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顺利地接受学校教育
一、教育是人类发展的需要
谈到教育,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几乎人人都承认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在不同阶段应该接受不同的教育,从而适应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由于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变化过程都伴随着某种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它们不仅承接以前曾有过的状态,并且还能够在现阶段得到发展或完善,同时又为迎接下一个变化奠定基础。人只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接受不同的教育,才能使自身得到全方位的拓展,才能获得健康、快乐的人生体验。
接受良好的教育,对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九个阶段,在这九个阶段里会有不同的心理需求,需要得到不同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第一个阶段:胚胎形成~0岁是胚胎形成期,接受胎教。科学家们发现,当卵子和精子结合形成一个胚胎后,平均每分钟生长出25万个脑细胞,它对将来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进行胎教是妈妈的事。
第二个阶段:1~3岁是婴幼儿的成长期,接受幼儿教育。如学会爬行、走路、吃饭、说话、使用工具、学会模仿、使用语言……这些都需要父母的精心呵护和教育。在这个阶段,长辈通常是老师,经验是父母育儿的教材。
第三个阶段:4~6岁是儿童成长期,接受学前教育。通常这种教育是在幼儿园完成,学习如何与小朋友相处、学会听老师的话、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做游戏、学习唱歌……在这个阶段,幼儿园的老师是实施教育的人员。
第四个阶段:7~12岁是儿童发展成熟期,接受小学教育。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在学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生存知识以外,同时学会学习,如学会认字、算术,学会与人交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等。学校的老师是主要实施教育的人员。
第五个阶段:13~16岁是青少年成长期,接受中学教育,也是进一步接受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教育,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个时期的施教者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学生自己。
第六个阶段:17~26岁是人的成熟期,接受高中、大学教育。这一阶段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的教育,同时培养研究能力,不断拓展知识面。这个时期的施教者主要是学习者本人和学校老师。
第七个阶段:27~45岁是发展机遇期,接受社会教育。通过进入实际生活,使自己更加适应社会环境,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为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这个时期的老师主要是本人和社会生活。
第八个阶段:46~65岁是更年期,接受更年期教育。随着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地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将自己的经历变成经验,再将自己的经验变成财富,同时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引导晚辈。在这个时期,更多的是自我教育。
第九个阶段:65岁以后是老年期,接受健康、长寿教育。进一步学习如何使自己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学习如何能够延年益寿。这个时期完全属于自我教育。
从人的年龄及接受教育的相互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从0~26岁所接受的26年的教育,直接影响一个人以后50多年的社会生活。因此,从胎儿期~26岁的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13~16岁为青少年成长阶段,是接受初中教育的最佳阶段。虽然青少年成长阶段的课程设置仅有三年,但是去掉前期的适应时间和后期的转轨时间,真正属于青少年的学习时间却很短。在这三四年的成长阶段里,青少年要经受严峻的心理考验,要经受各种好奇心的干扰,要拥有极强的自我克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自己拥有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等。青少年的成长阶段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由于生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心理上面对的是一个崭新、奇异的体验,因此,这个时期也是一个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
二、教育是个人成长的需要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学生也都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位好老师,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人分四品:“有德有才是珍品,有德无才是正品,有才无德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危险品。”这是社会上通行的对人才的认可标准。有学生认为“有才无德是正品,无德无才是次品”,他们对“珍品”“危险品”的说法不能理解,更不能理解四种“人品”的真正含义。在学生看来,“才能”“成绩”比“品德”更重要。
作为一名学生,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不仅仅是避免做一个“次品”或“危险品”,也不仅仅是为了做一个“正品”,而是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学生,使自己成为“珍品”。
人的品德比才能更重要。
学生到学校学习,学到的不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品德教育。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以在各个阶段获得良好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为了明天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教育使人获得最佳的发展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发展、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需要,特别是青少年,在一个既接受“塑造”,又接受自我“设计”的阶段,不能缺少学校教育。
人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成长需求,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并不断地补充各种知识需求和精神需求,使每个人成为不断进取、勇于奋斗的人。如果一个人接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当他接近自己的社会价值目标时,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良好的教育中,对每个人来说不仅获得知识、能力和对真善美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对什么是错误的认识能力,丰富了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随着教育内容的不断深入,使受教者获得更多的对社会有用的能力。
从另一个方面讲,接受学校教育可以获得文凭,这是进入社会阶层的阶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受到的教育层面越高,他取得高收入工作的机会就越多。
(二)良好的教育使人获得“独立行走”的能力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未知的问题,教育使每个人学会了学习,学会了解决问题,就如同教会一个人走路一样。“一个会走路的人”就意味着“一个能走到各处的人”,“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就意味着是“一个已经独立的人”。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得生活、工作的能力。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的能力也越高,人的发展会更加完善,人生将更加有意义。
为了适应环境,也为了生存,人类自然而然就具有学习的本能,有些东西很快就能学会,但有更多的东西仅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是学不会、学不懂的,只有接受教育,吸收前人或他人的知识和经验,才能真正摆脱自然人的本能,成为社会人,最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接受塑造的过程。接受什么教育,就意味着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接受良好的教育将使人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教育的目的就是将人类已发现的科学文化知识、前辈们总结的经验及体会等通过某种方式或途径传授给后代,这样不仅使人类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而且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接受教育是人发展的唯一出路。
人除了自我成长的小环境,还有一个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人类是地球上最伟大的生命体,但是个体的生命是脆弱的,一个人的力量是藐小的。就一个人的成长而言,不仅要不断地丰富学识,使自己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拥有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要胸怀大志,心怀国家、民族和人类的未来。
一个人一生要做的事有很多,要学的事也有很多。
由于教育是被动的,所以良好的教育适用于有能力和愿意从中获得益处的一切人。一个愿意接受教育的人,才能从良好的教育中,获得最佳的发展。
三、学校教育的意义
学生到学校来干什么?学生会说:“学习知识。”这样说是不全面的。每一个人到学校来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做人。在学校的大环境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的学生一天比一天茁壮成长,有的学生好的没有学到,坏毛病却一天比一天多,渐渐地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后悔一生。
有这样一个研究:在同一个老师所教的两个初中班级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一个班级里不仅做好教学工作,而且经常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启发他们的奋斗意识,鼓励他们争做最优秀的自己。而另一个班,只做好教学工作,使他们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一年后,也就是到了初二,前一个班出现的问题比较少,学习差和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有明显好转的表现。而另一个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仍保持初一时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如此,到了初二,在前一个班讲任何做人的道理时,学生听得都非常认真,而在后一个班不论讲什么道理,他们都认为老师在“忽悠”他们,不论大道理小道理,都只让他们觉得老师特别可笑,他们会觉得那些道理都是无稽之谈。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成绩好的学生都有很多做人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有自己做人的理想和标准。通过与成绩好的学生交谈,能听到他们有的想考清华、北大,有的想当外交部长,有的想当总理,有的想成为有名气的科学家……但是成绩差的学生常常不敢说出自己的理想,甚至有人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再如,有的学生个性太强,明明自己错了,还要求老师和颜悦色地批评他。对老师而言,讲道理和批评是两种不同的态度,面对错误不仅要用讲道理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在必要的状况下必须进行严厉的批评,才能纠正错误。对学生而言,通过一次错误的教训,不仅可以学到如何面对老师的批评,而且还能从中获得做人的道理。所以接受老师批评也是一种难得的学习。
一个能顺利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不仅可以从老师、家长、同学那里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还可以在书本知识中获得很多有益于自己发展的技能。能够顺利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学校教育就会促进他们的良好发展。
只要有争做一名优秀中学生的愿望,就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学习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学校教育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活动,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帮助每一个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初中生,在学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学到了什么呢?
(一)学会了学习
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指课本、课堂等方面的学习,而是全方位的学习。
所谓学习,就是指通过听、说、读、写、练、记、忆、实践、研究等一些过程或环节,获得对未知问题的认识,或者是获得某种能力、技巧、特长、技术等,这些都具有学习的意义。通过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可以使我们获得前人的智慧;通过学习名人名言,可以使我们获得前进的动力;通过认识错误,可以使我们得到失败的教训……在任何事情上,我们都可以获得学习的意义。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事情有好坏之分,学好不学坏,不断反省自己的学习活动,不断地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才能使学习活动更有意义。
(二)学会了宽容
“宽容”就是胸怀大度,有气量,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宽容是学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学会宽容他人,不仅给自己带来吉祥,而且在宽容、理解他人的同时,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三)拥有了知识
学习成绩的好坏虽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学生一生的好坏,但是学习成绩的好坏却可以量青少年在中学成长阶段对自己关爱的程度,同时还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结合学校教育对自己的培养有多少。虽然有许多事情在后悔之后可以进行补救,但是在“补救过去”的事情时,我们会少做很多“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在补救的过程中,我们会失去很多的机会。所以初中生应该借用成绩这个指标检查、提醒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学习成绩优异,拥有健全人格,德才兼备的中学生。
(四)健全了人格
健全的人格体现在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能有意识地发展并培养自己的爱好,有正常的人际关系,有健康的心理,有安全感,有较强的受挫力,能忍受冲突、挫折、孤独,善于解剖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不卑不亢,能积极热情地投入到生活、学习、工作之中,能正确认识各种矛盾之间的差别,并能创造性地开创新局面。健全的人格都要在良好的教育中得到培养。
(五)开发了人类的七种智力潜能
研究表明,智力的发展规律是:从出生到16岁,这段时间内,智力一直随年龄的增长呈直线上升趋势,发展的速度很快。16岁以后,智力的发展速度减慢,但仍有所升高。智力的发展和速度的变化,不仅表现在智力的总体发展趋势上,而且还表现在智力在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速度上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把人一生所能达到的智力水平看做100%,那么从出生到3岁获得的智力是30%,4~7岁获得的智力增加到40%,到16岁大约增加到60%,而65岁以后的智力水平增长得非常缓慢,如果放弃自我教育和学习,智力水平将开始逐渐下降。
智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时期。如口语发展在2~5岁,书面语言在4~6岁开始得到发展,数的概念在5~5岁半开始发展,词汇能力在5~6岁开始得到发展,知觉、认知能力在6~12岁开始得到发展,逻辑推理和词汇的理解能力在13~18岁开始得到发展,语言表达的流畅能力和综合知识能力在18岁以后才开始得到发展。因此把握不同智力组成部分的关键期是尤为重要的。
心理学家们研究后发现,人类大致有7种不同类型的潜力需要开发:语言潜力、逻辑或数学思维潜力、音乐潜力、空间或视觉潜力、运动或身体平潜力、人际交往潜力、内在智力与内省潜力。
人的智力开发的程度如何,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作出决策的准确程度,或承担适应环境任务的能力的多少。不论哪一种智力,通过良好的教育后,都能得到最佳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受教育的人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中获得最大的成就。
青少年处在13~16岁的年龄之间,正是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综合知识的能力等多种智力活动的最佳时期。
四、获得最佳的学习能力
说到学习,很多学生或家长认为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就是学习,其实不然。学生在学校学习课本知识仅仅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以书本知识为载体获得学习的能力才是根本。拥有了最佳的学习能力,才叫做会学习。
不同的阶段培养不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