得长久,平安度过一生而不会夭折;天下都继承他的传统,固守他的事业,并永远流传下去;名声与实际相符完美无缺,恩泽远施千里之外,世世代代称赞他而永不断绝,与天地一样长久。这不正是上天降给有道德的君王的祥瑞征象,以及圣人所说的‘吉祥善事’吗?”“对的。”

蔡泽说:“如果落得个像秦国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文种那样的结果,您愿意吗?”应侯知道蔡泽要用这些话来堵自己的嘴,从而说服自己,便故意狡辩说:“为什么不可以?那个公孙鞅奉事秦孝公,终身没有二心,一心为公家而毫不顾念自身;设置刀锯酷刑来禁绝奸诈邪恶,切实论赏行罚以达到国家太平;他推心置腹,坦露真诚,身受全国的怨恨毁谤;虽然欺骗了老朋友公子沍,夺取了他的军队,但却安定了秦国,使全国百姓都蒙受利益。最后为秦国俘虏了敌将,打败了敌军,开辟了千里的土地。吴起侍奉悼王,他不让私情妨害公事,不让谗佞小人掩蔽忠良义士;不听信苟且附合的话,也不相信苟合谄媚的行为;绝不因为危险而更改自己的行为;为了实行正义,不怕大家的责难。这都是为了要使主上称霸,国家富强,所以不躲避任何灾祸凶险。大夫文种侍奉越王,即使在主上受到穷困潦倒的时候,他还是竭尽忠诚,毫不懈怠;即使在主上快要灭亡的时候,他还是竭尽才能辅助主上,而不离开;等到帮助勾践雪耻复国,成功以后,却一点也不骄矜自负;处在富贵的地位上,却一点也不骄傲怠慢。像这三个人,他们的行为,正是义的最高表现,忠的最高操守。所以君子为了大义赴死难,就会勇往直前,视死如归。正因为人活在耻辱的环境里,还不如死了以后受到人的尊敬,享受荣耀的好。士人本来就有牺牲生命,来成就自己的声名的。只要有大义存在,即使死了,也毫无怨言。有什么不可以呢?”

蔡泽说:“君王圣明,臣子贤能,这是天下的大福;国君明智,臣下正直,这是一国的福气;父亲慈爱,儿子孝顺,丈夫诚实,妻子忠贞,这是一家的福份。所以比干忠诚却不能保住殷朝;子胥多谋却不能保全吴国;申生孝顺可是晋国大乱。这些都是有忠诚的臣子、孝顺的儿子,反而国家灭亡、大乱的例子,原因何在呢?就是因为没有圣明的君主和贤良的父亲肯听从他们的劝导。所以天下人都把他们君父的所作所为,当作是一种耻辱,而怜悯他们的臣子为了尽忠、尽孝,却反而遭到被杀、被放逐的命运。现在,像商鞅、吴起、大夫文种,他们为人臣能够尽忠,这是对的。但是他们的君王只想称霸天下的思想却是错误的。所以世上的人批评这三个人虽然能够建功立业,却没有恩德流传后世。难道他们真希望这样不遇明主而死吗?如果一定要等到死了以后,才能留下忠诚的美名,那么微子也就不值得被称为仁人了,孔子也就不值得被称为圣人了,管仲也就不值得被称为伟大了。一个人建立功业,难道不希望完成吗?如果能够保全生命,又能够赢得美名,这是最成功的;声名可作后世典范而自身性命不能保全的,这是次一等的;名声被人侮辱而自身性命得以保全的,这是下等。”说到这些,应侯称赞他讲得妙。

蔡泽趁热打铁地说:“商鞅、吴起、大夫文种,他们身为臣子竭尽忠诚建立功绩那是今人仰慕的。闳天奉事周文王,周公辅佐周成王,难道不也是竭尽忠诚极富智慧吗?按君臣的关系而论,是商鞅、吴起、大夫文种那样关系好呢,还是闳夭、周公这样的好呢?”应侯说:“商鞅、吴起、大夫文种比不上闳夭、周公。”蔡泽说:“既然如此,那么您的人主慈爱仁义,信用忠臣;厚道诚实不忘旧情;他贤能智慧,跟那些有才能明大理的人士关系极为密切,情义深厚不背弃功臣。在这方面比起秦孝公、楚悼王、越王怎么样?”应侯不便回答,就说:“不知道怎么样。”蔡泽说:“如今您的人主亲近忠臣,是超不过秦孝公、楚悼王、越王的;您施展才能,努力替人主解决危难,整治国家,平定叛乱,增强兵力,排除祸患,消除灾难,拓宽疆域,增种谷物,富民强国,加强人主的权力提高国家的地位,显示王族的高贵,天下诸侯没有哪一个敢于侵凌冒犯自己的人主,人主的威势压倒一切诸侯,震动海内四方,功劳显扬于万里之外的地方,声名光辉灿烂,流传千秋万代,在这些方面您比起商鞅、吴起、大夫文种来怎么样?”应侯说:“我比不上。”蔡泽说:“如今您的人主亲近忠臣,不忘旧情比不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践,而您的功绩和受到的信任、宠爱又比不上商鞅、吴起、大夫文种,可是您的官职爵位已极其高贵,私家的富有远甚于他们三位,而自己不知引退,恐怕您遭到祸患要比他们三位更惨重,我私下替您感到危险。俗话说:‘日正当中以后,便会往下转移;月圆了以后,就会慢慢亏损;万物达到了极盛,就会慢慢衰败。这是天地中的规则。所以,能够顺应时势进退的,也正是圣人所守的常规啊!’因此,国家政治清明,就出来为官;国家政治黑暗,就隐归山林。圣人说:‘龙飞天际,去见在上位的大人,必能发展抱负。’又说:‘不用正当方法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天上飘着的浮云。’现在先生的怨仇已报,恩德已还,所有的心愿都已达到。这个时候,还没有应变的计策,我私下觉得先生很不明智。况且,像翠、鹄、犀、象这些动物,它们所处的地位,并非是没有远离死亡。但是,造成它们死亡的原因,就是受到香饵的诱惑啊!像苏秦、智伯这两个人物的足智多谋,不是不能够避开耻辱远离死亡,可是他们之所以死于非命,其原因就是被贪得无厌所迷惑。因此圣人才制定礼法,节制欲望,向老百姓征收财物要有一定限度,使用百姓要按时节,也要有所节制。所以心志不过分强求,行动不骄横无理,时时事事严守制礼节欲的原则而不失掉它,因此天下才承继他们的事业而永不断绝。从前,齐桓公多次联合各国诸侯,匡正天下。在周襄王元年葵丘大会的时候,他露出了骄傲自得的神色,马上就有很多国家背叛了他。

吴王夫差,他的兵力天下无敌,凭借他的强横勇悍,轻视各国诸侯,欺凌齐、晋两国,后来,也因此而国亡身死。夏育、太史棲二人,一叱咤呼叫,就能够惊退三军,但是最后却死在庸夫手中。这些都是因为他们处在最强盛的地位,却不遵行道义,对人不谦逊,不知节制的后果啊!商鞅为秦孝公明订法令,遏止奸诈的本源,有功必赏以爵禄,有罪必罚;统一国家度量标准,分配田地,使人民生活安定,民风淳朴;鼓励人民努力农事,全家协力,增产增收;学习攻战阵法。这样一举兵就能扩展领土;一收兵务农就能富强国家,秦国因此无敌于天下,在诸侯中树立威信,成就秦国的霸业。功成名就,却最终被处以车裂的刑罚。楚国方圆千里,有百万军队,白起仅率数万军队与楚国作战,只一次战役就攻下鄢、郢二个大都城并烧了楚国祖坟地夷陵;第二次战役又向南吞并了蜀地汉中;又越过韩国、魏国远征强大的赵国,杀死赵将赵括,将降兵四十万全杀死在长平城里,血流成河,喧嚷的声音,响如雷霆;于是攻进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奠定了秦国的帝业。楚国、赵国本是天下的强国,但却是秦国的仇敌。从此后,楚、赵两国都恐惧地臣服了,不敢再攻打秦国,这是白起造成的威势啊!他一人征服了七十多个城池,然而大功告成之后,却在杜邮亭被秦昭王赐剑自裁。吴起为楚悼王订立法令,削减了大臣的威权,黜免无能的人,除掉无用的人,裁剪冗余的官员。杜绝豪门贵族的请托,整饬了楚国风俗,禁止游民无业游荡,选练既能耕田又能作战的农民士兵,向南收取了杨越,向北吞并了陈、蔡两个小国。粉碎了纵横家的无用学说,使往来游说之士无法开口,禁止结党营私而鼓励百姓为国家耕作征战,使楚国政治安定,兵力震动天下,威慑诸侯各国。功业告成,可是最后遭肢解惨死。大夫文种为越王深谋远虑,避免了会稽被困亡国在即的危急,采用屈降计策来图谋生存,借着君臣受辱而求得复国的荣光,开垦荒地,招募游民充实城邑,开辟农田,种植谷物,率领全国各地的民众,把上上下下的力量集中起来,辅助勾践这样贤能的君主,报了夫差灭越的深仇,终于灭掉了强劲的吴国,使越国成为霸主。功业彰著,威高信重,可是勾践终于忘恩负义将他杀死。这四位先生,功业告成却不离开官位,遭祸竟至于如此悲惨。这就是所说的能伸而不能屈,能往而不能返啊。范蠡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超脱世俗远避世事,永远做个逍遥自在的陶朱公。先生难道没有看过赌徒吗?有的喜欢押大注,有的喜欢分次下小赌注,这些都是您所明知的。现在您作秦国相国,出计不必离开座位,策划不必走出朝廷,坐而指挥即可控制诸侯,谋取三川之地;展开威势,用来增强宜阳实力,打通羊肠坂道的天险,堵塞了太行山的通路;又切断了范氏、中行氏二家的要道,使得六国不能够合纵;进而修筑千里的栈道,通到蜀郡、汉中,使得天下诸侯都害怕秦国。秦国的目的达到了,先生的功绩也达到了顶点。这也就是秦国要分功的时候了,在这个时候还不隐退,那就是商鞅、白起、吴起、大夫文种一类的人了。我听说‘用水来照,可以看到自己的容貌;用人来照,可以知道自己的吉凶’。《书》上说‘功成名就之下,是不能久留的’。这四位前人的灾祸,您何必再去经受呢?您为什么不在这个时候送回相印,把它让给贤能的人,自己退隐山林观览流水,享用伯夷正直廉洁的美名,长享应侯爵位,世代称侯,而且有许由、延陵季子谦让的声誉,像王乔、赤松子一样的高寿,这么做比起终遭灾祸来怎么样呢?那么您看处于哪种情况好呢?忍耐不能自动离去,犹疑不能自我决断,必定会遭到与四位前人一样的灾难。《易经》上说:‘处在至高地位上的龙,必有悔恨的事发生。’这就是指那些在上而不能下、伸而不能屈、往而不能自己回顾的人啊!希望先生仔细考虑这个问题。”应侯说:“好的。我听说‘有欲望却不知道满足,便会失去欲望;要占有却不知节制,就会丧失占有’。承蒙先生教导,我恭听从命。”于是便请蔡泽入坐,待为上客。

几天后,应侯上朝,向秦昭王进言道:“有位新从山东过来的说客叫蔡泽,他很有口才,通晓三王的典事,熟悉五霸的业绩和世俗的变迁,秦国的大政完全可以托付给他。我见到的人很多,还没有谁能赶得上他,我比不上他。所以我冒昧地把他的情况禀报给您。”秦昭王便召见了蔡泽,跟他谈话后,很喜欢他,授给他客卿职位。应侯趁机推托有病请求送回相印。昭王竭力让他执管大事,应侯便称病重,终被罢掉相国官职。昭王第一次召见蔡泽就很赏识他的谋划,于是任命蔡泽担任秦国的相国,向东灭掉了周朝。

蔡泽在秦国做了几个月的相国,就有人恶语中伤他,他害怕被杀,便推托有病送回了相印,他被赐封为纲成君。蔡泽在秦国居住了十多年,曾奉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最后奉事秦始皇,为秦国出使燕国,三年后燕国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

太史公说:韩非子曾说:“长袖的人善于舞蹈,钱多的人善于做生意。”这句话真对呀!范睢、蔡泽二人,就是世人所说的一般辩士。然而那些游说诸侯直到头发苍白也没遇到知音的,并不是他们计策谋略拙劣,而是使游说获得功效的条件不够。到了他们两人寄居秦国,能够相继取得卿相地位,功名流传天下,其原因本是因为国家的强弱形势不同啊。但是辩士也有偶然的巧合,像这二人一样的贤能之士,却没有机会发展抱负的,又怎么能够数得清呢!但这两人要是没有遇到困厄的境遇,又怎能奋发有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