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惊涛骇浪
14449300000027

第27章 【中】太平轮:六十多年未能愈合的伤口(二)(2)

中学毕业,她选择念护理学校。名义上是响应“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伟大号召,内心深处,却与母亲有关。“我常想死是什么滋味停止呼吸的刹那,她在想什么我一手捏着鼻子一面想。”痛苦的时候,黄似兰常常独自一人,偷偷想象母亲死去的那一刻,借以安慰自己:“也许她是龙女吧!海龙王找她回家了。”

母亲给她极大的安慰,也给她带来无尽的痛苦。工作以后,由于出身不好,在“文革”中她屡遭批斗,饱尝了人间冷暖。一天,她去上班,医院斗大的大字报从四楼挂到一楼,用黑色毛笔写着“黄似兰叛国投敌”,看得她心惊肉跳;她被造反派揪着头发,站在广场、大院里交代思想,或是穿着裙子,被罚匍匐前进……

“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跑着,大声呐喊着,我撕心裂肺地哭,我在孤寂中想念我的亲人,思念我的父亲、母亲……如果我的母亲还在,她一定会在我跌倒的时候把我扶起来;如果我的母亲还在,她一定会在人生的道路上陪伴着我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我捶胸顿足哭喊着问苍天,别的孩子此刻都做着豆芽梦,倒在母亲的怀里尽享人间的爱,人皆有父母,为何我独无”每当回忆起那个扭曲人性的时代,她都欷歔不已。

1979年,改革开放了。因为她有海外关系,父兄在台湾,她可以申请离开大陆。第一步踩到澳门的土地,她深深地吸了口气……经过一番奋斗,她终于事业有成,并发起成立了澳门文化艺术协会。有一次,她路过一家婚纱店,看见礼服拍卖,一件50元。她一口气买了30件,希望能够弥补青年时代美的缺憾。

晚年,她才有闲暇写自传。可是,每每提笔回忆失去母亲以后自己所遭遇的人生苦难,她就情不自禁,眼泪像山中的泉水,无法停歇,儿子看到后,就劝她不要再写了:“再写下去,你会把眼睛哭瞎!”

而对于获救者来说,生还是幸运的;不幸的则是,一辈子都活在海难的阴影中,难以自拔。

叶伦明与妻子失去联系后,不知道妻子的生死,再也未娶。1980年代,经过亲友帮忙,他移居香港,并恢复了与台湾兄弟的通信,才知道,妻子早在太平轮事件次年就改嫁了。

定居香港,叶伦明坚持靠贩售自己缝制的被单、蚊帐、枕头套、床单等谋生,有时,他还会卖几张手绘的油画给观光客。住的地方只有十多平方米。社区人员见他孤苦伶仃,生活艰辛,就想帮他一把,但生性倔犟的叶伦明却不愿意接受,他说:“我在海难中都没死,你们去照顾别人吧!”

闲来无事,一个人怎么打发内心的孤单呢一次,他在路上看见马拉松长跑比赛,有年轻人,也有白发老者。他眼睛一亮,决定恢复年轻时长跑的习惯。这一跑,就是30年,而且无论是春夏秋冬,也无论是顶风冒雨。他说,每回慢跑,都是一次活下去的勇气。60年前一起在太平轮上的朋友,来不及到达台湾,而他幸运地活着,他要努力留住呼吸与生命的感觉。只要跑步,就觉得肉体、心灵都满足,也从不感觉孤独。只要有马拉松比赛,他就会去参赛。他因此成为香港知名的“马拉松老人”,获奖无数。

1966年,在台北召开的“世界反共联盟大会”上,谷正纲被推选为理事会主席,后来担任了“终身荣誉主席”。直到1993年12月病逝之前,只要谁提及太平轮,他都为自己帮忙导致老友全家葬身大海,而深为遗憾。

幸存者、遇难者遗属们活得不开心,船东们也难以驱遣心中的愧疚,太平轮海难成为他们不愿触及的一块伤疤。

作为台湾著名主持人、作家,蔡康永生于1962年3月,毕业于再兴中学、东海大学外文系,留学于美国。名人访谈节目《真情指数》和青老年人沟通节目《两代电力公司》、访谈节目《康熙来了》,都是他主持的,他还连续4届主持金马奖颁奖典礼,出版过多本散文著作,包括《痛快日记》、《LA流浪记》和《那些男孩教我的事》等畅销书。蔡康永自称“不乖小王子”,知性与感性兼具的搞怪才子,在岛内名气很大。

在《我家的泰坦尼克号》,蔡康永写道:

爸爸从来没有跟我说过太平轮沉没的原因。只提过当时他们公司所拥有的每一艘轮船,一律都向英国著名的保险公司投保。唯独太平轮例外,因为当时爸爸一位相识在上海开了保险公司,为了捧捧人场,就把手上这艘刚要开始在上海和台湾之间航行的太平轮,给这家上海人自营的保险公司承保。

太平轮一出事,这家保险公司立刻宣布倒闭。

所有赔偿,由轮船公司自己负担。

在太平轮上遭难的乘客,人数之多、牵连之广,无论再怎么样的赔偿都不可能让家属满意。

……唯一一次,爸爸跟我说起太平轮的事,是在我念初中的时候,读到报纸上在讲“船王”董浩云的消息。爸爸就提到太平轮航行一段时间后,董浩云的船公司才渐渐拥有他们自己的轮船。

于是我放下报纸,问了一个很无聊的问题——

“爸,如果太平轮没有沉的话,我有的时候就可以坐在轮船上,看着海吃早餐了,对不对”

“对呀。”爸爸笑嘻嘻地回答我,没有说别的话。

……一个时代,大火烧天地烧去了。我身边的,是烧剩下的,东一处、西一处的,明明灭灭的余烬。

我的童年,常常笼罩在这余烬隐隐约约的红光里。

有时候,我伸出手去借一点这余烬的温暖。有时候,我用眼睛见证这余烬覆盖的繁华。

蔡天铎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到了台湾,他重操旧业,成为岛内著名的大律师,2000年逝世,享年88岁。

谜团多多待人解

太平轮沉没了,至今已经60多年。沉没之时,报刊上曾经热闹了一阵,“上千旅客遭灭顶”“浙东洋面大惨案”等大标题,触目惊心。可是,正像其他很多灾难一样,热闹了一阵以后,便少有人问津了。它留下的诸多谜团,还等待着有识之士悉心破解。限于篇幅,这里仅仅提出四个问题,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首先,太平轮海难到底死了多少人按照定额,是508张船票,似乎一清二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小孩子不算船票,拖家带口上船的人很多,上了多少小孩,没见到任何记载。即使是大人,也是一笔糊涂账。有的幸存者回忆说,到1949年1月27日下午4时,太平轮开船前,已满载了近千乘客,其中船员124名,有票的508人。还有300多人没有票,是通过各种途径强行登上了这艘“末班船”的。1949年2月17日,《大公报》报道,太平轮售出的船票是2500张;遇救者徐志浩在《太平轮是怎样失事的》一文中说:“太平轮之所以与建元轮相撞,就是因为太平轮的大副喝醉了酒,把司舵的重任交给了三副,那位好睡的三副竟因一睡而忘却调舵,以致太平轮勇往‘直’前,断送了太平、建元上三千余人之生命!多少父母妻子,多少兄弟姊妹,就在这一夜之间成了永别。”另外,太平轮海难还导致了建元轮的沉没。建元轮上有船员74人,也搭乘了一些乘客,《大公报》曾披露,建元轮上的乘客有2000多人,似乎有些夸大其词,但肯定有,至于到底有多少,却没有人说得清楚。若是将两船人数加在一起,这次大海难中仅仅有30多人侥幸生还,那么,无论是丧生人数,还是丧生比例,都将是触目惊心的。

其次,太平轮真是一艘“黄金船”吗从1948年12月起,国民党就有组织、有计划地采取秘密行动,动用多艘轮船,将故宫国宝、中央银行黄金等贵重物品分期分批地运往台湾。《李宗仁回忆录》记载,陈诚接任台湾省主席之后,当时国民党监察院的秘密报告显示,单单黄金部分,就有390万盎司被送到台湾,价值高达5亿美元。这些黄金,都被偷偷储藏在台湾北部山区的金库里。

太平轮沉没不久,船上藏有12吨黄金的议论,不胫而走,而坐实并广泛传播这一说法的,要数大小媒体。1949年2月3日,《大公报》报道,太平轮上最大货物失主是中央银行,除了该行全部卷宗外,还有银元200多箱,每箱5000元,有100多万元;2月17日,该报再度指出,船上前舱装有400吨钢条及银元、金条,导致船身失去平衡。但是,也有人对此说不。曾担任国民党军财务军需署长的吴嵩庆,当年就是负责黄金迁台的重要当事人之一,他的儿子吴兴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沉在太平轮的,估计只有银元、银砖,而没有黄金。”而《太平轮一九四九》的作者张典婉的看法是:“中央银行的黄金并不是用太平轮来运的,但船上的确有很多私人的黄金。”

第三,常子春为何一夜白了头常子春是明朝“开平王”常遇春的后代。常子春为琉璃厂“八大王”之一,人称“常三爷”。他在北京开了一家永宝斋,据说是当时北京城最大、营业额最高的玉器厂。1943年,他与马受百、马鹏年、马心田等人合资建立“上海兴业钻石翡翠股份有限公司”,他自己还在霞飞路468弄E302号,与人合伙开了一家永宝斋珠钻店,富可敌国。1947年,他奉中国回教协会之命,到台湾开拓回教教务,在台北创建了台湾第一座清真寺。在台湾扎稳脚跟后,他请三弟带着自己妻小及永宝斋上好的古董、玉器,乘太平轮到台湾。当时,常家登上太平轮的多达11个人,有他的太太,7个子女,他的三弟,还有手艺最好的徒弟,他们至少带了二三十个大箱子,里面全是上好的玉料和古董,每个箱子都很沉,需要8个人才能抬起。1月28日清晨,常子春早早地到了基隆码头接船,等来的却是太平轮沉没的噩耗!一夜之间,亿万家产付之东流,只有四十多岁的常子春人财两空,身心俱焚,竟然一夜白头。沉入大海的宝物,价值连城,到底有多少是什么无人知晓。其他乘客随身所带的宝物,包括怀素的草书等古玩,更是不计其数。

最后一个问题,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太平轮是撞沉还是炸沉的

通常的看法是,太平轮因为超载、船员渎职,与建元轮发生撞船,所以快速沉没了。《诉讼书》明确指出:“该公司于太平轮超过载重之后,复揽运钢铁六百吨以致船头破裂,船身即倾覆,而无法挽救。”“此次航行抄走小路提高速率,不挂信号灯,不拉放汽笛,驾驶室内无人照管等行为,均属不法已极。”

一位名叫卢超的罹难者家属告诉法官,27日上午,他送侄子卢兆雄上了太平轮,去台湾念书,但中午时分,他就接到侄子的电话,说太平轮还没开,肚子饿得吃不消,让他赶紧送吃的过去。等他拎着一包点心、水果赶到码头,才知道开船时间已改成下午2点。“只见船上甲板已与码头齐平,以前我上船时须由梯子上船,而此次竟举足即可踏上。”太平轮是一艘中型船只,核载吨数是2050.775吨,但当日起航时,实际载重已达2700多吨。其中包括运往台北的南北杂货,包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重要文件1300多箱(中央银行卷宗18箱),钢材600吨(也有400吨之说),《东南日报》整套印刷器材和白报纸、参考资料,国民党党史资料,甚至还有两地商家的大量账本。《大公报》报道说:“载重逾额的太平轮原定26日启程,因装载钢条600吨,延到27日下午4时多才开。当这批钢条装了150吨时,船长即声明已足额,但因公司当局已收了600吨的运费,故只得照装。既误船期,又逾载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