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惊涛骇浪
14449300000015

第15章 【德】古斯特洛夫号:是谁让万条生命葬身大海(2)

爆炸响后,古斯特洛夫号先是一阵死一般的沉默;接着,就像炸窝的马蜂,乘客们高声尖叫着,四处奔逃。船员们迅速放下了唯一的一艘救生艇,并发出求救信号。持枪官兵则把妇女和儿童送上救生艇,一些企图强行登上救生艇的男人被无情地推下大海,有的老人和孩子则被人们踩在脚下,痛苦地呻吟,没人顾得上理睬。

海难生还者、瑞典籍机械师约翰·斯马克回忆说:“当时鱼雷击中了客轮,我试图通过舷梯爬到上层甲板。就在下面,我看到了令我永生不能忘记的一幕:许多成年人在水里挣扎;海面上漂浮着数以千计的儿童的腿,他们全部头朝下、脚朝上溺死!原来儿童头部比脚重,而客轮没有特别准备为儿童设计的救生衣,这些儿童全部溺水而亡。”

他还看到,一名纳粹军官掏出手枪,先把妻子和孩子打死,随后饮弹自尽,对希特勒尽忠。仅有的一个救生艇上装满了儿童和妇女。一位产妇疼得尖叫起来,说她马上就要分娩了,医生赶紧给她注射了镇静剂。后来,这位产妇被转移到洛号鱼雷艇上,在那里生下一个婴儿。

仅仅过了50分钟,古斯特洛夫号就沉入了大海。沉没的位置为北纬55.07度,东经17.41度的海底,也就是位于波兰符瓦迪斯瓦沃以西、韦巴以东,距离海岸约30公里。战后,波兰将附近海域划为战争纪念遗址,并将沉船位置明确标记在航海图上,命名为“第73号障碍物”。

洛号鱼雷艇从惊恐中缓过神来,冒着被苏军潜艇攻击的危险,展开了救援行动。遗憾的是,它的船舱实在太小,只捞起了472人,就装得满满登登。不久,希佩尔号巡洋舰赶来增援,又救起564人。但它不敢恋战,因为它知道苏联潜艇很可能还在附近,随时都会故技重演。

巨大的伤亡是个谜

1月30日,是希特勒上台12周年纪念日,也是威廉·古斯特洛夫50周岁的诞辰纪念日。接到灾难报告,希特勒异常震怒,将马利涅斯科少校列为德国“第一号敌人”,但是,为了不使国家形象受损、军队士气受挫、民众心理受伤,盖世太保命令所有幸存者,严禁向外人透露有关这次事件的任何细节,也不准德国报纸、广播等发布任何报道。

古斯特洛夫号大海难已过去了几十年,对于死亡人数,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威廉·古斯特洛夫是希特勒的挚友、德国纳粹党驻瑞士分部主席。1936年2月6日,在瑞士,被犹太学生大卫·法兰克福德刺杀。得手以后,法兰克福德泰然自若地自首,说:“我必须这样做,因为我是犹太人。”瑞士没有死刑,大卫被判处了12年有期徒刑。纳粹政府把古斯特洛夫捧成一位“殉道者”,由希特勒亲自主持了国葬,并把即将下水的一艘游轮命名为古斯特洛夫号。

古斯特洛夫号由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建造,1937年5月5日下水,长208米,宽23米,排水量2.4万吨,价值约为2500万德国马克,行驶半个地球无须加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游轮。

古斯特洛夫号的船身原为白色,内部装饰豪华,设施齐全,9层甲板上设有大型餐厅、电影院、游泳池、舞厅、咖啡屋,还有一个分娩室。客舱可住1865人,加上船员人数,额定总载客也就是2000来人。

最初,这艘游轮被纳粹党控制的工会组织——德国劳工阵线用于组织工人休假旅游。德国工人及其家属可以用低廉的花费,搭乘大型游船到阳光灿烂的加那利或马德拉群岛,可以住进阿尔卑斯山豪华的滑雪山庄旅馆,可以去南美或埃及旅游。古斯特洛夫号一直平安无事地在海上驰骋,成为“通过欢乐获得力量”的最主要执行者以及充当纳粹控制广大群众思想的工具。船上的客厅舒适实用但不奢华的房间装潢风格,是第三帝国提倡的风尚。更重要的是,这也适合这艘船“人民汽车”的定位。

二战爆发后,它被军方征用为医疗船,后来又改作训练船,船身也被涂成有保护作用的灰色。1939年5月,它奉命前往西班牙,是将协助独裁者佛朗哥打内战的志愿兵接回德国的四艘军舰之一。

1945年1月21日,德国海军多尼茨中将才转达了“元首”命令,即在苏联红军抵达之前,所有德国船只应尽可能搭救难侨回国。在这个代码为“哈尼巴尔”的大撤离中,大约有200万人将撤回德国西部。对这些船长来说,命令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首先应转移学生、军官和军用物资,如果还有空闲的地方,也应转移那些逃难的人,尤其是妇女和儿童。而男人则应留在原地坚持战斗,直到射光枪膛里的最后一颗子弹。

1月22日,古斯特洛夫号抵达格但斯克港之后,德国船员还是严格按照规定,对每位乘客的姓名、地址、职业等个人情况进行了详细登记。可是,需要登船的伤兵和难民实在太多。当第4424名乘客登船时,已经把船上的登记册的最后一页都填满了。而逃难的人流还是从四面八方汇集过来,人潮汹涌,无法拒绝。船只已被塞满的时候,又来了几百名海军女医护人员,她们的年龄大多在17—25岁之间,彼德森船长毫无脾气,只好将她们安置在E层曾经是游泳池的地方。起碇前夕,又上来了一大批伤员……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古斯特洛夫号载有173名船员、918名海军官兵、373名海军女医护人员、162名伤兵、4424名难民,共计6050人登记在册,再加上拥挤在甲板上、分散在船上各处的没有登记的4000多名难民,这艘巨轮搭载了10582人。这样算来,罹难人数肯定会超过9000人,成为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大海难。

德国的泰坦尼克号

一艘潜艇,深入敌后,一次就取得了歼灭敌人近万人的战果,原本值得苏联开动宣传机器,大力炫耀一番。可是,苏联人并没有这么做。他们知道,古斯特洛夫号除了一些军人之外,绝大多数是平民,而且是妇女、老人和儿童。此事一经宣传,必然会使自己声名扫地。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谁会对袭击难民船的国家竖起大拇指呢

马里涅斯科的确是心想事成,因为消灭了一个“大块头”,酗酒误事问题没有再受到上级的追究,但也没有因为战功显赫受到应有的表彰。

战争结束后,马里涅斯科转业到了地方,生活并不如意,穷困潦倒,于1963年患了癌症,在列宁格勒病逝,终年只有50岁。而那个时期,苏、美分别领着“华约”“北约”的小兄弟们大打“冷战”,德国又被一刀两半,分裂为东德(属于“华约”阵营)和西德(属于“北约”阵营),谁还有心思过问古斯特洛夫号大海难一些战友出于鸣不平,于1980年代,偷偷摸摸地在波罗的海岸边的利耶帕亚港,给马里涅斯科立了一块纪念碑,也被前苏联海军政治部门挖去了名字。

直到1990年10月3日,东德、西德举行庆典,正式宣布统一。之后,关于法西斯德国的档案资料解密,人们才了解到,古斯特洛夫号搭乘了3700名德军海军学员,还有22名波兰和东普鲁士的地方长官等,其性质属于运兵船。因此,1991年5月9日,也就是前苏联解体前的最后一个战胜法西斯德国的纪念日,官方才公开宣布,追授马里涅斯科为“苏联英雄”。马里涅斯科居住过的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建设大街被命名为马里涅斯科大街,他工作过的工厂还树立了大型纪念碑……

然而,真正让世界人民了解真相的,还要数君特·格拉斯的《蟹行》的出版。

君特·格拉斯,1927年出生在格但斯克市的德意志人聚居区,父亲是德国人,母亲为波兰人。1944年,17岁的格拉斯应征入伍,当了一名空军辅助人员。1945年1月,他曾经建议自己的父母乘坐古斯特洛夫号逃往德国西部。由于种种原因,父母没有听从这条建议,结果逃过了一劫。但是,君特·格拉斯就没有那么幸运,他先是受伤住院,接着就成为美军的俘虏。

格但斯克市是一座美丽的海港城市。

格但斯克最初的居民是波兰斯拉夫人。公元997年以后,他们全体接受了罗马天主教。但自从14世纪初到1945年,几百年间,这座城市的绝大多数人口都是德意志人,德语是主要语言。在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该市的居民以新教徒占绝对优势。一次大战结束后,但泽成为委托国际联盟代管的自由市。根据1923年的人口统计数据,95%的市民是德意志人,只有3%的人口是波兰人。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但泽的纳粹势力也是甚嚣尘上,强烈要求把有波兰、德国争议多年的但泽划入德国版图。1939年,纳粹德国提出但泽走廊问题,与波兰进行谈判,并以谈判无果为由发动突然袭击,入侵波兰,引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以后,这座城市原有的主体居民——德意志人,在战争中的死亡率达到25%,幸存下来的德意志居民,又被苏联红军驱逐到奥得河以西,取而代之的新居民几乎全是波兰人。

1946年,君特·格拉斯从美军的战俘营获释时,已经是一个无家可归的难民了。为了生存,他曾从事过各种职业,先当农业工人,学习过石雕和造型艺术;后来,成为职业作家、雕刻家和版画家。1955年,他的《幽睡的百合》获得斯图加特电台诗歌比赛头奖。次年,他的第一部诗集《风信旗的优点》出版,并举家迁往巴黎。

1959年秋天,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君特·格拉斯推出了长篇小说《铁皮鼓》。小说以黑色幽默的虚构故事展示了德国那段最黑暗的历史。作为《但泽三部曲》的第一部,一经亮相,就受到读者的欢迎。25年间,翻译了十几种文字,发行300多万册,使他获得世界声誉。1980年,根据《铁皮鼓》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荣获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99年,君特·格拉斯据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跻身世界级文学大师的行列。

2002年2月,《蟹行》隆重出版。2月4日,德国最有影响的杂志《明镜》周刊率先报道,标题是《德国的泰坦尼克:格拉斯的新作:被遗忘的难民船悲剧》;接着,《明星》周刊评论说:作者以高超的文学技巧,表现了二战后期成千上万德国东部居民向西部逃亡的历史,将古斯特洛夫号海难作为中心事件,“成功地把历史事实与文学虚构融为一体”。随后,德国媒体掀起了评说《蟹行》的热潮。两周之内,就销售25万册,盛况空前。

2008年4月,《蟹行》的中文版由蔡鸿君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他对蔡鸿君解释说:“《蟹行》这部小说表现的主题,长期以来,在德国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驱赶前德国东部地区居民和一千多万人逃难的主题,在西德被挤到一边,在东德根本就不准提及。这也是我本人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主题。……许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讨论其他的灾难、失职和罪过。……使用现在这个书名完全是从小说的叙说方式出发的,在时间的安排上,在叙述的安排上,有平行,也有交叉,书里小说主线的叙述与螃蟹的行走方式很相似。‘蟹行’在德语中是一个常用的词,只是表明一种运动方式,我想,在所有的语言中都有‘蟹行’这种说法,书名的意思就是‘按照螃蟹的走路姿势’,完全是中性的,没有任何贬义,只是指叙述或者写作的方式,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倒退,有时交叉,有时平行,穿插了三个真实人物的生平和一个虚构人物的故事。”

君特·格拉斯对中国很友好,对于中国的文学事业也很关注。他特别推崇老舍的《四世同堂》,认为“《四世同堂》是一部很了不起的长篇小说”。《蟹行》在中国出版时,他特意撰写了一篇《寄语》,指出:“我希望,这本书可能会从某种转义上引起中文读者的兴趣。在中国历史上,肯定也会有许多事件,或者早已被人们遗忘,或者长期不得谈论,或者被列为禁区,我的这本书也许会促使某位中文读者或者某位中文作家,去写写这些由于种种原因成为禁区的事件,那么我将会感到非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