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解密老子思想
14683400000038

第38章

天地不仁,天地自然无所谓仁与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把万物当作驱使支配的对象;

圣人不仁,圣人也无所谓仁与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把百姓当作驱使支配的对象。

天地之间,天地即其总体,

其犹橐籥?它恰正像个风箱么?

虚而不屈空虚而不穷竭,

动而愈出。拉动而不断排出。

多闻数穷,偏见愈多其道愈穷,

不若守于中。不如保持不偏不倚的原则。

注解:

(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不仁”:无所谓仁与不仁。“刍狗”:草扎的狗。万物的产生与灭亡,天地都不加干予,是天地无为拟人化的另一种说明。(二)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因为圣人的仁,超越了一般的低劣的所谓“仁”的范畴。它不是具体的、狭隘的、私人的仁,而是对于整个人类的仁,正好比客观公正的法律是无情的一样,圣人也是无情的,这就是圣人

的仁。

(三)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天地的整个运行状态,正好如风箱一样。“橐籥”:本为风箱的前身,这里直解为风箱。

把风箱的柄叶的两边部分作为两大面,一边风多则一边风小;一边空虚一边充实;由于空虚则纳入空气变实;由于充实则填充火炉而变空,形成一种虚实的对称和虚实的交换。这种运动形式,正是对宇宙的自我的运动形式的写照和模型说明。把宇宙分为虚实两大部分,宇宙总量不变,则这边实多少,那边就虚多少,调换过来,这边虚多少,则那边就实多少(——参见《NEWOUTLOOKONUNIVERSE新宇宙观》学术出版社·美国)之《太极宇宙学·正反宇宙本体的虚实与对流》)。这里的“天地”,其正是宇宙自然的简称。

(四)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屈”:穷竭。虚之所以不竭,因为它可以不断转换出实;动之所以愈出,是因为使自己不断变虚。

(五)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多闻”:解为偏听偏见。正像风箱一样,实多则虚少,虚多则实少,片面地累积多了,就走向极端,进入无路境地;虚也不可取,实也不可取,取不虚不实,即守于中。守于中,就避免了虚实的矛盾,就正像保持无为之德,就可避免了德的矛盾一样。

章析:

此章首先讲了天地无所谓仁与不仁,圣人无所谓仁与不仁,并以风箱的虚实原理为例,说明了仁与不仁、是与非之类是不可取的,应当超越于矛盾的双方之外,办法就是站在这两者的中间,不偏不倚。这个道理,正像佛教徒出家修行、割断情爱一样,已经把自己的情爱超越于家庭、亲友之外了。

由于万事万物是大道的演绎、衍生,而大道的演绎方式又是太极的相反相成的方式,因此,落于任何一边都是失之偏颇,都是偏激,都是囿于具体的、有限的、局限的、片面的、有漏的甚至是虚假的形式和现象,都是不可取的;而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的方法,就是“守于中”。

《道德经》所追求的社会、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返朴归真,《道德经》实现返朴归真的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就是中道,中道是《道德经》中观法的思想结果,“守于中”是对中道的具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