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杭州西湖治理史研究
14853700000006

第6章 西湖的形成和历史沿革(3)

元明二代,可谓西湖发展史上的衰败期。 元代,杭州依然是歌舞升平的“销金锅”。据《元史》卷二三记载,在至大二年(1309),“江浙杭州驿,半岁之间,使人过者千二百余,有桑兀、宝合丁等进狮、豹、鸦、鹘,留二十有七日,人畜食肉千三百余斤”。西域和域外的商人、旅行家,来杭州游览的增多。最为闻名的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在游记中盛赞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元代后期,继南宋“西湖十景”,又有“钱塘十景”,游览范围比宋代有所扩大。但在整个元代,官府对西湖始终采取了废而不治的政策。虽然元世祖至元期间,曾一度疏浚西湖,作放生池,但不久部分湖面就逐渐葑积成桑田。特别是元朝后期,西湖疏于治理,富豪贵族沿湖围田,使西湖日渐荒芜,湖面大部分被淤为茭田荷荡,连行船也困难,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朝中叶。当时西湖己处于泯灭的危境。因之后人有述:“有元一代,守令治西湖者无人,湖遂废而不治,故元史河渠志不及西湖。”明代《成化杭州府志》亦有记载:“明初,西湖仍元之旧。西湖以山为岸者,去山日远……六桥之西悉为池田桑埂,里湖两岸亦然,中仅一港通酒船耳。孤山路南,东至城下,直抵雷峰塔,迤西皆然。”

明代中期正德元年(1506),杭州知府杨孟瑛力排众议,组织民工大规模疏浚西湖。疏浚后所挖的葑泥一部分用于修补拓建苏堤,大部分用在苏堤之西筑起一条与苏堤平行的长堤,名为杨公堤,堤上亦建有六桥以通湖水,称里六桥。此后,杨公堤以西至洪春桥、茅家埠一带尽为湖面,西湖重又恢复了唐宋时“湖上春来水拍空,桃花浪暖柳阴浓”的旧观。因此明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赞道:“西湖开浚之绩,古今尤著者,白乐天、苏子瞻、杨温甫三公而已!”

由于元明两代民间侵占湖面的情况一直比较普遍,因此到清初顺治时(1644—1661),西湖面积已缩小为原先的一半。鉴于西湖被侵占的严重情况,顺治帝遂命杭州的地方官吏浚治西湖,力图恢复原有面积,但此次工程直到雍正年间(1723—1735)才终告完成。不过到康熙朝后,情况有了一些好转,因为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多次南巡到杭州,促进了西湖的整治和建设。康熙帝五次临幸杭州,并亲自为南宋时形成的“西湖十景”题字,地方官又为题字建亭立碑,使“双峰插云”、“平湖秋月”等未定点的景目,有了固定的观赏位置。雍正年间,还推出“西湖十八景”,使杭州的游览范围进一步拓展。乾隆皇帝曾六次到杭州游览,又为“西湖十景”题诗勒石;又题书“龙井八景”,使偏僻山区的龙井风景也开始为游人注目。乾隆年间,杭州人翟灏、翟瀚兄弟合著的《湖山便览》,记载西湖游览景点增加到1016处,为杭州最早的导游书籍。但是自乾隆以后,西湖又多年疏于管理,杨公堤以西多为居民田桑之地,行游者稀少。到了嘉庆年间,里六桥以西、太子湾、赤山埠、长桥等处都已成为洼地。其后,尽管也有阮元等人对西湖的疏浚,然杨公堤终因里湖不断淤浅、田桑扩大而废去。

自清末进入民国以后,阻隔在杭州城市与西湖之间的城墙逐渐被拆除,城市与西湖的关系更加密切。民国元年(1912)7月,杭州市政当局开始拆除钱塘门至涌金门城墙,沿湖筑湖滨路,在离湖20米处设栏,广种花木,称湖滨公园。长约一里的湖滨公园共分为一至五公园。次年,又开始拆除旧旗营城墙,开辟新市场,据时人游记的记载,“自旗营开辟,垣毁,西湖宛在城中”,西湖现代建设由此起步。此前,由于旗营为八旗兵丁驻防所在,而钱塘门逼近旗营,因此“游者为之裹足”;及至旧旗营城墙拆除以后,附近一带“春秋佳日,士女如云”。自1920年起,市政当局为修建环湖马路,还陆续改建了苏堤六桥和白堤两桥,改石阶踏步为斜坡桥面,苏、白二堤也被铺成碎石路面。到1930年,西湖四围已建成的主要马路还有南山路、北山路、岳坟路、灵隐路等等,其中有些路面并由碎石路改为沥青路。1930年春,杭州市政府又在长生路之北至钱塘门头,用浚湖之泥填为平地,约21亩余,辟为六公园。

由于沪杭、杭甬、浙赣等铁路路线以及杭州至上海、南京、宁波等地的公路相继建成,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了杭州旅游的发展。杭州西湖作为风景名胜湖泊的盛名日益远扬,除了传统的香客外,全国各地的游客甚至国外的游客也日渐增多,整个西湖进入了旅游的繁盛时代。

抗日战争期间,杭州沦陷于日本侵略军之手,西湖也失去了正常的整治和维护,葑草淤塞情况也日益严重。当时的敌伪市政当局对西湖只是维持表面的管理而已。

1949年5月24日,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在接管期间,杭州市工务局园林管理处即以“维持现状之原则”,对西湖风景区开展了接管工作,维护好景点的旅游设施;同时组织人员对西湖开始进行初步的保护与整理,西湖周边的主要景点由此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杭州为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杭州市政府对西湖山区实行封山育林、植树绿化,对西湖湖体进行全面疏浚。1950年,国家把治理西湖列入国家投资计划。1951年至1958年,杭州市启动疏浚西湖工程,开始建国后的全面疏浚治理西湖。西湖实施了有史以来清除淤泥量最多的一次疏浚,8年间,共清除了721万立方米的淤泥,湖水从0.55米加深到1.808米,恢复了西湖的库容,摆脱了当时西湖沼泽化严重的困境。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西湖流域范围常住人口的不断增多,生产、生活污染源对西湖水质的影响日益明显,湖水中的有机质、总氮、总磷等含量不断上升,浮游藻类也迅速繁殖,西湖很快成为了富营养化湖泊,并且富营养化程度日益严重。

1976年,国家拨专款200万元,开始第二次疏浚西湖。除了疏浚工程,杭州市政府还对西湖湖墈进行了全面整修,结合驳墈还整修或新建湖滨公园、中山公园、岳坟、苏堤两侧等供游船停靠的大小埠头十余处。

进入21世纪,数项整治西湖环境的大型工程被启动。首先是“西湖南线整合工程”,2002年开始,又启动了规模宏大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相继对西湖风景区的众多景点进行整修。2005年2月,实施湖中“两堤三岛”整治等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完善深化项目。这一系列举措,使西湖沿线成了开放式大公园,对于重塑西湖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作用,使西湖固有的山水依存关系更加密切,也使西湖与城市、与人民的关系更加融合了。

附:竺可桢《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科学》1921年第6卷第4期·现代):湖沼生成的原因,依英国著名地质学家该克衣(Geikie)之说,可分为三种:

(1)因为地面升降变动,造成一盆形的陷穴。譬如亚洲西部的死海(Dead Sea),及意大利各处已熄火山顶上的克莱透湖(Crater Lakes),就是这样形成的。

(2)因为风霜剥蚀的结果,地面上容易消磨及溶化各种岩石,缓缓消尘灭迹,剩下一个千疮百孔的地面,不久就成了许多湖沼。世界各处以这个原因而成的湖沼很多,最有名的就是南斯拉夫国内喀斯特(Karst)地方的湖沼。

(3)因为河流河水所带下泥土,或者山崩时候落下石块,把河道海湾的出口塞住,如美国的五大湖及佛罗里达(Florida)省海滨一带的礁湖(Lagoon)就是这样生成的。

西湖生成的原因,不外上述三种。据记者去岁(民国八年)夏间的观察,加以东西书籍的参考,西湖生成原因,可以断定是属于第三种。换言之,西湖是一个礁湖。

西湖的地形,南西北三面均为山所围绕,惟有东面是一个冲积平原,浙江省城就在这个冲积平原之上,所有泥土,统是钱塘江带下的沉淀积成。大凡河流所带泥沙到了河口,一部分就要沉下来,一则因为河流入海受了海水的阻力,速率减缩;二则因为海水含盐分,盐分能减少河水分子的凝聚力(Cohesion)。有了上述两层原因,凡是长江大河,如埃及的尼罗河(Nile),印度的恒河(Ganges),以及我国黄河、长江,到了入海地方,均成有三角洲。照这样看来,杭州附近冲积平原,不过是钱塘江所成的一个三角洲。

我们若再进一层来考察西湖近旁的地质,就晓得不但西湖东面有冲积土,就是西面也有冲积土,假使我们能追想钱塘江初成时候情形,一切冲积土尚未沉下来时,现在杭州所在地方,还是一片汪洋,西湖也不过是钱塘江口左近的一个小小湾儿。后来钱塘江沉淀慢慢的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礁湖。初成的时候,里湖的面积比较现在的外湖还大。后来因南北诸高峰川流汇集,如玉泉、两峰涧、龙井等溪水所带下的泥土,流入湖中以后,速率顿减,就淤积起来。里湖因在靠山这一边,所以淤积得快。如耿家步、金沙港、茅家埠等处,就是溪流带下的冲积土所成的。倘使没有宋、元、明、清历代的开浚修葺,不但里湖早已受了淘汰,就是外湖恐怕也要为淤泥所充塞了。换言之,西湖若没有人工的浚掘,一定要受天然的淘汰。现在我们尚能徜徉湖中,领略胜景,亦是人定胜天的一个证据了。

在夏季时候,外湖的水平均不过四英尺深,里湖因靠近山边,所受的沉淀比外湖较多,所以水亦较外湖浅。惟苏堤六桥、玉带桥、西泠桥之下,水度略深,最深的地方大约在六英尺左右。这是因为湖中水平如镜,流动极缓,水中所含最微渺的泥粒,也都沉下来。独堤上诸桥为湖水交通咽喉,自里湖流入外湖必经之路,湖水流行较速,水中微细的泥土不能沉降。试观西湖各处,香灰泥堆积很深,独在西泠桥上,注目俯观,水清澈底,能见岩石,即因水流湍急,香灰泥不能留足之故。

现在西湖情形照上面看来,是由于钱塘江带下泥土淤积,塞住原有的湾口而成。至于西湖生成的年代,离现在有多久,这个问题,却不容易解决,从历史上眼光看起来,西湖生成时代是很久远。唐代以前,虽则寂然无闻,自从李邺侯、白居易、苏东坡先后服官武林以来,西湖的名就声闻全国。但从地质学上眼光看起来,西湖生成却是很近来的一桩事,在地质学上最近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就是冲积时代。世界人类的产生,在洪积时代(Pleistocene)的末期,冲积时代的初期,所以西湖的生成,当然在世界有了人类以后。

西湖南西北三面的岩石,统是很老。西北方面如葛岭、宝石山等,系粗面岩(Eiparite or Rhyolite)所构成的。粗面岩是一种火成岩,它的分布在我国南部滨海非常广大。据德国著名地质学家列雪拖芬(Von Richothfen)之考察,自宁波至香港南海一带,斑岩(Porphyry)(粗面岩与石英斑岩是一类的岩石)之多,可称世界第一。这种石英斑岩与粗面岩,是火山所喷出而成的。喷出时期,据美国地质学家威利斯(Bailey Willis)之推测,大概在三迭纪(Triassic)与侏罗纪(Jurassic)之间。

西湖的南部同西部,如九曜山、石屋岭、南高峰以及灵隐等,统是砂岩(Sandstone)及石灰岩(Limestone)所造成的,其中尤以石灰岩分布最广。石灰岩所成的山峰,最足惊心动目的,要算云林寺面前的飞来峰,苍翠玉立,突兀峥嵘,它上面还刻有许多佛像,宛如天成的一座假山。西湖近旁岩洞很多,如****洞、石屋洞等,也是石灰岩生成的。石灰岩与砂岩生成的年代,比北部的粗面岩还要久远,大约在上古时期(Paleozoic Era)的石炭纪(Carboniferous)(三迭纪与侏罗纪离现时约有二万万年,石炭纪则差不多有三万万年)。

西湖南西北三面的岩石虽然很古,但西湖东岸的泥土却是很新,是在冲积时期才成的,我们要晓得西湖生成年代的久远,只要晓得钱塘江排泄的沉淀,把现在杭州淤积为大陆的时候就是了。自从西湖生成以来,钱塘江的三角洲渐渐在海中推广,到现在已达杭州湾口,离杭州省城约有一百二十英里之遥。假使我们去推测钱塘江三角洲每年在海中伸张的速率,那末西湖生成的时代就不难知道了。

钱塘江河身的长短,河域的大小,同欧洲隆河(Rhone River)与坡河(Po River)不相上下。

隆河同坡河流入地中海,河口海底深度,同波浪强弱,与钱塘江口情形差不多。独坡河与隆河取源均在阿尔卑斯(Alps)山上,比较钱塘江取源安徽黄山的高度,有两倍多,所以钱塘江三角洲生长速率,应该没有隆河同坡河的三角洲这样快。隆河的三角洲,在1500年中增长十五哩,平均每百年增长一哩。坡河的三角洲在1800年中增长二十哩,每百年增长也差不多一哩。若使钱塘江的三角洲增长同坡河、隆河一样快,每百年增长一哩,要积一百二十哩长的沉淀,就要12000年。照这样算来,西湖的生长,至少在12000年以前了。