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从春到冬谈养生
14801500000015

第15章 春季养生谈(8)

阴雨寒冷天气要调节好室内温度,老人、小孩住的房间尤要注意,以防感受风寒邪气而感冒。春季阴雨连绵又多风多寒,风、寒、湿三邪侵犯人体,易患风湿性关节炎,或使其复发。

因此,要注意调节湿度,不要在卧室、客厅、书房晾湿衣服,地面可铺干燥的地毯,放置干燥剂或摆放有吸湿性能的植物,晴天开窗让太阳进内晒一晒,驱除湿气。

顺应时节,调养精神

春季的精神调摄要应于万物蓬勃的生机,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让情志生机盎然,切不可扼杀;只能助其畅达,而不能剥夺;只能赏心怡情,绝不可抑制摧残。任何对人的精神意识“杀、夺、罚”,即压抑、遏制的行为都是逆春阳升发之气,故当防止,这就是应春季而保养生发之气的养生之道。

排解抑郁,培养开朗的性格

四时气候不同变化使万物形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随着四季气候转变,注意增减衣服,并调整生活起居,与之相适应,此乃人所共知。但对顺应一年四时之变,在生活起居中注意调整自己的精神情绪却鲜为人知。人体除脏腑气血等存在着与四时气候变化相适应的关系外,精神活动也必然与四时变化相适应,才能保持神气的清静状态。这一顺时调神的观点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记载。《黄帝内经》把讨论顺时养生之道的专篇特取名为《四气调神》,意为顺应四时之气以调摄人体精神,认为精神活动顺时而生长化收藏,是为清静内守,否则逆时而动,则伤五脏之气,削弱人体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影响下季身体健康,甚则发病。

中医学认为,五脏中除心主神志,对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起统帅作用之外,肝主疏泄可调节精神,对各种情志活动,尤其是对情感过程的影响亦相当重要,这主要是由于肝的疏泄功能是保证气血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气血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的调畅是保证精神活动正常的前提。因此肝通过调节气血运行而起着调畅情志的作用。养生家所谓“欲养心,先静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春之时,务使精神愉快,气血调畅,以使一身之阳气活泼运生,符合春阳萌生、勃发的自然规律,也顺应肝的生发之性,保证肝的正常生理功能。故而精神舒畅、乐观愉快是春季精神调养的重要原则。

由于肝性喜条达恶抑郁,故春季的精神调养切不可抑情,逆春阳之气的升发亦逆肝之特性。《红炉点雪》说:“夫气贵舒而不贵郁,舒则周身畅利,郁则百脉违和。”故抑郁是养生之大敌。研究证明,长期情志抑郁可造成内脏器官功能失调,还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对细菌、病毒及肿瘤细胞的抵抗力下降,因而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临床也发现,相当多的癌症患者性格欠佳,在发病前大多有忧郁、失望、焦虑、压抑及愤怒等不良情绪。这就是“愁白头”、“恼催老”、“抑郁烦恼百病生”的道理。

怎样才能排解抑郁?人的一生难免要遭遇逆境,古人曾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即使是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生活中的富豪、名人等,都有各自的烦恼和忧愁。问题在于如何排解这些不良情绪。中医学认为“郁则发之”,可以通过言语表达方式宣泄,把自己内心中某些导致抑郁的想法都谈出来,最好是一倾而泄,使思想得到澄清,身心得以纯净,收到泄郁消闷的效果。西方精神分析理论主张情境发泄,设置和提供情境,如观看足球赛、斗牛赛、拳击、赛车等,置身于技击搏斗中发泄其压抑情绪。

有抑郁症者,当心情不舒畅或难以自制时,首先要记录下自己的消极思想,在纸上就消灭它,别让它在自己的头脑作怪;其次,把这张心态表从头至尾看一遍,“每日三省吾身”,对照自己;再次用更多积极向上的思想来代替那些虚假的、使人抑郁的思想。此表只要每天坚持对照,抑郁情绪就会渐趋消失,已有固守的“抑郁”就会转变为重新建立的“自尊”。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开朗的性格。国外有人调查80岁以上老人的长寿秘诀,结果发现其中96%的寿星都是性格开朗、极富于人生乐趣的。开朗对性格内向、心情抑郁的人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还要培养幽默风趣感,因为幽默的直接效果是产生笑意,而笑是人的健康妙药,它能调节人的情绪,促进血液循环,使肌肉筋骨舒展、呼吸通畅、气血平和。据研究,人在发笑时,大脑皮质可以得到比睡眠还高3倍的休息。但开朗幽默性格的培养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科学家认为,儿童时期是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俗话说“秧好一半禾”,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儿童的性格培养对其一生有重要影响。

养肝要制怒

愤怒是一个人的意愿和活动遭到挫折而产生的一种勃发粗暴的情绪,对身体健康来说,是一种负性情绪。“怒则气上”,怒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导致肝气上逆,故又说“怒伤肝”,大怒、暴怒,则血随气逆,伤肝损身。怒气填胸还会伤心、伤胃、伤脑,严重者可因盛怒而丧命。《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使周瑜在暴怒下金创进裂,吐血而死,就是一例。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健康危害极大。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喜怒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把大怒列为三戒之首。清代曹庭栋的养生专著《老老恒言》亦说:“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

古人的这些论述均指出了气怒伤身的危害性。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发怒使人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发怒时,常可使病症加重,甚至导致身亡。另据l临床报道,长期有压抑、愤怒和不满情绪的人易患肺癌、乳腺癌和食管癌等。

总之,强烈或持续的愤怒对人体的健康是不利的。另外,愤怒时,由于集中和排斥作用,往往使人的意识狭窄,思维局限,不能全面把握问题,容易犯错误。历史上由于切齿怒目而留下千古遗恨的故事很多,现实生活中一怒之下而铸成大错的例子也不少。

由此可见,发怒无论从人体养生,还是从社会伦理、国家事业上,都是有百害无一利的。因此,虽说春季精神调养需顺春生之气,舒肝升发之性,但亦要防肝气升而无制,故要制怒养肝。

怎样才能克制自己,有效地制怒?

首先,养性避之。也就是加强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培养良好的性格。平时修养性情,陶冶情操,遇事自然不易恼怒。

其次,以“理”制之。用意识控制自己,遇到可怒之事,首先从养生的大道理上考虑,想到怒对身心的危害,然后自觉排解之。用理智克服情感上的冲动,使情绪不致过激。在电影《林则徐》里,林则徐在墙上贴了一张条幅,上面写着两个醒目的大字“制怒”,这就是借无声的文字语言来控制自己的怒气。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在自己的床头或案头上写着“制怒”、“息怒”、“遇事不怒”等警言,以此作为自己生活的信条,这种办法常会收到好的效果。

第三,排而泄之。令人气愤的事一旦发生,为了不使愤怒进一步加剧,或是强压在心中憋出病来,就必须设法把积聚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地恢复心理平衡。发脾气、骂人、摔东西等,都是发泄的方法,但这样的发泄不仅解决不了多大问题,还会伤害他人的感情,损坏财物,适得其反。这种不理智、冲动性的行为,对自己亦有害,是不可取的。为了让人们这种愤怒的情绪有正当的途径发泄和排遣,目前有些国家设置了一些导泄方法,诸如叫喊疗法,它通过急促、粗犷、强烈、无拘无束地叫喊,将内心的愤怒发泄出来,让人仿佛回到童年时代,享受那种无忧无虑年华中的自由和幸福,从而使精神状态与心理状态趋于平衡。日本松下幸之助在其公司设置一橡皮做的“松下幸之助”像,旁设皮鞭、棍棒,工人如有不满、愤怒、郁闷等不良情绪,可随时抽打“松下幸之助”橡皮人,此发泄法有效地减轻了工人的心理压力,防止了对工厂可能带来的损失。另外,可依靠言语导泄。遇到使人愤怒的人和事,要先冷静下来,控制一下情绪,而后向自己的亲友(可以面谈,也可以通过书信)倾诉,从亲友的劝导、安慰中得到启迪和力量,使情绪得以调整,变得豁达、轻松。所以,扩大社会交往,广交朋友,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是克服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朋友乃良药”,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多几个除血亲之外的良师益友,对于必要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大有裨益。在我国,历代的文人骚士却多是通过写诗作赋,撰写文章,把心中的愤懑与不快通过笔端跃然于纸,在不知不觉间,化解了愤怒的情绪,这也不失为宣泄愤怒的好方法,可为今人借鉴。

第四,转而移之。发怒时在大脑有一个强烈的兴奋灶,转移怒的刺激物,就是在大脑皮层建立另一个兴奋灶,可以削弱与抵消发怒的兴奋灶,这是通过积极地接受另一种刺激以达到制怒的目的。例如,当要发怒时,可强制自己去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如有意识地唱歌、听音乐、欣赏名画,或去有利于放松自己精神的环境待会儿。

总之,在生活中愤怒情绪难于完全避免,但只要理智地对待,找到适合自身的制怒的方法,愤怒伤身还是可以避免的。

知足乐俗,文娱畅情

保持精神舒畅愉快,还要有知足常乐的思想。许多烦恼、忧虑都来自享受方面的不足和贪心不足。贪或不知足者多妄想争夺、耗心竭力,结果往往达不到目的,还自寻烦恼,伤身损寿。而知足的人不会奢望过高,无论处何地位、何种待遇都很满足,随遇而安,思想开朗,内心恬静,无所忧愁,精神总是处于良好状态。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曾言“事事循理自然,不贪、不躁、不妄”,就是讲凡事不可急躁,相信“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耐心等待时机成熟,则可望一举成功。

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把日常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可积极主动地保持舒畅愉快的精神状态,琴棋书画、花木观赏、游历山川等都是日常文娱畅情之法。元代邹铉的《寿亲养老新书》里载有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十乐”:即读书义理、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等,均为修养心身、怡情畅志的易为之道和实用之法,可为今人借鉴。

总之,春季养生体现在精神方面,就是务使精神愉快,气血调畅,不可抑情,亦必须制怒。使一身之阳气活泼运生,以符合春阳萌生勃发的自然规律,也顺肝气之升发,保证身体的康健。静,无所忧愁,精神总是处于良好状态。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曾言“事事循理自然,不贪、不躁、不妄”,就是讲凡事不可急躁,相信“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耐心等待时机成熟,则可望一举成功。

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把日常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可积极主动地保持舒畅愉快的精神状态,琴棋书画、花木观赏、游历山川等都是日常文娱畅情之法。元代邹铉的《寿亲养老新书》里载有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十乐”:即读书义理、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等,均为修养心身、怡情畅志的易为之道和实用之法,可为今人借鉴。

总之,春季养生体现在精神方面,就是务使精神愉快,气血调畅,不可抑情,亦必须制怒。使一身之阳气活泼运生,以符合春阳萌生勃发的自然规律,也顺肝气之升发,保证身体的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