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山南岭之巅有鹫岭,因过去常有虎兽出没,故称卧虎台。这里还传颂着美妙动人的神话故事。相传古时有一位貌若天仙的牧羊姑娘,因家境贫寒,终年在山坡上放羊。一天,她在草坡上睡着了,在梦中梦见一位仙人告诉她卧虎台上有一把金钥匙,等到山上金桃花盛开时,能打开石门。她把梦境中的事告诉给了一位牵着小白鹿化缘的老道士,按照梦中仙人所述,他俩果然在卧虎台的一块青石板下找到了金钥匙。等到来年春风吹拂,满山金桃花盛开之时,二人拿着金钥匙去打开石门,只听一声巨响,石壁上两扇石门向两边退去,露出一个大口。二人顺山口进洞,只见金光耀眼,贪心的老道士见宝眼红,急去取宝。这时突然一声轰鸣,山门关闭。牧羊姑娘在洞口听到响声时已跑出洞外,而贪宝的老道士却连同金钥匙一起被关在洞中。那只小白鹿出洞后不知去向,后来人们发现它已拓印在石门山的石壁上了,而今石门山的卧虎台、白鹿崖还一直流传着“猛虎卧山”、“白鹿映门”的传说。
石门山美妙神奇的故事多不胜举,而石门山的美姿秀色也让人目不暇接。石门山的景致有“一楼、二洞、三奇、四枋、五兽、六珍、七花、八景”之说。斗姆峰的钟楼里,存有康熙二十七年所铸的大洪钟,游人到此,可击钟取乐;麒麟峰的壁间中有一道幽洞,内供女娲。还有药王洞,传说为药王孙恩邈的游驻之地。石门山峰奇、石奇、树奇,可与黄山媲美。山上生长着珍贵的云杉、冷杉、红豆杉。茂密的山林还是虎、豹、鹿、麝、兔栖息的乐园。在碧绿的草丛中,生长着木通、颉草、凉菌、祖师麻、松籽、花椒这六珍;遍布山巅的杜鹃、月季、玉兰、琼花、丁香、秀钱菊、珍珠梅争奇斗艳,将石门山装扮得分外妖娆。每当天空晴朗之时,远望麦积山,烟波浩渺之中,隐约可见。待到天空云雾凝聚之时,一片茫茫云波雾海,诸峰状如海中岛屿,时隐时现,气势尤为磅礴壮观。那变幻莫测的群山秀峰,呈现在游人面前,使人有如进入仙境之感觉。更为称奇的是,石门山中的景色随四季变化,日暮晨昏亦有所不同,夏日从峡口缓步登山,俯视深涧,溪水晶莹,清澈见底。抬头仰望,峭壁凌空,千藤万蔓,浓荫蔽日,天光一线。入秋蟑声送暑,万叶摇凉,丛丛红叶枫林点染着山峰幽谷。每到中秋之夜,明月从石门中间冉冉升起,海蟾银轮,暮山凝紫,一派清明。还有景色奇妙的峰顶盘龙、天门观云、量天插云、幽道松涛、鹫岭卧虎、盘龙悬洞、白鹿映门构成石门山八景,使石门山成为闻名退迩的旅游胜地。
石门山以奇特的山水风光、动人的神话传说、壮观的亭楼殿阁、悠久的道家文化,吸引着众多中外游人前来观光游览。
挺拔陇右的奇山——成县鸡峰山
鸡峰山位于甘肃省成县城西南15公里处,是南山西端的一座险峻山峰,主峰海拔1917米,高于县城943米。以“奇峰孤耸,直入云际,状如鸡首”而得名。据唐李泰《括地志》载,秦始皇西巡陇西,登鸡头山,即为此峰。清乾隆《成县新志》记载,秦始皇登鸡头,公子扶苏吹箫引凤于此。自宋以来,鸡峰山就以林木葱郁、层峦叠翠、孤峰突兀、壁立千仞之景和佛事兴旺、古迹众多而闻名遐迩。近年来,当地政府为了开发利用鸡峰山的旅游资源,决定将龙凤山林场所辖的鸡峰山、五仙山、杜公祠等划为森林公园。1992年甘肃省将鸡峰山景区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鸡峰山风光绮丽。游人极目远望,只见此山南麓坡缓,林木荫郁,杂草丛生,松柏密密匝匝;中部峰峦蜿蜒起伏,如群龙翘首会集;北部横岭壁立千仞,凌空高矗。更有孤峰以丈余险径相通,因状如麦垛,称麦垛山,又称嵋峪峰,其势雄伟险绝,被列为成县八景之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鸡峰山多种奇异景观:嵋峪峰北山腰的“云卧仙人床”,又称“睹佛台”,凌空横置,终年云缠雾绕,形成著名的云岫奇观,或云海浮仙山。如蓬莱仙境;或云雾遮山峰,不识仙山真面目;或雾带缠山腰,如仙子凌空起舞。那东山腰的“清泉出龙洞”,洞口在上下数百米的悬崖中间,地势环境酷似庐山仙人洞。洞外云腾雾漫,洞内流水潺潺,景色迷人,各种石钟乳、石简因光线的折射。游人站立的角度以及想象力与鉴赏力的不同,感觉变化各异:有的像观音高坐莲台,有的似猛虎伏于山岗,有的如罗汉坐立……。一步一景,石洞曲径迂回,深不可测。更有甚者,洞内泉水四季流淌,从不干涸。每逢天阴欲雨,洞内云雾喷涌而出,如玉龙出洞腾旋飞舞。龙洞上空绝壁上的“石鸡临绝壁”一块巨石,如山鸡状凌空突出,一线石径与主峰相通,险绝奇异。还有俗称“一缸水”的名泉。泉在山间洗衣盆大小的石洞里,泉水清澈,甘洌醇香,水质极佳,不论旱涝,泉水永齐洞口,不涸不溢,当地称为神水,是一处难得的饮用矿泉水,游人多远道携壶取饮,可几日不变质。据当地老人说常饮此水,可乌发美容,延年益寿。
鸡峰山草木荫翳。气候湿润,空气清新,是难得的避暑消闲胜地。山峰上小径曲曲折折,纵横交错,时而引入浓郁的密林中,时而伸向险峻的峡谷里,小径两旁山花盛开,姹紫嫣红,不时散发着扑鼻的幽香。同时,在繁茂的草树中,常见珍禽飞过、异兽出没,还有翠鸟鸣叫,令人赏心悦目。每逢盛夏,耐不住县城繁闹与闷热的游人,便成群结队地沿着蜿蜒的山路攀上山峰。
鸡峰山还是陕甘川交界地区重要的佛教胜地之一。据山上现存的北魏摩崖石刻和宋真宗赵亘时期的碑刻记载,千年前山上就有奇妙堂皇、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和佛教活动,每遇开山,香客络绎不绝。相传唐开国功臣尉迟敬德曾在此修建寺庙。宋政和年间,由地方名士赵清臣与山上僧人等捐资募集建成生佛阁,并赴峨嵋山祈请普贤菩萨,在龙洞前举行盛大法会,相传其时有五色佛光显现,遂名声大噪,此后进行大规模的寺观庙宇修建活动,并立《鸡山生佛阁记碑》以记其事。后经历代不断增修,最终依山形地势建成了沿灵官峡、古寺院、药五殿、二梁子、二字殿等百余座佛刹古寺建筑群。众多建筑或屹立于险峰绝顶,或依山倚掩于松竹之间。或跨谷越涧飞架于云海之上,殿宇辉煌,楼台奇巧,富丽堂皇,雄伟壮观,俨然是古典宗教文化艺术宝库。每年农历三月是鸡峰山传统庙会,陕甘川三省游客蜂拥而至,山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持续近两月。连官绅名士也游兴大发,纷纷题词赋诗。如明陇右道宋琬颂诗:“鹫岭何年辟,鸡巢此地传。松声常似雨,峦气自成烟。梦散疏钟外,心清白佛前。欲从仙吏隐,结宇共栖禅。”
近年来当地政府十分重视鸡峰山旅游资源开发,设立了公园管理机构,修建了通往山顶的盘山公路,主峰上新建了电视转播台,现代楼房巍巍矗立峰头,电视接收天线塔高耸,直指蓝天白,为秀丽的鸡峰山增添了别具特色的新景观。游人若登上电视转播台,鸡峰山秀丽奇景一览无余。眺望东南,莽莽秦岭群山如龙,云海苍茫;北顾徽成盆地。粮田阡陌,绿浪翻动,一派陇右江南的繁荣景象。
鸡峰山森林公园是具有宗教文化、森林科普和观光赏景等综合功能的风景名胜区,它以鸡峰山主峰为中心,周围还有众多景点配套成趣。主要有五仙山森林溶洞景区和杜公祠文化游乐区。
五仙山森林溶洞风景区位于鸡峰山森林公园最西端,它包括五仙山、天寿山和乱山人工林等景点,以丰富的森林溶洞景观著称。面积3万多亩,为中山丘陵地带,地貌类似鸡峰山。
五仙山状若笔架,海拔1900米。其低洼谷地里,古洞幽泉掩藏于茫茫林海之中,幽奇峻古,秀丽多姿,因山中有五仙洞故名。五仙洞高6米,广约12米,洞底石壁隙中有清泉溢出,清冽甘甜;洞顶怪石嶙峋,苍苔斑驳;洞内寒气袭人,砭人肌骨。传有公孙五子居洞修行炼丹。
五仙洞区地形复杂,地貌奇特,山泉、清溪、潜流,消蚀出许多溶洞。除五仙洞外还有灵英洞、白马洞、立佛洞、观音洞、相子洞、八仙洞等环山排列。其中八仙洞最大,是诸多石洞的中心。它位于名日“八海坑”的洼地侧壁,洞口宽广,可容上千人。洞顶有清泉两眼,终年飞瀑流珠,清澈的溪流东出密林,逶迤回环良久,骤然消失在阴森晦暗的洞穴深处。传说八仙洞原为八仙洞府,八海坑原为碧波荡漾的湖泊。八仙们因迷其胜景,终日游戏其中,故耽误了王母蟠桃盛会,被太上老君架青牛犁通山洞,将水从十几里外的山崖放走,八海便水涸成坑,八仙乘坐的仙舫也化作一船形巨石。孤立于八海坑畔,任游人憩息于上。传五仙山的出水口铧尖洞,就是太上老君的铧尖所致。溶洞内钟乳石造型奇妙,光怪陆离。加之诡谲美丽的神话传说,使五仙山景区成为一处探古寻幽的绝妙去处。
天寿山是成县城南部第一高峰,海拔1936米,比鸡峰山主峰嵋浴峰高出10米多。游人远眺此山,只见悬崖绝壁拔地而起,秀出云表。险峻非凡,山名取与天齐寿之意。环山有溶洞分布,最大的为西侧崖壁的玉皇洞,洞内天然石井深邃莫测,洞口有玉皇宫等宗教建筑。偌大洞府宛若人间仙境:玉帝金冠毓冕,龙袍玉带,高坐殿堂,气度恢宏,神情庄重;宫女撑御伞,彩女执玉扇。文武列两班,武士护宫门,气势威严;殿内刀光剑影,灯火通明,香烟袅袅,经诵悠悠,钟罄声声,令人神往。洞内景观纷呈,令游人目不暇接:石青蛙侧卧翘首,遍身白斑熠熠生辉;石莲花如荷绽放,观音慈善脉脉回眸。水洞流水淙淙如弹琴,风洞清风呜鸣似鸣弦。敬香者说此处洞天福地真仙界,赏景者言此洞探幽访胜乃桃源。此外还有花仙、棋子、龙古、冰凌诸洞,洞洞有景观,洞洞显神奇。
天寿山不仅以岩溶奇观为特色,而且林区景色十分迷人。只见山顶松柏交翠,山腰林涛奔涌,四时景物多姿,尤以秋季为最。那松柏红枫,黄杨翠竹,青山如黛,如诗似画。“枫林喷火秋色深,白杨流金嫩寒轻。层林尽染皆画意,万山绽彩尽诗情。”即为天寿秋光的真实写照。山中重建的佛寺道观飞龙走凤,泥塑彩绘,或掩于茂林,或悬于峭壁,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四月初二庙会期间,香客游人不绝于道,香火缭绕,热闹一时。
杜公祠文化游乐区位于鸡峰山主峰东端,距县城3公里许。由杜公祠、飞龙峡、仙人崖三个景点组成。杜公祠地处飞龙峡口西侧,背倚仙人崖,面对凤凰山,俯视青泥河,是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祠堂式建筑,历史悠久,为国内现存的37处中年代最早的草堂之一,文化价值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诗人从华州弃官西行至秦州。于冬十月又辗转流落同谷(今成县),在飞龙峡西侧结庐寓居,经历了“自负薪采松,拾橡为生,儿女饿殍者数人”的悲惨凄绝生涯。诗人以如椽之笔创作了《同谷七歌》、(凤凰台》、《发同谷县》等十几首。记山水、伤乱离、怀亲友、抒胸臆的传世诗篇。诗人以其不畏艰难、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为后世树立了做人之楷模,使后世“诵其诗,怀其人,仰其高风,立祠祀之”,也“使后来者美其山川,而礼其像,忠其文”,即在诗人故居修建了一座祠堂,后经宋、元、明、清及民国几次修缮,祠堂渐成规模,为邻近城廓之著名胜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政府拨专款将其修建一新,使草堂再度春风。新祠为仿原祠的一进两院建筑,大门两侧有仿原祠的“一片忠心微寓歌吟咏叹,千秋诗圣独追雅颂风骚”的楹联。前院为厢房,后院正殿和殿前花坛边分别有诗人汉白玉坐像、站像,神态安详,栩栩如生。院内有历代名人吟诵诗作及重建祠堂的碑石,后院墙南北各有一座月洞门。出月洞,一道两峰相峙之幽涧,飞瀑溅珠,松柏苍翠。竹林摇曳。涧北崖壁刻有清嘉庆年间雕刻的“潭云崖石”几个大字。山光水色与人文胜迹珠联壁合,引人入胜,游人不断。
飞龙峡古为入蜀要道,现为城区总出水口。峡口耸巨石,名“八封石”,下有潭。相传潭中曾有龙飞出,故名飞龙峡。峡两侧悬崖壁立,草木繁茂,峡空为一线天;谷底怪石嶙峋,飞流湍急,高处为瀑,低处为潭,空谷生风,雾走岚奔,猿啼雁鸣,风光旖旎。峡口一带,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有“凤凰山”、凤台流云、石秀才、八卦石、万丈潭等,现代文物有“鲁迅山”、“古栈道”、“玉绳泉”及碑石等。当年杜甫流寓同谷时,对飞龙峡一线风光亦有吟咏佳作传世。
仙人崖是杜公祠景区的一大奇观,它东瞻凤凰台,西望鸡峰山,俯视成县城。境内群峰环列,草木翠绿,山花烂漫,古朴的庙宇掩映在茂林之中,奇虎石横卧于仙人崖两侧,正北偌大崖壁上石隙天然绘成逼真飘逸之“七仙出游图”。当山麓春江水暖映桃霞之时,仙人崖依然积雪晶莹,故以“仙崖积雪”而著称。仙人崖古来就是城廓近郊踏青游春、登高望远之佳处,历代名士登临赋诗甚多。如清邑令胡承福颂日:“天开屏障列群仙,骨立竖淝自老年。更惜一番寒雪色,素衣缟缟玉山前。”。游人若在春夏时节登临仙人崖,只见一路绿树成荫,溪流如带,清风送爽。白日望东南二水环流如带。绿树掩映高楼大厦;夜晚观城区万家灯火,如星光璀璨,十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