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人间五月玉佛山(庄文达散文选)
14633100000032

第32章 柴米油盐酱醋茶(7)

永远缺少一件衣服或者一双鞋——因此,便喜欢去商场。不是这没有就是那没有,不给买吧,她后悔嫁给了你。你给她买了,保准还后悔说,不是贵了就是样式不好。买完了,舍不得穿,留着压箱底。看电视或者逛公园,又看好了某某女人那件衣服和皮鞋,她没有啊,还得去商场……

在当今汽车塞路时代,逆潮流而动者车,比比皆是。反动都不在乎,还在乎没有爱情的婚姻?社会每天都塞路的现状,已经没有道德。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婚姻,还会有道德吗?

千万别把妻子当妻子

窝囊的已婚男人,千万不要一味重复“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感叹调。言百事不如做一事:千万别把妻子当妻子。

不当妻子当什么?当母亲啊,当保姆啊,当女儿啊,当情人啊,当女神啊,总之,等等吧,当啥都成,就是不能当妻子。

恋爱是理想,婚姻是现实。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你的妻子再不好,总不会一点优点都没有吧?

当她胡搅蛮缠蛮不讲理的时候,你就把她当成你的母亲。你想想,母亲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容易吗?发点火,打你几下骂你几句那又能怎样?不是有句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吗?”家不是将理的地方,是讲爱的地方。有“母爱”就足够了。你和母亲能“叫真”吗?

当她从来没拿正眼看你不是说张家的老爷们有能耐就是江家的男人会挣`钱的时候,你就把她当成保姆看。看守你像看贼似的,那也成啊!“吃午饭抽烟喝酒全算上,一个月才给50元零花钱。”什么?下班回来,瞅你睡觉的时候,还偷偷地翻衣服兜?!翻就翻吧,要是洗衣服的时候,把什么“贵重物品”给洗湿洗坏了,那后悔就来不及了。她是怕你在外面找女人啊?那就对了。世上哪个女人不吃醋?让你下班就回家有什么不好?因为爱你才看守你啊!饭菜给你做好了,就等着你吃……洗衣做饭收拾屋,白天上班黑夜干,妻子其实很不容易。找个保姆一月得花三四百元钱。人家不但一分钱不要,还给你往家挣钱,还陪你晚上上床睡觉……你就没事偷着乐吧,干吗还想不通和她生那份闲气呢?

当她闹着让你陪她逛公园下饭馆上商店大把花钱的时候,你就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看。世上哪个女儿不撒娇?哪个女儿不使小性子?给别人花钱你心疼,给心爱的女儿花钱你难道还心疼吗?

情人眼里出西施。当妻子“人老株黄,毫无兴趣”的时候,你就找找初恋的感觉,把妻子当情人看……那还不会心生爱恋情有独钟吗?

当她在你心里毫无位置在你面前一无是处的时候,你就把她当成一座女神看。想想当初为什么能娶她?还不是因为她是你的梦中情人吗?娶到家了,日子久了,时间长了,便心生烦躁厌倦,那哪成?当心亵渎了神灵,不遭遇报应才怪呢!

酒足饭饱,我发表了上面“一通怪论”。我最后说:“给你们一个月时间进行实践。如果不灵验,下个月我请客。”

你还别说,这几个哥们都诚实守信,并不想骗我饭吃。这几天都先后打来了电话:“哥们,你这招可以申请国家专利了,还真够灵的……”

其实,幸福只是一种理解,一种感觉。只有你不把妻子当妻子的时候……你就有幸福感了。

作家笔下的万琦

万琦首先是一个帅哥是一个孝子(见2012-01-09他的博文《祈祷的香气——日记摘抄》,文前有他与父亲的合照),然后是一个诗人一个编辑一个老师一个伯乐一个文学院的教务处主任。

说到文学院,随着改革开放,全国各省作家协会纷纷仿效国家首都的鲁迅文学院,紧锣密鼓在其省会成立自己的文学院,可以说,如雨后春笋千姿百态。在全国文坛,比较知名比较认可的有:四川巴金文学院、湖南毛泽东文学院、河北文学院、河南文学院、广东文学院、辽宁文学院等。

说到万琦,有作家不乏赞美之词。称他是辽宁文学院的一个品牌、一处标志、一张名片、一条纽带、一座桥梁、一只小船,架起在作家与文学院之间、摆渡于作家与文学院之间。

“鸿蒙初判有声明,幸我撑来不变更。有浪有风还自稳,无始无终乐生平。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于立极把万琦比喻为“灵山摆渡人”。他载文说,“第一次见到万琦老师的名字是在一本书上,《万琦情诗选》,那时是1990年”。三年后,于立极出版了自己的散文诗集《致爱人》,开本设计的和那本《万琦情诗选》一样。2002年5月,于立极终于圆了来文学院学习的梦,终于看到了真人万琦。他描写道:“他的眼睛是明亮的,他的笑容是祥和的,就连他的语速,也如同一种朗诵,诗意地流进你的心田。”于立极等人不但喜欢《万琦情诗选》,还喜欢他的另一部《河对岸的星群》。爱屋及乌,还喜欢万琦主编的《摆渡文丛》、《理想》、《五十六颗星座》、《中国当代女子最新诗歌选萃》等多部文丛。

辽宁文学院于1984年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八个春秋。被称为“作家摇篮、文坛黄埔、群星璀璨、若出其中”。

辽宁是全国建立文学院最早的省份之一。因此,没当作家的,想来辽宁文学院,一举成名:当了作家的,想来文学院,有所镀金;省内省外,都有她的学生。山东省比较知名的作家魏然森(主要作品有:电视剧《大公社》一部、电影《平民法官》等二部、散文集《寂寞一座山》等二部、长篇小说《沂蒙九歌》等七部)、王常芳(作品散见《十月》、《北京文学》、《上海文学》、《中国作家》、《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都是辽宁文学院第五届作家大专班学员;《满族文学》主编于晓威(在《收获》、《上海文学》、《小说界》、《钟山》、《华语文学》、《青年文学》、《中国作家》、《山花》等40多种国家和省级文学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多万字。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篇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作品与争鸣》等转载,并被选入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以及多种版本的《中国年度最佳中(短)篇小说》)、《鸭绿江》编辑部主任盖艳恒(作品散见全国各大文学期刊及收录的诗集等),亦是辽宁文学院第五届作家大专班学员。

无论是辽宁作家还是外省作家,凡是在辽宁文学院渡过金的,对文学院都有游子依恋母亲、母校的情怀。

辽宁文学院,在这些学员这些作家笔下,是一抹春光、是林下夕阳、是夜晚梦幻、是白天畅想,是常记常新的回忆和展望:对文学院是不能忘怀的、对文学院的老师是不能忘怀的……提及老师,最多的,当属万琦。下面,就是笔者在一些公开发表的作品中所看到的,不妨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沙爽在《与记忆有关的事件中》写道:“彤杰大姐把眼睛和嘴巴都张成‘O’形:‘他叫万琦——’‘他是叫万琦,但是他不姓万,姓董——’‘你怎么知道——?!’‘我十多年前就知道啦!辽宁写诗歌的哪有不知道的——’彤杰大姐脸红了。难得她肯输一次给我。”

于香菊在《文学院,我永远的娘家》里,有发自肺腑之言:文学院的学习,我最感谢的人,还有万琦老师,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他不会表现出偏见和歧视,总是那样用平静平常的目光看着你。我没有陪他喝过酒,没有陪他跳过舞,甚至很少说话。但是每一次见到他,我都有找到心理医生的感觉,他的话说的也不多,但一切的不满委屈和不平,在他的面前一说,都找到了合适的答案。而且他有求必应。我说万琦老师,我想找孙惠芬老师看稿,他说行,我找她帮你看。通过万琦,孙惠芬老师诚恳地告诉我,一个写作者要从众多的写作者中冲出去,一定要有奇美的语言和过人的细节。这让我终生受益。如今,离开文学院好几年了,同学之间偶尔提到万琦,我都能坦然地说,“他是我的恩人,博客最重要的位置,我将他的‘亲人万琦’改为‘恩人万琦’,最近又归入‘师长楷模‘这一栏。”

尹守国有一篇散文,名为《迟到的学生》。写的是他到文学院深造的前前后后:“真正关注这所学校,是从第一届新锐作家班开始的。”我专程去所在地文联作协找相关领导,报名要求参加学习。相关领导说我年龄偏大,直到第六期新锐作家开班前夕,一个网友把文学院的电话号码告诉给我,让我打电话找万琦试试。万琦?尹守国回忆说,“我知道他是一位诗人,也知道他被历届新锐学员称为亲人。从情感上,我也和其他几届新锐学员一样,早就把当成亲人了。”我打通了文学院电话,接电话的正好是他。我说,我在那那杂志那那期上发表过什么什么作品,还有报纸上的什么什么,现在非常想来文学院学习,从第一期就想,现在办第六期了,更想,请你帮我圆梦好不好?万琦老师说,我会尽力协调,一周时间会告诉你结果。可还没到一周时间,我就收到了教务处的“入学通知”。尹守国虽然是一名“迟到的学生”,但成绩却很优秀,发表作品的杂志,都是全国著名的文学期刊,《小说选刊》及《新华文摘》都可看到。鉴于此,万琦慧眼识奇才,在毕业后不久,就推荐尹守国成为了省作协“签约作家”。

说到尹守国的“签约作家”,不能不提到巴音博罗那篇《签约西瓦窑》:“忽一日,接一纸通知,辽宁作协首届合同制作家签约,我尚懵懵懂懂之中,即混入辽军主将阵营,且以唯一一个诗人身份入选”。就这样,巴因博罗从第一届一直签约到第七届,对“刁斗的幽默、方明贵的活宝、白天光的笑话、皮皮的忧伤、鲍尔吉原野的机智、张涛的憨厚、谢有鄞的老成、薛涛的童心、谢良的歌声、孙惠芬的聪慧、孙春平的豪饮、董万琦的热心”,印象深刻。后来,因病住院于冬季,万琦等又送来被褥,嘘寒问暖,让术后龇牙咧嘴的他,心里油然升起一股暖流,把北国腊月的寒冷都驱散了。冬去春来,去省城夏宫,在游泳戏水中,与肖显志发生摩擦,由于酒足饭饱,便有些玩笑过火,险些动起粗来,多亏万琦兄在场。“后万琦兄又设宴相劝,我和显志兄也自愧不该,推杯换盏之后,终于又重新握手尽释前嫌。”

曾剑《我心飞扬》谈到:“第二届学员铁夫,身患白血病后,文学院教职员工多次为他捐款,万琦老师一次次亲临其病床,为他排忧解难……”柳元彬比铁夫幸运得多,他来文学院学习期间,也患病,做了腰椎手术尚未康复,走路时需要拄着拐杖,行动有很多不便……眼下回忆在文学院那段的生活,柳元彬还充满着感动:“餐馆距住地较远,万琦老师热心的多次给我带饭回来,尽力减少我劳顿之苦……临走那天,万琦老师还特意开自己的轿车,把我送到了火车站。”

以《磨剪子抢菜刀》等电影文学作品火到国外的李铭,当年为了来辽宁文学院学习,辞掉工作,义无反顾。当时,全家的生活费用,都顿时没有了着落。那是2002年的一个春天,他被文学院破格录取为“首届新锐作家班学员”。他对妻子说,给我这一次机会,写不成我就死心塌地了。当时,学员集体就餐到院外饭店,自己交12元钱,学院补助5元钱,每天吃17元钱的“酒席”。可李铭他吃不起,甚至清水煮面条都吃不起。是万琦老师帮助推荐他晚上去文学院收发室值班,不但能伏在桌子上写小说,一个月还能拿到400元的工资钱,终于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还有微雨含烟《群居的星群》,“从侧面靠近”,说得更具体:“他是我们的班主任,每天为我们安排课程,找授课老师,也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谁的钥匙落在屋里,他会撬开门帮着找出来;谁感冒了没有药,他会从家里带来让他赶紧服下;谁想去市区里办事,他则驱车送他过去……许多体贴就是这样无微不至地送到同学们的心里……他的细心,许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但于我们却是受用。”

相聚一团火,散去满天星。“从农妇成为全国知名作家”的吴秀春(创作过程及成果,可见《人民日报》、《中国妇女》、《中华儿女》、《光明日报》、《中国文艺家》、《作家文摘》等报刊相关采访报道),毕业20年之际,特意以一份执著《寻找母校》:从于铁老院长那找到当年校友毛琦的电话,又从毛琦处求得现任教务处主任董万琦的电话。在临街的一家餐馆,万琦和夫人李轻松执杯做东,热情款待了她。让吴秀春十分惊奇的是:万琦对她当年所在的第二届青年作家班学员的现状,了如指掌。谁谁谁出国(娄芳:入籍美国,现为世界华人妇女联合会会长)、当官、经商、当编辑、记者、签约作家、特邀评论家(傅汝新)等,总之,大多数二届班学员都因文学改变了命运。

从吴秀春“寻找母校”的描述,我们可以感觉到万琦有惊人的记忆力。第二届青年作家班,开学于1987年5月,毕业于1989年7月。如今25年过去了,同学与同学之间,有的都忘记了,难得在老师与学生之间,他还记得。事情竟然有些出奇的巧合,就在2012年1月10日,刘奇、吴政特意从鞍山跑来,中午时分“回归母校”看同学看院长看老师。二十多年没见了,万琦竟然一眼认出是“刘奇、吴政”……现任院长王多圣亦是第二届青年作家班学员,与吴秀春、刘奇、吴政等,都是同班同学。他对万琦说,你是文学院的元老,在省城的二班同学都有谁你最清楚,赶快打电话把这些人都找来聚一聚。万琦如数家珍,道出几个,一打电话,不是去外地,就是正在应付饭局,短时间都赶不过来。只有《辽宁日报》主任记者杨竞结束采访,很快赶来。恰在此时,我也“回归母校”,万琦又打电话把我的同班同学盖艳恒从《鸭绿江》编辑部找了过来。还有辽宁作家马鹏程从辽阳来拜会老领导王多圣。用万琦的话说:江河入海、一起赶来,热情相邀、盛情款待……

在鸭绿江街53号文学院,确切地说,万琦应该是名副其实的“资深建院元老”,因为院长、副院长因工作等原因,从1984年以来,几多变动。唯一不变的是,万琦老师的“雷打不动”。无论是作为学员的班主任,还是作为学院的教务处董主任,他的身影一直在学员们中间穿梭,他一直是学员们的“亲人万琦”,他一直是全国知名作家学者与文学院学员授课联系的一座畅通的桥梁既通道。全国一些知名作家、学者、编辑,都和万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仅因为万琦是辽宁文学院的老师,更重要的是因为万琦的性格人品,还有他的敬业精神。他甘当辛勤的园丁和蜜蜂,为谁辛苦为谁忙?为学员,他甘当伯乐、甘当幕后英雄、甘当人梯、甘心情愿的为别人去作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