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惊涛骇浪
14449300000021

第21章 【日】阿波丸:愚人节的“黑色杰作”(二)(2)

牛山岛海域风浪很大。每年9月至第二年3月是东北风季节,风力大都超过7级;即使在风力较小的4—8月份,也因为台风经常过来串门,水深流急,流向多变,在风浪里,工作船只如同一片树叶,时而被巨浪举上了天,时而又被巨浪摔到谷底,无法进行潜水作业。海军猎潜艇摇晃达到40

度,天线的固定钢索都被巨浪打断了。所以,一年之中,为了确保安全,只能时干时停,三分之二的时间不得不望洋兴叹。

打捞海域位于台湾海峡,当年,大陆与台湾处于敌对状态。金门、马祖等岛屿的炮战还在进行中,台湾海峡基本上为台湾当局的海军控制,大陆的商船需要通过海峡,往往集结成一定数量的船队后,由我方海军特派军舰予以武装掩护,并经灯火管制后夜航通过。而大型沿海船舶,则采取绕道台湾以东到公海里航行的办法。

打捞工程上马之初,有关部门就考虑到打捞时,很可能会受到台湾当局的海军舰艇的袭扰,做好了应对预案。对打捞作业的军事掩护的部署,由福州军区统一组织、实施。在陆路隘口进行了布防,海上调集了驱逐舰、护卫舰、猎潜艇等作战舰艇全天候守卫,战机24小时待命。当时,中国海军吨位最大的主战舰艇是苏制的鞍山号(舷号为“101”)、抚顺号(舷号为“102”)、长春号(舷号为“103”)与太原号(舷号为“104”)驱逐舰,舰上装备了国产最先进的“HY-2”导弹,号称“四大金刚”。为了确保海上威慑,鞍山号、抚顺号奉命南下,担负了打捞阿波丸沉船的护航警戒任务。

当时制定的作战方针是,所有海空军巡逻限制在规定的打捞作业区域以内,不刺激金门、台湾等地“台军”;但如台湾方面对我进行侦察、干扰,无论从空中来、海上来、水下来,都要坚决予以反击,彻底歼灭之。

果不其然,打捞工程开工不久,台湾当局就不请自来,每天都派战机到打捞作业场海域侦察,我飞机随即升空进行驱赶,警戒舰艇严阵以待,作业场经常拉响防空警报。官兵们只要听到防空警报,便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跑步进入战斗岗位,高射机枪子弹上膛,瞄准敌机,随时准备射击。但时间一长,大家发现,台湾飞机都是在空中盘旋几圈,参观一下,就飞走了。习惯以后,大家也就不再紧张了。即使是他们飞来了,打捞人员仍然实施潜水作业,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人还故意挥动草帽,对天上的台机高喊:“施工重地禁止参观,胆敢骚扰立刻击落!”

到了1978年,台湾飞机可能发现打捞工程对他们没有多少威胁,所以,就逐渐减少了侦察次数;再后来,连台湾飞机的影子也看不见了。

阿波丸打捞工程揭开盖头之后,在国际上引起了热议。一些国家表现出少有的兴奋。有的提出了到打捞现场实地参观的申请,有的要求提供新式设备、合作打捞,最为露骨的,是一个自称为“代表日本新一代”的日本人,于1979年7月,直接写信给中共领导人华国锋,非常不友好地说:“阿波丸完全是日本国籍的船,是战争时期在公海上被击沉的船。贵国把阿波丸打捞上来了,阿波丸上所有的东西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特别是阿波丸上装有庞大的金块,我想贵国已把这些金块打捞上来了。我以日本国民的名义,要求中国将全部金块归还日本。”并且威胁说,“将来,如果阿波丸的金块不归还的话,将会成为战争的根源,有害于中日友好的。”对于这些杂音,打捞工程领导小组一般都是置之不理,但客观上,对于打捞的顺利进行,还是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的。

最为艰险的,还是风里行、浪里钻的潜水员们。当时,国际上把水深60米定为空气潜水“禁区”,但是,阿波丸船底在水深60米以下,沉船上覆盖着3

米多厚的烂泥,海生物厚达30

厘米,必须清理。为了将埋在淤泥里的锡锭、铝块等打捞上来,潜水员们不得不以牺牲健康为代价,一次次地打破潜水极限。潜水员要承受六七个大气压,在水下头脑发昏、嘴唇发麻,就像喝醉酒一样,晕晕乎乎,这样做,对潜水员的身体危害较大。为了把船舱里的财物尽量多地打捞上来,还要经常进行水下爆破。药量小了,炸出了口子无法穿行,属于无用之功;药量大了,可能给潜水员及其海面船只带来损害;而且,水下爆炸后,藏在沉船里的海鱼就会被炸得支离破碎,浮到海面上,海风吹过,满鼻子都是鱼腥味,引来成群的鲨鱼。一天,打捞作业正在进行中,突然,海面上鱼儿乱蹦,海蛇乱窜,有经验的海员大叫了一声:“不好,有鲨鱼!”果然,一头凶猛的虎头鲨正向一个潜水员发起攻击。潜水员发现危险,左躲右藏;船上的战友们,一边敲击甲板惊吓、驱赶鲨鱼,一边将潜水员迅速拖上船来。即使这样,潜水员还是被鲨鱼咬了一口,脱去潜水服,可以清晰地看见鲨鱼深深的牙印子,小腿上鲜血直流……

打捞工程被突然叫停

尽管潜水员们面临危险,但这是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的重点工程,是在为共和国寻找现代化建设的资金啊!因此,沉船上的金库还是吸引着他们。

海军潜水员在沉船驾驶台附近作业时,突然发现桅杆下有扇小门,可是潜水员怎么也钻不进去,只好向工地指挥部报告。

人们在图纸上一核对,根本就没有那个小舱室。为了弄清问题,海军打捞技术人员决定采用电割,把秘密舱室打开。

海底电割是危险作业。如果舱室附近有油气,容易发生爆炸,过去在江阴打捞沉船时就发生过类似事故。电割能手、海军潜水员周文刚,下潜到沉船舱室位置,先顺好导线,夹上割条,用潜水刀铲除海生物,然后用割条在甲板上一敲,瞬时喷出高达7000度的烈焰。冰冷漆黑的海水,红彤彤的一团火焰在晃动,活像一朵珊瑚花。

周文刚心里想,据外电许多资料证明,阿波丸有3

个金库,为什么一个也找不到呢他渴望他脚下这个秘密舱室里,能装满金银珠宝。经过两个潮水时间的奋斗,“秘密”舱室终于打开了。周文刚钻了进去。他憋住呼吸,伸手往烂泥里摸,东摸西摸,触摸到一大堆环形硬物。难道这真是金玉镯之类的宝物在甲板上等待结果的人们更是焦急,他们围挤在绞车旁,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甲板上一片寂静,人们屏声敛气,只有绞车吱吱咯咯地响着,好像把人们的心越绞越紧。不一会儿,装着打捞物的铁筐被提出水面,吊放在甲板上。

人们一看,全都愣住了。这哪里是金玉之宝,全都是些铁夹子。

金玉之宝在哪里人们在献计献策,提出自己的设想。有人说,金银宝器装上船,肯定是在十分机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人们判断,财宝可能是藏在船长室里。于是,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船长室。

海底漆黑一片,潜水员们顺着过道摸进了船长室。在船长室里,他们把所有的箱子、柜子通通撬开,但是,并没有发现什么金银财宝。突然,一只封得严实的铁桶,被翻了出来。潜水员们费了很大劲,把铁桶上的螺帽拧开,再把这只铁桶从舱室内搬出来。

铁桶被吊出水面,人们七手八脚打开铁桶,倒出来一看,全是些碎瓷片。

直到这时,人们才产生疑问:这艘沉船上究竟有没有传说中的金库……

在《威震海疆——人民海军征战纪实》一书中,海军作家如此写道。

其实,不仅是参战的海军官兵,所有参加、关心阿波丸沉船打捞的人士,莫不心存问号,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号越画越大。

千呼万唤,见证奇迹的时刻终于到了。

1980年7月2日,海面风平浪静,碧波荡漾,在牛山岛海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好天气。当年全国最大的海上巨无霸、排水量2000吨的大力号浮吊船,伸出相当于上海24层国际饭店高度的巨臂,牵动着两只巨钩(每个可以起吊载重1250吨),缓缓地降到海底深处;船艏已被潜水员事先切割,并用钢绳捆绑好了。潜水员将钢绳小心地挂在巨钩上,赶紧撤退到安全位置,发出起吊信号。

随着指挥员的一声尖厉的哨子声,巨臂伸展,滑轮转动,钢缆不断收紧,海面上水花四溅,船艏以每分钟一米半的速度,匀速上升。当船艏距离海面30米时,为了保证起吊安全,指挥员下达了“停吊”口令,然后,大力号浮吊船收起铁锚,被拖轮慢慢地拖到了浅水区。

三天后,在平潭岛草屿锚地,大力号收短钢缆,将船艏残块放在了海滩上,沉船浸泡在海水里35年,早已锈迹斑斑,但焊在船艏上的“阿波丸”三个钢字及其英文名称缩写“AAAR”,却清晰可见。

7月9日,沪救捞3号又在打捞现场找到了一只船钟,底部口径为20.2厘米、高18.9厘米。上面刻着3个大字“阿波丸”,并有建造年代和所属公司:“昭和十七年,日本邮船株式会社。”

这一切物证,无可辩驳地证明,阿波丸工程队打捞的,正是阿波丸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