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学批评学
14442900000086

第86章 文学批评的本质反思与内在价值追求(8)

文学批评文本,有各种各样的成功范式,文学批评文本的典范性,是后代批评家模仿的榜样。批评文本的典范模式,可以从文学批评的历史中找出一些经典建构模式,例如,柏拉图—歌德—罗丹意义上的“谈话式批评文本”,亚里士多德—刘勰意义上的“总体诗学批评文本”,钟嵘—严羽式的“感悟式批评文本”,许莱格尔—王国维意义上的“断片式诗意批评文本”,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式的“社会历史美学批评文本”,海德格尔意义上的“生存论体验式批评文本”,陈寅恪—任半塘式的“诗史互证式学术批评文本”,等等,这些批评文本的建构,不仅显示了艺术的美感力量,而且,显示了艺术的思想力量。文学批评作为思想的工作,在现代社会,已经变成了批评家的工作方式。它未必具有什么重要意义,也改变不了任何现实生活,但是,在艺术的存在语境中,我们需要共同的思想。虽然普通的文学批评不会做出任何重要的发现,但这一工作本身,需要思想发现与建构,当思想真正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建构,并且,与我们时代的重大文学艺术事件形成了关联,就是“文明与思想的事件”。历史生活,会从此找到“回家的路径”,批评家的工作的神圣性,不是自己赋予的,而是在思想的历史过程中被赋予。人类工作的意义就是创建,就是服务,就是发现,当批评家具有自己的文学理解能力,具有自己的思想能力时,必然要进行自由的思想。这种思想是独立的,不能是模仿的,问题在于,文学批评通常是模仿的,出自对某种现行的观念的图解和演绎,这样,文学批评就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意义。

思想的活动,从来是孤独的,它不是为了赢得人们的掌声、崇拜或欢笑,而是为了直面存在,为了表达真理。每一工作的意义,是由主体自身赋予的,包括思想,皆与人类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没有无关紧要的工作。当人们的生存基本问题解决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或思想的要求就变得重要,对于我们来说,由于始终不能很好地解决温饱问题,于是,总以为只有解决生存问题才是伟大的。其实,生活的美好,社会的自由与公民的幸福,不仅要解决经济生活基础问题,而且要解决政治宗教法律等意识形态问题。当前生活的富裕与内心的焦虑,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没有真正解决精神问题有关系,因为当家族观念至高无上时,生育变成了生存的强大意志,结果,无穷的生育崇拜形成了生存的普遍紧张。当宗教、哲学或文学提供了新的生命立场时,这一生存问题就会形成新的解决之道。在中国文化中,巨大的生育意志,使人们始终超越不了家庭与家族观念,家与家的对抗,削弱了民族国家的创造力量。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已经动摇了这种家族式生存观念,但是,个体的极端自由追求与极端自由意志,又阻碍了生命共同体普遍价值信仰的真正建立。

这种共同性,只能从思想层面寻找,而不能从形式层面寻找,超越文体之上的批评,只能从价值论入手,探讨文学的现实历史和审美文化价值。文学批评的主要价值,表现为文学的审美认知价值,很少有批评能够超出文学之外获得思想的力量。文学批评的价值评估,一方面可以基于文学自身来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则可以基于思想自身来进行评价。文学批评可以追求文学内部或文学自身的解释学价值,也可追求文学之外的思想价值,当然,文学涉及人生万象,所以,文学批评对生活的理解必然复杂深邃。问题在于,人们往往通过文学来理解生活,而不是通过批评来理解生活,文学批评的价值自然不能与文学创作相提并论。批评追求文学自身价值的确证,这是文学史的科学立法赋予文学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文学批评更应追求超越于文学之上的价值,这是文学所具有的思想价值。思想的价值不限于文学艺术,文学批评对于文学之外的价值确证更为重要,这可能使文学批评越俎代庖,越界进入批评家不熟悉的领域,但真正的文学批评本来就是“思想的事件”。文学批评自然要关注文学自身,但是,纯粹的文学批评只有对文学形式的理解,如果文学批评的任务只是这些,那么,文学批评就由思想性工作转变成了科学认识性工作。这种科学认识,不能“应对”文学的自由表现,或者说,这种科学解释工作,违背文学自身的真理要求。

我从不反对文学批评的越界,关键在于,文学批评家要有能力越界,真正在越界的领域做出创造性的贡献,才是文学批评越界的关键,即不能是“伪越界”,而应该具有真正的科学或人文思想能力。

8.3.3文学批评文本的体裁意识与文艺学的人文思想构建

文学批评文本的创建具有“形式的多样性”,文学批评文本,大致可以分成:随笔式建构方式,论文式建构方式,思想创造式建构方式,对话式建构方式,断片式建构方式。在文学批评进行了大量审美实践之后,文学批评的文本创建,就有了自己的“规范性”,文学批评文本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学批评文本的建构,主要是针对读者的兴趣而建构,每类读者对文学批评的文本要求不一样,所有的文本建构必须服务于文学批评的思想表达。在大量文学批评文本中,随笔式的文学批评文本是最自由的,也最接近文学的本质特性。许多艺术家,就以这种批评方式来进行文学批评,雪莱、济慈皆有这样的文学批评,雨果和波德莱尔的文学批评,也属于这样的文学批评文本。文学批评的文本建构是自由多样的,重要的是,要建立批评家对文学的真正理解。随笔式批评文本,作为最自由的批评形式,是许多作家和艺术家最乐于采用的批评模式,它自由而多样,思想可以自由伸展,艺术家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的真正理解,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真知灼见。这种思想火花式的文学批评,严格说来,不是文学批评,而是对文学的理解和思想情感表达,通过这些文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家创作的用心。随笔文本,更能接近艺术家的心灵活动,它没有固定的要求,也没有思想的规范,只是顺着艺术自身的感受进行表达,这种不是批评的批评,有着对文学与生命的理解,因而,相当为人所看重。文学批评并不是说非要有“强大的论述结构”,而是说,你能否在思想的言说中接近生命本身或者把生命的内在秘密给揭示出来。

在文学批评文本构建过程中,思想断片式的批评文本构建也具有思想的力量,伟大的批评家,皆有这样的思想性文本,许莱格尔的《断片集》,是这一文学批评样式的典范。中国文学批评中的诗话与词话文本,也是这一批评的典范形式,这是哲学家乐于采用的批评方式,也是富有思想的批评家乐于采用的批评方式。事实上,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就是真正的文学批评范本。思想断片式的文学批评,既是对文学的深刻感悟,也是对文学艺术的普遍思考,它喜欢用抽象或普遍性的命题或结论性语言,直接表达思想,这些思想,是不用论证的,即使需要论证,也不是通过理论演绎,而是通过举例来说明。这种批评模式,重在对人生和艺术的感悟,它是美的语言,也是哲理的语言,其思想往往直插人心深处。这一文本批评模式,是反规范文本的建构方式,但其中确有对艺术的理解,有时像读书心得,有时又像人生感悟。钱钟书的《谈艺录》和《管锥编》,以语言和艺术为核心,在引证中,自由感悟中国诗歌的语言力量和思想形式,既有艺术间的相互引证,又有与国外艺术间的感通,他相当重视普罗丁和许莱格尔,甚至可以说,他以解构的方式将德国美学或文学批评的长篇著述溶入自己的断片式批评之中。他通过系列的断片论述,建构了自己的诗学主张,事实上,钱钟书诗学的英文译本,就是按照西方体系性认识,重建了钱钟书的思想,译者将钱的文学论述,贯穿在六个主导性命题中,将相关的论述融入其中,形成了系统认识。事实上,表面上的体系与内在的体系建构方式,其功能是相同的,关键在于,你的批评有没有思想,有无对艺术的真正理解和思想发现。找到自己的思想形式,然后,在这种思想方式中,实现真正的思想自由与批评自由,才是文学批评文本建构的根本。

在文学批评文本构建中,评点式文本与艺术作品息息相关。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这是最常见的文学批评文本,李卓吾的评点批评,脂砚斋的小说评点,金圣叹的评点式批评,还有相关的评点批评,构成了中国诗文小说评点的典范。“评点式文本”,是寄生的批评方式,是批评与文本粘合在一起的独特批评方式,这种批评方式,如今,已不受人重视,在经典文学作品中,这种批评方式依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经典文本的字里行间,穿插着思想者的评点文字,可以深化艺术作品的理解,或者说,对文学作品的深邃伟大之处,能画龙点睛。评点式文本,也可能系统地表达批评家的艺术理解,例如,钱钟书的《宋诗选注》,就是典范式的评点式批评文本,其中,体现了他的诗歌意识以及对宋人诗歌的独特理解。在文学批评文本构建中,对话式文本具有重要的思想力量,柏拉图、歌德、罗丹,还有许多批评家皆致力于此。文学家的访谈,皆是优秀的文学文本,其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经验,“对话式文本批评”,是最不容易建构的批评方式,在现存的文学批评中,成功的对话批评并不多见。在西方,柏拉图并没有建构伟大的文学批评,但是,他的思想文本,可能是最深刻最有价值的批评模式,只不过,他的大多数文本是指向思想而不是指向批评。

对话式文本,是最难创建的,它适合于对艺术家的访谈,许多艺术家以形象创造为主,并不需要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或者不喜欢文字表达方式,但是,在艺术和人生感悟中,经常有许多智慧的语言。如果有好的批评家能够与之进行深刻的对话,就可能发掘或保存他的思想闪光处,像《罗丹艺术论》,就是这样的批评文本,不过,这样的批评文本,极少成功的。它可以保留艺术家思想的原始面貌,在文学批评中极重要,许多读者就是崇拜艺术家的只言片语,因为它们对文学的理解更直接更有效。在文学批评文本构建中,“学术论文式文本”是最普通最常见的文学批评方式,目前流行的批评范式,基本上是学院式批评文体。在这类文体批评中,确实有许多伟大的批评文本,学术式论文批评,大致可以分成“学术考证式批评”与“哲学思想式批评”。学术考证式文本,以历史研究为取向,通过详细的考释建立对文学价值的判断。哲学思想式批评,通过思想建构反思与评判文学的价值,海德格尔、弗莱、巴赫金等,就是这样的伟大批评家,卢卡契、普列汉诺夫,也是这样伟大的批评家,这些批评家,显示了现代西方文学批评的思想价值追求。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传达真理,形成深刻的思想文化判断,他们通过思想本身形成社会文化观念,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形成普遍的价值观与文明意识。

在中国,康有为、梁启超、陈寅恪、钱穆、程千帆、方东美、李泽厚、朱光潜,都是了不起的优秀批评家。这些文学批评家,立足于古典文学作品,或考证,或论述,真正构建了中国思想的深刻世界,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进入作品,把艺术作品最终当成了自己的思想方式。他们不只是在客观地讨论文学艺术作品,而是通过文学批评建构自己的思想,建构自己对中国历史人生的看法。这些批评家,是思想家,也是优秀的文学批评鉴赏家,他们从思想历史和文化等多维层面走向文学批评,建构出优秀的文学批评文本,为人类生活指明了方向。思想性或学术性文学批评文本,是文学批评的正宗,它显示了文学批评的“艺术豪情”与“思想豪情”。许多优秀的文学批评文本,皆是通过这种方式予以表达,因为它有深刻而系统的思想论证,其中,既有方法论意识,也有思想的系统建构。思想本身,得到了强有力的直接论证,成了极其重要的文学批评文本建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