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1448700000040

第40章 中苏同盟破裂始末 (1)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从而开始了两国关系的"蜜月"时期。可是,仅仅10年光景,两国之间不仅同盟互助关系名存实亡,而且从频频发生外交纠纷演变成激烈的边境武装冲突,以致7000公里的边境线彼此都重兵对峙。

毛泽东对苏共20大的看法

1956年2月14-25日,苏共举行第20次代表大会。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向大会所作的中央委员会总结报告中,提出了"和平过渡、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等三个理论问题,并认为这是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随后,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央委员会总结报告的决议,肯定以"三和"理论、恢复党的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作为苏共的指导思想。

24日深夜至25日凌晨,赫鲁晓夫在克里姆林宫大厅举行了一次未列入20大正式议程的内部大会。大会由赫鲁晓夫亲自主持,并以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身份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由于这个报告是在内部会议上作的,而且又未列入大会正式议程,就被通称为"秘密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是批评斯大林破坏了列宁制定的集体领导原则,滥用职权,鼓励并推行个人崇拜,以致严重破坏革命法制,阻碍了苏维埃社会的发展。报告认为产生个人崇拜的根源是斯大林个人的不良品质。

对于苏共20大,毛泽东总体上是肯定的,只是在两个问题上有看法:一是对"和平过渡"的提法;二是认为不该全盘否定斯大林,不该事先不和中国共产党打招呼。

苏共20大关于"和平过渡"问题的提出,对苏联、中国以及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和平过渡"只是说给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听的。而毛泽东为什么对这个提法如此敏感呢?

原来自中国革命胜利以后,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夺取全国胜利,是走十月革命道路的典范。"十月革命道路"的核心就是阶级斗争;就是共产党领导下通过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现在,赫鲁晓夫提出"和平过渡"。苏共20大又以通过大会决议的方式,将之作为苏共的指导思想之一,毛泽东当然有意见。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不止一次说:关于苏共20大,"我想讲一点。我看有两把'刀子':一把是列宁,一把是斯大林。现在,斯大林这把刀子,俄国人丢了"。"苏共20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的报告说,可以经过议会道路去取得政权,这就是说,各国可以不学十月革命了。这个门一开,列宁主义就基本上丢掉了"。1958年7月22日,毛泽东与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谈话时,再次说:"关于和平过渡问题,我们没有公开谈,报上没讲。我们很谨慎,也未公开批评你们,采取了内部交谈的办法。......我们不谈,并不是因为我们这些意见不是真理。"

对于苏共20大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毛泽东的反应则更为复杂一些。

毛泽东在得到赫鲁晓夫内部报告的文本之后,于3月17、19、24日,接连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和政治局扩大会议。关于斯大林问题,毛泽东总的意见是:一、揭了盖子,捅了篓子。揭了盖子是说斯大林确有错误,可是一直捂着,不许碰,而赫鲁晓夫终于揭了这个盖子;捅了篓子是说这么重大的问题,事先不商量,势将给社会主义阵营和各国共产党造成思想混乱。二、不能把斯大林一棍子打死;斯大林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要三七开。以后,毛泽东多次明确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同年9月,毛泽东在接见来访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时,也赞扬苏共20大对斯大林的批评,说:斯大林晚年的行动,把封建主义的精神实质带进了共产主义运动。苏共20大"它打破了神化主义,揭开了盖子,这是一种解放,是一场解放战争,大家都敢讲话了,使人能想问题了"。

另一方面,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赫鲁晓夫不事先打招呼也很有意见。认为斯大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他不仅属于苏联共产党,而且也属于其他国家的党。对于苏共不同其他国家的党进行商量,尤其是不同中国共产党中央进行商量,就对斯大林进行尖锐批评这样的做法不满。赫鲁晓夫却很不以为然,说:"斯大林是我们党的领导人,所以我们苏联共产党人有权以我们认为需要的方式来对待他。"

以后毛泽东多次对赫鲁晓夫不事先打招呼就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做法非常不满,说这样做是"招来蚂蚁出洞"。1957年以后,毛泽东又增强了另一层复杂的意思。1957年1月18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讲话时说:"有些从前拥护斯大林非常积极的人,这时候也反得很积极。我看这些人不讲马克思列宁主义,对问题不作分析,也缺乏革命道德。"

但是,我们有必要注意到,苏共20大确使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的某些问题出现了分歧,但是这不仅没有影响两国之间的正常关系,反而把两国之间的同盟互助关系推向高潮。一方面,毛泽东更加有力地支持赫鲁晓夫,赞成苏共中央对马林科夫等人的"反党"活动的处理。不仅如此,毛泽东还竭力维护苏共在国际共运中的为首地位。在中国的大力推动下,1957年十二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接受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提法,通过了《莫斯科宣言》。另一方面,苏联投桃报李,增强了对华援助的力度,并提供尖端科技援助。1957年10月15日两国签署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原子弹和导弹研制方面的实质性技术装备援助了。

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问题的龃龉

军事合作的意向,在中苏两国的相关协定以及两国领导人历年的交往中,都有比较明确的表示,并希望就合作的具体方式、措施等问题,进一步磋商。

1958年12月,苏联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在试航中续航3802海里,其中水下航行2002海里。这一成功,表明苏联潜艇已具备了组建独立的战略单元,进行远洋航行的意义。苏联海军战略也从传统的近海防御转向环球远洋航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必须解决远洋潜艇舰队与本土的通信联络问题。

在此之前,赫鲁晓夫已经采纳了海军提出的、在中国海南岛建立长波通信电台、解决苏联海军在太平洋地区的通信联络问题的方案。1958年1月6日,苏联国防部致函中国海军司令萧劲光,试探性地提出在中国的华南地区建立长波电台,由两国海军共同使用的问题。4月18日,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致函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正式提出在中国华南地区,由苏中两国共同建设1000千瓦的长波发信台和远程收信中心各一座,总投资为1.1亿卢布,其中苏方承担7000万卢布,中方承担4000万卢布,建成后由苏中共同使用。4月24日,毛泽东指示:同意建设该项目,但费用全部由中国承担,所有权也属中国。5月,中共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作出相应决议。6月4日,彭德怀向苏联在华军事总顾问陈述了中方的意见,但是苏方坚持由苏中双方共同投资。

为了打破僵局,6月7日,毛泽东批示:技术性工作可以先着手进行,"钱一定由中国出,不能由苏方出。使用共同"。"如苏方以高压加人,则不要回答,拖一时期再说。或者中央谈一下再答复。此事应由两国政府签订协定"。毛泽东还特别写明:"这是中国的意见,不是我个人的意见。"

6月28日,苏联海军专家组来华,带来了协议草案。协议草案仍坚持苏中双方共同投资,只是将投资比例退到各承担一半。此后又经过多次协商,至7月下旬,双方仍然各执己见,无法达成协议。至此,中方开始怀疑苏方建设长波电台的真实动机。

长波电台问题尚未达成协议,联合舰队问题的争论又发生了。

要求苏联帮助建设海军,是中国政府多年来的愿望。1958年6月28日,周恩来致信赫鲁晓夫,希望苏联为中国海军建设提供技术援助,并具体地建议:在可能的条件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提供建造新型战斗舰艇的设计图纸和资料。

7月21日,尤金会见毛泽东,转达赫鲁晓夫和苏共中央主席团关于苏联同中国建立一支共同潜艇舰队的建议,并请中国派周恩来、彭德怀去莫斯科商谈具体事宜。毛泽东一听就发脾气了,当即说:中国只是请苏联提供帮助,没有考虑过"合作社"问题。毛泽东还一再追问:是否只搞合作社,苏联才干,否则就不提供帮助?尤金连忙解释:这只是一个提议,要与中国同志商量。

但是毛泽东不依不饶,说:"首先要确定方针:是我们办,你们帮助?还是只能合办,不合办你们就不给帮助,就是你们强迫我们合办?"第二天,即7月22日,毛泽东又将尤金召到中南海,重申不搞联合舰队,并申明撤回请苏联帮助建设核潜艇舰队的要求。毛泽东甚至激动地说:"你们就是不相信中国人,只相信俄国人。俄国人是上等人,中国人是下等人,毛手毛脚的,所以才产生了合营的问题。要合营,一切都合营,陆海空军、工业、农业、文化、教育都合营,可以不可以?或者把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都交给你们,我们只搞游击队。你们只搞了一点原子能,就要控制,就要租借权。"毛泽东的话还没有就此打住,进而借题发挥,发泄了他长期以来对苏联领导人,特别是对斯大林的不满。苏联人感到,他们在苏中关系中过高估计了共同意识形态这一因素的重要性,而对国家利益的差异估计不足。

赫鲁晓夫接到尤金的报告也相当吃惊,说:莫名其妙,毛泽东是怎么了?并决定来华,当面向毛泽东解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