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三月,是一年里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阳气最易外泄,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阳,着眼于一个“长”字。夏季暑气当令,心气最易耗伤,要注意养心降心火。同时,根据夏季多湿、脾胃疾病多发等特最,注意养脾防湿,慢性病人还应做好冬病夏治工作。
夏天重在养“长”
夏天是阳长阴消的极期,夏天主长,万物茂盛,故此夏天要注重养“长”。祖国医学有“天人相应”的养生之说,就是说,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和季节气候的变化。夏天主掌“成长”之气。
夏季养生,重在清养
夏天的特点是“热”、“燥”,养生的关键在于“清”。夏天酷热潮湿,容易肝火上亢、血脉不畅,以致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烦渴躁扰,肠胃也常运化不良、积滞难消、食欲不振;又空气污浊,暑毒内侵,皮肤疮疡、痘疹丛生,此时节,“清补”以消暑退热,泻火解毒,是最适合炎暑盛夏的养生之道。
饮食宜清淡。夏季的“长气”浮长易伤心,所以要适度宣泄暑气,以性味归心益血的药材与食蔬来清补,最能疏泄邪气、宣通腠理、润泽肌肤、舒畅清养心肝气血。
夏季气候炎热而又多雨,由于暑热挟湿,常使脾胃受困,食欲不振。再加上气候炎热,使人多喜食生冷寒凉之物,往往因食之太过,伤及脾胃。炎暑之季,饮食应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宜清补,以甘寒清淡、利湿清暑、少油之品为宜。如西瓜、冬瓜、绿豆汤、酸梅汤、薄荷汤、绿茶等均为清热利暑、利湿养阳之品,可常食。还可在炎热夏夜喝些凉性米粥,如绿豆粥、莲子粥、生芦根粥、竹叶粥、冬瓜粥、荸荠粥、鸭梨粥、山楂粥、藕粥等,既可滋润干燥之咽喉,又可调剂胃口,收到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增进食欲的功效。
清补之性味多散发通利,脾胃虚寒、体质赢弱或大病初愈阳气未振者,并不适合,一旦错补反而加重病情。不宜过食生冷油腻,切忌过食生冷,更不可多食不洁食物,以防痢疾、泄泻之患。
可食用增强食欲的饮料,如酸梅汤。酸梅汤用乌梅适量煮水,加入白糖即成,用之当茶饮,可增加胃酸分泌,增进食欲,并可解暑生津。在饮用酸梅汤或梅酒的同时,营养物质应以清淡、滋阴食品为主,即“清补”,忌用肥腻燥热之品。鸭子、鱼、瘦肉、瓜果、白糖、冰糖、薏苡仁、白扁豆、芡实、莲子、绿豆、百合之类,均为暑天清补之佳品。鸭性偏凉,有清虚劳之热,养胃生津之功,为夏日滋补佳品;如加配芡实、薏苡仁同炖则滋阳效果更佳,且能健脾化湿、增进食欲。若逢暑天湿热便泄、食欲不振者,可用薏苡仁、扁豆各30克,加白糖煮粥食,有健脾利湿之功。睡眠欠佳者,可用莲子或百合与绿豆同煮,加冰糖或蜂蜜同食,有清热解暑、滋阴安神之功效。
果汁饮料可选用新鲜水果在家自行榨汁饮用,如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番茄汁、葡萄汁、菠萝汁等,这些果汁不仅含多种营养物质,而且能帮助消化,提高食欲,特别是新鲜的原汁质量尤佳。饮时最好先用温开水冲淡后再喝,以免大量营养素浓缩进入血液中引起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等。
在冷饮方面,赤豆冰棒及冰水营养价值较好,可适量选取食用;至于雪糕、冰砖等营养价值虽高,但含糖量太多,又是冰冻之物,不可多食,更不可在饭前进食,否则会影响食欲,损伤脾胃。汽水虽能生津,但缺乏营养,其中含有碳酸等物,多喝对身体有害,亦不可多食。
居室宜清凉。夏天,烈日炎炎,烤得人汗流浃背,谁不想使自己的居室变得凉爽宜人?如果合理安排,创造一个适宜的居室因境,可达到清新、整洁、凉爽宜人之目的,对安定情绪极有效果。可用冷色装扮居室,将多余的或暂时不用的家具搬掉,使居室拥有较宽敞的空间。有条件的家庭可将沙发、座椅等家具换成藤、竹质的,这样会凉快得多。每天,将房间的门窗打开,空气对流而产生的自然风,可使居室满屋生凉透爽。在选择装饰的颜色方面,可以用浅蓝、乳白、嫩绿、浅灰等冷色,给人以清凉舒适的感觉。同时,夏季宜选择浅蓝或浅绿的轻质窗帘,有利于反射光线,流通空气,并可降低室内的温度,还可选用专门的遮阳窗帘。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居室内放上水盆景或金鱼缸,可吸热而生凉。
游乐宜清幽。炎夏不可远途跋涉,应就近寻幽。早晨,曙光初照,空气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锻炼,吐故纳新。傍晚,若漫步徜徉于江边湖畔,那习习的凉风会使你心静似水,涤尽心头的烦闷,暑热顿消。晚上,在人少、清凉的室内,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或邀上三四个朋友,品茗聊侃,亦舒心惬意。适当过过现代城市的夜生活,去夜总会、歌舞厅、卡拉0K,潇洒一回,对丰富生活内容也大有好处。
心情宜清静。不管碰到什么挠头事、悲痛事、紧张事,都能泰然自若、头脑清静。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在炎热的夏日,保持清静心情,遇事心平气和,有益身心健康。这一点我们到后面还会细谈,就不赘述了。
安睡早起
夏季是人体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云:“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中医认为,此时人体阳气外发,伏阴于内,气血运行也相应旺盛,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
晚睡早起,也就是说每天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晚些入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夏季多阳光,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要适当活动,以适应夏季的“养长”之气,早早起床接受阳光和晨起清新的空气,对机体大有裨益。
夏季日出时间早,日落时间晚,白昼时间长,天黑时间大约只有9小时。人们应该随着太阳升落规律,晚睡早起,保养阳气,顺应自然。
夏令时期可在凌晨5点左右起床,起床后到室外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上午11点前气温尚不高,一般较为凉爽,人体阳气旺盛,精力充沛,工作效率较高;11点至下午3点这段时间主要用来吃中饭和午休,以避开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同时使阳气恢复。
有的人一进人夏季,由于昼长夜短,气候变热,难以入睡,要等到下半夜气温稍稍降低之后才能睡着。而第二天天又亮得早,太阳升高,热又卷土重来,睡不着了。这导致了睡眠不足。
可这个时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很旺盛,能量消耗大,白天消耗的能量要靠晚上的睡眠来补充,内分泌激素有25%~35%是在睡眠时产生的。如果睡眠不足,必然会破坏体内新陈代谢平衡,使身体的消耗不能及时得到补充;而且激素合成不足,会造成身体内环境不协调。长此以往,机体平衡受到破坏,精神就会萎靡不振,想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不可能的了。
心理学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造成心理疲惫,产生不良情绪,如焦虑、忧郁、急躁等。甚至会对生理造成损害,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引发或加重失眠症,造成神经官能症、溃疡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
对于老年人来说,有睡眠不实、易醒的特点,更易出现疲劳之感,因此夏日午睡是养生健身的重要方法,既能补偿夜间睡眠的不足,更能顺应人体生理特点的养护需要。而午睡时间一般以l小时为宜,并注意睡眠姿势,可平卧或侧卧,并在腹部盖上毛巾被,以免胃腹部受寒。午睡虽然短暂,但它有利于补足必需的睡眠时间,使机体得到充分休息,使神经机能恢复,体力增强,疲劳消除,增强机体的防护功能,更有效地工作和劳动。
晚上7~8点吃晚餐,晚餐后可用来散步、沐浴、乘凉等,晚上10点以后人寝。
温度、湿度、光照强度要适宜,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睡眠。夏天睡眠时,卧室温度以25℃一28℃、相对湿度50%一70%为佳。要经常开窗换气,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现在多数家庭都有空调、电扇,但要特别注意,再热也不宜对着空调、电扇吹,否则容易伤风感冒。
另外,睡前食用安神镇静的食品对促进睡眠非常有用,适当喝些牛奶、蜂蜜等有益于睡眠。
无厌于日
《黄帝内经》讲:“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季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这里的“无厌于日”,是夏季养“长”的第二个基本法。
什么叫“无厌于日”?通俗点讲,就是不要怕热。在夏天,很多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喜欢整天呆在空调呼呼吹的屋子里,感觉特爽,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是养生的大忌。中医强调,夏天人一定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因此,夏天一定要多到户外活动,晒晒太阳,出出汗,使气机得以宣泄。
有的人一到夏天,就早早地打开空调,尤其是久坐办公室的白领,久处于空调环境中,一出室外就会出现不耐热症状,表现为感觉恶心、呕吐,渐渐神志不清甚至失去知觉。这是因为人长期依赖空调导致耐热能力下降造成的。
面对七八月份的高温,有的人会中暑、心血管疾病发作等,有的人却看不出大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的热耐受能力不同所致。每个人对热的耐受能力都不太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耐热能力也不一样。
获得或提高热耐受能力的最佳方法是进行耐热锻炼,适当的耐热训练可提高热耐受能力,使人更适应高温环境,以安然度过炎炎盛夏。
立夏、小满时节,日平均气温的变化升高较慢,是进行耐热锻炼的最好时机。通过有意识的体育锻炼,增强人体的耐热能力。例如,每天早晚抽出1小时左右,进行散步、跑步、体操、拳术等室外活动项目。可根据天气情况选择。每次锻炼都要使人体出汗,以提高机体的散热功能。在气温刚开始偏高时,尽量少用或不用电扇、空调。随着温度逐步升高,先用电扇降温,室外气温达到35℃以上,室内气温超过28℃时再启用空调。经过初夏的耐热锻炼,到盛夏来临时,即使室内气温超过28℃,人体也不会感觉太热。
但是,夏季锻炼也不要盲目地把自己搞得大汗淋漓,此时进行大运动量项目,反易对心脏造成威胁,甚至危及生命。《齐民要术》中记载:五月芒种后,阳气始亏,阴匿将萌。此时,要特别注意顾护人体阳气,勿伤心阴。心主火,汗为心之液,顾护津液、汗液勿受损伤,是对心阳的最大保护。
因此,要掌握适度的运动量。运动时的最高心率应不超过每分钟170次减去年龄数,每次运动20—60分钟即可。锻炼时间最好安排在早晚,时间应比春秋两季减少1/3,并应尽量避免大运动量项目,特别是那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人以及身体肥胖者。
夏天重在养阳
夏季是自然界阳气生发最旺盛、植物生长最繁茂、动物最活跃的时期,人体也要与自然界阳气相应,顺其升发之性“动而向外”,使自己的阳气得到充分的宣泄和舒展。
防暑防湿,补养阳气
一年之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气候炎热、生机旺盛。长夏(夏秋交替的时节)高温而多雨,俗称“桑拿天”,多见于北京的七八月份,气候以高温、低压、高湿度为主要特点。
进入夏季后,空中充满阳气,阳气不断上升,但是还不到夏至阳气鼎盛的程度。此时,人体与时空同气相求,也在快速成长。未成年人长身高,成年人强肌肉、壮筋骨。例如,小满时节小麦灌浆,实际上是对阳气的储存。我们人类也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调补升阳,充实身体,在一年里得到强身健体的大收获。
人在一年中有阳气的春生、夏长,才有秋收、冬藏。树长一年一轮,人长一年一岁。四时的变化给和谐自然的人以健康,年年相加,岁岁相叠,构成长寿。
在五行中,夏季应火,“火能生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土包括构成人身躯乃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肌肉,火是生成土的动力,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因此,人体要抓住夏季时节,调补升阳。一些冬天阳气潜藏较好者会表现为心中不躁,喜欢吃温补之物且没有热象,可吃温性和热性食物;而那些在冬季潜阳不利者,则会表现为心里烦躁、面红头晕,是阴不制阳,浮阳外越之象。此时不可吃温性和热性食物,反而要吃平性和凉性食物。忌吃酸涩辛辣、温热助火、油煎熏烤的食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各种海鲜发物、牛、羊、狗、鹅肉类等。
除食物升阳之外,起居活动也应与自然规律相协调。初夏时节,人要多户外活动,才能与自然万物同气相求。夏三月,草木茂盛秀美,万物生机勃勃。在这个季节,人们应该天黑即睡觉,天亮即起床;不要怕白天的炎热,反而尽量多地做室外活动,接触日照,充实身体,以化肝阳,令人平和;通过运动,使自己融入自然,以运动的阳气充实健康的身体,可以使人清气上升,浊水下泻。积极运动起来,是与夏天相和谐,也是夏天保健的正确方法。如果缺乏运动,夏天未接受充足的阳气,身体会因缺少热量的储存而怕冷,到了秋天,体内阳气匮乏,收成不足,到冬天时会得重病。
进入盛暑后,要谨防暑邪。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大暑紧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这段时间叫数伏天。在这样高温的天气里,很容易发生中暑。大暑季节,应做好预防措施,注意防暑保护。
出行时要备好防晒用具,在烈日下劳动要戴帽子和准备清凉饮料(荷叶水、绿豆汤、薄荷茶等),还要自备防暑药品,如仁丹、十滴水、清凉油,并要注意劳逸结合。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夏季的饮食,以清淡爽口,具有清热祛暑功效的食物为主,如鲜藕、丝瓜、黄瓜、冬瓜、西红柿等。老人应少吃油腻食物,体弱者应避免食用冷饮及生冷瓜果。多吃各种瓜类,如冬瓜利尿消炎、清热解毒;丝瓜解暑祛风、化痰凉血;苦瓜祛暑清心;黄瓜降低胆固醇;南瓜补中益气,消炎止痛。多吃凉性蔬菜,像番茄、茄子、生菜、芦笋等等。多吃苦味菜,有利于泄暑热和燥暑湿,苦瓜、苦菜、苦丁茶、苦笋都是夏季防暑的上乘食品。绿豆汤、西瓜汁、菊花茶等都是解暑最佳饮品。
夏季被人们称为“苦夏”(“疰夏”)。即便身强体壮的人,在连日的高温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睡不好、吃不香、没精神、易烦躁等现象。我们在夏天要保持神清气和,避免懈怠厌倦、恼怒忧郁之类的情绪,做到“心静自然凉”。
夏季暑热外蒸,人体毛孔开放、汗液大泄,最容易受风寒雨露侵袭,因此,晚上不宜在室外乘凉过久。
一般来说,当气温高于25℃时,人们感到舒适的湿度为30%。在夏季三伏时节,由于湿气太重,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此时,容易发生胃肠炎、痢疾等。所以在养生上应注意外调内养。治疗上应以疏风祛湿,清泻血热为原则。
饮食调养上,对各种类型的皮肤病人,均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勤洗澡换衣服,皮肤保持清洁、干爽,有条件的可以经常进行药浴和花草浴,精神上特别要注意内敛,力争做到内静而外凉。另外,时至小满,“春困秋乏”,使人精神不易集中,应经常到户外活动,吸纳大自然清阳之气,以满足人体各种活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