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进甘肃旅游胜地
14372500000059

第59章 民俗风情(4)

回族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受伊斯兰教义教规的深刻影响,因而其分布在农村一般是自成村落;在城镇则集中于某条街巷,以便于修筑清真寺,举行各种宗教活动和婚丧嫁娶等事务。在甘肃境内,回族群众主要集中在五个地域,这就是兰州西南面的临夏回族自治州,陇东的平凉市、华亭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一带,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临潭、夏河县一带,陇中地区的定西、会宁县一带,兰州市的城关区和七里河区。其中以临夏州回族人口最为集中。

信仰伊斯兰教的甘肃回族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多以米面为主食,喜吃面条、油香、馓子等。副食主要是牛羊肉,也吃鸡、鸭、鱼、兔肉等,具有鲜明的伊斯兰饮食文化特色。

由于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讲究家庭饮食已成为甘肃回民生活的重要特征,一般是一日三餐,一茶两饭。早餐多为喝盖碗茶、牛奶、盐泡奶茶,伴之以蒸馍与锅盔;中午多吃擀面或扯面,并以各色清真炒菜相伴;而晚餐则以易消化的碎面、鸡蛋面、羊肉面片、桨水面、酸汤面等为主食。回族有品种繁多、色鲜味美的民族饮食,其中尤以羊杂碎、炸馓子、油果子、甜醅子、酿皮子、一窝丝、炒肉面、烩三鲜、烩牛羊蹄筋、牛肉杂割、筏子面肠、黄酒羊肉、手抓羊肉、羊羔肉和盖碗茶等美味佳肴远近闻名。不论待客还是喜庆节日,回族妇女都大显身手,发挥技能,烹调出名目繁多、色味俱佳的风味佳馔来,显示了回民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里就说几种比较驰名的饮食佳肴。

手抓羊肉,以临夏回民烹煮者最为独特,饮誉西北。这种手抓肉肉质细嫩,无腥膻气味,肉肥而不腻,细嫩爽滑,清淡可口,因而成为回民招待贵宾的上等佳肴。其制作过程是:选用羔羊时期精饲的“栈羊”,在膘肉相间时宰后烹饪。先将羊肉下入沸水锅中。撇去浮沫,并加入花椒、青盐、干姜几味调料增香。并掌握好火候。在肉血水将干未干之时从锅中捞出,则老嫩适度,肉鲜味美。在食用时,将煮好的羊肉乘热装盘上席,手抓肉块,撒上椒盐,蘸上蒜泥。便可食用。食用者闻其香,吃其味,回味悠长。

烩羊杂碎,这是甘宁回民共有的一种风味小吃,工艺独特,选料讲究,制作精细。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烩羊杂碎以洁白的肠肺、翠绿的香菜、酱紫的心肝、嫩黄的葱姜和金红的汤汁为主要特色。其烹制方法是:将干净熟烂的羊头肉、心、肚、肠等一律切成细丝,下入原汤;再用上好羊肉和炸好的辣椒油、葱、姜、蒜末、香菜、酱油、味精、醋等烩制即可食用。其特点是肉香汤美,沁人心脾。

黄酒羊肉,用临夏著名的黄酒和鲜羊肉烹制成的特有小吃。以酒醇肉嫩而驰名陇原。临夏黄酒由郭家酒坊生产,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酿造的黄酒色泽金黄,香味醇厚,酸甜适度,并含有大量维生素、氨基酸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具有活血提神之功效。待黄酒煮至将开未开之际,将羊肉薄片下入酒锅,煮沸即为“酒肉”。临夏酒肉酒味甜冽,肉嫩鲜美,酥而不腻,香气朴鼻,食后有筋骨舒展、颜面生色之感,不愧为“民族风味之乡”的美味佳品。

炸馓子,是回民招待宾客的必备食品。它是用鸡蛋、红糖、花椒水和蜂蜜合上面粉,由两个人用一根木杠在和好的面团上来回挤压数遍,然后搓成细条,扭成各种花样放入油锅,炸制而成。馓子可有多种形状,或盘成塔,或散炸,炸出的馓子粗细如筷,色泽焦黄,香酥可口。每逢喜庆节日,回族家家户户炸馓子、油香等传统食品馈赠亲友、款待宾客。倘若吃炸馓子附之以盖碗茶,标志着回族家庭喜事临门。

油茶,这是回族的传统早点。其做法是:将羊油放入锅内,加火熬炼成液态,然后将炒面一点点洒入沸滚的羊油内,边洒边搅,至半硬时再加入花椒、盐、葱、芝麻、核桃仁、杏仁等佐料。搅匀即可。之后,将油拌面团舀入碗内,凝固备用。将羊油面团切成薄片,放水煮熬则成油茶,稠稀可根据口味自调。然后泡上麻花、油香或馍馍,则香味沁脾,不膻不腻,营养丰富,味美可口。

盖碗茶,是甘肃回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以“三炮台”盖碗酽茶最为优良。“三炮台”盖碗由盖子、茶碗和掌盘配套组成。回族尤其喜欢飞红点缀、精巧雅致的景德镇出产的粉彩瓷和晶莹如玉、凝重端方的颜色瓷,且视金边红珊瑚、紫福寿为图案者珍品。这种茶具似碗又似杯,盖子略小于碗口,略大于碗身。喝茶时用掌托起茶碗,既不烫手,倾斜度又小。甘肃回民平常喜喝春尖、陕青、毛尖和云南沱茶等易酽耐久的茶叶。若有贵宾临门,更以好茶相待。内沏冰糖、桂圆、沱茶号称“三香”茶;如再加上葡萄干、杏干、枸杞等,则味道更醇香。在沏茶时,如用翻滚滚的“牡丹花”沸水,则茶香果味更醇。然而,“渴是渴,空茶也难喝”,无论是回民自饮,还是款待宾客,盖碗茶附之以酥馓、盘馓及油香,则会别有一番情趣。

当然,甘肃回民还有其他多种富有民族特色的风味小吃。如牛肉杂割价廉味美,汤辣肉酥;筏子面肠佐以清汤,香味扑鼻;甜醅子醇甜可口,酒味浓郁;灰豆子则冷饮能解渴泄火,热食可清心润肺;手拉卤面,宽者如指,薄而透明,浓淡适宜,味醇可口;牛肉面柔筋辣香,别有滋味;而“雀儿舌头”酸汤面,汤面混合,清香可口。古老的居住文化——神奇的陇东窑洞

甘肃地域辽阔,千百年来,陇原人民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下,创造了式样繁多的民间住屋。牧区由于地处高寒,牧民长期游移,因而其住所多以便于搭拆的帐篷、毡帐为主;陇东南地区由于降雨较多,当地居民都住在四合院式瓦房,房内砌以土炕,上铺席毡,炕内生火。成为民间取暖的主要方式;陇南林区则住独特的双层木质楼房;河西地区由于降水较少,风沙较大,住屋多为平顶土筑的四合院式建筑,墙比屋高,门朝东或南开,可以防风御寒;陇东黄土高原则以别具特色的窑洞而闻名遐迩。

窑洞住宅历史悠久,是陇东人民利用自然条件创造的一种原始的住屋形式。说起她的古老,还得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历史。周祖不奋带领族人从邰迁到狄(今庆阳)时,这里的原狄族还没有固定的居处,就一直住在山洞里,山洞遮风避雨还可以,但长期居住,潮湿难忍,临近冬季,洞壁冰霜覆盖,难以居住。在这种情形之下。周祖不奋从两棵交叉枝头的形状得到启示,用树木茅草做成上尖下宽的房子,这就迈开了人类离开山洞的第一步。可是这种房子比较简陋,下雨容易灌透。使人不堪入住。周祖不奋又为此发愁,面壁思考之时想起人们以前住过的山洞,茅塞顿开,于是就让族人选择地势高、向阳的高崖下,挖成洞,形似大树树头状。这样。人们就住进安全、舒适的窑洞里去了。在甘肃镇原的新石器时代的党山下层文化遗址中,就有单窑圆形土窑式或半地下土窑式的房子,说明周祖时代的居住是以窑洞为主的,也印证了周祖时代的“陶夏陶穴”确实存在。由此说明窑洞居住历史文化在陇东是源远流长的。

窑洞这种居住形式,其实是陇东人民利用当地黄土质地均一、层结稳定、堆积巨厚、宜于筑造的特点挖掘成的独特建筑。根据建筑材料可分为砖石窑和土窑两种,从建筑形式及所处位置又可分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坏拱式三种窑洞,为了向游人展示这源远流长的陇东窑洞风情,这时里就分别粗略地介绍一番。

地坑式窑洞。是一种竖穴与横穴相结合的穴居形式,具有保温、隔热、隔音等特点。生活于黄土高原平坦塬面上的居民多在巨厚黄土层上挖掘深坑,并在坑内四壁各挖窑洞,地坑边缘围以矮墙,或砖砌花墙;从正面挖道可入地坑,入口处上建门屋,而院内各窑洞可以隧道沟通,地坑和窑洞顶则覆以黄土,平如地面。也有的可建成下窑上楼的混合式建筑物,或纯窑洞组成的四合院。

沿崖式窑洞,即靠山坡“刷”一剖面,称“崖面子”,再在上面打几孔窑洞,挖出的土推成一块平地,就是院落。窑口从底到顶接上一段砖或石头,制成接口砖窑,或接口石窑。这种窑洞多由数孔平列窑洞构成,中间一窑为主屋。两侧为厢屋。也有的窑洞内向两侧扩展,组成套间,崖面上只开窗户。如果在崖窑下挖地坑,筑成上下层叠式窑洞,坑内可掘阶梯沟通上下,如在窑洞前加修地面建筑,则形成院落,沿崖式窑洞具有干燥、暖和、采光好、稳固、美观等优点。

土坯拱式窑洞,这是一种由土坯卷成的箍窑,为圆拱式的地上窑洞。土坯由人工打制而成,可用以箍成一排箍窑,或四合院式窑洞,上覆黄土可以保温;也有的在屋顶盖以瓦片,便于排水。这种窑洞外观漂亮大方、门窗精雕细刻,窑洞上沿多用专门烧制的花砖箍出滴水檐和各种图案。十分精美。

说到这里,游人不禁会发问;陇东黄土高原上窑洞遍地都是,有什么神奇的呢?下面就说一说陇东窑洞的神奇之处吧。

这神奇之一,就是它的简单易造、经济实惠。陇东窑洞施工便利,有简便的工具和少量的人力即可建造;它用料多以土石为主。需要建材少,建筑费用低,成本不高;建造时,不破坏自然风貌与生态环境,或破坏甚小,占用耕地少。当地居民只要选好地形,修好崖面,在上面凿孔修窑就成为一处优雅的居处。况且修一处这样的居处,花不了几千元钱,比起房屋而言就便宜多了,何况一般房屋到了冬季就像冰窑一样寒冷,要住就必须生火取暖,但陇东窑洞就不一样了,冬天不需要生火取暖,人们进去不觉得冷,可给当地居民们省下许多买煤的钱。

神奇之二,就是它隔热防潮、冬暖夏凉。有诗赞曰:“远来君子到此庄,休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天凉。”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个优越性,长期住在窑洞中乐居不厌。

神奇之三,便是陇东高原上林立如云的通气孔,在这果品经济的冲击下,窑洞不再为了住人,而把它挖得又深又大。开上通气孔,成为理想的果品保鲜贮藏库,给果农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神奇之四,窑洞结买稳定,经久耐用。俗语“有千年的窑,无千年的房”,即说明窑洞之坚固,有些地方也用砖石箍成砖窑和石窑。实在耐用。美观大方。

神奇之五,窑洞曾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人们在窑洞的基础上创造出偏窑、拐窑和高窑,在战乱年月起过重要作用。更为称道的是,当地群众把拐窑挖得家家相通、户户相连,组成规模巨大的地道网,创下举世闻名的地道战的功绩。

为了将窑洞作为陇东黄土高原上独有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周祖陵森林公园正筹建一处陇东窑洞风情馆,将窑洞搬上旅游景点的舞台,到那时可让中外游人亲身体验那“土窑崖庄,锅头连炕,烟洞朝上”的窑洞生活情趣。

不过,近年来建筑大师任震英利用现代科枝改造窑洞,在兰州南北两山建成新式窑洞,供电、采暖、卫生设备、厨、厕齐备。洞外叶绿花红,野趣横生,洞内明亮幽静,防震、保暖、舒适、经济,使古老的窑洞文化焕发了青春,更具艺术魅力,更有观赏价值,成为受海内外游人欢迎的新的旅游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