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关注成长:漫谈青少年教育
14526600000006

第6章 家庭教育(1)

(第一节)必不可少的家庭教育

一、家庭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孩子的成长

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行为,都来自于家庭内部成员的影响。

一个和谐的家庭,各成员之间有着良好的沟通,成员之间能相互提供感情上的支持,能团结一致对付困难。对内有共同的家庭认同,对外有适当的家庭界限。一个和谐的家庭能为每个成员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有适当的家规,也有家人共同生活的重心和方向。这样的家庭不仅使家庭中的每个成员拥有健康的心理,而且这种和谐的环境还可以使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青少年的智力发展。

如果家庭不和睦,必然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成就不同的家庭管理方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庭类型不同,家庭管理出现的教育困难也不同,导致孩子成长的状况也不同。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放手型

家长由于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教育和管理自己的孩子,因此平时很少过问孩子的事情,抽不出时间与孩子聊聊,孩子的发展是自然型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样的家庭中,如果孩子是女生,学习成绩大多数在50~70分之间;如果是男生,学习成绩大多数在30~60分之间,而且这些学生大都存在心理障碍,在学校难于接受老师的教育,有部分学生不能顺利地完成初中教育。

(2)粗暴型

家庭中,如果有一个脾气粗暴的家长,往往害得一家人无法安宁,这种状态必然也会造成学生情绪的不稳定,使学生不能冷静地处理或思考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发展。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学生,心理和性格都受到严重扭曲。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学生或胆小,或有严重的自卑心理,或性情乖戾。粗暴的家长会使一个脾气不太好的男生走向犯罪的道路。粗鲁的父亲会使一个有出息的学生变得沉默寡言。

(3)感情不和谐型

父母感情不和谐常表现在家庭经常闹矛盾。家庭的紧张气氛,使得孩子战战兢兢、胆小怕事,情绪很不稳定,长大后,心理上没有安全感,这样的家庭会使学生对自己、亲人失去信任,对人缺乏信任度。这样的孩子会过早地对异性感兴趣,不能顺利地接受学校教育,心情浮躁,厌烦学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离家出走中50%的学生、早恋中70%的学生、厌学中80%的学生中都与不和谐的家庭有直接的关系。

(4)情与理、批评与表扬、辅助与替代的不协调型

情与理的不协调表现在只重视道理的讲解而忽视感情的交流,或只重视情感交流而忽视讲道理。当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时,家庭各成员之间不能采用宽容、忍让、理解的态度解决问题,而是简单地靠说理来追究原因与责任,或依靠体罚来解决问题,忽视相互理解的情感交流。因此使学生产生了冷漠、残忍、自私等不良的心理缺陷。这是当代家庭最严重的管理弊病,致使我们的大部分学生严重缺乏责任心、宽容心。

批评、表扬的不协调表现在强调缺点、忽视优点,一味地批评而缺少及时的表扬,或一味地表扬、袒护,而忽视及时的批评和帮助。大部分人都有这种感受,当一个人的心情不好或情绪恶劣时,想到的、说到的、看到的几乎都是对方的缺点、坏处,因而常常忽视了对方的优点和好处。如果相互之间的关系恶劣,好的感觉就少。另外,由于感情好、爱得深,又会很难看到对方的缺点,很少批评对方的不足。由于家庭教育中的随意性,常常使我们的家长把握不住自己的情绪,造成很多学生分不清好与坏、爱与恨,导致孩子的情感发生扭曲、转移,在寻找自己的“知音”时造成错误的选择,使自己误入歧途,从而出现了孩子背叛自己、背叛家长、背叛社会的危险现象。

辅助与替代的不协调表现在应当孩子自己做的,家长包办、替代,缺少家长辅助、帮助的功效。而应该家长做的,却让孩子独立完成,使事情不能达成协调。这样的不和谐现象,会使孩子缺少自主性,做事没有主见,优柔寡断。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心理年龄、生理年龄、智力年龄出现严重的不对等,一个生理年龄十五岁的学生玩七八岁儿童的玩具会津津有味,一个十六岁的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水平仅有初一学生的智力水平,用家长的话说就是“这孩子总也长不大”。学生的成熟,与每一个家庭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学校是一个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地方,在学校学生可以获得知识,获得对社会的体验,但是一个家庭是一个人生活、成长的“根”,是一个人获得发展的土壤。因此,一个人的成长状况与自己父母的素质、亲情的融洽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家庭是每个青少年心灵成长的摇篮,也是日常生活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氛围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健康的成长环境,而且还可以医治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不良的心理疾病。

我们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身影”等等说法,因此在成人与孩子之间悄然建立起一种上行下效的关系是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父母这个角色难当,父母的事情难做

我们有很多的家长仅从单一的血缘关系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常出现困难。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的角色在变,孩子对父母的要求也随之变化,由最初对父母单一的要求,逐步发展到多角度、多层面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孩子的眼中,父母给予自己的物质和精神帮助,呈现出阶梯性的变化

经过长期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孩子的眼中,父母角色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大约有85%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母的认识、情感、态度等,都会有不同的改变。

0~3岁,父母就是给吃喝的人,父母就是爸爸,妈妈。

4~6岁,父母就是陪他们玩、吃、睡觉的人,父母变成了手臂,姐姐或小朋友。

7~12岁,受到别人欺负的时候,父母就是替他们出气的人,父母变成了“替罪羊”,替他们承受一切辛苦、麻烦、困难,这时父母的地位开始下降,最明显的表现是低于老师的地位。

13~16岁,父母只要能毫不犹豫地掏钱,孩子就会表现出顺从父母,否则他(她)就会做他(她)想做的事情。对待父母的态度,就如同对待同伴、同学,甚至有时还远不如同学。父母的地位再次下降,表现出不如他们同学、朋友的地位。

17~20岁,对父母的感情远不如异性朋友。

很多家长由于不知道自己在孩子眼中角色的变化,依旧习惯于采用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交流,不考虑自己所处年龄与孩子年龄的差距。因此,出现了严重的家庭教育的困境。

(二)了解孩子,使家庭教育不再面临困境

一般来讲,孩子在小学阶段,家长都能品味到孩子健康成长的快乐。大约从学生进入初中开始,做家长的都能感受到家庭教育的辛苦。对一个家庭来说,这种家庭教育的艰难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复杂的、艰辛的。通过大量的资料我们发现: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主要的表现特点也有很大的不同,如在婴幼儿时期,爸爸妈妈的话是最正确的,到了小学,老师的话是最正确的,到了初中他们自己的心愿是最正确的……

背叛是每个人都有的行为。这种背叛常常表现为反向行为。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最先“背叛”自己的父母,最初的“背叛”常常发生在小学。然后“背叛”老师,常发生在初中。接着开始“背叛”自己的心,随后“背叛”朋友,再随后开始“背叛”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这种背叛行为一直持续到25岁以后,直到自己重新在社会生活中找到“自我”。

当我们了解了这个成长的过程,也就了解了自己孩子的成长特点。基于此,家长要重新认识自己,用科学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用艺术的手法引导孩子的“背叛”,使他们及时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只有随着孩子不同年龄段的成长特点,采用不同的家庭教育方法,才能形成有效的家庭教育。家长只有及时补充自己的知识,才能提醒孩子应该注意的问题,才能真正帮助孩子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只有与孩子一起长大,才能当好父母的角色,才能使父母的事情不至于难做。

三、家庭教育的智慧使学生获得自信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了,家长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原地不动,家长的思想状态已经远远跟不上学生的思想认识了。家长说的话不是学生想听的,家长给予的帮助不是学生渴望得到的,学生与家长没有在一条起跑线上前进。

家庭教育不仅应该使自己的孩子学会做人,还应该使他们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社会。家庭教育的智慧就是使学生获得自信。

家庭教育的智慧来自于父母、长辈,善于思考的父母会给家庭带来智慧。一个理性的父亲会使男孩显得沉稳,一个温柔的母亲会使女孩显得大方。一个温馨的家庭会使孩子更聪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乐园,父母、长辈是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导师。

然而,我们的家长常常只关注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在家庭教育中如何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忽视了树立孩子自信心的教育,更忽视了孩子对成功体验的教育。经常采用批评的方式,命令的口吻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常处在失败之中,给他们的心理笼罩上自卑的阴影。

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必须先解决孩子因学习困难带来的心理干扰。只有帮助孩子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孩子体验到学习中的快乐,才能培养孩子的奋斗精神。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习成绩的高低,反映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家庭教育就是在配合学校教育、学生的自我教育的同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成长中出现的不利因素,进行家庭范围内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

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里,培养学生敢于体验成功与失败的勇气,不仅仅依靠学校老师,还要依靠学生自己和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在不断积累的各种情感、情绪、经历、体验的过程中,丰富青少年的知识和素养,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能有效地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走出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

曾看到一对夫妇在学校操场抱头痛哭,因为他们的孩子到初三毕业时,已完全不听他们的话,成为了一个无法管理的孩子,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与学校共同合作完成培养青少年的教育任务。

家庭教育现已成为中国教育的一个主要话题。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存有很高的期望,不仅细心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日常的学习活动中,由父母角色渐渐地转换到孩子的老师、朋友、同学、同龄人等多种角色,与孩子共同学习、生活、奋斗。

据调查,大约有80%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不和谐的现象,使家庭教育出现了难以实施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学生顺利地接受家庭教育,而且也影响了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导致学生不能健康成长。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成员的过分溺爱,更增加了家庭教育的难度。不可否认的是,家庭教育误区使家庭教育面对困境。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出现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意教育性太大,计划教育太差

在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粗话、脏话脱口而出,从而失去了家庭教育的力度。

还有些家长把孩子当成“小宠物”,致使青少年始终处于长不大的状态中。在这些家庭中经常出现情感教育与理想教育的冲突,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拿到好成绩,一方面又怕孩子受苦。另外,有一部分家长常从自己的感觉出发,随意报校外班给学生补课,不能针对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安排,这些都是我们家庭教育滞后的表现。

(2)在家庭教育中成人化教育过多,忽视了青少年自身的特点

很多家长担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远远高于对学生本人的关心,忽视了青少年自身成长的特点,出现了家庭教育难的局面。家长首先应该了解青少年的成长心理,有针对性地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以成人的角度说成人的道理。教育未成年人,不要认为接受一次批评就能帮助孩子改掉毛病,更不要错误地认为有些道理只要讲一次,孩子就能永远记住等。

(3)家庭教育中教育观念的不一致

独生子女的教育是一个家庭的大问题,经常出现几代人同时参与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局面。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生活背景、文化素养的不同,造成父母与祖辈、祖辈之间对孩子教育观念的不一致,出现了“你打我拦,你说我护,你批评我表扬”等局面。学生不知谁对谁错,听谁的不听谁的,最后导致“拿来我用”的方法:谁对我有利,我就用谁的道理听谁的话。

家庭教育出现的混乱局面使学生变得更“聪明”,使家庭教育更困难。和谐的家庭教育首先体现在教育观念的一致,而后是教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忽视心理疏导

有些家长分不清楚什么是心理因素,什么是道德因素,特别是对初中生出现的短暂的心理波动尤为担忧,不能正确疏导,导致把心理困惑的小问题放大,而把道德品质的大问题缩小。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心理问题常常伴随情绪变化和与之相适应的短期行为。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作为初中生的家长更应该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使他们对事物渐渐产生正确的、科学的、辩证的认识观。

(5)轻信孩子,误导孩子的成长

孩子说假话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但是有一部分家长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说过假话,在一些家长的心目中,孩子说假话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其实孩子说假话,从一个方面表明孩子正在渐渐成熟,逐渐地拥有成人意识。青少年说假话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在美国对成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成人几乎每一分钟说五句假话。面对孩子的假话,关键是家长如何对待,不能轻信孩子的每一句话!如何教会孩子识别假话的利弊,如何教会孩子在退一步的过程中,取得更有利的进步。千万注意:不能轻信孩子的话!否则会给孩子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五、父母的智慧是孩子心中的一盏长明灯

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小的时候,特别依恋父母,只要父母在身边,心里就非常踏实,不论干什么事都能静下心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父母的依恋之情会随之减弱。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行为举止问题的学生都是先从不尊重父母、不听父母的话开始。在以后的生活里,这些学生的自卑多于自信,烦恼多于快乐,失败多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